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醫葯中醫葯條例
㈠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師承或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認定
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分為三類,一類是具有國家承認學歷的高中等中醫葯院校畢業生;一類是國家認可的以師承方式學習的人員;一類是符合報名條件的外籍人員和台港澳居民。
(一)具有規定學歷的學生
1、具有高等學校中醫學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畢業後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以申請參加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2、具有高等學校中醫學專業專科學歷,以及具有中等專業學校中醫學專業學歷,畢業後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申請參加中醫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
3、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各類高等學校遠程教育的中醫學專業學歷教育,職業技術學院、非醫葯衛生類學校中未經評估的中醫專業,在2002年10月31日前入學注冊的非在職學生,畢業後取得學歷並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的,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
4、在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具有高等學校中醫學專科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二年的;具有中等專業學校中醫學專業學歷,在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滿五年的,可以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
5、臨床類別醫師,取得省級考試,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中醫專業學歷或脫產兩年以上系統學習中醫葯專業知道或參加過省級中醫葯管理部門批准舉辦的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並系統學習了中醫葯基礎和中醫臨床主要課程的,可以參加中醫類別中西醫結合專業醫師資格考試;
6、七年制中醫學臨床碩士和八年制畢業生在學習期間有相當於大學本科的一年生產實習和一年以上嚴格的臨床實踐訓練的,以及中醫學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已具有一年以上的臨床實踐訓練的,可以申請在畢業當年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考試;
7、中醫類別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報考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醫師資格考試。
(二)師承和確有專長考生
1、《執業醫師法》頒布以前的人員
(1)在1998年6月26日前已經縣級以上中醫葯管理部門批准取得有效行醫資格的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學人員,經過資格考核可以申請參加考試,1999年和2000年未申請參加資格考核的除外;
(2)在1998年6月26日前已經地級以上中醫葯管理部門審定為確有專長並經縣級以上中醫葯管理部門批准取得有效行醫資格的人員,經過資格考核可以申請參加考試,1999年和2000年未申請參加資格考核的除外。
附:《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
2、《執業醫師法》頒布以後的人員
(1)師承人員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需具備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學歷;具有經省級中醫葯管理部門批準的師承關系合同和《出師合格證書》;連續跟師學習滿三年,申請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出師後需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機構中試用期滿二年;申請參加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出師後需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指導老師必須具有醫學專業高級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並從事臨床工作二十年以上;
(2)確有專長人員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應具備;從事鄉村醫生工作十年以上,並經省級中醫葯管理部門確認醫術有專長;
(3)取得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證書後,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機構工作滿五年的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
(三)外籍人員和台港澳居民
1、 外籍人員;
(1)取得我國中醫學專業本科學歷並在提供外籍人員在中國中醫學專業學歷教育的高等中醫葯院校附屬醫院實習滿一年的外籍人員,可以申請參加考試;
(2)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同我國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2、 台港澳居民:
(1)台灣居民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和外籍人員條件一樣;
(2)取得內地中醫學專業本科學歷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院不間斷實習滿一年並經考核合格。或得香港和澳門合法行醫權並在香港和澳門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港澳居民,可以申請參加考試;
(3)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參加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條件同內地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4)香港居民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專業本科學歷,並取得香港合法行醫權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不間斷實習期滿一年並考核合格後,或在香港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澳門居民取得澳門科技大學中醫專業本科學歷,並取得澳門合法行醫權後,在內地三級中醫醫不間斷實習期滿一年並考核合格後,或在澳門執照行醫一年以上的,可以申請
㈡ 中醫專業人才資格證書國家承認嗎
中醫專業人才資格證書國家承認。
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性質是行業准入考試,是評價申請中醫醫師資格者是否具備從事醫師工作所必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考試。
衛生與人口計劃生育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解放軍總後衛生部三部委局共同成立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負責全國醫師資格考試,負責研究制定四個類別醫師資格考試的共性政策;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具體工作和實際操作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負責。
(2)蒙醫葯中醫葯條例擴展閱讀
考慮到我國實行多層次醫學教育、多結構醫師職稱的歷史現狀,以及我國存在中醫等多種傳統醫學的實際情況,中醫醫師實行分級分類管理。
1、分級: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其區別在於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執業醫師的指導下執業,不能獨立執業,但在鄉鎮的醫療、保健機構中工作的執業助理醫師可以根據醫療診療的情況和需要,獨立從事一般的執業活動。
2、分類: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分為中醫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民族醫專業三類,目前民族醫專業中開考的有藏醫專業、蒙醫專業、維醫專業三個民族醫專業。
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參考人員復雜,類別繁多,報考類別共有18個。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范圍為:
1、中醫基礎科目:中醫基礎理論(中醫經典著作內容)、中醫診斷學、中葯學、方劑學。
2、中醫臨床醫學科目: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
3、西醫及臨床醫學科目:診斷學基礎、傳染病學、內科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法規。
㈢ 衛生事業計劃管理中醫德規范的是
機構職責(一)依據國家衛生、葯品的有關政策和法律法規,研究擬定中醫、中醫中葯結合、中西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刊物醫結合以及民族醫療醫葯的方針、政策和發展戰略;組織起草有關法律、法規並監督執行。(二)根據各類衛生技術准則和中醫葯自身特點,擬定中醫醫療、保健、中葯、護理等有關人員的技術職務評定標准和醫療、保健、護理等人員執業資格標准並監督實施;參加制訂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和執業中葯師資格標准。(三)規劃、指導和協調中醫醫療、科研、教學機構的結構布局及其運行機制的改革;擬定各類中醫醫療、保健等機構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並監督執行。(四)對中醫醫療、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及臨床用葯等進行監督和業務指導;依據有關規定在中醫行業推行醫葯人員執業資格制度。(五)研究和指導中西醫結合工作,擬定有關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監督和協調管理中西醫結合的醫療、研究機構。(六)研究和指導藏醫、蒙醫、維醫等各民族醫療醫葯工作;組織各民族醫療醫葯的理論、醫術、葯物的發掘、整理、總結和提高;擬定和逐步完善相關的制度規范和技術標准;監督和協調管理各民族醫療、醫葯機構。(七)擬定和組織實施中醫葯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規劃,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管理國家重大中醫葯科研項目,組織重大中醫葯科技成果的獎勵、推廣和保密工作。(八)在國家教育方針指導下,組織擬定和實施中醫葯教育發展規劃,加強中醫葯人才培養,注重中醫葯師承教育;對中醫葯教育質量進行監督和業務指導並在教育及實踐中提高人才素質和專業水平。(九)組織擬定中醫葯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倡導並監督醫德醫風建設,加強敬業愛崗宣傳,提高中醫行業人員思想道德素質和醫療保健服務質量。(十)指導與協調中醫葯對外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台灣地區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和技術合作,推進中醫葯科學的國際傳播。(十一)按規定許可權負責局機關及直屬單位的有關公事務、人事管理和黨群工作;聯系相關中醫葯社會團體。(十二)承國務院及衛生部交的其他事項。
㈣ 什麼是民族葯
民族醫葯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葯。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葯和我國傳統醫葯。」這里指的傳統醫葯,按我的理解,應該包括中醫葯、民族醫葯和民間醫葯三個組成部分。
中醫葯是以漢文化為背景的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醫學,至今具有無可爭議的學術地位和社會地位,是中國傳統醫葯的當然代表。
民族醫葯是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葯。其中包括藏醫葯、蒙醫葯、維吾爾醫葯、傣醫葯、壯醫葯、苗醫葯、瑤醫葯、彝醫葯、侗醫葯、土家族醫葯、回回醫葯、朝鮮族醫葯等等。醫葯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各個民族在歷史上都有自己的醫學創造與醫學積累。在55個少數民族中,已整理出傳統醫葯資料的有30多個民族。由於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個民族的傳統醫葯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後來的繼承發展狀況也各不相同。有的建立了相當完整的醫學體系。有的正在總結整理,梳理和提煉出系統的理論來。有的則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單方驗方和醫療經驗。但總體來說,各個民族醫葯都不是中醫葯的某個分支,而是中醫葯的姐妹。至於民族醫葯這個概念本身,並不是一個新創立的、統一的醫學體系,而是多種民族醫葯成分聚合在一起的一個學術總稱和工作定義,從其民族性、歷史性、傳承性而言,它們和中醫學有著相似的哲學思維、醫療特點、用葯經驗和歷史命運,都屬於中國的傳統醫葯。
民間醫葯則是蘊藏在民間的養生習俗、單方驗方、草醫草葯和醫療方面的一技之長者,他們並不一定受中醫學的理論所指導,也很難歸屬於某個民族醫學,人們一般通稱其為「民間草醫」、「醫葯方面的一技之長者」或「民間確有專長人員」。
「民族醫」的概念至少在50年代已經出現。「民族醫學」、「民族醫葯」則於20世紀80年代普遍見於正式文件中。事實上,民族醫葯的概念可以分廣義和狹義的兩種。廣義的概念是指中華民族的傳統醫葯,猶如民族工業、民族企業、民族經濟的用詞一樣。這里的民族,是指中華民族大家庭,具有本國的、本土的、非外來的意義。狹義的概念就是指中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醫葯。由於在現階段的中國,「民族」一詞習慣上是「少數民族」的簡稱,所以上述「民族醫葯」的概念不會產生歧義,也不可能把中醫學包容在內。
綜上所述,中醫葯、民族醫葯和民間醫葯都是中國傳統醫葯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條例》在「附則」中規定:「民族醫葯的管理參照本條例執行」。這表明,民族醫葯有自己獨立的學術地位,享受與中醫葯相同的政策。在不違反《中醫葯條例》的前提下,民族醫葯可以有特殊的待遇。特別是在民族地區,在民族自治法、民族自治條例的范圍內,允許制定某些相應的因地制宜的保護、繼承、發展的具體措施。
同時,中國的傳統醫葯包括民族醫葯、民間醫葯也是世界傳統醫葯的一部分。世界衛生組織於1976年把傳統醫葯列入工作日程。在2002年通過的《世界衛生組織2002~2005年傳統醫學戰略》中,對傳統醫學下了確切的定義,指出「傳統醫學是傳統中醫學、印度醫學及阿拉伯醫學等傳統醫學系統以及多種形式的民間療法的統稱。傳統醫學療法包括葯物療法(如使用草葯、動物器官和/或礦物)和非葯物療法(如在基本不使用葯物的情況下進行,比如針刺療法、手法治療及精神治療)。在主要衛生保健系統基於對抗療法或傳統醫學尚未納入國家衛生保健系統的國家,傳統醫學經常被稱為「補充」、「替代」或「非常規」醫學」。顯然,我國的民族醫葯不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就其學術體系的完整性、繼承保護的完善性和現代應用的廣泛性而言,也應該是世界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轉自民族醫葯網站)
㈤ 中醫的歷史有多少千年了
中醫的歷史有2000多年。
中醫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採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葯、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
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
(5)蒙醫葯中醫葯條例擴展閱讀:
中醫理論來源於對醫療經驗的總結及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思想。其內容包括精氣學說、陰陽五行學說、氣血津液、藏象、經絡、體質、病因、發病、病機、治則、養生等。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專著《黃帝內經》問世,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時至今日,中國傳統醫學相關的理論、診斷法、治療方法等,均可在此書中找到根源。
中醫學理論體系是經過長期的臨床實踐,在唯物論和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逐步形成的,它來源於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
通過對現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內在機理。因此,中醫學這一獨特的理論體系有兩個基本特點,一是整體觀念,二是辨證論治。
中醫的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氣血津液、臟象、經絡、運氣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運氣學說
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
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
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用來推算、預測來年的天象、氣候、疾病發生流行的規律,並提供預防、養生的方法。
㈥ 師承和中醫(專長)醫師有什麼區別
一、開辦診所方面的異同
相同點:拿證後都具備開診所的資質。
不同點:中醫專長證能直接開診所,無需備案;而持有中醫類執業資格證的人員相對來說多了一道門檻——5年在其他醫療機構從業經歷,滿足條件後才能順利開業。
光從這點來看,政策確實「偏心」民間中醫一些。中醫專長證主要考察的是醫者的行醫經驗和專長技能,而中醫類執業資格證則偏向於學院理論+實踐結合。
二、執業范圍上的差異
相同點:拿證後都是從事和中醫有關的診療活動。
不同點:中醫專長證執業范圍相對較窄,中醫類別執業資格證可選擇范圍較廣。
去年頒發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中醫(專長)醫師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執業范圍包括其能夠使用的中醫葯技術方法和具體治體證的范圍。
通俗來講,就是考核過程中考核什麼,以後執業范圍就是什麼,這主要和考生當時填報的具體方向有關。
而根據原衛生部《關於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執業范圍包括:
1.中醫專業、2.中西醫結合專業、3.蒙醫專業、4.藏醫專業、5.維醫專業、6.傣醫專業、7.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專業。
相比之下,中醫類執業證能夠開展的服務更全面,其中任何一項專業的執業范圍更廣。
三、報考條件上的差異中醫專長證: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
中醫類執業資格證:參加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分為三類,無論哪一類都必須符合學歷方面的要求。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中醫專長證沒有學歷要求,而中醫類專業資格證有最低學歷要求。
四、多點執業方面的異同
相同點: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通過備案都可以開展多點執業。
不同點:持有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證更容易獲批。
首先參考2014年原國家衛計委聯合多部門發布的《關於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醫師多點執業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應當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從事同一專業工作滿5年;身體健康,能夠勝任醫師多點執業工作;最近連續兩個周期的醫師定期考核無不合格記錄。對照以上要求,取得中醫類執業證書的人員可能離得更近。當然,《暫行辦法》也有規定,中醫(專長)醫師跨省執業的,須經擬執業所在地省級中醫葯主管部門同意並注冊。
雖然沒有具體說明,但是也是給中醫專長醫師留了一道口子,真正有需求的時候可以提前咨詢當地相關部門。
當然,如果想把自己的中醫專業進行全方位升級的話,中醫專長人員可以繼續考證,獲取中醫類別執業證書,這樣就等於多了一塊敲門磚。
㈦ 考執業醫師報哪個網校好
執業醫師考試的網校有許多,主要是看其老師的能力以及各項軟硬體配置等,建議您選擇潤德教育。
關於網校的選擇您可以參考以下內容:
網校的師資力量:一個好的網校其師資力量一定是強大的,除了學生自己用工努力,其次就是網校老師是否專業、耐心可以為學生提供准確、專業的復習內容。
網校的軟硬體設施:硬體即為該網校的品牌價值、口碑是否優秀,老師是否專業、網校的基礎設施以及教學設備是否完善、網校的所帶出的學生升學率等,軟體即為網校的學習氛圍是否濃厚,老師是否有耐心負責人的帶領學生進行復習等。
執業醫師是指具有醫師執業證及其"級別"為"執業醫師"且實際預防保健、從事醫療工作的人員,不包括實際從事管理工作的執業醫師。執業醫師應當具備良好的醫療執業水平和職業道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履行救死扶傷、防病治病、保護人民健康的職責。
如果您有報考執業醫師考試的需求,建議您咨詢潤德教育。潤德教育教研產品和圖書資料均由教研團隊獨家研發,在全國設有8大師資中心,158家直營分校,獲得了「2018-2019年度最受歡迎醫葯護培訓機構」等多項榮譽,成為中國醫葯物資協會、重慶中盟等行業協會的戰略合作夥伴,與一心堂,老百姓等全國百強連鎖葯店達成合作。
最新報考條件你是否符合?一鍵測試,今年能否報考馬上知道
㈧ 中醫執業醫師注冊執業范圍都有哪些
中醫類別(包括中醫、民族醫、中西醫結合)醫師執業范圍分為:1、中醫專業;2、中西醫結合;3、蒙醫專業;4、藏醫專業;5、維醫專業;6、傣醫專業等。
2006年國家中醫管理局又印發了《關於修訂中醫類別醫師執業范圍的通知》,在原有的中醫類別醫師執業范圍中增設「全科醫學專業」,但在考試資格上,規定中醫類別專業的畢業生不能參加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類別醫師資格考試。
㈨ 中醫醫師跟中醫確有專長醫師有啥區別
中醫專長證和中醫類執業醫師資格證,到底有什麼區別?快來看!就政策開放程度而言,實行中醫專長證考核的確為民間中醫轉正提供方便之門,但因為地方考核工作沒還具體開展,也少有詳細的解釋說明,很多民間中醫依舊處於觀望狀態。
下面中域就從4個方面給大家分析一下兩者的區別。
1、開辦診所方面的異同
相同點:拿證後都具備開診所的資質。
不同點:中醫專長證能直接開診所,無需備案;而持有中醫類執業資格證的人員相對來說多了一道門檻——5年在其他醫療機構從業經歷,滿足條件後才能順利開業。
光從這點來看,政策確實「偏心」民間中醫一些。中醫專長證主要考察的是醫者的行醫經驗和專長技能,而中醫類執業資格證則偏向於學院理論+實踐結合。
2、執業范圍上的差異
相同點:拿證後都是從事和中醫有關的診療活動。
不同點:中醫專長證執業范圍相對較窄,中醫類別執業資格證可選擇范圍較廣。
去年頒發的《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中醫(專長)醫師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執業范圍包括其能夠使用的中醫葯技術方法和具體治體證的范圍。
通俗來講,就是考核過程中考核什麼,以後執業范圍就是什麼,這主要和考生當時填報的具體方向有關。
而根據原衛生部《關於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執業范圍包括:
1、中醫專業
2、中西醫結合專業
3、蒙醫專業
4、藏醫專業
5、維醫專業
6、傣醫專業
7、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專業。
相比之下,中醫類執業證能夠開展的服務更全面,其中任何一項專業的執業范圍更廣。
3、報考條件上的差異中醫專長證: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
中醫類執業資格證:參加中醫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分為三類,無論哪一類都必須符合學歷方面的要求。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中醫專長證沒有學歷要求,而中醫類專業資格證有最低學歷要求。
4、多點執業方面的異同
相同點: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通過備案都可以開展多點執業。
不同點:持有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證更容易獲批。
首先參考2014年原國家衛計委聯合多部門發布的《關於推進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醫師多點執業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應當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從事同一專業工作滿5年;身體健康,能夠勝任醫師多點執業工作;最近連續兩個周期的醫師定期考核無不合格記錄。對照以上要求,取得中醫類執業證書的人員可能離得更近。當然,《暫行辦法》也有規定,中醫(專長)醫師跨省執業的,須經擬執業所在地省級中醫葯主管部門同意並注冊。
雖然沒有具體說明,但是也是給中醫專長醫師留了一道口子,真正有需求的時候可以提前咨詢當地相關部門。
當然,如果想把自己的中醫專業進行全方位升級的話,中醫專長人員可以繼續考證,獲取中醫類別執業證書,這樣就等於多了一塊敲門磚。
《暫行辦法》第三十二條明確:中醫(專長)醫師通過學歷教育取得省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中醫專業學歷的,或者執業時間滿五年、期間無不良執業記錄的,可以申請參加中醫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也就是說取得專長證的人員可以根據自身未來發展需求決定是否還繼續考取中醫類執業資格證,對於開診所的朋友來說,如果想拓寬診所業務,考一個證當然更牢靠;如果目前業務足夠滿足患者需要,又是金字招牌,大可不必勞神再考。
隨著國家對中醫扶植力度的不斷加大,民間中醫們除了能實現身份轉正以外,還能通過考證挖掘自己職業生涯上的下一個升值空間,有了以上參考,相信大家已經成竹在胸。
㈩ 我家是祖傳中醫,醫師證要怎麼弄,無證不能行醫,怎麼辦有沒有解決辦法,提供點
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並推薦,可以參加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試的內容和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鄙人所在地是取消了師承的,不知你那兒如何。現在講究科班出身,非科班的,太難了。)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醫師資格考試報名: 1、衛生職業高中畢業生; 2、基礎醫學類、法醫學類、護理學類、輔助醫療類、醫學技術類等相關醫學類和葯學類、醫學管理類畢業生; 3、醫學專業畢業,但教學大綱和專業培養方向或畢業證書註明為非醫學方向的; 4、醫學專業畢業,但教學大綱和專業培養方向或學位證書證明學位是非醫學的; 5、非現役軍人持軍隊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出具的試用期證明報考或在軍隊報名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 6、現役軍人持地方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出具的試用期證明報告的; 7、持《專業證書》或《學業證書》報名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 8、1999年1月1日以後入學的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報考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 考試分為兩級四類,即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每級分為臨床、中醫、口腔、公共衛生四類。中醫類包括中醫、民族醫和中西醫結合,其中民族醫又含蒙醫、藏醫和維醫三類,其他民族醫醫師暫不開考。到目前為止,我國醫師資格考試共有24種類別。 實踐技能考試採用多站測試的方式,考區設有實踐技能考試基地,根據考試內容設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過考站接受實踐技能的測試。每位考生必須在同一考試基地的考站進行測試。 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於9月中旬舉行,具體時間以衛生部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公告時間為准。執業醫師考試時間為2天,分4個單元;執業助理醫師考試時間為1天,分2個單元,每單元均為兩個半小時。 醫學綜合筆試全部採用選擇題形式。採用A型和B型題,共有A1、 A2、 A3、 A4、 B1五種題型。助理醫師適當減少或不採用A3型題。 《醫師資格證》與《醫師執業證書》的區別與聯系:《醫師資格證》(又稱執業醫師資格證),是通過全國統一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和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後,由國家衛生部統一發放的,屬於醫療技術方面的認可,證明持證人具有獨立從事醫療活動的技術和能力,證書永久有效。(棕色封面的證書) 「醫師執業證書」,是由當地衛生局發的,表示允許你在某個醫院行醫,並規定了你的行醫范圍,這是一個行政方面的認可。如果你犯了什麼問題,可以吊銷你的執業證的。如果換了醫院行醫,還必須重新換執業證。(綠色封皮證書) 醫生要行醫必須先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取得醫師資格證。再攜帶醫師資格證到自己工作醫院所在地的衛生局注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兩個證都拿到,才有資格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