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居民擾民法律法規
⑴ 關於樓上噪音擾民的法律規定
噪音已經影響了他人生活,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可以報警讓公安部門來處理。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可以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⑵ 樓上鄰居的噪音擾民,能否訴訟有無相關的法律條文規定
1、鄰居擾民,可以當面溝通協商。
2、可以向社區街道等反映,通過他們來調解。
3、還不行的,可以依法訴訟,這是相鄰權糾紛,是可以要求停止和賠償的
⑶ 樓上擾民有法律規定
對於這種相鄰權受到侵害的情況,首先應該及時向相關部門(物業、居委會)反映,請求幫助解決;而對於調解未果的,則可依據上述法律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需要加以說明的是,如果向法院提起訴訟,則需要由相關部門對樓上傳出的「音樂」噪音做出鑒定,證明噪音的確影響到了相鄰的正常生活。如果樓上鄰居家的「音樂」聲確實達到了雜訊的標准,則應該立即改正其不當行為,並承擔相應的精神賠償責任。
《物權法》第八十四條 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
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第九十條 相鄰不動產之間禁止排放、施放污染物
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雜訊、光、電磁波輻射等有害物質。
第四十六條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相鄰關系,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毗鄰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也就是,在所有人或使用人在佔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時發生矛盾的,應當運用法律調節彼此間的矛盾,使他們有權從鄰方得到必要的便益,並防止來自鄰方的危險和危害。同時,對各自所有權的行使也應有所節制,不能損害鄰方的合法權益。因此,相鄰關系實際上是在斟酌相鄰各方的利益和公共秩序後,對行使所有權的一種限制或節制。享有地上權(見用益物權)的人,也應適用相鄰關系的法律規定。
⑷ 對於樓上鄰居擾民有相關法律條例限制么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 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⑸ 遇到樓上噪音擾民,有哪些法律可以適用
其實你只要向當地的市長熱線,或者向當地的執法局進行投訴,他們會圓滿的把你處理好。
⑹ 居民區噪音擾民時間規定
您好:根據規定,1類生活區域,晝間分貝超過55分貝,夜間分貝超過45分貝,2類生活區域,晝間分貝超過60分貝,夜間分貝超過50分貝,都屬於噪音擾民;晝間是指6:00 至22:00 之間的時段,夜間是指22:00 至次日6:00之間的時段。
小區里裝修時間12時至14時、19時至次日7時才是不擾民。每個省份規定的時間都有所不同,但是大同小異,居民正常休息時間內操作算擾民。容許裝修的時間集中在7時到12時,14時到19時。晚11點到次日早7點,分貝高於80分貝,即為擾民。噪音擾民可以報警。根據聲音的大小來判斷,如果達到噪音級別,可以報警處理。根據《城市區域雜訊標准》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1、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分貝、夜間40分貝;
2、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分貝、夜間45分貝;
3、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分貝、夜間50分貝;
4、工業區,晝間65分貝、夜間55分貝;
5、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分貝、夜間55分貝,(夜間指22點到次日晨6點)。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三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雜訊排放」是指雜訊源向周圍生活環境輻射雜訊。 (二)「雜訊敏感建築物」是指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築物。 (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 (四)「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 (五)「機動車輛」是指汽車和摩托車。
第十三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並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准。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第四十一條本法所稱社會生活雜訊,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運輸雜訊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
第四十三條 新建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的邊界雜訊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核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核發營業執照。
⑺ 樓上很吵,有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2、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五十八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
3、物業管理條例
第四十六條對物業管理區域內違反有關治安、環保、物業裝飾裝修和使用等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行為,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制止,並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4、《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住宅卧室、賓館客房等以休息睡眠為主、需要保證安靜的房間,夜間(22:00至次日6:00)雜訊不得超過30分貝,白天(6:00至22:00)不得超過40分貝,如果對方的行為已經超過上述標准,那麼構成了噪音污染。
(7)樓上居民擾民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案例:小區供暖設備加壓站噪音不斷
2009年1月10日,市民鄭先生與洛陽康都置業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商品房預售合同,購買了位於洛陽市新區某小區商品房。購買過程中及簽訂合同過程中,康都公司沒有事先告知,小區所有供暖、供水設備的二次加壓站和給水管網切換點都安裝在這座住宅的正下方。
交付使用後,到了2009年11月開始供暖時,鄭先生發現,家裡24小時都有機器轟鳴聲,全家人夜不能寐,身心備受折磨。
根據相關規定,夜間城市居民噪音標准不得高於30分貝。受鄭先生委託,洛陽市環境監測站於2012年11月28日對其卧室雜訊進行監測,監測結果顯示該房間夜間雜訊為42.6分貝,雜訊源為樓下水泵房水泵。
多次交涉無果,鄭先生將開發商及小區物業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兩公司限期整改,消除噪音妨害,並索賠10萬元。
康都公司辯稱,公司不是本案的適格被告。原告基於相鄰關系起訴,而物權法對於相鄰關系的規定為:不動產權利人。對於本案所涉及的供水供暖設施,公司既不是所有人也不是使用人,不屬於物權法規定的不動產權利人。本案涉及的設施應當屬於全體業主共有,原告所訴的主體應當是全體業主或者業主委員會。
2018年年初,一審法院判決兩公司採取措施,使噪音污染降低至30分貝以下,並沒有支持賠償。
鄭先生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了上訴。
省法院環資庭認定康都公司作為涉案小區開發企業應當承擔雜訊污染侵權責任,康橋物業公司作為供水供暖設備的管理企業,未對採暖設備採取必要的降噪措施,具有過錯,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二審依法改判二公司在排除妨害的基礎上連帶賠償鄭某精神撫慰金6萬元,較好維護了人民群眾寧靜生活的權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⑻ 樓上擾民有法律規定
當然有,如果樓上住戶擾民,可以撥打110報警,也可以直接向轄區派出所報警
⑼ 樓上噪音大有什麼法律解決的辦法
樓上擾民向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投訴,如果投訴屬實,由該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法律依據】
《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樓上噪音擾民歸屬管理范圍
1、當居民對周邊噪音進行投訴時,市政府的投訴受理中心會根據噪音的種類,把投訴件根據職責來轉交給各個相關的主管部門,而相關部門就會根據自己的工作職責來對噪音進行查處。
2、假如是室內裝修活動所發出的噪音、廣場高音喇叭、叫賣等噪音,都是由公安機關為主來進行管理的。假如是涉及空調、餐飲店等社會生活而發出的噪音,那麼就是以城管為主來進行管理。假如是涉及工業企業等產生的噪音,那麼就是由環保局為主來進行管理。假如是涉及道路等交通而發出的雜訊,那麼就是由交通委為主進行管理。
3、歸市公安局管理的噪音具體包括:
(1)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是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商業經營活動
(2)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發出的噪音
(3)家用電器、樂器或者是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發出的噪音
(4)室內裝修活動發出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