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電子文件的法規
A. 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的總則
4.1
電子文件自形成時應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確保其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
應對電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積累、鑒定、歸檔等實行全過程管理與監控,保證管理工作的連續性。
4.3
應明確規定電子文件歸檔的時間、范圍、技術環境、相關軟體、版本、數據類型、格式、被操作數據、檢測數據等要求,保證歸檔電子文件的質量。
4.4
歸檔電子文件同時存在相應的紙質或其他載體形式的文件時,應在內容、相關說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4.5
具有永久保存價值的文本或圖形形式的電子文件,如沒有紙質等拷貝件,必須製成紙質文件或縮微品等。歸檔時,應同時保存文件的電子版本、紙質版本或縮微品。
4.6
應保證電子文件的憑證作用,對只有電子簽章的電子文件,歸檔時應附加有法律效力的非電子簽章。
B. 美國電子郵件的格式
電子郵件的格式:用戶標識符+@+域名
電子郵件地址的格式由三部分組:
第一部分「USER」代表用戶信箱的賬號,對於同一個郵件接收伺服器來說,這個賬號必須是唯一的。
第二部分「@」是分隔符。
第三部分是用戶信箱的郵件接收伺服器域名,用以標志其所在的位置。
(2)美國對電子文件的法規擴展閱讀:
在網路中,電子郵箱可以自動接收網路任何電子郵箱所發的電子郵件,並能存儲規定大小的等多種格式的電子文件。電子郵箱具有單獨的網路域名,其電子郵局地址在@後標注,電子郵箱一般格式為:用戶名@域名。
利用電子郵箱業務是一種基於計算機和通信網的信息傳遞業務,是利用電信號傳遞和存儲信息的方式為用戶提供傳送電子信函、文件數字傳真、圖像和數字化語音等各類型的信息。電子郵件可以使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時間收、發信件,解決了時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封完整的電子郵件都有兩個基本部分組成:信頭和信體。
(1)信頭一般有下面幾個部分:
①收信人,即收信人的電子郵件地址;
②抄送,表示同時可以收到該郵件的其他人的電子郵件地址,可有多個;
③主題,是概括地描述該郵件內容,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話。由發信人自擬。
(2)信體。信體是希望收件人看到的信件內容,有時信件體還可以包含附件。附件是含在一封信件里的一個或多個計算機文件,附件可以從信件上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計算機文件。
C. 美國跨境電商需要了解哪些法律法規
雖然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形勢很好,但尚處於初級階段,還存在問題。有學者指出制約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的主要問題:一是法律體系亟需建立;二是信用評價和標識需統一;三是在線支付須安全;四是物流短板;五是品牌化瓶頸;六是其它,如稅收等。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建立相關法律體系。在缺乏相應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的情況下,更容易使其他問題惡化,從而不利於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推動我國跨境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主力軍是企業,此外還有個人從業者以及發揮著重要作用的網路平台。作為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參與者的企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包括:人才的匱乏、信用缺失、質量問題等。跨境電商網路平台也有著問題。第一,信用問題。第二,跨境稅收的問題。第三,第三方支付不便,成為跨境電商平台進一步做大做強的一大障礙。而境外電子商務的法律風險較之於國內的法律風險而言,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法律領域。由於我國境外電子商務的發展經驗比較的少,法律法規建設還不夠完善,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風險問題。 (一)隱私風險
由於用戶在進行商務交易的過程中,大多數的網路經驗者都會要求消費者在交易的過程中登記個人信息資料。但是如果企業並沒有對用戶的私人信息進行保密而有所泄露,從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消費者的不滿情緒,造成消費者對企業產生不滿情緒。同時在境外電子商務過程中,企業會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整理從而建立起消費者信息資料資料庫,並且還會通過一種有價的形式向第三方出售,這就違反了電子商務活動的相關法律制度。 (二)知識產權法風險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銷售書本和報刊已經被眾多的企業所應用,從一定程度上就會隱藏著關於著作權的法律風險。由於傳統的著作權法是以實物為著作載體,而境外電子商務開始出現一種電子文檔和課件瀏覽的銷售方式。在進行電子交易過程中,企業無法從根本上保證購買者對書本和報刊信息的隨意傳播,同時也無法保證對其他用戶的復制和拷貝,極易對原作者的著作權造成一定的侵犯,從而引發著作權法律問題。 (三)商務交易風險
電子商務作為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在交易的過程中需進行電子支付,從一定程度上就會面臨著巨大的虛擬詐騙風險。境外電子商務中的交易風險主要是一種國際性的非法交易活動,參與境外電子商務的企業,並沒有按照合法的方式來進行貿易交易,造成企業與用戶之間經濟利益的損害。根據實際數據資料顯示,大約有1億的境內在線消費者受到虛假信息的侵害,所騙取的金額也是相當的高。由於跨境電子商務在國際上並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信用評判標准,從一定程度上給許多的不法企業以及個人提供了洗錢的可能性。由於我國第三方支付的平台比較多,從而給個別機構提供了詐騙和違法違規的機會,使得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跨境消費上存在較大的安全漏洞,導致境外電子商務交易存在法律風險。 (四)貨物稅收風險
由於跨境電子商務在郵遞物品的過程中會存在個體小,以及總量大和種類比較分散的現象。企業為了能夠逃避稅收問題,開始進行多次郵遞以及螞蟻搬家的形式進行運送大量的貨物。而小型電商開始以混淆自用物品與代購物品的方式來逃避稅收。從整體問題上來看使得海關征稅難度系數變高,導致國家的征稅問題存在較大的漏洞。針對規模較大的企業,為了能夠減少生產成品,降低稅費,不惜採取一種走私的方式來進行逃避稅收,導致國家稅款流失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安全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D. 美國電子政務發現迅速和規范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完善電子政務與信息化發展的基礎環境,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發展。
(二)排除法律上的障礙,為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提供法律上的依據。
(三)堅持技術中方原則,在立法上為技術發展留有空間。
(四)在信息化立法的過程中, 政府通過積極的推進者與參與者的角色定位, 積極推進信息 化的發展。
美國是較早致力於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的國家,也是電子政務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聯邦政府一級機構已全部上網,州一級政府也全部上網,幾乎所有縣市都建有自己的站點。美國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經驗主要有:
一、堅持「以公民為中心」,進行電子政府建設。「以公民為中心、以成效為導向、以市場為基礎」不僅是美國政府的改革原則,同時也是美國政府建設電子政府的指導原則,其核心是「以公民為中心」,主要目標有三個:一是公民能夠方便地和政府進行交互並獲得服務;二是提高政府效能;三是提高政府響應公民的能力。可以看出:三個目標中兩個目標都和公民緊密相聯。
二、自上而下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工作:如布希政府把建設「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並把加大使用網際網路和計算機資源來提供政府服務(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五大目標之一。
三、高度重視電子政府安全體系建設:一是通過頒布各項法律法規和各種文件,如聯邦信息管理安全法、電子簽名法、計算機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從法律上保護信息安全和隱私。二是建立完備的安全體系機構,從人員安全、物理安全、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安全管理規定和冗餘等5個層次進行安全防範。三是從資金上予以保證。
四、社會運作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奠定應用基礎:美國政府、慈善機構和部分企業通過在學校、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在邊遠鄉村建設寬頻網設施,推動殘疾人上網工程等措施,為電子政務應用奠定了基礎。在積極為企業、公民創造上網條件的同時,聯邦政府還加強宣傳,主動推銷服務,積極引導公民利用政府網路服務。
五、制定政策健全法律,提供完備的法制保障:據統計,美國共頒布了與電子政務有關的法律法規32部,還包括總統令和備忘錄27項,預算和管理辦公室制定的有關電子政務文件31個等,內容涵蓋美國電子政務的戰略、管理、資金、資源、安全、隱私保護、采購等諸多方面,為開展電子政務提供了較為完備的法制保障。
六、借鑒電子商務經驗,採取市場運作模式:美國政府把電子政務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特殊形式進行建設,廣泛採取了市場運作模式,市場化程度很高。如美國國家信息財團公司(NIC Inc.)和美國18州另9個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設政府信息港,完全走的是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市場運作的模式,不僅未花費聯邦政府一分錢,每年還有大量利潤用於電子政府發展和股利分配。電子政務收益年年上升,走上了良性循環的道路,為如何建設、管理和經營政府網站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
E. 美國法律是否承認電子文樣的合同對於美國出於的電子文件合同在中國的法律上是否生效
如果你說的電子文樣指的是數據電文的話,那麼美國法律通常承認。但有一些合同必須採用書面形式,比如標的500萬以上,票據,海商等等。
中國的合同法對數據電文是承認的。
F. 美國關於電子商務和物流的法律都有什麼
美國方面
為了使電子商務在法律的保護和規范下健康發展,美國早在9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有關電子商務的立法准備工作。由於美國是聯邦制國家,聯邦和州兩級均有立法權。雖然美國國會有權規范跨州的商貿活動,但是傳統上交易法的規則(尤其是《合同法》)一直屬於各州立法的范圍。為了避免各州立法之間的沖突和矛盾過大,影響正常的商業活動,美國法研究所等聯邦的政策咨詢機構制訂了一套交易法規則,作為協調各州合同法的模範法,推薦各州逐漸將這一套法律規則制訂在本州的法律中。在這些模範法中,最成功的一部就是《統一商法典》(UCC)。該法的目的就是簡化、澄清和修訂美國調整商業交易的法律,通過習慣、慣例、協議來發展商業規范,以及促進各州法律之間的統一。美國各州都已經採用了《統一商法典》的內容,但又結合本州情況稍加修改。
由於電子商務的發展呈現出與傳統的商貿活動不同的特點,因此《統一商法典》在電子商務領域已顯過時。為此,美國法研究所等機構於幾年前著手修訂《統一商法典》,在其中增加有關調整電子商務的法律規則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統一商法典》第2條B項(UCC Article 2B)的由來。在草擬的《統一商法典》第2條B項的基礎上形成了1999年7月公布的《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VCITA) .《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與《統一商法典》一樣屬於模範法的性質,並沒有直接的法律效力,其能否轉化為生效法律取決於各州是否通過立法途徑對其予以採納。從法律效力上看,美國的《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與歐盟的《電子商務指令》不同。《歐盟電子商務指令》一頒布就對成員國具有了約束力,所有成員國都須在18個月內將其貫徹到國內。然而,美國各州並沒有義務必須採納《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因此要等到全美50個州都按照自己的立法進程採納該法,可能還需較長的時間。但是,美國聯邦政府正積極推動電子商務方面的法,2000年6月30日美國總統簽署了《電子簽名法》,為在商貿活動中使用電子文件和電子簽名掃清了法律障礙。美國《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的主要內容如下:
主要適用於創作或發行計算機軟體、多媒體及交互性產品、計算機數據以及在線信息發行等交易,不適用於有關印刷出版的書籍、報紙、雜志等的交易。例如亞馬遜網上書店通過網路向全球出售書籍,雖然也可以被看作是版權貿易,但是因其交易的是有形商品,所以不包括在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的適用范圍之內。《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主要調整的是無形財產貿易,更確切地說是包括版權、專利權、集成電路權、商標權、商業秘密權、公開形象權等在內的知識產權貿易。這說明,美國己經充分意識到知識產權貿易非常適宜電子商務的環境,其全部交易過程都能夠在計算機網路上直接完成,不涉及網下的物流配送問題,因此知識產權貿易必將在電子商務占據主要的位置,其重要性甚至將超過有形財產的貿易。
在計算機信息交易合同的成立和效力方面,《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引入了「電子代理人」這一非常重要的概念,正式承認了藉助網路自動訂立的合同的有效性。電子代理人是指在沒有人檢查的情況下,獨立採取某種措施或者對某個電子信息或者履行作出反應的某個計算機程序、電子的或其他的自動手段。電子代理人的出現使合同的締結過程可以在無人控制的情況下自動完成。《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規定,合同可以通過雙方電子代理人的交互作用而形成,也可以通過電子代理人和自然人之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電子代理人的要約和承諾行為可以導致一個有約束力的合力產生。在自然人與電子代理人的締結過程中,自然人應當以作出聲明或者行為的方式表示其同意締結的意識。例如,當申請注冊免費電子郵件地址的用戶,登錄到電子郵箱提供者的網頁上,要求注冊電子郵件地址時,網頁會出示一份很長的格式合同,詳細規定了用戶使用電子郵件的條件和要求,最後則是一個很大的表示同意(I agree)的圖標,如果用戶點擊了這一圖標,就表示同意注冊電子郵件的全部合同條件,並將這一同意的意思表示發送給對方的電子代理人,用戶與電子郵箱提供者之間的合同就成立了。
在根據格式許可合同方面,《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的規定,格式許可合同是指用於大規模市場交易的標准許可合同,包括消費者合同及其他適用於最終用戶的許可合同。計算機信息的提供者擬定的這類合同面向廣大公眾,基於基本相同的條款提供基本相同的信息。這類合同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具有非協商性,一方提供了格式條款之後,對方要麼全部接受,要麼全部拒絕,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由於網路上的計算機信息交易大量採用自動的格式許可合同的形式,因此為了保護格式合同相對人(即用戶和消費者)的利益,《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對這種合同的約束力作出了專門的規定。《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規定,格式許可合同的對方當事人只有在對合同條款表示同意的情況下,才受合同約束。如果有些格式條款不易為人所察覺(例如字體過小,含義模糊),或者相互沖突,則不對格式合同的相對人具有約束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格式合同的相對人己經付了款,支付有關費用或者遭受了損失,格式合同的提供方應當予以合同補償。
此外,由於網路上的交易活動從締約到履行基本上是自動完成的,有些不法之徒便借機從事違法或欺詐活動。因此《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規定計算機信息的提供者對其提供的計算機信息負有擔保的義務,即擔保其提供的計算機信息不侵害任何第三方的權利,在許可期間被許可人的利益不會因為任何第三方對計算機信息主張權利而受到損害。具體而言,計算機信息提供者應當擔保其許可的專利權或其他知識產權在其所屬國的領域內是合法、有效的。如果計算機信息提供者不想承擔擔保義務,它必須向接受者作出清楚的說明。例如,在計算機信息的網上自動交易中,標明在您享用信息之時,如受到干擾,提供者不承擔擔保責任。當然,一旦計算機信息提供者不承擔擔保義務,其信息的市場價值就降低了。
總之,美國《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為美國網上計算機信息交易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規范。美國國內曾經在是否需要對電子商務立法這一點上進行過激烈的爭論。有人認為,對電子商務立法就是對其發展的束縛,但是多數人認為,立法的根本目的不是約束電子商務,而是保障電子商務的發展,讓所有的交易者能夠預見其交易行為的法律後果,使合法的交易行為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盡管《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有不足之處,例如美國學術界和實務界很多人指責該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利,過於偏坦商業組織的利益,但是該法仍然將美國電子商務立法推進了一大步。美國各州正在積極採納該法。《統一計算機信息交易法》最終會成為調整美國電子商務的基本法。
G. 我國電子交易方面的法規
首先,電子商務本質上是全球性的,理應有相關的國際法規予以支持。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律委員會(UNCITRAL—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Law)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工作組開展相關的立法工作,並已通過了兩部電子商務方面的法規,即1996年和2001年通過的《電子商務示範法》和《電子簽名示範法》。
其次,全球還有20多個國家進行了電子商務的立法,諸如韓國的《電子商務基本法》,澳大利亞的《1999年電子交易法例》,新加坡的《電子交易法》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將近50個州相繼制定了有關電子商務的法規。美國國會也於2000年6月30日通過了《電子簽名商法》(ESIGNACT—the Electronic Signatures in Global and National Commerce Act),其目的是為電子交易提供法律上的支持,以消除電子商務合同所涉及到的電子簽名和電子文件的收集與保存包括其他電子文件的送達和接收等方面的障礙。
最後,我國有關電子商務的法規尚屬空白,但相關的立法工作一直在進行之中。目前,我國已有計算機方面的政府規章10多部,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等。目前雖暫無全國性的電子商務法規,但各地在地方立法方面仍有不少建樹,諸如2001年海南省的《數字證書認證管理辦法》和2002年北京市的《電子商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2003年9月,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大會上誕生了中國第一部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建議草案。這個草案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數據簽證、網路安全、電子稅收以及CA認證等幾大方面做了詳細的論述。
電子商務是一種全新的交易模式,所涉及到的法律問題非常之復雜,目前這些法律尚沒有涉及到稅收、知識產權保護、隱私權、網上支付、跨國交易管轄權等難度比較大的問題。至於國際上通行的電子商務法規的出台恐怕還要等若干年,然而這並不會影響到電子商務的應用。相反,目前已有的電子商務的立法及其發展為電子商務更為廣泛的應用提供了空間。
H. 美國電子政務發展迅速和規范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有以下四點:
(一)完善電子政務與信息化發展的基礎環境,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發展。
(二)排除法律上的障礙,為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提供法律上的依據。
(三)堅持技術中方原則,在立法上為技術發展留有空間。
(四)在信息化立法的過程中, 政府通過積極的推進者與參與者的角色定位, 積極推進信息 化的發展。
美國是較早致力於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的國家,也是電子政務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聯邦政府一級機構已全部上網,州一級政府也全部上網,幾乎所有縣市都建有自己的站點。美國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經驗主要有:
堅持「以公民為中心」,進行電子政府建設。「以公民為中心、以成效為導向、以市場為基礎」不僅是美國政府的改革原則,同時也是美國政府建設電子政府的指導原則,其核心是「以公民為中心」,主要目標有三個:一是公民能夠方便地和政府進行交互並獲得服務;二是提高政府效能;三是提高政府響應公民的能力。可以看出:三個目標中兩個目標都和公民緊密相聯。
自上而下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工作:如布希政府把建設「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並把加大使用網際網路和計算機資源來提供政府服務(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五大目標之一。
高度重視電子政府安全體系建設:一是通過頒布各項法律法規和各種文件,如聯邦信息管理安全法、電子簽名法、計算機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從法律上保護信息安全和隱私。二是建立完備的安全體系機構,從人員安全、物理安全、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安全管理規定和冗餘等5個層次進行安全防範。三是從資金上予以保證。
社會運作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奠定應用基礎:美國政府、慈善機構和部分企業通過在學校、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在邊遠鄉村建設寬頻網設施,推動殘疾人上網工程等措施,為電子政務應用奠定了基礎。在積極為企業、公民創造上網條件的同時,聯邦政府還加強宣傳,主動推銷服務,積極引導公民利用政府網路服務。
制定政策健全法律,提供完備的法制保障:據統計,美國共頒布了與電子政務有關的法律法規32部,還包括總統令和備忘錄27項,預算和管理辦公室制定的有關電子政務文件31個等,內容涵蓋美國電子政務的戰略、管理、資金、資源、安全、隱私保護、采購等諸多方面,為開展電子政務提供了較為完備的法制保障。
借鑒電子商務經驗,採取市場運作模式:美國政府把電子政務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特殊形式進行建設,廣泛採取了市場運作模式,市場化程度很高。如美國國家信息財團公司(NIC Inc.)和美國18州另9個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設政府信息港,完全走的是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市場運作的模式,不僅未花費聯邦政府一分錢,每年還有大量利潤用於電子政府發展和股利分配。電子政務收益年年上升,走上了良性循環的道路,為如何建設、管理和經營政府網站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
I. 美國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經驗有哪些
美國是較早致力於推動電子政務的發展的國家,也是電子政務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聯邦政府一級機構已全部上網,州一級政府也全部上網,幾乎所有縣市都建有自己的站點。美國在電子政務方面的經驗主要有:
一、堅持「以公民為中心」,進行電子政府建設。「以公民為中心、以成效為導向、以市場為基礎」不僅是美國政府的改革原則,同時也是美國政府建設電子政府的指導原則,其核心是「以公民為中心」,主要目標有三個:一是公民能夠方便地和政府進行交互並獲得服務;二是提高政府效能;三是提高政府響應公民的能力。可以看出:三個目標中兩個目標都和公民緊密相聯。
二、自上而下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工作:如布希政府把建設「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的重要方向,並把加大使用網際網路和計算機資源來提供政府服務(電子政府)作為政府改革五大目標之一。
三、高度重視電子政府安全體系建設:一是通過頒布各項法律法規和各種文件,如聯邦信息管理安全法、電子簽名法、計算機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從法律上保護信息安全和隱私。二是建立完備的安全體系機構,從人員安全、物理安全、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安全管理規定和冗餘等5個層次進行安全防範。三是從資金上予以保證。
四、社會運作與政府推動相結合,奠定應用基礎:美國政府、慈善機構和部分企業通過在學校、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提供免費上網服務,在邊遠鄉村建設寬頻網設施,推動殘疾人上網工程等措施,為電子政務應用奠定了基礎。在積極為企業、公民創造上網條件的同時,聯邦政府還加強宣傳,主動推銷服務,積極引導公民利用政府網路服務。
五、制定政策健全法律,提供完備的法制保障:據統計,美國共頒布了與電子政務有關的法律法規32部,還包括總統令和備忘錄27項,預算和管理辦公室制定的有關電子政務文件31個等,內容涵蓋美國電子政務的戰略、管理、資金、資源、安全、隱私保護、采購等諸多方面,為開展電子政務提供了較為完備的法制保障。
六、借鑒電子商務經驗,採取市場運作模式:美國政府把電子政務作為電子商務的一種特殊形式進行建設,廣泛採取了市場運作模式,市場化程度很高。如美國國家信息財團公司(NIC Inc.)和美國18州另9個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建設政府信息港,完全走的是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市場運作的模式,不僅未花費聯邦政府一分錢,每年還有大量利潤用於電子政府發展和股利分配。電子政務收益年年上升,走上了良性循環的道路,為如何建設、管理和經營政府網站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
J. 電子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陳向東 蔣建華 隨著計算機的迅速普及,電子文件以其海量存儲、便捷處理、快速傳遞等優點,大量取代傳統的紙質文件。,成為檔案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關注的熱點。筆者認為,電子文件具有有效的文書特點和合法的證據特徵,應當具有法律效力。 電子文件具有有效的文書特點 文書學理論認為:「公文,是指機關、部門、團體在處理公務活動的過程中,按特定體式形成與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文件。」該定義從文書學理論闡述了電子文件有效的文書特點。 電子文件作者的合法性。文書學理論認為:「文件的作者必須是依法成立並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國家機構與社會組織及其領導人。」因此,電子文件作者與傳統紙質文件作者的特徵是一致的,均是依法成立、具有獨立行文權和完全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各類機關、團體、部隊、學校、企業等組織單位及其負責人。 電子文件形式的有效性。與傳統紙質文件一樣,電子文件也是機關團體等組織在具體事務活動中形成的,記載、反映一定事務內容,代表作者意志、處理黨和國家公務的工具。電子文件對受文者具有貫徹執行、回應答復或閱讀處理的強制力,具有法定權威和現實執行效用。 電子文件內容的真實性。檔案具有「特定的文件形式、特殊的語言要求、規范的結構格式、特定的處理程序」等特點,這是保證檔案內容真實、有效、准確、完整的重要條件。電子文件的撰制、傳遞、處理、審核和發布遵循了這些要求,保證了自身的嚴肅性和真實性。 電子文件具有證據的基本特徵 我國法律規定,證據是指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證據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電子文件也具備證據的基本特徵。 電子文件具有真實性。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將會形成原始信息,這些信息一旦記錄到磁碟、光碟等載體,就形成電子文件,電子文件的內容具有真實性。 電子文件具有合法性。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將「視聽資料」規定為法定證據。電子文件因可以在計算機終端上顯示出儲存的圖形、數字、符號、影像等,故屬於視聽資料。合同法規定了商務活動中電子文本具有有效性。電子簽名法規定了電子簽名與文本簽名、電子文件與紙質文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並規定了電子認證服務市場准入制度。 電子文件具有關聯性。電子文件作為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新型記錄,必然與社會事務息息相關,它是社會活動的直接記載,是計算機技術應用於現代辦公業務的結果,它能夠直接或間接地為各種活動提供相關的原始證明。 因此,電子文件具有合法性、有效性、真實性的文書特點,也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的證據特徵,應當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