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比賽規章制度
Ⅰ 游泳場館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本市游泳場館管理,切實保障游泳者的安全及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游泳場館管理。
本辦法所稱游泳場館,是指對公眾開放的游泳場、池、館及賓館、飯店、招待所、公園、度假村等內設的游泳、戲水場所。
第三條 市和區(市)縣體育行政部門是游泳場館的業務主管部門。市體育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全市游泳場館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規劃,對全市游泳場館管理工作進行宏觀指導,監督檢查,並負責審批和主管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企業開辦的游泳場館及大型游泳場館;區(市)縣
體育行政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審批和監督檢查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公民個人在本行政區域內開辦的游泳場館。
衛生、公安、勞動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游泳場館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 申請開辦游泳場館的單位和個人應先到體育行政部門領取並填寫《成都市游泳場館申辦表》,經體育行政部門按照全市游泳場館建設的總體布局初審同意後,持申辦表分別到規劃、衛生和公安部門申請辦理有關許可證。 設置有水上游樂設施的應到成都市勞動局申辦《安全使
用許可證》。
第五條 申請開辦游泳場館的單位和個人依照前條規定取得有關證件後,其游泳場館符合下列條件的,由市或區(市)縣體育行政部門核發開辦許可證:
(一)深水區、淺水區有明顯標志或隔離帶,有專人負責,淺水區水深不超過140厘米。
(二)泳池設有兩個高度150厘米以上的救護觀望崗,4個以上出入池扶梯,救護器材(即救生圈、救生桿、救生繩、氧氣袋和水上急救設備)擺在明顯位置,取用方便。
(三)設有跳台或跳板的必須持有市體育行政部門的核定批文。
(四)開辦夜場必須配備照明設施,水面照明度不低於80勒克斯,並備有應急照明設施,各種電路、電器、機械設備等能保證隨時啟用。
(五)疏散通道有明顯標志,其寬度不少於200厘米,出入口寬度不少於300厘米;設有雙門的,其單門寬不少於150厘米。
(六)檢驗票證、維持秩序等各項制度均有專人負責。
(七)設有與容量相符的男女更衣室和存放衣物的格櫃。
(八)有廣播宣傳設施、游泳宣傳牌、警告牌和《游泳人員須知》牌。
第六條 開辦許可證由成都市體育行政部門統一印製,實行年審驗證制度。
第七條 開辦游泳場館的單位或個人應按下列規定建立健全安全衛生責任制度,各項安全衛生責任制度和確定的責任人名單須報體育行政部門備案:
(一)嚴格控制每場游泳人數,不得超員售票,人均游泳面積不得少於2.5平方米。
(二)建立救護制度。配備的救護人員不得低於游泳人員的1/150;救護人員須持有市體育行政部門頒發的《救護人員合格證》,並在游泳開放期間持證上崗、統一著裝。
(三)健全入場驗票、驗證制度。每年度《游泳證》由市體育行政部門統一製作發放,經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機構體檢蓋章後生效。堅持憑《游泳證》購票,憑《游泳證》和游泳票入場游泳。
(四)健全場內衛生管理制度。保持池水水質符合衛生標准,不得出租游泳衣、褲,不得向游泳人員出售含酒精的飲料。
(五)維護游泳活動的正常秩序,及時勸阻和制止影響游泳活動正常進行的各種行為,嚴禁攜帶槍支、彈葯、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的人員入場。維護秩序的管理人員應當佩帶證件。
(六)發生治安案件應當及時報告當地公安機關。
(七)發生溺水死亡事故的,必須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和市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同時報市體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八條 單位或個人舉辦各種游泳培訓班,須向體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查同意後,按《成都市社會力量辦學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手續;教練員須經市體育行政部門審查合格並持證上崗。教練員所帶學員數量,每班不得超過25人。游泳培訓時間內,教練員須負責救護。
第九條 法規、規章對游泳場館衛生管理、治安管理、勞動安全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條 游泳場館的開辦單位或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由市或區(市)縣體育行政部門予以處罰:
(一)未取得開辦許可證而開辦予以場館的,責令限期補辦;超過期限仍未補辦的,處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並責令停止游泳活動。
(二)在崗救護人員未取得《救護人員合格證》的,責令改正,可按其人數處以每人100元罰款。
(三)未按規定配備救護器材或配備的救護器材失去效能的,責令改正,處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四)超員售票的,責令改正,處以100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五)一年內累計發生兩人以上溺水死亡事故的游泳場館,可暫扣或吊銷其開辦許可證。
第十一條 違反衛生管理、治安管理、勞動安全管理等有關規定的,分別由衛生、公安和勞動安全等部門依法處理。
第十二條 罰款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上繳國庫。
第十三條 游泳場館管理部門的執法人員,必須嚴格履行職責,秉公執法。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四條 當事人對體育行政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五條 本辦法由XXX市人民政府法制局負責解釋。
第十六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都差不多吧..哈哈
Ⅱ 游泳池的管理制度
1.游泳池開放時間由會所管理,非開放時間禁止進入泳池。
2.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個游泳健身者宣傳游泳安全衛生常識。
3.如會所發現患有肝炎、心臟病、皮膚病、性病、嚴重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等病患者,會所有權禁止此會員的游泳活動。
4.設置安全標志和救生器材。進入游泳池要遵守以下規定:
1) 聽從教練和救生員的指揮。
2) 安全第一,嚴禁跳水和在池中、岸邊追逐打鬧。
3) 初學者在無管理人員的看護下禁止下水。
4) 泳前認真做好准備活動,禁止在池中做可能產生傷害事故的動作。
5) 愛護游泳池的一切設施。 1、游泳池衛生管理
游泳場所的管理。定期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潔與經常進行的葯物處理相結合,保障游泳場所的清潔衛生。相關管理人員要經常清掃游泳池的周圍,防止碎石、玻璃及其他雜物損傷人體或影響水質。水質的衛生管理。確保水池無雜物、無漂浮物。要按要求對水池進行消毒。
2、個人衛生管理
1) 參加游泳前,先要進行健康檢查,凡患有心臟病、皮膚癬疹(包括腳癬),重症沙眼、急性結膜炎、化膿性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發熱等病在未治癒之前,不能參加游泳。女性經期也不宜游泳。游泳中發現身體不適,請停止游泳活動
2) 游泳課要做好准備活動,在更衣室沖淋全身後再入池。
3) 入水前要做好全身准備活動後再入池。
4) 飯前半小時或飯後急劇運動後都不適宜游泳,入水前應做准備活動,下水前用水擦面、胸背及大腿部,以免抽筋。
5) 遵守公共衛生,不準在池中吐痰等;杜絕不文明、不講衛生的行為。 保護游泳場所的各種設施,延長游泳池的使用壽命,並提高游泳池的使用率。
有關管理人員和救護人員必須經常檢查器材的使用及損耗情況, 及時向管理部門匯報以便作相應處理。
資料管理
游泳池開放後,要逐日填寫游泳池的管理日誌,記錄使用時間、氣溫、水溫、水質變化、游泳人數、突發事故、過濾機的運轉情況及其他維護管理情況。
Ⅲ 泳池管理制度、應急措施
游泳池管理制度
游泳池是我會所會員健身的重要場所之一。
為了更充分、安全地使用游泳池,正常、順利地開展健身運動,
滿足廣大會員健身的需求,保障游泳愛好者的人身安全,特製定如下管理規定:
1.安全管理
1.游泳池開放時間由會所管理,非開放時間禁止進入泳池。
2.加強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向每個游泳健身者宣傳游泳安全衛生常識。
3.如會所發現患有肝炎、心臟病、皮膚病、性病、嚴重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等病患者,會所有權禁止此會員的游泳活動。
4.設置安全標志和救生器材。
Ⅳ 游泳館衛生管理組織、制度有哪些
一、1、所有游泳所經營單位必須領取"衛生許可證"後方能營業."衛生許可證"必須懸掛在場長辦公室內,並按國家規定定期到衛生監督部門復核換證,逾期三個月未復核換證,原"衛生許可證"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擴建或變更項目必須報衛生監督部門審核,驗收合格並取得"衛生許可證"後方能營業。 3、經營場所衛生條件和衛生設施必須符合GB9667---1996<<游泳場所衛生標准>>的要求。 4、應建立衛生管理制度和衛生管理組織,配備專職或兼職衛生管理人員,應建立和健全衛生檔案。應協助支持和接受衛生監督部門的衛生監督、監測。 5、從業人員必須持有效"健康證"和"衛生知識培訓證"上崗,並按國家規定定期進行復檢和復訓。 6、游泳者必須持健康證入場,患性病、傷寒、痢疾、肝炎、肺結核、傳染性皮膚病、重症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精神病和酗酒者,嚴禁入場游泳。 7、室內游泳場應有新風供應,新風入口應設在室外,遠離污染源,空調器過材料應定期清洗或更換。 8、更衣室,淋浴室和衛生間必須保持清潔衛生,排水通暢,設置有效的獨立的排氣裝置,衛生間設座廁者必須使用一次性座而廁墊紙。 9、應有消毒設施和消毒制度,泳池水離余氯應保持在0.3---0.5MG/L,必須備有餘氯檢測設施和檢測記錄,必須配備持有效上崗證的專職水質凈化、消毒員。 10、在泳池入口處,必須分別設有強制性淋浴池和浸腳池寬度與走道相同,長度不少於二米,深度不低於二十厘米,游離余氯保持在5---10MG/L,須四小時更換一次。 11、禁止出租游泳衣褲 二、1、嚴格執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的法律、法規,實行憑當年健康合格證購票的制度,無當年健康合格證一律不得購票,不得入池游泳。 2、直接從事為游泳者服務崗位的工作人員,按規定參加體檢和衛生知識培訓,體檢和培訓合格者方可上崗服務。 3、加強衛生管理,重點做好池水和浸腳池的消毒,按時按量投放消毒葯劑,每天定時補充新鮮水,保持水質衛生。 4、嚴禁發熱咳嗽者和患有精神病、皮膚癬(包括腳癬)、心臟病、肝炎病、紅眼病、重症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患者人池游泳。 5、做好游泳池、廁所等設施的衛生工作,有專人經常打掃,確保清潔、衛生。 6、禁止出租游泳衣褲,禁止穿淺色游泳衣游泳褲。 7、備有必要救護設施,救生人員上崗須經救護培訓,並且具備救護常識,有《緊急情況預案》,對突發事故按規定程序處理。
Ⅳ 五星級酒店康樂部泳池管理制度措施!!急!
配套水凈化循環設備,這樣做既能使水質達標,又能相對節約資源和成本。
Ⅵ 關於游泳裁判的問題
簡單介紹一下,中國對國家級游泳裁判員實行分級管理 :
國家體育總局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薛立介紹說,這是按照對國家級游泳裁判員實施分級管理的有關制度進行的。這一管理制度是為了加強游泳裁判員隊伍的建設,保證競賽公正有序進行而制定的。它包括國家級裁判員的定級、非國家級裁判員的晉級,以及裁判員的降級方法等。
據介紹,新的管理規定把國家級裁判員按照不同的條件被分為A、B、C三個等級,A為最高,C為最低;非國家級裁判員可以通過考試取得國家級裁判員資格,並在工作中通過一定的考核程序得以晉級。此外,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的裁判員將給予降級的處分。升降級工作都在全國游泳裁判委員會的年會上審定。
根據新的管理規定,參與游泳比賽執法的裁判員將通過一定的程序被選派和考核上場。如果是全運會、城運會和奧運會選拔賽這樣的重大比賽,裁判員還必須集中學習並通過理論、實踐考核方能「上崗」。
這一管理規定還制定了有關評分裁判員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其中包括迴避制度、裁判時A、B組交替制度、八名裁判制度和三分有效制等。除此之外,有關部門還會通過計算機系統對裁判員的評分予以客觀評估,以加強對裁判員的監督和約束
很難的!努力吧!
體育大學不錯,
Ⅶ 浙江省游泳場所管理辦法的介紹
《浙江省游泳場所管理辦法》已經省人民政府第29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Ⅷ 游泳館內規章制度用什麼材質做不怕氣熏
塑料的、鋁合金的、玻璃的等等啦!
Ⅸ 我國是否有關於游泳池管理方法的法律法規
《全國游泳場所行業保險管理辦法》以及《游泳場所國家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