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城鄉供水條例

江蘇城鄉供水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13 18:51:43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供水條例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擅自取用城市公共供水的,除應當按照管道口徑流量賠償損失外,由城市供水節水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警告,並可處損失額一至二倍的罰款。

❷ 水表壞了該誰來出錢換

由供水服務企業負責。

根據《市場監管總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加強民用「三表」管理的指導意見》第三條 重點任務第五項建立長效監管機制的規定:

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積極探索建立民用「三表」監管長效機制,落實好監管責任。對發現的已經安裝或者使用的未經首次檢定的民用「三表」,要求供水、供電、供氣服務企業立即整改,並將情況通報當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

對後續檢定或者檢查中發現不合格的民用「三表」,要督促供水、供電、供氣服務企業及時予以調換。對民用「三表」的計量違法行為,各地要堅決進行查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因此,供水服務企業負責水表的處理和更換。

(2)江蘇城鄉供水條例擴展閱讀:

江蘇省對水表維修費的規定:

根據《江蘇省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的規定:

建設單位在組織竣工驗收時,應當通知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專業經營單位參加;在竣工驗收合格後,應當將住宅物業管理區域內專業經營設施設備移交給專業經營單位負責管理。

專業經營單位應當接收並承擔維修、養護和更新的責任,有關費用由專業經營單位承擔,但二次供水設施的費用承擔,按照《江蘇省城鄉供水管理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因此,江蘇省的水表維修費是由專業經營單位承擔。

❸ 《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第三十八條

《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第三十八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專物、道路、管線和其屬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有關部門不得辦理建設項目施工許可、商品房預(銷)售許可等手續。前款所稱的其他工程建設,包括廣場、停車場、重點綠化工程,城市雕塑、大中型戶外廣告固定設施,大中型或者受保護的建築物外立面裝修,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工程建設項目。

❹ 江蘇省水庫管理條例的解讀

水庫作為防汛防旱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防洪、灌溉、供水、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是有效應對山洪治理和防治乾旱災害的重要抓手,也是保護地表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對保障丘陵山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省在水庫的管理和保護工作中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和新問題。為了加強水庫管理與保護,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水資源有效供給,維護水庫生態環境,規范水庫的開發利用,發揮水庫綜合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11年7月16日,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江蘇省水庫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八章四十五條,分別對水庫的建設、工程管理、安全運行、開發利用管理、水域與水資源保護等作了規定。本文主要圍繞水庫的安全運行、開發利用、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作一解讀。
明確監管責任確保水庫安全運行
【現狀】目前,我省共有在冊水庫908座(其中大型6座,中型42座,小型860座),大多分布在丘陵山區,總庫容33.85億立方米。由於水庫建設的投資來自於財政、企業單位和集體經濟組織等不同渠道,因而形成了多種水庫管理模式。同時,不少水庫的管理機構不健全,管護經費嚴重不足,特別是大量鄉村集體自建的小型水庫,長期以來「只使用、不維護」,有的甚至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給水庫的安全運行帶來了較大隱患,安全責任難以落實。
【對策】條例第四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庫的建設維護、安全運行、開發利用和水資源保護等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水庫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政府派出機關是其所管轄的水庫的主管單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是其轄區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水庫的主管單位。水庫主管單位對水庫的運行管理和安全負責。
第五條第一款規定,水庫應當建立管理單位。兩座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小(2)型水庫,可以建立共同管理單位,但每座水庫應當配備專職管理人員。
第二十條規定,水庫安全運行實行政府、主管單位和管理單位三級責任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庫的安全運行負領導責任;水庫主管單位對所管轄水庫的安全運行負主管責任;水庫管理單位對所管理水庫的安全運行負直接責任。
第二十一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庫的安全運行實施監督檢查,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向水庫主管單位提出整改意見。水庫主管單位應當及時組織整改,並將整改情況向水行政主管部門通報。
【解讀】為了更好地落實水庫安全管理的責任,保證水庫安全運行管理,條例首先規范了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庫實施監督管理的職責以及其他相關部門的職責,明確了水庫主管單位,要求水庫建立管理單位,以確保每座水庫都有專職管理人員,並規定了政府、主管單位和管理單位對水庫安全運行的三級責任制。此外,條例還根據不同性質的水庫,對水庫的運行管理、維修養護、人員基本費用、除險加固等經費的解決渠道作了明確規定,並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庫的管理與保護工作,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安全監督檢查,落實安全責任,保障水庫安全運行。
科學制定規劃規范開發利用行為
【現狀】近年來,由於一些地方對水庫的無序、過度開發利用,尤其是利用水庫景觀盲目進行商業開發,給水庫的安全運行帶來了嚴重隱患,導致水庫水質普遍下降。據初步統計,全省有376座水庫的周邊建有高檔賓館、別墅住宅等,從事餐飲休閑、旅遊運動等商業活動,將水庫資源利用至極致,使水庫儼然成了「洗腳盆」,嚴重影響了水庫綜合效益的可持續發揮。
【對策】條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在水庫管理范圍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一)圍墾、填庫、圈圩;(二)建設賓館、飯店、酒店、度假村、療養院或者進行房地產開發;(三)在大壩上修建碼頭、埋設桿(管)線;(四)在大壩上種植根系發達的樹木、墾種、修渠、放牧、堆放物料、晾曬糧草;(五)在水庫水域內炸魚、毒魚、電魚,以及向水庫水域排放污水和棄置廢棄物;(六)擅自在水庫水域內游泳、遊玩、垂釣;(七)其他減少水庫庫容、危害水庫安全以及侵佔、損毀水庫工程設施的活動。
第二十五條規定,在水庫管理范圍內從事開發利用活動,應當符合水庫主管單位編制的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服從水污染防治、防洪安全和水資源保護的總體要求。城鎮建設和發展不得佔用水庫管理范圍。大中型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小型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經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解讀】目前,一些地方對水庫的開發利用存在著重視眼前開發、忽視長遠利益的現象,急功近利傾向嚴重,給水庫的安全運行和水質保護帶來了嚴重威脅。因此,如何規范水庫的開發利用是條例的一個重點。在經過認真調研、多方論證、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條例試圖通過規范在水庫管理范圍內禁止從事的活動和從事開發利用活動應當符合水庫開發利用規劃的制度設計,切實解決好水庫的保護與利用問題,以改變當前對水庫開發利用的無序現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加強源頭治理保護水域生態環境
【現狀】目前,全省20%的水庫為居民飲用水水源區或者備用水源區,但一些地方利用水庫水域進行大面積、高密度圍網養殖,大量投放餌料,加快了水體富營養化積累;更有一些地方甚至將廠礦企業規劃建設在水庫的上游集水區域內,造成了水庫水質的下降。據水文監測分析,不少水庫的水質已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普遍Ⅱ類降到現在的Ⅲ至Ⅳ,並有繼續惡化的趨勢,已嚴重影響到部分地區居民的飲用水水源安全,破壞了庫區的生態環境。
【對策】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水庫集水區域內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建設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和生態保護帶、隔離帶,增強涵養水源功能,防治水土流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庫集水區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擴大集水區域截污管網覆蓋面,實現雨水、污水分流,配備生活污水、垃圾收集設施,並進行集中處理。
第三十一條規定,水庫集水區域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減少化肥和農葯使用量。水庫集水區域內的養殖場所應當配套建設沼氣池等廢棄物利用設施,對養殖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循環利用。
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在水庫集水區域內,禁止建設化學制漿造紙、製革、釀造、染料、印染、電鍍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項目,其他各類建設項目和生產活動不得影響水庫匯入水量,不得污染水體。
第三十四條規定,禁止在水庫生態保護帶內從事下列活動:(一)設置除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以外的其他排污口;(二)設置廢物回收場、有毒有害物品倉庫、堆棧或者垃圾填埋場;(三)設置高爾夫球場或者從事水上餐飲經營;(四)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五)設置劇毒物質或者危險化學品貯存、運輸設施;(六)其他可能污染水庫水體的活動。
【解讀】水是生命之源。為了從源頭上保護好水庫水質,根據水庫的特殊自然條件,條例明確了在水庫集水區域內政府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了在水庫集水區域內禁止建設的項目和在水庫生態保護帶內禁止從事的活動,並設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此外,條例還對利用水庫水域從事水產養殖提出了應當合理確定養殖規模、密度,科學投放餌料,在確定的水域內進行的要求。通過這些舉措,切實維護好水庫生態環境,保障和提升水庫水質,以保證飲用水庫水源水的居民能喝上「放心水」。

❺ 《城市供水條例》規定城市供水原則是什麼

城市供水工作實行開發水源和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的原則

❻ 江蘇省水庫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開發利用管理

在水庫管理范圍內從事開發利用活動,應當符合水庫主管單位編制的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服從水污染防治、防洪安全和水資源保護的總體要求。城鎮建設和發展不得佔用水庫管理范圍。
大中型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批准;小型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應當經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後,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批准。 在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外的水庫管理范圍內建設碼頭、橋梁、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設施或者采砂、堆放物料,以及在水庫管理范圍內取水、開發旅遊項目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事先經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辦理其他相關審批手續。
從事前款規定的開發利用活動,應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水庫主管單位的監督管理。
確需利用水庫大壩壩頂兼做公路的,應當進行科學論證,大中型水庫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小型水庫經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公路管理部門負責公路路面的維修養護,並採取相應的安全維護措施。 在水庫水域從事水產養殖,應當符合水功能區劃、水庫開發利用規劃、漁業養殖規劃、水質保護目標和水庫安全運行要求,依法領取養殖證。
承包水庫水域從事水產養殖的,應當與水庫管理單位簽訂協議,實行有償使用。協議應當明確水產養殖服從水庫蓄洪、泄洪和抗旱調水的要求,承包期限每次一般不超過五年。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科學制定水庫水量配置方案、調度和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兼顧農業和工業生產用水、生態環境用水。
使用水庫供水或者利用水庫水體作為循環水的,除依法繳納水資源費外,應當向水庫管理單位繳納水利工程水費。 水庫管理單位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水價政策,與用水戶簽訂供用水合同,實行計量收費。農業用水逐步實行計量收費,在計量設施安裝前,按照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標准實行按畝計收水利工程水費。
使用水庫供水的用水戶,由水庫管理單位或者其委託的單位收取水利工程水費。被委託單位在收取水利工程水費時應當向用水戶出示代收委託書,未出示代收委託書的,用水戶有權拒交。

❼ 江蘇省水庫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本省行政區域內水庫的管理與保護,適用本條例。
本省水庫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准》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水庫。小型水庫包括小(1)型、小(2)型水庫。 水庫的管理保護和開發利用遵循安全第一、保護優先、統籌兼顧、合理利用的原則。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水庫的管理與保護工作,加大財政投入,加強安全監督檢查,落實安全責任,保障水庫安全運行。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水庫的建設維護、安全運行、開發利用和水資源保護等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水庫有關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或者政府派出機關是其所管轄的水庫的主管單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是其轄區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水庫的主管單位。水庫主管單位對水庫的運行管理和安全負責。 水庫應當建立管理單位。兩座以上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小(2)型水庫,可以建立共同管理單位,但每座水庫應當配備專職管理人員。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興建的水庫(以下簡稱國有水庫),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組建管理單位。
電力、供水以及其他單位興建的水庫(以下簡稱自建水庫),由建設單位負責組建管理單位。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興建的水庫(以下簡稱集體水庫),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建管理單位。
國有水庫和集體水庫跨行政區域的,由有關的人民政府協商確定管理單位。 國有水庫的運行管理、維修養護、人員基本費用、除險加固等經費,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納入本級財政預算。水庫的各項收入應當納入財政預算管理。
自建水庫由建設單位安排運行管理、維修養護、人員基本費用、除險加固等經費。
集體水庫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安排運行管理、維修養護、人員基本費用、除險加固等經費。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確認並發放注冊登記證書的集體水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給予適當補助。 水庫建設應當符合經批準的流域或者區域綜合規劃,依法辦理規劃許可、用地審批、環評審批等手續。
水庫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在報請審批或者核准前,應當經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水工程建設規劃同意書。水庫建設項目的審批或者核准,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集體土地上投資修建水庫,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國有水庫在建設項目立項時應當明確工程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機構性質,確定運行管理、大修、折舊等經費來源。需要辦理事業單位機構編制事項的,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應當參與項目立項的研究、論證工作。工程的概算和預算中應當包含必要的管護設施建設和工程管理范圍征地補償、移民安置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費用。工程竣工驗收時應當將上述內容納入驗收范圍,竣工後將包括土地使用權證在內的有關資料移交給水庫管理單位。
已建國有水庫管理設施不完善、工程(包括管理范圍)未取得相應土地使用權的,水庫主管單位應當完善有關管理設施、辦理土地使用權手續,所需經費由本級政府財政專項安排;已列入改建、擴建(含除險加固,下同)計劃的,應當在改建、擴建時解決,所需經費納入工程建設經費計劃。
自建水庫和集體水庫按照本條第一、二款規定執行,但自建水庫所需經費由建設單位籌集,集體水庫所需經費由水庫主管單位籌集。
水庫建設項目(含除險加固)的概算、預算執行情況和竣工決算,依法接受審計監督。 水庫主管單位應當對其管轄的水庫定期組織安全檢查、稽查與評價,建立技術檔案,加強水庫管理的指導與監督,組織開展水庫管理考核,推進水庫管理規范化建設。
水庫管理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技術標准,做好水庫安全監測與檢查、養護與維修、控制運用與資料整編等工作,確保水庫安全運行。 水庫的管理范圍為:
(一)大型水庫大壩及其兩端各八十至一百米、大壩背水坡壩腳外一百五十至兩百米,中型水庫大壩及其兩端各五十至八十米、大壩背水坡壩腳外一百至一百五十米,小(1)型水庫大壩及其兩端各三十至五十米、大壩背水坡壩腳外五十至一百米,小(2)型水庫大壩及其兩端各十至三十米、大壩背水坡壩腳外十至五十米;
(二)庫區水域、島嶼和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區域;
(三)水庫溢洪河道以及其他工程設施的管理范圍按照《江蘇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的規定確定。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上述規定劃定水庫的具體管理范圍和必要的管理設施用地,並確定水庫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
已建水庫的管理單位應當依法申請辦理水庫管理范圍和管理設施用地手續,領取土地使用權證。水庫的確權發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不得損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在水庫管理范圍內禁止從事下列活動:
(一)圍墾、填庫、圈圩;
(二)建設賓館、飯店、酒店、度假村、療養院或者進行房地產開發;
(三)在大壩上修建碼頭、埋設桿(管)線;
(四)在大壩上植樹、墾種、修渠、放牧、堆放物料、晾曬糧草;
(五)在水庫水域內炸魚、毒魚、電魚,以及向水庫水域排放污水和棄置廢棄物;
(六) 擅自在水庫水域內游泳、遊玩、垂釣;
(七)其他減少水庫庫容、危害水庫安全以及侵佔、損毀水庫工程設施的活動。
在水庫大壩管理和保護范圍內,不得從事爆破、打井、采砂(包括取土、採石,下同)、采礦、挖掘等危害水庫安全的活動。
在入庫河道、出庫口門、溢洪河道內,不得設置行水障礙物。 水庫實行注冊登記制度。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省水庫注冊登記的統一管理工作。
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小型水庫的注冊登記工作;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中型水庫和直接管理的小型水庫的注冊登記工作,並對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小型水庫注冊登記的結果進行復核;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大型水庫的注冊登記工作。
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注冊登記結果進行確認,發放注冊登記證書,並向社會公布。
由水行政主管部門管轄的水庫需要改變隸屬關系的,大中型水庫應當經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小型水庫應當經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已注冊登記的水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庫管理單位應當在三個月內向水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登記:
(一)完成擴建、改建的;
(二)經批准升等或者降等的;
(三)隸屬關系發生變化的。 水庫大壩實行定期安全鑒定製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對水庫大壩進行安全鑒定:
(一)新建以及除險加固水庫正式蓄水前;
(二)正常運行的水庫,距前次安全鑒定大中型水庫已達六年、小型水庫已達八年;
(三)水庫擴建、改建立項前;
(四)水庫遭遇特大洪水、強烈地震等破壞性自然災害,或者發生重大工程事故以及其他危及大壩安全的事件後三個月內。 水庫主管單位負責組織對所管轄水庫大壩的安全鑒定工作,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進行檢測分析評價後提出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報告。
大型水庫和對城市(含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安全有影響的中型水庫的大壩安全鑒定報告,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定;其他中型水庫和小(1)型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報告,由設區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定;小(2)型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報告,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定。
對被鑒定為病險水庫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及時採取除險加固等措施,確保水庫安全運行。 水庫規模和庫容減小或者功能萎縮、達不到防洪設計標准、工程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恢復原等別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經濟上不合理,以及其他因素造成無法按原等別使用的,應當降低等別運行。
水庫功能效益基本喪失或者被其他工程替代、庫容基本淤滿、病險嚴重且除險加固技術上不可行或者經濟上不合理,以及其他因素造成水庫無法使用的,應當報廢。水庫報廢後,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做好相關善後工作。
水庫降低等別或者報廢應當進行科學論證,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履行審批手續。水庫降低等別與報廢的組織實施由水庫主管單位負責。

❽ 《城市供水條例》中的「供水水質、水壓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是什麼標准

城市供水水質標准 CJ/T 206—2005
規定了供水水質要求、水源水質要求、水質檢驗和監測、水質安全規定。
該標准適用於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自建設施供水和二次供水。
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企業、自建設施供水和二次供水單位,在其供水和管理范圍內的供水水質應達到本標准規定的水質要求。用戶受水點的水質也應符合本標准規定的水質要求。

GB 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 5750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法
GB/T 14848地下水質量標准
CJ/T 141 城市供水 二氧化硅的測定 硅鉬藍分光光度法
CJ/T 142城市供水銻的測定
CJ/T 143城市供水鈉、鎂、鈣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
CJ/T 144城市供水 有機磷農葯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CJ/T 145城市供水揮發性有機物的測定
CJ/T 146城市供水 酚類化合物的測定 液相色譜法
CJ/T 147城市供水 多環芳烴的測定 液相色譜法
CJ/T 148城市供水糞性鏈球菌的測定
CJ/T 149城市供水亞硫酸鹽還原厭氧菌(梭狀芽胞桿菌)孢子的測定
CJ/T 150 城市供水 致突變物的測定 鼠傷寒沙門氏菌/哺乳動物微粒體酶試驗

具體一點就是
城市供水水質應符合下列要求。
1水中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學物質和放射性物質不得危害人體健康。
3水的感官性狀良好。

常規檢驗項目
項 目 限 值
微生物學指標 細菌總數 ≤80 CFU/mL
總大腸菌群 每100 mL水樣中不得檢出
耐熱大腸菌群 每100mL水樣中不得檢出
余氯(加氯消毒時測定) 與水接觸30 min後出廠游離氯≥O.3 mg/L;
或與水接觸120 min後出水總氯≥O.5 mg/L;
臭和味 無異臭異味,用戶可接受
渾濁度 1NTU(特殊情≤3NTU)①。
肉眼可見物 無
氯化物 250 mg/L
鋁 0.2 mg/L
銅 1 mg/L
總硬度(以CaCO。計) 450 mg/L
鐵 0.3 mg/L
錳 0.1 mg/L
pH 6.5~8.5
硫酸鹽 250 mg/L
溶解性總固體 1000 mg/L
鋅 1.0 mg/L
揮發酚(以苯酚計) 0.002 mg/L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 0.3 mg/L
耗氧量(CODMn,以02計) 3 mg/L(特殊情況≤5 mg/L)①
毒理學指標
砷 0.01 mg/L
鎘 0.003 mg/L
鉻(六價) 0.05 mg/L
氰化物 0.05 mg/L
氟化物 1.0 mg/L
鉛 0.01 mg/L
汞 0.001 mg/L
硝酸鹽(以N計) 10 mg/L(特殊情況≤20 mg/L)。
硒 0.01 mg/L
四氯化碳 0.002 mg/L
三氯甲烷 0.06 mg/L
敵敵畏(包括敵百蟲) 0.001 mg/L
林丹 0.002 mg/L
滴滴涕 0.001 mg/L
丙烯醯胺(使用聚丙烯醯胺時測定) 0.0005 mg/L
亞氯酸鹽(使用ClO2時測定) 0.7 mg/L
溴酸鹽(使用0。時測定) 0.01 mg/L
甲醛(使用o。時測定) 0.9 mg/L
放射性指標
總a放射性 0.1 Bq/L
總p放射性 1.0 Bq/L

註:①特殊情況為水源水質和凈水技術限制等。
②特殊情況指水源水質超過Ⅲ類即耗氧量>6 mg/L。
③特殊情況為水源限制,如採取下水等

城市供水水質非常規檢驗項目及限值
序號 項 目 限 值
微生物 學指標 糞型鏈球菌群 每100 mL水樣不得檢出
藍氏賈第鞭毛蟲 (Giardia lamblio) <1個/10 L①
隱孢子蟲 (Cryptosporidium) <1個/10 L②

補充
按照國家建設部管網供水壓力服務規范要求,城市供水服務壓力為0.14兆帕斯卡,這個壓力只能保證供水到3—4層樓;而四樓以上的供水屬二次供水的范疇。一般城市目前管網平均壓力達到0.30MPa以上,遠遠高於國家標准,基本能夠滿足全市6層樓用戶水壓要求,但從安全運行角度考慮,個別6層或6層以上用戶由於所處地理位置較高,公共供水管道水壓不能滿足用戶使用要求時,必須增加二次供水設施。

在城市裡,光靠水塔來產生壓力還不夠,還要用加壓水泵。如果是幾十層的高樓,在樓頂上還有貯水箱。這樣,才能把自來水送上去。夏天用水緊張的時候,有時候高層樓上會暫時斷水,這可能就是因為壓力不夠的緣故。
注:0.1MPa的壓力,可以把水壓到10米高的地方.帕斯卡原理:壓力P=ρ*g*h
ρ——流體的密度,單位Kg/m^3;
g——重力加速度,單位m/S^2;
h——液位高度,單位m;
p——壓力,單位Pa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供水條例》哪個地位高

答:A 【解析】《行政處罰法》 第四十二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只有A符合。

❿ 《城市供水條例》是否有過時條款或者欠缺條款

那要看你問的是哪個城市的《供水條例》,因為現在基本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供水條例,不版盡相同,權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一般情況而言,關於收取起始流量的條款大多已經過時,而涉及無負壓二次供水的管理大多沒有明確。

熱點內容
行政訴訟法證據規則 發布:2025-07-04 08:20:16 瀏覽:893
甲法官處理一起 發布:2025-07-04 08:18:41 瀏覽:963
財產民法典 發布:2025-07-04 08:08:32 瀏覽:484
法學論文格式範文 發布:2025-07-04 08:07:48 瀏覽:72
付裕律師 發布:2025-07-04 08:03:16 瀏覽:906
溧陽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04 07:58:33 瀏覽:38
司法鑒定退費 發布:2025-07-04 07:45:11 瀏覽:592
管樁生產車間有哪些基本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4 07:44:24 瀏覽:602
天津北辰政法官網 發布:2025-07-04 07:43:48 瀏覽:792
授權委託人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04 07:29:16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