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保護條例
http://www.gdgs.gov.cn/cyfg/XFZQYBHf.htm
這個是消費者權益保護
http://www.gdgs.gov.cn/cyfg/HTf.htm
這個是合同法
http://www.brandwz.com/ShowNews.aspx?ID=8635
這個是電信管理條例
http://vsearch.cctv.com/plgs_play-CCTV2prog_20080310_2934406_0.html?
一個很有宣傳力的消費者權益歷史
㈡ 電信條例和電信管理條例的區別
第一條為了規范電信市場秩序,維護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促進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
第三條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第四條電信監督管理遵循政企分開、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發展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商業道德,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第五條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第六條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一節 電信業務許可第七條國家對電信業務經營按照電信業務分類,實行許可制度。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未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第八條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基礎電信業務,是指提供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公共數據傳送和基本話音通信服務的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路基礎設施提供的電信與信息服務的業務。電信業務分類的具體劃分在本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列出。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目錄所列電信業務分類項目作局部調整,重新公布。
第九條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業務覆蓋范圍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業務覆蓋范圍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審查批准,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運用新技術試辦《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未列出的新型電信業務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第十條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中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組網技術方案;(三)有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四)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場地及相應的資源;(五)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六)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一條申請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相關文件。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8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第十二條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申請時,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電信網路安全、電信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和電信市場的競爭狀況等因素。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用招標方式。
第十三條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公司;(二)有與開展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三)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第十四條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根據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的.
㈢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是法律嗎
當然不是法律。法律是要人大通過的
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電信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 有人知道么
必要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頒布實施16年來,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06年全國人大與時俱進地重新修改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更是為保護和凈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和受到日益復雜的國際國內社會環境的影響,《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全面實施在某些地方和部門還存在著不足。如:2006年修改的簡稱《未保法》作了以下規定:增加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但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規定了國家及有關部門應採取多項措施,預防學生沉迷不健康網吧,影響學習與生活。但目前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著執法不嚴等情況,未成年人上網不良現象時有發生,規定禁止老師體罰未成年人,但近幾年教師打學生耳光、罰跪現象也經常發生;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煙酒,但中小學生抽煙喝酒的不在少數。以上現象雖屬個別,但如不嚴格採取措施任其發展下去,後果將難以想像。 未成年人保護法 1.什麼是未成年人保護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簡單地說,就是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的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的調整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及公民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的各項活動的專門法律。在我國即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廣義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指國家機關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調整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的各項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制定的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及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在我國,不僅包括未成年人保護法,也包括其他法律中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條款;既包括國務院發布或批準的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行政法規,也包括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有關司法規范性文件和司法解釋,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規章。 本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具有特別法的性質。在處理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事務時,一般首先適用本法;本法規定適用其他法律、法規的,則適用所指向的有關法律、法規;本法未作規定的,才適用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同時,本法還是制定其他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法律依據。依照本法的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根據本法制定有關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制定條例或實施辦法。與未成年人保護有關的法規、規章及其他 規范性文件的規定,不得與本法的規定相抵觸;現行的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規、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如果與本法的規定相抵觸,應當作相應的修改,以保持與本法的規定相一致。 2.為什麼要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 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不僅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要求,也是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概括起來,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制定本法是由未成年人所擔負的歷史使命決定的。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力軍和後備軍。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長,能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關繫到國家、民族、事業的興衰成敗。因此,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我們不僅要運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思想、道德等力量,還必須運用法律手段,特別是制定專門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律。 (2)制定本法是由未成年人的特點決定的。我國約有3.41億未成年人,他們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處於由不成熟向逐漸成熟、由未成年向成年轉變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這些特點可以使他們接受許多美好的事物,同時也容易使他們遭受不良因素的消極影響。因此,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全體公民必須對未成年人給予特別的關心和保護,必須運用法律手段來明確社會各方面的職責,引導未成年人朝著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3)制定本法是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需要。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發揮,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奠定了良好的社會基礎。但是,我國目前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原 因造成我國各地的社會發展還很不平衡,一些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還時有發生。例如,在一些貧困農村和沿海開放地區,中小學生失學和「三童」(童工、童農、童商)的現象還比較嚴重;一些地方格調低下和淫穢的視聽讀物屢禁不止;有的教師體罰、摧殘學生,有的家長恣意打罵、虐待子女,甚至使之致傷致殘;買賣婚姻、性犯罪、拐賣兒童、吸毒等現象也比較嚴重。這些問題嚴重妨礙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近幾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解決上述問題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綜合治理,其中,制定未成年人保護專門法律更顯得迫切和重要。 (4)制定本法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需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陸續制定和修改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於國家的穩定、民族的振興、社會的發展以及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現有的一些保護青少年權益的條款和規定還存在著一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零碎而不成系統,原則而不具體;二是沒有形成保證實施法律的執行體系和監督體系,缺少一個統一組織、領導和協調青少年工作的專門機構,共青團等青少年組織代表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法律地位還有待明確;三是我國有關青少年的法律偏重於司法性規定,保護性、福利性、綜合性法律很少,有的重於懲戒、輕於預防保護,有的重於防範、輕於教育。因此,制定一部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逐步建立較為系統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是健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迫切需要。 (5)制定本法有利於我國在世界青少年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制定青少年專門法律,用法律手段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自1899年美國伊利諾斯州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青少年法規——《少年法庭法》以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青 少年專門法律,有的還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青少年法律體系。近些年來,我國在加快青少年立法步伐的同時,積極支持或參與制定了聯合國有關組織通過的《北京規則》、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和世界兒童首腦會議通過的《關於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權利的 世界宣言》等國際性法律文件。我國作為一個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國,應當在培養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方面有更多的作為,在世界青少年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因此,在青少年立法上我們應當繼續努力,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青少年事務中的地位。 3.制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憲法在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居於根本法的地位。馬克思曾用「憲法——法律的准繩」來說明憲法的根本法地位。憲法作為一國眾法之母,是制定法律、法規的依據,一切法律、法規都必須嚴格依照憲法的規定,而不能同憲法相抵觸。我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是黨和國家總路線、總方針、總政策的法律化,也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的基本行為准則。未成年人保護法同其他法律一樣,都以我國憲法為法律依據。本法以憲法為法律依據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本法是依據憲法的原則和精神制定的。憲法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章程,其確立的基本原則和精神是任何法律都必須遵循的。這就要求,一方面,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必須以憲法的基本原則和精神為依據,不得違反憲法;另一方面,無論哪一部法律在內容和程序上違反 憲法,都必須加以變更或者撤銷,違憲必究。本法規定的保護未成年人工作的原則都嚴格遵循了憲法的精神。憲法明確涉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條文主要有兩條:一是憲法第49條,「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二是憲法第46條,「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但是如何保護、如何培養則需要在其他法律中加以具體化。我國現行的一些基本法律雖然有不少涉及保護未成年人的規定,但是面對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就顯得過於原則、分散。因此,必須制定一部專門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律,使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和規定具體化。 (2)本法是根據憲法規定的立法許可權和立法程序制定的。我國憲法規定了嚴格的立法程序和立法許可權,任何法律、法規、規章都不得違背現行的立法體制。這就要求,一方面,無立法權的機構不能越權立法;另一方面,必須由法律規定的行為規范不能由法規或規章來規 定。本法是一部涉及我國約3.41億未成年人基本權益的綜合性法律,在效力和等級上應屬於法律的范疇。本法草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在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獲得通過,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填補了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一項空白。 4.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部什麼性質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護法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律體系中具有根本法(類似於憲法)的法律地位,它是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規定家庭、學校、社會、司法各個方面應當承擔的責任,並規定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處理原則以及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處罰等內容的法律規范。它所調整的對象,是國家機關、社會各界、學校、家庭、成年公民與未成年人之間的關系。未成年人保護法既有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的內容,又有對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的內容,這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都以專章作出規定。因此,未成年人保護法從其所規定的內容看,既涉及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和福利問題,又涉及到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處理與矯治。同時,又對程序方面問題作出規定。由此可見,我國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是一部兼容刑事與非刑事、實體、程序以及組織等內容的法律。它既不是刑事法律,也不是未成年人訴訟方面的法律,更不是未成年人教育法,而是一部集實體法、程序法、刑事法律規范與非刑事法律規范於一體的綜合性法律。 ...
㈤ 電信手機三包規定是什麼
電信手機三包規定如下:1、7天內包退;2、15天內包換;3、一年內免費保修(手機主機),手機備件保修請查看手機保修卡中的說明,保修時間均以售出之日起計算,了解更多服務優惠點擊下方的「官方網址」客服217為你解答。
㈥ 《河南省電信條例》未經電信用戶同意,不得發送商業信息,你覺得可取嗎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保證基站等設施的電磁輻射符合國家標准,並在其官方網站上長期公示電磁輻射檢測數值和國家標准數值等信息;應當規范用戶消費提醒方式,控制合理的提醒時間和頻次,不得夾帶或變相夾帶廣告; 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電信用戶請求或同意,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簡訊息……11月25日,《河南省電信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
另外,電信用戶辦理入網或者接入手續、使用互聯網協議地址、注冊互聯網域名的,應當提供有效的身份證件、注冊登記證照或者其他證明文件。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核驗身份信息並登記。未經核驗並登記的,不得向其提供服務;已使用電信服務或者已使用互聯網協議地址、注冊互聯網域名但未辦理真實身份信息檢驗和登記的,應當補辦手續。未在規定時限內補辦手續的,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停止提供服務。
㈦ 電信行業在業務上涉及哪些相關的法律法規
電信行業在業務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有:新版《電信業內務分類目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容、《電信條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具體規定如下:
新版《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劃分電信業務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其中基礎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細分為第一類增值電信業務和第二類增值電信業務兩種;詳細劃分可參考《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年版)
《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電信條例》:規定對電信業務分類實施許可制度,並列出企業開展相關電信業務許可的條件及材料,以及許可證辦理後需如續期、年檢、變更等事項。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劃分為非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和經營性信息服務業務兩種,主要針對B25類信息服務業務。
㈧ 《電信條例》第五十七條
《電信條例》第五十七條是電信安全
第五十七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五十八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危害電信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為:
(一)對電信網的功能或者存儲、處理、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或者修改;
(二)利用電信網從事竊取或者破壞他人信息、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三)故意製作、復制、傳播計算機病毒或者以其他方式攻擊他人電信網路等電信設施;
(四)危害電信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五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有下列擾亂電信市場秩序的行為:
(一)採取租用電信國際專線、私設轉接設備或者其他方法,擅自經營國際或者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電信業務;
(二)盜接他人電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使用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施或者碼號;
(三)偽造、變造電話卡及其他各種電信服務有價憑證;
(四)以虛假、冒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手續並使用行動電話。
第六十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電信安全的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安全保障制度,實行安全保障責任制。
第六十一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電信網路的設計、建設和運行中,應當做到與國家安全和電信網路安全的需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
第六十二條 在公共信息服務中,電信業務經營者發現電信網路中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本條例第五十七條所列內容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
第六十三條 使用電信網路傳輸信息的內容及其後果由電信用戶負責。
電信用戶使用電信網路傳輸的信息屬於國家秘密信息的,必須依照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採取保密措施。
第六十四條 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等緊急情況下,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可以調用各種電信設施,確保重要通信暢通。
第六十五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國際通信業務,必須通過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國際通信出入口局進行。
我國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之間的通信,參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六十六條 電信用戶依法使用電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對電信內容進行檢查。
電信業務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向他人提供電信用戶使用電信網路所傳輸信息的內容。
㈨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第56條規定中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製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2000年9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1號公布 根據2014年7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電信市場秩序,維護電信用戶和電信業務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保障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促進電信業的健康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電信活動或者與電信有關的活動,必須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電信,是指利用有線、無線的電磁系統或者光電系統,傳送、發射或者接收語音、文字、數據、圖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動。
第三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全國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在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的領導下,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電信業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 電信監督管理遵循政企分開、破除壟斷、鼓勵競爭、促進發展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依法經營,遵守商業道德,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
第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
第六條 電信網路和信息的安全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電信網路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第二章 電信市場
第一節 電信業務許可
第七條 國家對電信業務經營按照電信業務分類,實行許可制度。
經營電信業務,必須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未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從事電信業務經營活動。
第八條 電信業務分為基礎電信業務和增值電信業務。
基礎電信業務,是指提供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公共數據傳送和基本話音通信服務的業務。增值電信業務,是指利用公共網路基礎設施提供的電信與信息服務的業務。
電信業務分類的具體劃分在本條例所附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中列出。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對目錄所列電信業務分類項目作局部調整,重新公布。
第九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業務覆蓋范圍在兩個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須經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取得《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業務覆蓋范圍在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審查批准,取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運用新技術試辦《電信業務分類目錄》未列出的新型電信業務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備案。
第十條 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專門從事基礎電信業務的公司,且公司中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於51%;
(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和組網技術方案;
(三)有與從事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四)有從事經營活動的場地及相應的資源;
(五)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六)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 申請經營基礎電信業務,應當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的相關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8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二條 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審查經營基礎電信業務的申請時,應當考慮國家安全、電信網路安全、電信資源可持續利用、環境保護和電信市場的競爭狀況等因素。
頒發《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採用招標方式。
第十三條 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公司;
(二)有與開展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資金和專業人員;
(三)有為用戶提供長期服務的信譽或者能力;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四條 申請經營增值電信業務,應當根據本條例第九條第二款的規定,向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提出申請,並提交本條例第十三條規定的相關文件。申請經營的增值電信業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須經有關主管部門審批的,還應當提交有關主管部門審核同意的文件。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60日內審查完畢,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予以批準的,頒發《跨地區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或者《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十五條 電信業務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變更經營主體、業務范圍或者停止經營的,應當提前90日向原頒發許可證的機關提出申請,並辦理相應手續;停止經營的,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善後工作。
第十六條 經批准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持依法取得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向企業登記機關辦理登記手續。
專用電信網運營單位在所在地區經營電信業務的,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提出申請,經批准,取得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依照前款規定辦理登記手續。
第二節 電信網間互聯
第十七條 電信網之間應當按照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公平公正、相互配合的原則,實現互聯互通。
㈩ 違反電信條例 第41和75條的賠償的話怎麼陪啊
違反電信條例第41條:對有證據證明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的,可以申請司法機關予以凍結。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採取前款規定的措施,應當向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書面或者口頭報告並經批准。遇有緊急情況需要當場採取前款規定措施的,應當在事後立即報告並補辦相關手續;其中,實施前款規定的查封、扣押,以及第(七)項、第(八)項規定的措施,應當事先經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人書面批准。
違反電信條例第75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查處傳銷工作的領導,支持、督促各有關部門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查處傳銷工作的協調機制,對查處傳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及時予以協調、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