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飲用水條例
1. 涉及飲用水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是什麼
《飲水安全法來律法規匯編自》
內容簡介:我國政府把保障飲水安全作為政府的重要職責,在聯合國千年大會上,向國際社會庄嚴承諾在2015年前基本解決飲用水安全問題,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於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並投入大量資金用於飲水安全的規劃和工程建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指出:「科學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強化對主要河流和湖泊排污的管制,堅決取締飲用水源地的直接排污口,嚴禁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標污水。」
《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部、衛生部令第53號)
為保證生活飲用水(以下簡稱飲用水)衛生安全,保障人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城市供水條例》的有關規定,建設部、衛生部聯合制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2. 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城市供水水源保護和水質管理
第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水務)等部門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建立供水安全規劃與管理的技術方法體系,制定供水安全保障的技術經濟政策體系。
第十一條 編制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的基本原則:
(一)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服從區域或者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符合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綜合規劃的要求,並與水長期供求計劃相協調;
(二)優先利用地表水,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
(三)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用水和其他用水。
第十二條 城市供水水源應當優先利用地表水,嚴格保護地下水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新批准取用地下水:
(一)可以利用地表水供水的;
(二)在地下水超采區域內的;
(三)在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安全保護區內的;
(四)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
(五)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取用地下水用於自建設施供水的。
有條件利用地表水作供水水源的地方,對原有取用地下水作供水水源的,應當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訂限期關閉計劃,並監督實施。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城市供水取水泵站(房)、凈水廠周圍不低於三十米范圍內,劃定安全保護區,設立安全警示標志,安裝電子監控設備。
在安全保護區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以下活動:
(一)新建高度十米以上的建築物;
(二)進行爆破、打井、採石、挖砂、取土等;
(三)擅自移動、覆蓋、塗改、拆除、損壞取水泵站(房)、凈水廠的安全警示標志;
(四)其他危及取水泵站(房)、凈水廠安全的行為。
第十四條 城市供水水質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供水衛生管理,同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供水水質日常監督。
城市供水企業應當定期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供水、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水質報表、檢測資料。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城市供水水質監測機構的執業條件和范圍。監測機構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法定的專業監測資質。
第十五條 城市供水企業應當做好原水水質檢測工作。發現原水水質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應當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相關主管部門。
環境保護部門在城市供水水源水質發生污染時,應當及時通知城市供水企業;水源水質發生重大污染的,應當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並按應急預案級別啟動城市供水預案。
第十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供水管道,在投入使用或者與城市供水管網系統連接通水前,建設單位和城市供水企業應當進行清洗消毒,經城市供水主管部門委託具有資質的水質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七條 城市供水企業使用涉及飲用水的設施、設備、器具、管材和化學凈水劑、消毒劑等材料必須符合國家、行業和省規定的質量、衛生、供水、節水標准。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供水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城市供水水質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通過新聞媒體、網路、手機簡訊、公開信等方式發布城市供水水質情況。
用戶有權向當地人民政府城市供水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查詢城市供水水質情況,被查詢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水質檢測數據。
3. 四川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百科名片
(1996年12月2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83號發布 自1997年2月1施行)
4. 四川省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分
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確定飲用水備用水源,有效保護飲用水水源,保障應急狀態下的飲用水供應。
第十條 飲用水水源包括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飲用水水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包括飲用水備用水源。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按照水源類型,劃分為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地下水水源保護區;根據防護要求,劃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
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劃定保護區域,並參照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規定進行管理。
第十一條 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的水功能區劃和國家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等標准,具體劃定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
第十二條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調整,由有關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提出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跨市 (州)、縣(市、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調整,由有關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協商提出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協商不成的,由省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利、國土、建設、林業、衛生等部門提出方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跨省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調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市(州)人民政府可以批准轄區內鄉(鎮)以下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調整方案,並報省人民政府備案。
經批準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作出批准決定的人民政府向社會公告。
第十三條 提出保護區劃定和調整方案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標志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圖形標志標准。
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應當設置隔離設施,實行封閉式管理。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改變、破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理界標、警示標志和隔離設施。
第十四條 地表水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II類標准;二級和準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Ⅲ類標准。地下水飲用水水源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內的水質,適用國家《地下水質量標准》Ⅲ類標准。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和準保護區內採取相應的工程措施或者建設水源涵養林、護岸林和人工濕地等生態保護措施,保護飲用水水源水質。
5. 四川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的第三章 供水衛生
第九條 供水單位應建立健全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兼職生活飲用水衛生管理人員,做好生活飲用水衛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保障供給的生活飲用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第十條 供水設施必須定期清洗、排污、消毒和檢修。清水池、過濾池、沉澱池內不得有浮游生物、植物生存。清水池應加蓋封閉,排氣孔要有必要的衛生安全防護措施。
供水設施的選址、設計、施工及所使用的與生活飲用水直接接觸的產品,應保證生活飲用水不受污染,供水設施應便於清洗和消毒。二次供水的貯水箱(池)不得同其他用途的貯水設施混用。
第十一條 從事建築物頂部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作業的單位必須取得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衛生許可證後,方可從事供水設施的清洗消毒工作。
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和建築物頂部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工作的人員,必須經衛生行政部門進行健康檢查和衛生知識考核,取得合格證後方可上崗,並每年進行一次健康復查。
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活動性肺結核及其他影響生活飲用水衛生的疾病患者和病原攜帶者,不得直接從事供水、管水和二次供水設施的清洗消毒工作。
第十二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應根據水源水質狀況,採用合理的水處理工藝流程和無毒無害的凈水消毒設施,並配置必要的水質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對水質進行日常檢驗。水質檢驗的項目,頻次按國家規定標准執行,並定期向衛生行政部門和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檢驗資料。
第十三條 集中式供水單位的生產區應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狀況。生產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修建生活居住設施:
(二)設置畜禽飼養場所;
(三)堆放垃圾、廢物;
(四)修建滲水坑、糞便池和排污渠。
第十四條 二次供水的機泵室與貯水箱(池)必須分開建立。貯水箱(池)的溢水管道應設防污染裝置,並不得與排水管道直接相通。
第十五條 供水管道不得與排水設施直接相連。
供水管道的盲端和消防水樁應定期放水,觀察井和檢測井應加蓋,井內不得存積污水污物。
第十六條 單位自備集中式供水管網系統禁止與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管網系統連接。因特殊情況確需連接的,必須經公共集中式供水單位同意,報市、縣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在管道連接處採取必要的衛生防護措施。
第十七條 供水單位發現生活飲用水被污染可能危及人體健康時,應及時報告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供水行政主管部門,並採取措施消除污染。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發現因生活飲用水污染而發生的介水傳染病或化學性中毒病例時,應及時報告縣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或衛生防疫機構。
6. 四川省市(州)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有哪些
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的劃分參照 《環境影響評價規則規范 地表水回部分》
一般地表水作為答飲用水源 一水庫為例 水面以下為一級水域保護區 水面以上100m范圍內為一級路域保護區 二級劃分我就記不清了 自己查看一下規范吧
7. 四川省出台解決農村飲水問題規定,但是基層支部書記在辦事時以人民不是公民為由,拒絕給群眾解決飲用水問
公民是指取得某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人民是指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
公民和人民在我國的區別主要有:第一: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第二:公民比人民范圍大,公民包括全體社會成員,人民不包括全體社會成員,依法被剝削政治權利的人和敵對分子不屬於人民。
你們書記是敵特吧?
8. 城市飲用水的標準是什麼我們這里(四川榮縣)的自來水中能能夠看到大量的白色懸濁物,這樣的水質合格么
下面的圖片是城市飲用水的國家標准,可以對照一下:
9. 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條例的第五章 城市供水企業的生產和經營
第三十六條 城市供水應當由國有資產控股經營,實行政府特許經營制度。
境外投資者並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城市供水企業,應當依法進行安全審查。
城市供水特許經營實施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七條 城市供水特許經營者確定後,應當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以及當地主要新聞媒體等方式對城市供水特許經營者的基本情況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時間不少於三十日。
公示期滿後,由實施機關與城市供水特許經營者簽訂城市供水特許經營協議。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城市供水企業進行評估考核,城市供水企業經考核合格後,方可運營。
第三十八條 城市供水企業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保障城市供水不間斷供應,不得擅自停水;
(二)具備水質檢測能力,供水水質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三)供水管網壓力符合城市供水水壓標準的要求;
(四)安裝的結算水表符合國家計量規定,並定期檢定、更換和維修;
(五)按照有關城市供水服務標准,設置經營、維修服務網點,公示收費、維修的標准和期限等;
(六)按照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以及供水協會的要求,報送有關資料;
(七)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繳納水資源費。
省城市供水行業協會應當依法制定行業服務規范,報經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以及當地主要新聞媒體等方式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十九條 城市供水企業的凈水、水泵運行、水質檢驗、管道維修等關鍵崗位人員應當經健康體檢合格,並經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專業培訓合格後,持證上崗。
第四十條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工商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供水、用水和二次供水標准合同文本,並向社會公布。
城市供水企業應當與用戶簽訂供用水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未簽訂供用水合同的用戶,城市供水企業不得供水。
第四十一條 新增或者超過水表額定流量需要增加用水量的用戶,應當向城市供水企業提出用水申請,城市供水企業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答復。不予辦理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用戶需要水表分戶、移表,擴大供水范圍,終止用水,變更戶名或者用水性質的,應當向城市供水企業辦理相關手續。
第四十二條 城市供水按照國家用水性質分類,實行政府定價。
城市供水價格實行聽證制度和公示制度。
城市供水實行供水企業成本公開和定價成本監審公開制度。
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工作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
城市污水處理費依法計入供水價格,根據用戶使用城市供水類別計量合並徵收。
第四十三條城市供水企業應當依據供、用水雙方簽訂的供用水合同約定,收取水費和基本水費,並使用統一的收費憑證。
不同用水性質的用水應當單獨安裝結算水表。不同用水性質的用水共用一隻結算水表時,按從高使用水價計收水費。
用戶應當依法按照《供用水合同》約定交納水費。逾期不繳納的,供水企業可以按照合同約定追究用戶的違約責任。
結算水費時,用戶對結算水表計量准確度有異議的,可以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主管部門申請校核檢定。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應當自接到用戶申請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予以查實、校核,並書面答復用戶。
確屬結算水表計量准確度問題的,用戶可以按照《供用水合同》約定追究供水企業違約責任。
第四十四條 公安消防機構應當對公共消防用水設施的規劃、建設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參與公共消防用水設施的驗收。市政公共消防用水設施建設和維護管理資金由政府承擔,並由供水單位負責實施。
滅火救援用水,取用市政公共消火栓的,水費由當地人民政府承擔;取用被救援單位消防用水設施的,水費由被救援單位承擔;取用第三方消防用水設施的,水費由被救援單位支付給第三方。
公共消火栓實行專管專用制度,除訓練演練、滅火救援用水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動用。
第四十五條 市政、綠化、景觀、環衛等公用性用水應當計量繳費,並在指定的公共取水栓取水。供水企業應當根據公用性用水單位的需要,分區域設置一定數量的公共取水栓。公用性用水費用由當地人民政府承擔。
縣級以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消防、園林綠化、市容環衛等公用性供水設施明確保護范圍,由城市供水企業設置永久性識別標志,並在供水管網圖紙上註明坐標。
第四十六條 工程建設等需要臨時使用城市供水的,建設單位應當在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用水計劃後,與供水企業簽訂臨時用水協議,並按照約定使用。
第四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有下列用水行為:
(一)不按照合同規定繳納水費或者非法充值結算水表磁卡;
(二)擅自操作城市供水公用供水閥門或者違反規定使用公共消防設施和市政設施取水;
(三)擅自安裝、改裝、拆除、損壞結算水表或者干擾結算水表正常計量;
(四)盜用或者轉供城市供水;
(五)擅自改變用水性質和范圍;
(六)擅自在公共供水管道上或者結算水表後裝泵抽水;
(七)其他危害城市供水安全和盜竊公共水資源的行為。
有本條前款規定行為的,按照取水管道口徑公稱流量和實際用水量計算取水量。對實際用水量無法確定的單位,按照行業標准用水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