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舉報人的法律法規
Ⅰ 匿名舉報受理嗎法律上有規定嗎
受理來
回答依據:
《中央源紀委信訪室回復:紀檢監察機關如何認定和處理實名、匿名舉報?》
中央紀委信訪室:紀檢監察機關提倡實名舉報,對實名舉報和匿名舉報都要認真對待,妥善處理。匿名舉報的,應當盡可能據實提供被舉報人的姓名、工作單位、違紀事實的具體情節和證據,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
拓展資料:
紀檢監察機關如何處理誣告、錯告?
中央紀委信訪室:對檢舉控告失實的,必須嚴格區分是誣告還是錯告。對故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認定誣告必須經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黨委或紀委批准。由於對事實了解不全面而發生錯告的,應當在一定范圍內澄清是非,消除對被錯告者造成的影響,並教育錯告者。
參考鏈接:中央紀委信訪室回復:紀檢監察機關如何認定和處理實名、匿名舉報
Ⅱ 實名舉報公司偷稅漏稅國家有相關法律保護舉報人嗎
有的,實名舉報人的保護有法律依據的:《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第五十九條各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採取下列保密措施:
(一)舉報線索由專人錄入專用計算機,加密碼嚴格管理,未經檢察長批准,其他工作人員不得查看。
(二)舉報材料應當放置於保密場所,保密場所應當配備保密設施。未經許可,無關人員不得進入保密場所。
(三)向檢察長報送舉報線索時,應當將相關材料用機要袋密封,並填寫機要編號,由檢察長親自拆封。
(四)嚴禁泄露舉報內容以及舉報人姓名、住址、電話等個人信息,嚴禁將舉報材料轉給被舉報人或者被舉報單位。
(五)調查核實情況時,嚴禁出示舉報線索原件或者復印件;除偵查工作需要外,嚴禁對匿名舉報線索材料進行筆跡鑒定。
(六)其他應當採取的保密措施。
第六十條舉報中心應當指定專人負責受理網上舉報,嚴格管理舉報網站伺服器的用戶名和密碼,並適時更換。利用檢察專線網處理舉報線索的計算機應當與互聯網實行物理隔離。通過網路聯系、答復舉報人時,應當核對密碼,答復時不得涉及舉報具體內容。
收起
Ⅲ 法律對舉報人有什麼樣的保護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受理案件的機關要對舉報人的信息進行保密,有必要的情況下要保障報案人的人身安全不受威脅。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保護公民舉報權利的規定》
第三條檢察機關受理公民舉報和查處舉報案件,必須嚴格保密。
1、受理舉報應在固定場所進行,專人接談,無關人員不得接待、旁聽和詢問
2、舉報信件的收發、拆閱、登記、轉辦、保管和當面或電話舉報的接待、接聽、記錄、錄音等工作,應建立健全責任制,嚴防泄露或遺失舉報材料。
3、對舉報人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有關情況及舉報的內容必須嚴格保密,舉報材料不準私自摘抄和復制。
4、嚴禁將舉報材料和舉報人的有關情況透露或轉給被舉報單位、被舉報人。和被舉報單位或被舉報人調查情況時,不得出示舉報材料原件或復印件。
5、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追查舉報人,對匿名舉報除偵查工作需要外,不準鑒定筆跡。
6、向舉報人核查情況時,應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舉報人身份的情況下進行。
7、在宣傳報道和對舉報有功人員的獎勵工作中,除徵得舉報人的同意外,不得公開舉報人的姓名、單位。
拓展資料
舉報人向人民檢察院舉報貪污賄賂、瀆職等職務犯罪,不只是檢察機關應當為舉報人保守秘密,舉報人本身也應當加強自我保護。
舉報時應注意方式方法。舉報要秘密進行,不要讓被舉報人知道。舉報時一定要講究策略,講究方式方法。舉報後要注意保守舉報秘密。要注意不要隨便和他人談論舉報的情況。
Ⅳ 中國對惡意舉報的人在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惡意舉報涉嫌誣告陷害,根據具體情節追究法律責任。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機關認定該條規定的犯罪是誣告陷害罪。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Ⅳ 中國對惡意舉報的人在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這需要分等級。
第一等級,QQ微信。
第二等級,在法律上。
只有在法律上惡意舉報才能進行判刑。
一般情況下只屬於民事糾紛。
Ⅵ 自然人舉報有哪些法律規定
《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對於違法的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控告的權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人的法律責任。
《刑法》第254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第84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
《刑事訴訟法》第85條規定: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Ⅶ 根據網路安全法的規定有關部門可以對舉報人怎麼處理
根據我國網路安全法的相關法律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網路安全法》第十四條,任何個人和組織有權對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向網信、電信、公安等部門舉報。收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依法作出處理;不屬於本部門職責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
有關部門應當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Ⅷ 對實名舉報人保護我國有哪些法律、法規規定
新《行政監察抄法》對於襲監察機關建立舉報制度作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於任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的違反行政紀律行為,有權向監察機關提出控告或者檢舉。監察機關應當受理舉報並依法調查處理,對實名舉報的,應當將處理結果等情況予以回復。
新《行政監察法》第6條增設了保護舉報人信息條款,明確規定監察機關應當對舉報事項、舉報受理情況以及與舉報人相關的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泄露舉報事項、對舉報人打擊報復將承擔法律責任。根據新《行政監察法》泄露舉報事項、舉報受理情況以及與舉報人相關的信息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申訴人、控告人、檢舉人或者監察人員進行報復陷害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所以 是保密的 但是 實際情況有時是這樣:有時有關工作人員會泄露出去,因為勾結了各種情況,讓舉報人身處險境。 這就是所謂的理論和實踐的不同了
Ⅸ 巡視組對舉報人的安全保障條例
巡視組級別太低,自己本身都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更不用說舉報人。對舉報人的安全保障主要是各級檢察院最為負責完善。
(一)檢察機關對舉報人的保護措施
1.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檢察機關接受的舉報材料有嚴格的保密規定。
2.檢察機關舉報的受理、登記、轉辦、保管等各個環節都必須嚴格保密。不準泄露和遺失,不準私自摘抄、復制、扣押、銷毀舉報材料。
3.嚴禁泄露舉報人的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情況。
4.嚴禁將舉報材料和舉報人的有關情況透露或轉交給舉報單位和被舉報人。
5.調查核實情況時,不得出示舉報材料或復印件,不得暴露舉報人。
(二)對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檢察機關如何處理
對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行為查證屬實的,應當視情節輕重分別作出處理:
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構成犯罪的由檢察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打擊報復舉報人不構成犯罪的,由檢察機關及時移送主管部門處理。
(三)獎勵舉報有功人員
各級人民檢察院專設舉報獎勵基金,由舉報中心管理,專款專用。人民檢察院經偵查屬實,被舉報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舉報有功人員和單位,在案件判決生效後,按其貢獻大小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Ⅹ 公安局對犯罪分子的舉報人怎麼加以保護
目前公安局對犯罪分子的舉報人的保護主要還是依據我國法律規定執行。
《憲法》規定了舉報權是公民享有和應受保護的基本權利之一。第41條第1、2款明確規定 中國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刑訴法》第84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舉報的權利和義務;第85條規定公、檢、法等機關應當保障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刑法》第254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兩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6條規定 人民檢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對於違法的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控告的權利,追究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人的法律責任。
但是,雖然我國為保護舉報人的權益已經出台了不少的法律法規,相關部門規章及紀律規定也有相應的保護性規定,但仍然表現在舉報人的保護機構職責不清、舉報人的保護程序運行缺失和舉報人的保護手段匱乏不力等七個方面。
(一)無專門的舉報人保護法。
(二)無專門的保護機構。
(三)缺乏程序規定。
(四)保護范圍過於狹窄。
(五)缺乏對舉報人的經濟補償措施。
(六)保密制度不保密,泄密事件不斷發生。
(七)政治體制嚴重滯後,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