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職業打假法規

職業打假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3-05 08:32:53

⑴ 新消法對於打假是如何規定的

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能受到罰款、警告等處罰。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1)職業打假法規擴展閱讀:

打假的種類:

主要表現為政府打假、消費者打假、職業打假和企業打假。

刑事打假:

針對涉案金額巨大的侵權行為,通過調查收集立案前所需的證據和報案材料整合,向公安機關提交證據材料並提出立案申請,協調配合公安機關對涉案目標的查處行動。

行動效果:查封和沒收涉案物品(成品,半成品,包裝物,標貼,相關設備,銷售資料);沒收其違法所得;根據涉案金額和違法情節,依照刑法追究主要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⑵ 對職業打假人有什麼處罰

近年來,職業打假成為一種職業,在促進生產者、經營者合法經營的同時,也帶來了一部分極大的副作用,就惡意打假行為,山東省保健品行業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鹿林律師為大家提出一些應對技巧,歡迎大家及時指正:

一、何為職業打假人

1、定義:「職業打假人」是指一種職業,指以賺錢為目的打假,利用商品過期或商品漏洞問題故意大量買入然後通過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賠償財物的行為。

2、分類:善意打假VS惡意打假

五、協商階段如何應對職業打假人

1、及時發現自身產品存在的問題;

2、暫停銷售存在問題的商品,並制定應急處理方案(如召回、退貨等);

3、預估打假人賠償期望數額;

4、結合自身情況,衡量處理成本;

5、對於不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主動向監管部門上報可能存在的舉報、投訴等問題;

六、投訴舉報的處置辦法、應對技巧

1、針對投訴問題找到處罰的依據;

(處罰存在人為可控的幅度)

2、尋找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的事由;

3、隨時保持與監管部門溝通協調;(了解監管部門處理意向)

4、盡量避免監管部門的「保護」行為;(一定要高度重視打假人的投訴)

5、配合監管部門的「處罰」;

七、訴訟階段如何應對職業打假人

1、延長訴訟周期,增加打假人訴訟成本;

2、管轄異議,爭取到我方所在地法院解決;

3、證明打假人不屬於普通消費者;

4、區分一般商業欺騙與民事欺詐;

5、及時向法院提出答辯意見並提交證據;

6、委託專業處理反打假律師代理案件;

八、產品標簽及產品宣傳可能存在的法律風險

1、產品配料名稱標准問題

2、產品配料含量標注問題

3、產品不適宜人群標注問題

4、產品生產許可過期

5、產品違反食品、保健品功能性宣傳

6、產品宣傳違反廣告法

九、職業打假人的預防與特別應對

1、一般預防:

(1)產品自檢

(2)客服、銷售人員防範

(3)職業打假人怕什麼

------約定管轄

(4)職業打假人成本

------管轄異議

2、特別應對

「維權」為名敲詐錢財,「職業打假人」被逮捕

2017年3月2日,犯罪嫌疑人孫某某夥同他人在天津市濱海新區上海道「某某進口商品超市」內買走價值2000多元的沒有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和化妝品後,威脅店主如果不給商品價格十倍的賠償就向市場與質量監督管理局舉報,直至其店鋪關閉。店主在被脅迫的情況下交給對方10000元。3月間,孫某某等人以同樣手段在另外兩家經營進口商品的店鋪,分別向店主勒索12600元、5000元。孫某涉嫌敲詐勒索罪,且多次實施犯罪行為,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不具備取保候審的條件,有逮捕必要,因此濱海新區塘沽檢察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之規定,決定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⑶ 職業打假人涉嫌「敲詐勒索」被立案,職業打假的法律界限在哪兒

在網路上面有很多的職業打假人,這些打假人用著不同的口號來賺錢,而有一些打假人為了去威脅一些品牌,就涉嫌敲詐打假人的法律界限就是用心的去測試每一個產品。不能夠用敲詐勒索的方式去逼迫品牌方來給自己一些錢,然後我們去毫無底線的誇贊這些垃圾產品。

三、總結。

小編希望大家不要總是去用這種非法的手段來賺錢,我們一條視頻本身就能夠賺很多錢,如果說在這個時候還威逼利誘他人的話,就是我們不懂得知足了。用專業性的言語,用專業性的檢測報告去向大家介紹這個產品,把這個產品的優缺點都給說出來,然後消費者再去根據自身去進行購買這個產品。

⑷ 打假人違法嗎能得到法律的保護嗎

不違法,但是也不受法律保護。

工商總局發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其中內規定「容金融消費者以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以營利為目的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不適用本條例。」這項有關「適用對象」的界定,也被認為所謂的「職業打假人」將不再受消法保護。

(4)職業打假法規擴展閱讀

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知假買假」可受法律保護;網購消費者可向網路平台主張權利等問題。該《規定》同樣適用於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將於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規定》第3條規定:「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⑸ 新的法律法規對職業打假人有影響嗎

我看錯72小時看成七天打假的分單買了十多單,總金額七八百,我要陪多少錢

⑹ 職業打假到底算不算犯法

根據最高法的司法解釋,知假買假的顧客也屬於消費者,因此職業打假並不違法。

這是當年王姓「職業打假人」出名後出的司法解釋,具體哪一條我忘了。

⑺ 職業打假人2021新規

我國鼓勵國民參與打假,發揮國民之價值,提高經營者違法成本,提高行政、司法服務質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 因食品、葯品質量問題發生糾紛,購買者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購買者明知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而仍然購買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條 食品、葯品生產者、銷售者提供給消費者的食品或者葯品的贈品發生質量安全問題,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主張權利,生產者、銷售者以消費者未對贈品支付對價為由進行免責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五條 消費者舉證證明所購買食品、葯品的事實以及所購食品、葯品不符合合同的約定,主張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違約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 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第三方平台購買食品、葯品遭受損害,網路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食品、葯品的生產者或者銷售者的真實名稱、地址與有效聯系方式,消費者請求網路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網路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承擔賠償責任後,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行使追償權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網路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給消費者造成損害,消費者要求其與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未取得食品生產資質與銷售資質的民事主體,掛靠具有相應資質的生產者與銷售者,生產、銷售食品,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掛 靠者與被掛靠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消費者僅起訴掛靠者或者被掛靠者的,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追加相關當事人參加訴訟。
第十一條 消費者因虛假廣告推薦的食品、葯品存在質量問題遭受損害,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相關規定請求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其他民事主體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食品、葯品,使消費者遭受損害,消費者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相關規定請求其與食品、葯品的生產者、銷售者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 食品、葯品檢驗機構故意出具虛假檢驗報告,造成消費者損害,消費者請求其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職業打假人」(Professional extortioner for fraud fighting)是指一種民事行為人,由於假冒偽劣、有毒有害食品橫行,普通民眾無法識別保護自身權益,許多民眾通過自身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通過法律途徑主動打擊市場流通的假冒偽劣產品,對市場消費環境起到凈化作用。

⑻ 職業打假人的法律

「知假買假」者是否屬於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界定的消費者的范疇,現在仍有爭議。學術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從規范市場秩序的角度來說,不管是不是知假買假,這些人買到的確實是有問題的商品,消法就應該保護;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消法的目的在於保護受欺詐的消費者。「知假買假」者主觀上並沒有受到欺詐,本質上也成了一種營利行為。保護這種利益,不符合消法的立法目的。在外地已經有過因「知假買假」而敗訴的案例。俞里江表示,現實情況是,在具體的個案上,要證明「知假買假」很難。所以只要是產品確實存在問題,法院一般都會支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打假已經成為一種營生,一種賴以生存的手段,通常,打假人為了「賠償」,商家為了「名譽」,都會私下進行協商,給予一定數額的補償,當然不會很多,並讓打假者寫下「此後不得因類似事件找麻煩」這樣的字條,在最初的打假行為中,打假人一般出於公益,以制止假冒偽劣產品的銷售為目的,一般獲利性不強,更為重要的是,絕不會向售假者出具所謂「不因類似事件找麻煩」的承諾。
然而,一旦打假者蛻變為單純營利的職業打假人角色,其必然具有經濟立場和目的,為售假者出具書面承諾,實質是對售假者今後可能售假行為的默認和許可,這必然會導致不正當利益和售假現象的滋長。於此情形下,我們就需要反思一下,是否仍然有必要賦予這種以營利為目的的打假者以消費者的身份了。

熱點內容
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職能 發布:2025-05-25 11:00:19 瀏覽:430
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的區別 發布:2025-05-25 10:59:25 瀏覽:152
2012司法考試卷三53 發布:2025-05-25 10:51:19 瀏覽:909
自創婚姻法視頻 發布:2025-05-25 10:37:55 瀏覽:661
2018年行政法司考案例 發布:2025-05-25 10:17:37 瀏覽:221
六條條例 發布:2025-05-25 10:17:00 瀏覽:283
洛川法院網 發布:2025-05-25 10:10:40 瀏覽:445
社會與法在哪個台播放 發布:2025-05-25 09:45:34 瀏覽:828
法官的意思是什麼 發布:2025-05-25 09:33:09 瀏覽:534
公司的分公司能程度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5 09:25:19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