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務員辭職條例
❶ 公務員法關於辭職有關規定
一、公務員法對辭職的相關規定
第八十五條公務員辭去公職,應當向任免機關提出書面申請。任免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審批,其中對領導成員辭去公職的申請,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九十日內予以審批。
第八十六條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辭去公職:
(一)未滿國家規定的最低服務年限的;
(二)在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職位任職或者離開上述職位不滿國家規定的脫密期限的;
(三)重要公務尚未處理完畢,且須由本人繼續處理的;
(四)正在接受審計、紀律審查、監察調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終結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辭去公職的情形。
根據現行的《公務員法》,公務員辭職可以劃分為自願辭職、引咎辭職以及責令辭職等多種情形。我們通常說的公務員辭職,一般屬於自願辭職,對於自願辭職的來說,如果職位沒有服務期等相關規定的話,一般都會同意,而且辭職後還可以繼續參加公務員考試。
但是如果職位最低服務年限的規定,那麼就不能夠自由的辭去公職。目前,許多基層公務員都有最低服務年限,一般為5年服務期,或者更長。
二、什麼是最低服務年限?
最低服務年限是指通過錄用、聘用、招聘等方式參加工作,根據錄用、聘用時所發布的《公告》、「職位表」以及相關政策規定(比如表述為「最低服務年限×年、必須服務×年、×年內不得調離、服務期×年以上」等),有最低服務年限要求的。
三、最低服務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1、是指經過考察錄用後的公務員,必須在所在單位服務滿崗位所要求的最低服務年限。以5年為例,就是指錄用後的公務員必須在所在單位服務滿5年,這5年包括試用期。在這5年內,新錄用公務員不允許調動或者向更高一級別的單位繼續考取。
2、《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定級規定》第六條的內容為「新錄用公務員在機關最低服務年限為五年(含試用期)」,立法目的是為了確定新錄用公務員的職務和級別並規范任職定級工作,限制公務員辭職。
3、根據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未滿國家規定的最低服務年限的」,不得辭去公職。按照有關規定,公務員最低服務年限為五年。
4、公務員在試用期內不得提出辭職,但是新錄用公務員在試用期內可以向單位提出申請放棄錄用。
❷ 國家規定公務員工作幾年可以提出辭職
公務員辭職需要滿足三至五年的最低服務年限才可以辭職。
根據《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規定:
第七十一條 國家公務員辭職,應當向任免機關提出書面申請;任免機關應當在三個月內予以審批。審批期間,申請人不得擅自離職。
國家行政機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規定國家公務員三至五年的最低服務年限;未滿最低服務年限的,不得辭職。
在涉及國家安全、重要機密等特殊職位上任職的國家公務員,不得辭職。
(2)福建省公務員辭職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
第八十六條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辭去公職:
(一)未滿國家規定的最低服務年限的;
(二)在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職位任職或者離開上述職位不滿國家規定的脫密期限的;
(三)重要公務尚未處理完畢,且須由本人繼續處理的;
(四)正在接受審計、紀律審查、監察調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終結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辭去公職的情形。
❸ 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暫行規定
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是沒有什麼規定的,只要自己在任職期間沒有什麼大錯,那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流程去辭職。
❹ 公務員辭職管理規定
公務員辭職,是指公務員根據本人意願提出,並經過任免機關批准,依法解除其與機關的職務關系,或者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辭去所擔任的領導職務。 公務員辭職,前者稱為辭去公務員公職,其直接結果是取消公務員身份,機關與公務員的任用關系歸於消失;後者稱為公務員辭去領導職務其直接結果是公務員喪失原來擔任的領導職務,但公務員身份仍然存續。
公務員辭退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公務員辭退工作,保障機關和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建設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公務員辭退,是指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解除與公務員的任用關系。
法律法規對監察官、法官、檢察官等辭退另有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條公務員辭退工作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幹部工作方針政策,加強黨對公務員隊伍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下列原則:
(一)黨管幹部;
(二)從嚴管理;
(三)公道正派;
(四)依法依規辦事。
第四條 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職責分工負責公務員辭退工作的綜合管理、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各級機關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公務員辭退的審核、審批等工作。
第二章辭退情形和程序
第五條辭退公務員,應當依照法定的情形、許可權和程序辦理。
第六條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辭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連續2年被確定為不稱職的;
(二)不勝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機關調整、撤銷、合並或者縮減編制員額需要調整工作,本人拒絕合理安排的;
(四)不履行公務員義務,不遵守法律和公務員紀律,經教育仍無轉變,不適合繼續在機關工作,又不宜給予開除處分的;
(五)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15個工作日,或者1年內累計超過30個工作日的。
第七條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務員,不得辭退:
(一)因公致殘,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性公務員在孕期、產假、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辭退的情形。
第八條辭退公務員,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所在單位在核准事實的基礎上,提出建議並填寫《辭退公務員審批表》報任免機關。
(二)組織人事部門審核。
(三)任免機關集體討論,審批並作出辭退決定。對擬辭退且按照規定需要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應當事先對其進行審計。
任免機關根據有關規定可以直接作出辭退決定。
縣級以下機關辭退公務員,由縣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審核並報縣級黨委審批後作出決定。
(四)作出辭退決定的,應當向被辭退公務員送達《辭退公務員通知書》,告知辭退依據和理由,同時將辭退決定送呈報單位。
(五)辦理公務交接手續。
(六)將《辭退公務員審批表》和辭退決定等存入本人人事檔案,同時將辭退決定送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
第九條任免機關在辦理公務員辭退時,對正在接受審計、紀律審查、監察調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終結的,暫緩審批。
第十條《辭退公務員通知書》應當在作出辭退決定後10個工作日內送達本人。
第十一條被辭退公務員辦理公務交接手續,應當自《辭退公務員通知書》送達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
對拒不辦理公務交接手續的,撤銷辭退決定,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二條被辭退公務員對辭退決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規定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辭退決定的執行。
第三章管理與紀律
第十三條公務員被辭退後,不再具有公務員身份,其所任領導職務、職級自然免除,自作出辭退決定之日的次月起停發工資。
第十四條被辭退公務員原系涉密人員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脫密期管理。
第十五條公務員被辭退後,原所在機關應當自作出辭退決定之日起2個月內將其人事檔案轉遞至相應的人事檔案工作機構、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或者本人戶籍所在地社會保障服務機構。具體按照人事檔案工作有關規定辦理。
本人應當配合轉遞人事檔案,未予配合的,其後果由本人承擔。
第十六條被辭退公務員已參加失業保險的,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未參加失業保險的,領取辭退費。其他社會保險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辭退費由接收人事檔案的相關服務機構按月發放。原所在機關應當在人事檔案轉出後15個工作日內,將辭退費一次性撥付。相關服務機構發放確有困難的,由原所在機關按月發放。
公務員被辭退前連續工作滿1年以上的,自被辭退的次月起發放辭退費。
辭退費發放標准為公務員被辭退時所任領導職務、職級對應的基本工資。
辭退費發放期限根據被辭退公務員在機關的工作年限確定。工作年限不滿2年的,按照3個月發放;滿2年的,按照4個月發放;2年以上的,每增加1年增發1個月,但最長不得超過24個月。
第十八條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辭退費停發:
(一)重新就業;
(二)應征服兵役;
(三)移居國(境)外;
(四)被判處刑罰;
(五)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六)死亡。
被辭退公務員有前款第(一)、(二)、(三)、(四)、(五)項情形之一的,應當主動告知相關服務機構或者原所在機關。
由相關服務機構發放辭退費且有前款所列情形未發放的,應當將辭退費返還被辭退公務員原所在機關。
第十九條辭退公務員所需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第二十條公務員被辭退後重新就業的,在計算工作年限時,其被辭退前在機關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
第二十一條在辭退公務員工作中,對有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打擊報復、弄虛作假等行為的,區別不同情況,予以責令糾正或者宣布無效;根據情節輕重,依規依紀依法追究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責任。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二條辭退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本規定由中共中央組織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❺ 公務員辭職,怎麼辭職,辭職後有何種補償
公務員辭職規定:(部分)
一:未滿最低服務年限
公務員招錄考試中,在職位里,我們會發現有些崗位有著最低的服務年限,這些崗位一般是比較偏遠的地方,一般而言,最低服務年限為3-5年或者更長,如果你考上了該職位,在這個最低服務年限內是不允許轉崗,不允許自願辭職。
二:涉密特殊崗位任職
有些崗位是屬於涉密的,處於該崗位的人員,一般經手的文件資料都是比較機密的,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想走就早,如果要辭職的話,必須得先轉到非涉密崗位幾年,這個期間屬於脫密期,畢竟能經手的一般機密文件,都是過個幾年就不算機密文件了,經過了幾年的脫密期,才能進行離職。
三:正在進行司法程序或司法程序未完成
這是針對那些正身處被組織調查的公務員,這種人員必須得確定無違法問題,放才能辦理離職,另外有些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崗位,在離職的時候必須接受審計,只有在審計機關發布正式審計通知書之後,確定沒問題,才能允許離職的。
四:重要崗位事務未完成
這個其實和企業有些類似,但是比企業更加嚴重,因為公務員處理的事情比較重要,關系著社會的運轉,對於還在處理比較重要的事務,或擔任比較重要的崗位,是不允許輕易離職的,承擔的責任過多,貿然離職,會影響機關工作的銜接,嚴重影響機關的運轉。
❻ 公務員辭職的辭職規定
《公務員辭去公職規定(試行)》
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印發《公務員辭去公職規定(試行)》的通知
人社部發[2009]6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組織部、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人事)廳(局),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人事局:
現將《公務員辭去公職規定(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在實施中有何問題和建議,請及時報告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公務員辭去公職規定(試行)
第一條為規范公務員辭去公職工作,保障機關與公務員的合法權益,根據公務員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辭去公職,是指公務員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申請終止與任免機關的任用關系。
公務員辭去公職後,不再具有公務員身份。
第三條公務員辭去公職,應當依照法定的情形、許可權和程序辦理。
第四條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辭去公職:
(一)在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職位任職或者離開上述職位上滿國家規定的脫密期限的;
(二)重要公務尚未處理完畢,且須由本人繼續處理的;
(三)正在接受審計、紀律審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終結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辭去公職的情形。
第五條公務員辭去公職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公務員向任免機關提出書面申請,填寫《公務員辭去公職申請表》;
(二)任免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審核;
(三)任免機關審批,作出同意辭去公職或者不同意辭去公職的批復,同意辭去公職的應當同時免去其他所任職務;
(四)任免機關將審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務員所在單位和申請辭去公職的公務員,並將同意辭去公職的批復送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備案。
《公務員辭去公職申請表》和同意辭去公職的批復等存入本人檔案。
第六條任免機關應當自接到公務員辭去公職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審批,其中對領導成員辭去公職的申請,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九十日內予以審批。
第七條經批准辭去公職的公務員,離職前應當辦理公務交接手續,必要時按照規定接受審計。
對拒不辦理公務交接手續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八條《公務員辭去公職批准通知書》應當直接送達公務員本人。直接送達本人有困難的,參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公務員申請辭去公職未予批準的,可以按照規定申請復核或者提出申訴。復核、申訴期間不停止該人事處理的執行。
第十條公務員在辭去公職審批期間不得擅自離職。對擅自離職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一條公務員與所在機關因專項培訓訂立協議約定工作期限的,在未滿約定工作期限內一般不得申請辭去公職。申請辭去公職的,應當向所在機關支付違約金或者履行相應義務。
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機關提供的專項培訓費用。機關要求辭去公職公務員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約定工作期限尚未履行部門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第十二條公務員辭去公職後,自批准之日的次月起停發工資,社會保險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公務員辭去公職後,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轉遞檔案。在九十日內重新就業的,應當在就業單位報到後三十日內,按照幹部人事檔案轉遞的有關規定,將檔案轉至有關的組織人事部門保管;在九十日內未就業或者重新就業單位不具備條件保管條件的,按照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轉遞檔案。
第十四條公務員辭去公職後重新就業的,其辭去公職前在機關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
第十五條公務員辭去公職的,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公務員辭去公職後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其原所在機關的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該人員從業期間的違法所得,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予以清退,並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十六條違反本規定的,由縣級以上領導機關或者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予以糾正,並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十七條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辭去公職,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本規定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❼ 公務員辭職規定
公務員辭職規定如下:
1、公務員向任免機關提出書面申請,填寫《公務員辭去公職申請表》;
2、任免機關組織人事部門審核;
3、任免機關審批,作出同意辭去公職或者不同意辭去公職的批復,同意辭去公職的應當同時免去其他所任職務;
4、任免機關將審批結果以書面形式通知公務員所在單位和申請辭去公職的公務員。
國家公務員的辭職,是指國家公務員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申請終止其與國家行政機關的任用關系。
國家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辭職:
1、在涉及國家安全、重要機密等特殊職位上任職以及調離上述職位不滿解密期的;
2、重要公務尚未處理完畢,而且須由本人繼續處理的;
3、正在接受審查的;
4、未滿最低服務年限的。
國家公務員辭職,任免機關應當在接到申請表的三個月內予以審批。過三個月未予批復的,視為同意辭職,任免機關應予辦理辭職手續。
國家公務員在辭職審批期間不得擅自離職,對擅自離職的,給予開除處分,不準重新錄用到國家行政機關工作。
【法律法規】
《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暫行規定》
第九條 國家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辭退:
(一)連續兩年考核被確定為不稱職的;
(二)不勝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單位調整、撤銷、合並或者縮減編制員額需要調整工作,本人拒絕合理安排的;
(四)曠工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十五天,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三十天的;
(五)不履行國家公務員義務,不遵守國家公務員紀律,經多次教育仍無轉變或者造成惡劣影響,又不宜給予開除處分的。
❽ 公務員辭職有那些限制條件
公務員是擔負國家經濟和社會管理工作的人員,關系重大,因此,他們辭去所擔負的行政職務,可能會給行政工作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所以在保證公務員辭職自由的同時,也必須保障公共利益不受損害。《公務員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辭去公職: (一)未滿國家規定的最低服務年限的;(二)在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職位任職或者離開上述職位不滿國家規定的脫密期限的;(三)重要公務尚未處理完畢,且須由本人繼續處理的;(四)正在接受審計、紀律審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終結的;(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辭去公職的情形。
」
具體來說,公務員辭職的限制條件包括以下幾類:
(一)未滿國家規定的最低服務年限的。《公務員法》對最低服
務年限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留給下一步的單項法規進行規定。但規定了公務員未滿最低服務年限,不得提出辭職申請,任免機關也不得批准公務員的辭職申請。
(二)在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職位或者離開上述職位不滿國家規定的脫密期限的。關於脫密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可以在下級法規中規定,但實踐中一般規定為兩年。這里所說的在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職位的公務員,是指本職工作直接接觸國家安全和利益的秘密事項,諸如國家事務的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國防建設和武裝力量活動中的秘密事項、國家經濟和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維護國家安全中的秘密事項、外交和外事活動中的秘密事項的公務員^他們掌握著國家主要的秘密事項,其辭職可能使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因此對他們的辭職要進行特殊規定,在這些職位上任職的不得辭職,或雖然離開了這些職位,但尚在脫密期限內的,也不得辭職。
(三)重要公務尚未處理完畢,且須由本人繼續處理的。與暫行條例相比,這是一個新增加的規定。實踐中存在著大量這樣的情況,有些公務必須由某人來完成,如果中途換人,有可能對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在這種情況下,不得辭職。
(四) 正在接受審計、紀律審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終結的。
與暫行條例相比,《公務員法》總結實踐經驗,將這項規定進行了完善,明確規定了審計、紀律和司法三項審查。正在接受審查的公務員,其問題還沒有調查清楚,如果允許其辭職,就可能給了他逃脫審查的機會,不利於問題的處理和懲罰違法犯罪行為。
(五)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辭去公職的情形。
❾ 福建省公務員考上了,可以辭職嗎
公務員可以辭職。辭職時,需要向任免機關提出書面申請,由任免機關予以審批。
《公務員法》第八十條公務員辭去公職,應當向任免機關提出書面申請。任免機關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審批,其中對領導成員辭去公職的申請,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九十日內予以審批。
第八十一條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辭去公職:
(一)未滿國家規定的最低服務年限的;
(二)在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職位任職或者離開上述職位不滿國家規定的脫密期限的;
(三)重要公務尚未處理完畢,且須由本人繼續處理的;
(四)正在接受審計、紀律審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終結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辭去公職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