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葯品檢驗檢測法規
1. 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快速檢測有規定嗎
新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快速檢測可用於政府部門做檢測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中可以採用國家規定的快速檢測方法對食品進行抽查檢測。對抽查檢測結果表明可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應當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進行檢驗。抽查檢測結果確定有關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2. 食品葯品監管行業監管有哪些制度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13〕14號),設立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正部級),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職能轉變
(一)取消的職責。
1.將葯品生產行政許可與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兩項行政許可逐步整合為一項行政許可。
2.將葯品經營行政許可與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兩項行政許可逐步整合為一項行政許可。
3.將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與化妝品衛生行政許可兩項行政許可整合為一項行政許可。
4.取消執業葯師的繼續教育管理職責,工作由中國執業葯師協會承擔。
5.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需要取消的其他職責。
(二)下放的職責。
1.將葯品、醫療器械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職責下放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2.將葯品再注冊以及不改變葯品內在質量的補充申請行政許可職責下放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3.將國產第三類醫療器械不改變產品內在質量的變更申請行政許可職責下放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4.將葯品委託生產行政許可職責下放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5.將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行政許可職責下放省級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
6.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需要下放的其他職責。
(三)整合的職責。
1.將原衛生部組織制定葯品法典的職責,劃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2.將原衛生部確定食品安全檢驗機構資質認定條件和制定檢驗規范的職責,劃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3.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化妝品生產行政許可、強制檢驗的職責,劃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
4.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醫療器械強制性認證的職責,劃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並納入醫療器械注冊管理。
5.整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所屬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推進管辦分離,實現資源共享,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形成統一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技術支撐體系。
(四)加強的職責。
1.轉變管理理念,創新管理方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作用,建立讓生產經營者成為食品葯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有效機制。
2.加強食品安全制度建設和綜合協調,完善葯品標准體系、質量管理規范,優化葯品注冊和有關行政許可管理流程,健全食品葯品風險預警機制和對地方的監督檢查機制,構建防範區域性、系統性食品葯品安全風險的機制。
3.推進食品葯品檢驗檢測機構整合,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完善技術支撐保障體系,提高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4.規范食品葯品行政執法行為,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的機制,推動加大對食品葯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的依法懲處力度。
3. 食品葯品方面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1984年9月2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版次會議通過2001年2月28日第九屆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修訂)
精神葯品管理辦法
(1988年11月15日國務院第二十五次常務會議通過1988年12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4號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 同日公布 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食鹽專營辦法
(1996年5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97號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01-2010年)
(國辦發〔2001〕86號2001年11月3日)
還要什麼?你說。
4. 證明食品葯品檢驗所屬於行政類事業單位的相關法律法規(條文和出處),越全越好
能證明食品葯品葯檢所是事業單位的,只能是上級政府的編制委員會,有上級編制委員會下發的文件。
5. 食品葯品監管行政法律法規有哪些
轉載自《海峽都市報》--省人大代表林善平:改進葯佔比監管,讓患者看病不繁瑣
目前,葯品收入佔比、耗材收入佔比等系列指標被作為公立醫院的監控管理抓手,遏制住了亂開葯、開高價葯的現象,對減輕百姓看病負擔卓有成效。但有市民發現嚴控的同時,出現了一些增加患者看病交通成本,看病變繁瑣等問題,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對此,省人大代表林善平做了相關調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為了控制葯佔比和次均費用,醫院主要採取控制用葯天數,設立每張處方最高限額,限制開葯盒數等做法,我認為,這些做法如果不科學設置,很容易產生問題。」林善平說,這些問題體現在用葯天數短,病患要多次往返醫院開葯,費時費力,比如原來一次開葯可以解決的病,現在按比例支付葯費只能開到部分的葯,有的葯不夠吃一周,病人要來醫院開多次葯;此外,限定用葯盒數不科學,有些葯兩盒可以用一個月,有些葯只能用5~6天,限定葯盒數應該結合更多具體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由於葯佔比有考核指標,有出現過醫院為了防止指標超標,一旦指標用完,就不給供葯的情況,一些需要長期用葯、甚至是不能斷葯(如糖尿病人)的慢性病病人就面臨斷葯的困境。林善平建議,醫院應該運用最新的數據,制定合理的葯品准入制度並定期調整葯品目錄;醫院也要多開展合理用葯的宣傳活動,加強患者和葯師的溝通,使患者更為正確地了解疾病和用葯知識,減少對醫師用葯的干擾;發揮政策的指揮棒作用來切實緩解老百姓看病貴、看病流程繁瑣,慢性病人供葯難的問題,使監測管理更科學、更合理。
6. 食品、葯品檢驗相關法律法規主要看什麼書
專門的書不多,可看《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以及相關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很多的,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和衛生部網站上可查!
7. 食品葯品檢驗的法規有哪些
1、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對出具回的檢驗報告書承擔法律責答任;
2、保證本所行政管理工作不幹預或影響食品檢驗人員的檢驗工作,確保檢驗數據的真實性和公正性;
3、嚴格按現行的食品安全相關國家標准進行食品檢驗,絕不允許任何人暗示檢驗人員自行變更檢驗數據與結果,保證檢驗過程和檢驗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4、不以職、權謀私,自覺抵制經濟利益的誘惑和行政方面的干擾,保證檢驗工作的獨立性和嚴肅性;
5、對客戶提供的樣品、技術資料和檢驗結果予以保密,保護其知識產權和經濟利益;
6、誠懇接受客戶對檢驗質量、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的抱怨和質疑,並及時、妥善地做出答復和處理。
8. 《食品安全法》對食品檢驗人有哪些規定
你好。一、《食品安全法》的相關內容規定很籠統:
第五章食品檢驗
1、第八十四條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後,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由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
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具有同等效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食品檢驗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2、第八十五條 食品檢驗由食品檢驗機構指定的檢驗人獨立進行。
檢驗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按照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規范對食品進行檢驗,尊重科學,恪守職業道德,保證出具的檢驗數據和結論客觀、公正,不得出具虛假檢驗報告。
3、第八十六條食品檢驗實行食品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制。食品檢驗報告應當加蓋食品檢驗機構公章,並有檢驗人的簽名或者蓋章。食品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對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負責。
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資質認定條件與程序
1、第十條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程序:
(一)申請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以下簡稱申請人),應當向國家認監委或者省級質量監督部門(以下統稱資質認定部門)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交符合本辦法第八條規定的相關證明材料,申請材料應當真實有效;
(二)資質認定部門應當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書面審查,並自收到材料之日起5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書面決定;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三)資質認定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個月內,對申請人完成技術評審工作,評審時間不計算在作出批準的期限內;
(四)資質認定部門應當自技術評審完結之日起20日內,對技術評審結果進行審查,並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決定批準的,向申請人頒發資質認定證書,並准許其使用資質認定標志;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2、第十二條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證書有效期為3年。
食品檢驗機構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資質認定的有效期的,應當在資質認定證書有效期屆滿前6個月,向資質認定部門提出復查換證申請。
第三章技術評審
3、第十六條國家認監委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資質認定條件和相關國家標準的規定,制定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准則。
4、第十七條資質認定部門應當按照評審准則的要求,組成技術評審組,對申請人的基本條件、管理體系和檢驗能力等資質條件的符合性情況進行技術評審。技術評審組應當由2名以上評審員組成,必要時,可以聘請技術專家參加評審。
5、第十八條從事技術評審的人員應當具有食品檢驗、科研或者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經歷和與評審工作相適應的能力,並經資質認定部門考核合格。
6、第十九條技術評審組對申請人的檢驗能力進行評審時,應當審查確認申請人具備相關能力驗證、比對試驗、測量審核的證明;需要進行現場試驗的,應當按照評審准則的要求進行考核。
7、第二十條技術評審組應當按照評審准則規定的時限組織評審,評審發現有不符合項的,技術評審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後仍不符合要求的,判定為評審不合格。
技術評審組完成評審後,應當提出評審意見並製作評審報告,及時報送資質認定部門。
8、第二十一條技術評審組實施評審中發現申請人存在重大問題的,應當及時向資質認定部門報告。
技術評審組組長應當對評審活動和評審結論負責,評審人員應當對其所承擔的評審工作負責。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9. 食品葯品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說食品:《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辦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葯品:《葯品法》《一次性醫療器械管理條例》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檢驗實行什麼負責制
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檢驗實行食品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制。食品檢驗報告應當加蓋食品檢驗機構公章,並有檢驗人的簽名或者蓋章。食品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對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負責,屬於食品安全法五章第八十六條。
食品安全法中原文如下:
第五章食品檢驗
第八十四條食品檢驗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認證認可的規定取得資質認定後,方可從事食品檢驗活動。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食品檢驗機構的資質認定條件和檢驗規范,由國務院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具有同等效力。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食品檢驗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第八十五條 食品檢驗由食品檢驗機構指定的檢驗人獨立進行。
檢驗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按照食品安全標准和檢驗規范對食品進行檢驗,尊重科學,恪守職業道德,保證出具的檢驗數據和結論客觀、公正,不得出具虛假檢驗報告。
第八十六條食品檢驗實行食品檢驗機構與檢驗人負責制。食品檢驗報告應當加蓋食品檢驗機構公章,並有檢驗人的簽名或者蓋章。食品檢驗機構和檢驗人對出具的食品檢驗報告負責。
第八十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食品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樣檢驗,並依據有關規定公布檢驗結果,不得免檢。進行抽樣檢驗,應當購買抽取的樣品,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並支付相關費用;不得向食品生產經營者收取檢驗費和其他費用。
第八十九條食品生產企業可以自行對所生產的食品進行檢驗,也可以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
食品行業協會和消費者協會等組織、消費者需要委託食品檢驗機構對食品進行檢驗的,應當委託符合本法規定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