計量法律法規體系
1. 與計量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是哪些三種就可以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各個省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辦法(省級人大通過的,屬於地方法規),如《廣東省<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辦法》等
2. 在計量法律法規體系中,校準的法律地位是什麼樣的
校準本身就沒有法律效應。
3. 計量法規體系的介紹
計量法規體系是指以(計量法》為母法及其從屬於(計量法》的若干法規、規章所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計量法規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4. 計量法規有哪些
我國現已基本形成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及其配套的計量行政法規、規章(包括規范性文件)構成的計量法規體系。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質量工程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簡稱《計量法》,是調整計量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985年9月6日審議通過,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計量法》是國家管理計量工作的根本法,是實施計量法制監督的最高准則。《計量法》共6章35條,基本內容包括:(1)計量立法宗旨;(2)調整范圍;(3)計量單位制;(4)計量器具管理;(5)計量監督;(6)計量授權;(7)計量認證;(8)計量糾紛的處理;(9)計量法律責任等。
制定《計量法》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單位制的統一和量值的准確可靠,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計量保證,並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財產的安全,維護消費者利益,以及保護國家的利益不受侵犯。
質量工程師
《計量法》的調整對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中國人民解放軍、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凡是建立計量基準、計量標准,進行計量檢定,製造、修理、銷售、進口、使用計量器具,使用法定計量單位,開展計量認證,實施仲裁檢定和調解計量糾紛,以及進行計量監督管理等方面所發生的各種法律關系。
它側重調整單位制的統一以及影響社會秩序、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計量問題,有關家庭自用、教學示範用的計量器具一般不在《計量法》的調整之列。
(二)計量法規
1。計量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1)國務院依據《計量法》所制定(或批准)的計量行政法規。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等。
(2)省、直轄市、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計量法規。
2.計量規章、規范性文件質量工程師
(1)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各種全國性的單項計量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條文解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等。
(2)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制定的部門計量管理辦法。 例如:《國防計量監督管理條例》等。
(3)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計量行政部門制定的地方計量管理辦法。
5. 我國三大計量體系
我國三大計量體系:計量法、計量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計量規章與規范性文件。
包括國務院依據(計量法}制定或批準的計量行政法規,如(計量法實施細則)。帽防計量監視治理條例)、(進口計量用具監視治理辦法)等,迄今共有八件。其次還包括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或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計量法規。
我國政府計量行政管理體制衽省
以下垂直領導體制,縣級計量行政部門作為地(市)計量行政部門的派出機構。科學計量是計量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它為工業計量提供科學和技術手段,為法制計量提供技術保障。建立計量法律法規體系作為規范社會計量活動的依據;建立國家計量基準體系作為全社會測量領域統一溯源的基礎;建立行政監督執法機構及必要的技術機構以保證法律的實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計量體系
6. 計量法規體系的相關條文
關於企業使用的非強檢計量器具由企業依法自主管理的公告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年第6號)
為落實國務院辦公關於印發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通知規定(國辦發[1998]84號),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決定對企業使用的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的檢定周期和檢定對企業依法自方管理的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企業使用的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是指除企業最高計量標准器具以及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人強制檢定目錄以外的其他計量標准器具和工作計量器具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的檢定周期由企業根據計量器具的實際使用情況本著科學經濟和量值准確的原則自行確定。
非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的檢定方式由企業根據生產和科研的需要可以自行決定在本單位檢定或者送其他計量檢定機構檢定測試任何單位不得干涉。
企業使用的最高計量標准器具以及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列人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應當進行強制檢定,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者檢定不合格的企業不得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七條: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根據本部門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門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同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八條: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對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部門和企業、事業單位使用的最高計量標准器具,以及用於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方面的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工作計量器具,實行強制檢定。未按照規定申請檢定或檢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實行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的目錄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對前款規定以外其他計量標准器具和工作計量器具,使用單位應當自行定期檢定或者送其他計量檢定機構檢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應當進行監督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十一條: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七條:計量標准器具的使用,必須具備下列條件:1.經計量檢定合格;2.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環境條件;3.具有稱職的保存維護使用人員;4.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九條: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建立的本部門各項最高計量標准,經同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考核,符合本細則第七條規定條件並取得考核合格證的,由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十三條: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不受行政區劃和部門管轄的限制。
7. 我國的計量法規體系包括( )。
正確答案:A,C,D
解析:選擇ACD。我國已建立了一套較完整的計量法律法規體系,它由以下三個層次組成:計量法、計量行政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計量規章與規范性文件。
8. 計量法律法規的計量法制
1985年9月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1987年2月1日,國家計量局發布了《計量法實施細則》,從而進一步健全了我國計量法制。 根據國家計量法的規定:國家採取國際單位制。國際單位制計量單位和國家選定的其他計量單位,為國家法定計量單位。非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應廢除。
國家通過對計量基準器具,計量標准器具的強制管理,保障量值的准確可靠。計量器具管理包括:①對計量器具製造和修理的管理;②對計量器具新產品的管理;③對計量器具進口的管理;④對計量器具使用的管理。
計量監督是我國《計量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家技術監督局依法對全國計量工作實施統計表監督管理。
我國《計量法》專章規定了法律責任,違反《計量法》的單位或個人,將被追究法律責任。這些違法行為包括:①未取得《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進行製造和修理計量器具的;②製造、銷售未經審查合格的計量器具新產品的;③製造、修理、銷售的計量器具不合格的;④屬於強制檢定范圍的計量器具,未按規定申請檢定不合格還繼續使用的;⑤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者破壞計量器具的准確度,給國家和消費者造成損失的;⑥製造、銷售、使用以欺騙消費者為目的的計量器具的。
對上訴違法行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負責處理,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處理,當事人如果不服計量行政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9. 與計量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是哪些
現行有效的計量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現行有效的計量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 (1)法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 年 9 月 6 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 二次會議審議通過, 1985 年 9 月 6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 28 號公布, 1986 年 7 月 1 自 日起施行) (2)行政法規 ) 關於在我國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1984 年 2 月 27 日國務院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1987 年 1 月 19 日國務院批准,1987 年 2 月 1 日國 家計量局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檢定管理辦法((1987 年 4 月 15 日國務院發 布,1987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 (經國務院批准,1989 年 11 月 4 日國家 技術監督局以第 3 號令發布, 1996 年 6 月 24 日, 國家技術監督局又以第 44 號令發布了 《中 華人民共和國進口計量器具監督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 (3)部門規章 ) 《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明細目錄》 (1987 年 5 月 28 日國家計量局 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條文解釋》 (1987 年 5 月 30 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標准物質管理辦法(1987 年 7 月 10 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計量監督員管理辦法》 (1987 年 7 月 10 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計量檢定印、證管理辦法(1987 年 7 月 10 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計量仲裁檢定與計量調解辦法(1987 年 10 月 12 日國家計量局發布) 《計量授權管理辦法》 (1989 年 10 月 26 日經國家技術監督局局務會議通過,1989 年 11 月 6 日發布施行) 計量違法行為處罰細則(1990 年 08 月 25 日國家技術監督局局務會議通過,1990 年 08 月 25 日國家技監局令第 14 號發布) 《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實施檢定的有關規定》 (1991 年 8 月 6 日國家技術監督局發 布)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監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令第 15 號, 於 2001 年 1 月 3 日經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局務會議通過,2001 年 1 月 21 日公布施行) 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2002 年 3 月 27 日國家質檢總局第 17 號令公布,自 2002 年 5 月 25 日起施行) 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2002 年 5 月 16 日國家質檢總局第 75 號令公布,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2004 年 4 月 30 日國家質檢總局第 66 號令公布,並 經國家工商總局 2004 年 7 月 15 日審議通過,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加油站計量監督管理辦法(2002 年 12 月 19 日國家質檢總局第 35 號令公布,自 2003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眼鏡制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2003 年 9 月 28 日國家質檢總局第 54 號令公布,自 2003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計量基準管理辦法(2007 年 5 月 30 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 2007 年 6 月 6 日公布,自 2007 年 7 月 10 日起施行) 計量標准考核辦法(2004 年 12 月 24 日國家質檢總局第 72 號令公布,自 200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計量器具新產品管理辦法(2005 年 5 月 16 日國家質檢總局第 74 號令公布,自 2005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 依法管理的計量器具目錄(型式批准部分)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 2006.5.1 實施) 進口計量器具型式審查目錄(國家質檢總局發布 2006.8.1 實施) 製造、修理計量器具許可監督管理辦法(國家質檢總局發布 2008.5.1 實施) 計量檢定人員管理辦法(2007 年 12 月 28 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 通過,2007 年 12 月 29 日公布,自 2008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1987 年 7 月 10 日原國家計量 局公布的《計量檢定人員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4)地方性法規、規章 )地方性法規、 上海市計量監督管理條例(2000 年 9 月 22 日上海市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 22 次會議 通過,2000 年 9 月 25 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 39 號公告,自 200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上海市商品計量管理辦法(1994 年 10 月 7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78 號令發布,1997 年 12 月 19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54 號令修改,自 199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上海市計量校準機構管理辦法 (1996 年 1 月 15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23 號令發布, 1997 年 12 月 19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54 號令第一次修改, 2001 年 1 月 9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97 號令第二次修改) 上海市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管理辦法 (1997 年 6 日 6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布, 1997 自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5)規范性文件 ) 《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考評員管理規范》 (質技監局量發[2000]143 號,發布日期: 2000.8.31,執行日期:2000.8.31) 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考核規范(國家質檢總局發布 2004.6.23 實施) 上海市型式批准和樣機試驗辦理程序(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2003.8.1 實施) 上海市製造計量器具許可證辦理程序(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2004.9.1 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