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大學教員資格條例

大學教員資格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19 16:57:28

⑴ 評為講師後多少年可評高講啊

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是這樣的:大學里的講師任職滿5年後,符合評副教授的年限規定(是否有資格評還要看工作成績等等);中專學校沒有副教授、教授,只有講師、高級講師。但是高級講師的待遇相當於副教授,有關評定的規定也是一樣的。所以實際上評講師後多少年可以評高級講師是不一定的。這不是等於沒說,而是客觀事實。

講師,讀作jiǎng shī,是高等學校中職別次於副教授的教師。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大學令》,開始規定大學在必要時得延聘講師。1927年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正式規定大學教員分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未變。1960年3月5日,國務院頒發的《關於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及其確定與提升辦法的暫行規定》,規定助教提升為講師的業務條件是:①已經熟練地擔任助教工作,成績優良;②掌握了本專業必需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知識與技能,能夠獨立講授某門學科,並且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③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書籍。講師的主要職責是擔任某門學科的講授,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歐美有些國家的大學設有講師一級的教員;有些國家的大學以講師為未定學銜的教員;也有些國家的大學設高級講師,有的主持講座,講座講師是由資歷較深的教授擔任的。
1、職稱之名:大學教師中的一種職稱,居於助教之上,副教授之下,屬於中級職稱。
2、講課的老師,或特指培訓行業中的授課者,或課堂討論之主持人,有企業內部講師、外部講師之區分,見於企業培訓中常用詞。
3、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中的一種職稱,如高級講師、中級講師。
此詞條與「主治醫師」的雙義性類似。

⑵ 高校講師評副教授,需要什麼要求

一、申報條件

(一)熱愛祖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勇於探索,開拓創新,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

(二)申報高等學校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須具有高等學校教師資格。

(三)身心健康,能全面履行崗位職責。任現職以來年度及任期考核均為合格以上。

(四)外語水平符合國家和我省有關政策規定。

(五)學歷和任職年限分別符合下列要求

二、申報副教授任職資格者,需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大學本科畢業,擔任講師職務7年以上。

(2)大學本科畢業並取得學士學位,擔任講師職務5年以上。

(3)碩士研究生畢業並取得碩士學位,擔任講師職務4年以上。

(4)博士研究生畢業並取得博士學位,擔任講師職務2年以上。

當年年底年齡在35周歲及以下的人員,須取得碩士以上學位。

三、副教授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一)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歷、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系統、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技能,在豐富的學術實踐基礎上形成了較穩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時把握本學科領域前沿發展動態,對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有較深入的研究,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

2、系統擔任一門公共課、基礎課或兩門以上專業課程的講授工作,每學年至少講授一門課程,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任務。

3、組織課堂討論、指導實習實訓、社會調查及指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各個教學環節的工作。遵循教學規律,能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積極改革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教學效果優秀。

4、積極開展本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和教學法研究,教學改革成績顯著。根據工作需要協助指導青年教師、進修教師或研究生,成績突出。

(二)工作業績

本科院校教師,任講師以來,具備下列條件:

1、教學。專業課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180學時以上;公共課、基礎課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200學時以上;兼職教學的管理人員按專職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的1/2計算。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學校年度教學質量考評優秀1次以上,或年度考核優秀1次以上。

(2)在教育、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省轄市、廳級以上獎勵。

(3)獲得省轄市、廳級以上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論文、著作。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被SCI、EI、ISTP或A&HCI、CSSCI收錄,或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全文收錄論文3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2)專業課教師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6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至少3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其餘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3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公共課、基礎課教師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5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至少2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其餘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2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3)正式出版本專業學術著作(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部)或譯著(本人翻譯10萬字以上/部),或參編省級以上統編、規劃教材(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部);同時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4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

理工科至少2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其餘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2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經專家鑒定,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著作、教材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達到副教授水平。

3、項目、獎勵。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省、部級三等以上科技獎、社會科學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級二等以上教學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或2項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以上的第一作者,或2項省轄市、廳級科研成果一等獎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2)主持完成1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項目(課題),或2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項目(課題)的主要完成人,並通過省、部級以上業務主管部門的鑒定或結項驗收,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3)省級以上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5名)。

(4)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發明專利1項以上(限前5名)。

四. 高職高專院校教師,任講師以來,具備下列條件:

1、教學。專業課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200學時以上;公共課、基礎課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220學時以上;兼職教學的管理人員按專職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的1/2計算。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學校年度教學質量考評優秀1次以上,或年度考核優秀1次以上。

(2)在教育、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省轄市、廳級以上獎勵。

(3)獲得省轄市、廳級以上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論文、著作。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被SCI、EI、ISTP或A&HCI、CSSCI收錄,或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全文收錄論文2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2)專業課教師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5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至少2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其餘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1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公共課、基礎課教師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4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至少1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其餘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1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3)正式出版本專業學術著作(本人撰寫4萬字以上/部)或譯著(本人翻譯10萬字以上/部),或參編省級以上統編、規劃教材(本人撰寫4萬字以上/部);同時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3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

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為獨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1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4)具有相關專業(非教師系列)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或取得相應中級職業資格證書,同時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3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為獨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1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經專家鑒定,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著作、教材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達到副教授水平。

3、項目、獎勵。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省、部級三等以上科技獎、社會科學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級二等以上教學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或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以上的第一作者,或省轄市、廳級科研成果一等獎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2)主持完成省轄市、廳級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項目(課題),或省、部級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項目(課題)的主要完成人,並通過省轄市、廳級以上業務主管部門的鑒定或結項驗收,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3)省級以上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的主要完成人。

(4)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發明專利1項以上或實用新型專利2項以上。

(5)本人在相關專業技能競賽或評比中獲得省轄市、廳級二等以上獎勵;或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直接指導的學生個人或團隊在專業技能競賽或評比中獲得省轄市、廳級一等獎,本人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成人院校教師申報評審副教授任職資格者,參照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評審副教授的工作業績條件。

在上述條件中,有一項特別突出,有重大貢獻或突破,經專家論證,達到副教授水平,可認為符合業績條件。

五. 藝術、體育學科副教授補充條件

藝術、體育學科教師申報評審副教授任職資格,可以按照上述工作業績條件執行,也可參照下列補充條件執行。達到補充條件要求的,可視為符合相應的工作業績條件。

1、音樂學科

(1)在CN學術刊物上獨立發表學術論文4篇(高職高專和成人院校2篇,均限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高職高專和成人院校1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期刊上。

同時在藝術類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作品2件以上,或在省以上電台、電視台播放作品2件以上(須提供正式播放證書附帶有台標的實況錄像或音響資料),或由省級以上主管部門審批舉辦個人獨唱(奏)音樂會、獨舞專場演出、專場原創作品音樂會、歌舞劇、戲劇中演出主要角色、大型文藝晚會總導演1次以上。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論文、著作條件。

(2)在省級有關部門舉辦的業內公認的權威性專業比賽、作品評獎活動中獲二等獎以上,或在國家有關部門舉辦的業內公認的權威性專業比賽、作品評獎活動中獲優秀獎以上。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項目、獎勵條件。

2、美術學科

(1)在CN學術刊物上獨立發表學術論文4篇(高職高專和成人院校2篇,均限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高職高專和成人院校1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期刊上。

同時在藝術類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作品2件以上,或2件以上作品參加省以上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其中至少1件作品為省文聯下屬的一級協會舉辦的屆展或中國文聯下屬的一級協會各專業藝委會展覽。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論文、著作條件。

(2)在省級有關部門舉辦的業內公認的權威性展覽中獲二等獎以上,或在國家有關部門舉辦的業內公認的權威性展覽中獲優秀獎以上。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項目、獎勵條件。

3、體育學科

(1)在CN學術刊物上獨立發表學術論文4篇(高職高專和成人院校2篇,均限教育、教學研究論文1篇)以上,其中至少2篇(高職高專和成人院校1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期刊上。

同時在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科學報告會、全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全國中學生運動會等科學報告會上2篇(限第一作者)以上論文獲省一等獎,並輯錄成冊。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論文、著作條件。

(2)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中,獲集體項目前6名的主教練、單項比賽前3名的主教練;或獲全國大學生各單項協會的年度比賽的集體項目前3名的主教練、單項比賽前2名的主教練;或獲省級大學生年度比賽的集體項目的冠軍隊的主教練、單項比賽冠軍的主教練。可視為符合工作業績項目、獎勵條件。

六. 破格申報評審副教授任職資格者,符合正常晉升副教授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歷、能力,工作業績具備下列條件。

1、教學。超額完成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獲學校年度教學質量考評優秀1次以上,或年度考核優秀1次以上。

(2)在教育、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廳級二等以上獎勵。

(3)獲得省級以上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2、論文、著作。具備下列條件中的2條以上:

(1)被SCI、EI、ISTP或A&HCI、CSSCI收錄,或被《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全文收錄論文4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2)在CN學術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7篇(限1篇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文科均為獨著,理工科均為獨著或第一作者)以上,其中至少5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刊物上。

(3)正式出版本專業學術著作(本人撰寫6萬字以上/部)或譯著(本人翻譯12萬字以上/部),或參編省級以上統編、規劃教材(本人撰寫6萬字以上/部)。

經專家鑒定,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著作、教材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達到副教授水平。

3、項目、獎勵。具備下列條件中的2條以上:

(1)省、部級三等以上科技獎、社會科學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或省、部級二等以上教學成果獎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或2項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的第一作者,或2項省轄市、廳級科研成果一等獎的第一完成人。

(2)主持完成1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項目(課題),或2項省、部級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項目(課題)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並通過省、部級以上業務主管部門的鑒定或結項驗收,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3)省級以上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的主要完成人(限前4名)。

(4)獲得與本專業相關的國家發明專利1項以上(限前4名)。

(2)大學教員資格條例擴展閱讀

1927年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開始規定了這個職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未變。

1960年3月5日,國務院頒發的《關於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及其確定與提升辦法的暫行規定》,規定講師提升為副教授的業務條件是:

①能勝任本專業一門或一門以上學科的教學工作,質量較高,成績優良。

②對本門學科具有系統而堅實的理論知識和比較豐富的實際經驗,在一定的業務范圍內,能夠密切聯系實際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工作,並取得顯著的成就,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學論文,或者在生產技術方面有較大的貢獻,或者在業務技能上有較高的造詣。

③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副教授的主要職責是擔任某些學科的講授,和教授共同指導或單獨指導學位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等工作。歐美一些國家的大學規定副教授必須在一定年限內作出教學和科學研究上的成就,方可升任教授,否則離任改就其他工作。

⑶ 講師和教師有什麼區別

區別:

1、講師和教授是職稱,教師不是;

2、講師和教授可以稱之為教師,但是教師不一定是講師或者教授。

⑷ 教授分為幾個等級

教授分為:

1、「特聘教授」,是特殊(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2、「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的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3、「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4、「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5、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簡介

在宋代才開始成為教師的稱謂,當時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專業都設有教授。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與日本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

1927 年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開始規定大學教員分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未變。教授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後成為學官名。

⑸ 副教授的崗位規定

1927年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開始規定了這個職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未變。
1960年3月5日,國務院頒發的《關於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及其確定與提升辦法的暫行規定》,規定講師提升為副教授的業務條件是:①能勝任本專業一門或一門以上學科的教學工作,質量較高,成績優良;②對本門學科具有系統而堅實的理論知識和比較豐富的實際經驗,在一定的業務范圍內,能夠密切聯系實際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工作,並取得顯著的成就,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學論文,或者在生產技術方面有較大的貢獻,或者在業務技能上有較高的造詣;③熟練地掌握一門外國語。
副教授的主要職責是擔任某些學科的講授,和教授共同指導或單獨指導學位研究生,從事科學研究等工作。歐美一些國家的大學規定副教授必須在一定年限內作出教學和科學研究上的成就,方可升任教授,否則離任改就其他工作。

⑹ 大學中級教師以上職稱是指那些

大學中級教師以上職稱是:教授和副教授,講師是中級教師,助教是初級教師

大學教師職稱是大學里教師的職稱,分為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四個級別。其中:助教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教學。講師是能夠獨立開設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大學教師。

副教授原則上不僅具有開課的能力,對本學科的整體情況有充分的了解,自己主持研究項目,而且能把最新的研究用學術研討會的形式不斷開設成新課。教授是大學里的主體,大學里主導性的工作是由教授承擔的。

(6)大學教員資格條例擴展閱讀:

其中對於中級教師以上職稱的高級教師的要求如下:

1、根據所教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思想實際,能有效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比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等工作,教書育人成果比較突出;

2、具有所教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業績顯著,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

3、具有指導與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在課程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果,在素質教育創新實踐中取得比較突出的成績;

4、勝任教育教學帶頭人工作,在指導、培養二級、三級教師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5、具備博士學位,並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備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大學本科畢業學歷,並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並在小學、初中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城鎮中小學教師原則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學校或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⑺ 為什麼大學的教授可以出任政府的公職

大學教授是正高職稱。教授職稱;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教授學生。博士就是後來的教授。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開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及明、清兩代的府學都設教授。清代末年興新學後,大學設正教員、副教員。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學令》,規定大學設教授、助教授;1917年修正《大學令》,規定大學設正教授、教授和助教授。1924年的大學條例,取消助教授一職。1927年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開始規定大學教員分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未變。

⑻ 講師是初級職稱嗎_彩κ鞘粲謚屑噸俺蘋故淺跫噸俺

講師是中級職稱,講師是中等專業學校的職稱,而講師助理只是服務於講師或者培訓師的,專門針對某一個項目或者培訓課題而產生的,項目一旦結束,講師助理就結束了,不是常設職務。 提成是根據項目收益來制定的,一般低於講師或者培訓師。例如,在某一個培訓課上,課堂主持人或者穿插於課間游戲的演義者都屬於講師助理,類似於大學里的班主任。
1.講師,高等學校教師的學銜或職務名稱之一。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大學令》,開始規定大學在必要時得延聘講師。1927年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正式規定大學教員分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未變。1960年3月5日,國務院頒發的《關於高等學校教師職務名稱及其確定與提升辦法的暫行規定》。
2.中級職稱,一般是指博士研究生畢業,經考核,可以直接認定為中級;碩士研究生畢業或雙學位獲得者,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三年及以上;大學本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五年以上,取得助理職稱四年以上。 其也指的是大學專科畢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六年以上,擔任助理職務三年以上。
3.職稱最初源於職務名稱,在理論上職稱是指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反映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和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就學術而言,它具有學銜的性質;就專業技術水平而言,它具有崗位的性質。專業技術人員擁有何種專業技術職稱,表明他具有何種學術水平或從事何種工作崗位,象徵著一定的身份。在中國的現狀下,職稱主要代表社會地位,有高職稱的人享有較高的社會經濟和福利待遇,與實際技能未必有直接關聯。職稱通過申報、評審,由主管部門授予,一般認為決定是否授予職稱是由主管部門領導決定,評審主要是形式。

熱點內容
勞動法92條理解 發布:2025-05-19 20:55:16 瀏覽:961
刑事訴訟法104 發布:2025-05-19 20:50:42 瀏覽:546
勞動法解除合同情形 發布:2025-05-19 20:49:55 瀏覽:150
合同法關於違約責任的法律條文 發布:2025-05-19 20:41:12 瀏覽:605
中國勞動法加班規定第31條中英文 發布:2025-05-19 20:40:17 瀏覽:407
央企地方法規 發布:2025-05-19 20:39:18 瀏覽:406
中級經濟法考試備考 發布:2025-05-19 20:37:28 瀏覽:546
上海司法行政官網 發布:2025-05-19 20:19:47 瀏覽:154
勞動法周末加班費 發布:2025-05-19 20:09:30 瀏覽:118
合同法的委託合同 發布:2025-05-19 20:05:49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