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港口相關法律法規

港口相關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3-27 07:36:59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的法律修訂

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作出修改,將第三十七條第二款修改為:「不得在港口進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採掘、爆破等活動;因工程建設等確需進行的,必須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並報經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將審批情況及時通報海事管理機構,海事管理機構不再依照有關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審批。」

2. 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辦法的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保障港口岸線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碼頭等港口設施使用港口岸線,應當按照本辦法開展岸線使用審批。
第三條 港口岸線的開發利用應當符合港口規劃,堅持深水深用、節約高效、合理利用、有序開發的原則。
第四條 交通運輸部主管全國的港口岸線工作,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具體實施對港口深水岸線的使用審批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本辦法和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具體實施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的相關工作。
第五條 本辦法所稱港口岸線,含維持港口設施正常運營所需的相關水域和陸域。
港口岸線分為港口深水岸線和非深水岸線。港口深水岸線和非深水岸線劃分標准及范圍由交通運輸部另行制定並公布。
第六條 需要使用港口岸線的建設項目,應當在報送項目申請報告或者可行性研究報告前,向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提出港口岸線使用申請,申請材料包括:
(一)港口岸線使用申請表;
(二)申請人情況及相關證明材料;
(三)建設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
(四)海事、航道部門關於建設項目的意見;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前款規定的港口岸線使用申請表樣式,由交通運輸部統一規定。
第七條 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收到申請材料後,對申請材料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受理;對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第八條 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收到申請後,應當對申請使用的岸線進行現場核查,核實申請材料,轉報至省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
省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收到港口岸線使用申請材料後,應當組織專家評審,並徵求省級發展改革部門意見後,提出初審意見,連同申請材料報交通運輸部。
交通運輸部收到申請材料和初審意見後,進行審查,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第九條 申請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港口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港口岸線使用申請材料後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現場核查、初審和轉報工作。
交通運輸部應當在收到港口岸線使用申請材料後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查,並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作出審批決定。二十個工作日內不能辦結的,經負責人批准,可以延長十個工作日。
岸線使用專家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期限內。
第十條 港口岸線使用申請審查、專家評審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建設項目是否符合產業政策和港口規劃;
(二)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分析;
(三)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提出的岸線使用方案是否符合國家技術標准和規范;
(四)岸線使用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五)岸線使用方案是否滿足航道、通航安全的相關要求;
(六)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一條 由國務院或者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核準的港口建設項目,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可行性研究報告或者項目申請報告時,應當同時抄報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對港口建設項目提出行業意見時,一並提出岸線使用意見。
由國務院或者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核準的其它建設項目,在港口總體規劃區內建設港口設施,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審批、核准之前,徵求交通運輸部關於建設項目使用港口岸線的意見。
本條第一款、第二款所指建設項目,不再另行辦理使用港口岸線的審批手續。
第十二條 港口岸線使用審批機關審查決定批准港口岸線使用申請的,應當出具港口岸線使用批准文件。
審批機關決定不予批准使用港口岸線的,應當書面告知申請人,並且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使用港口岸線的港口設施項目未取得港口岸線使用批准文件或者交通運輸部關於使用港口岸線的意見,不予批准港口設施項目初步設計和施工許可。
第十四條 被批准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建設項目,應當在建設項目取得審批、核准文件後的十個工作日內,持港口岸線使用批准文件和建設項目審批、核准文件向交通運輸部領取港口岸線使用證。
港口岸線使用證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岸線使用人;
(二)項目主要建設內容;
(三)岸線的范圍和用途;
(四)有效期限;
(五)其它事項與要求。
本條所指港口岸線使用證由交通運輸部統一制定。
第十五條 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在相關政府網站發布港口岸線使用批准情況的信息。
第十六條 批准使用港口岸線的建設項目,應當在取得岸線批准文件之日起兩年內開工建設。逾期未開工建設,批准文件失效,已經領取港口岸線使用證的應當予以注銷。
批准文件失效後,如繼續建設該項目需要使用港口岸線,應當重新辦理港口岸線使用審批手續。
第十七條 港口岸線使用證的有效期不超過五十年。超過期限繼續使用的,港口岸線使用人應當在期限屆滿三個月前向原批准機關提出申請。
第十八條 批准使用港口岸線或者取得港口岸線使用證後,如因企業更名或者控股權轉移導致岸線實際使用人發生改變,或者改變批準的岸線用途,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程序報原批准機關審批。
第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辦理港口岸線使用證的注銷手續:
(一)有效期屆滿未延期的;
(二)項目法人依法終止,不再使用港口岸線的;
(三)因港口規劃調整,建設項目所使用的岸線不再作為港口岸線的。
第二十條 港口岸線使用審批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港口岸線使用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申請岸線使用許可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許可。港口岸線申請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港口岸線使用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第二十二條 未按本辦法規定取得使用港口岸線的批准,擅自使用岸線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港口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3. 港口經營管理規定的管理規定

港口經營管理規定 (2009年11月6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根據2014年12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2014年第22號《關於修改〈港口經營管理規定〉的決定》修正) 第三十二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對港口安全生產情況和本規定執行情況實施監督檢查,並將檢查的結果向社會公布。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旅客集中、貨物裝卸量較大或者特殊用途的碼頭進行重點巡查。檢查中發現安全隱患的,應當責令被檢查人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 各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和本規定的監督管理,切實落實法律規定的各項制度,及時糾正行政執法中的違法行為。 第三十三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依法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向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了解情況,並可查閱、復制有關資料。 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對檢查中知悉的商業秘密保密。 監督檢查人員實施監督檢查,應當兩個人以上,並出示執法證件。 第三十四條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監督檢查的時間、地點、內容、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情況作出書面記錄,並由監督檢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簽字;被檢查單位的負責人拒絕簽字的,監督檢查人員應當將情況記錄在案,並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第三十五條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接受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不得拒絕檢查或者隱匿、謊報有關情況和資料。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經營,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10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罰款;違法所得不足10萬元的,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依法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從事港口經營的; (二)未經依法許可,經營港口理貨業務的; (三)港口理貨業務經營人兼營貨物裝卸經營業務、倉儲經營業務的。 有前款第(三)項行為,情節嚴重的,由港口所在地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吊銷港口理貨業務經營許可證,並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七條經檢查或者調查證實,港口經營人在取得經營許可後又不符合本規定第七、八、九條規定一項或者幾項條件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停止經營,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並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八條港口經營人不優先安排搶險物資、救災物資、國防建設急需物資的作業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並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九條港口經營人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五條關於安全生產規定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依法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吊銷《港口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港口經營人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規定,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進行調查,並協助相關部門進行處理。 第四十一條港口經營人違反本規定第三十一條規定不及時和不如實向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提供港口統計資料及有關信息的,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二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給予港口經營許可的; (二)發現取得經營許可的港口經營人不再具備法定許可條件而不及時吊銷許可證的; (三)不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對未經依法許可從事港口經營的行為,不遵守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的行為,危及港口作業安全的行為,以及其他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不依法予以查處的。 第四十三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違法干預港口經營人的經營自主權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向港口經營人攤派財物或者違法收取費用的,責令退回;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四條《港口經營許可證》的式樣由交通運輸部統一規定,由省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負責印製。 第四十五條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制定的港口章程應當在公布的同時送上級交通運輸(港口)主管部門和交通運輸部備案。 第四十六條港口引航適用《船舶引航管理規定》(交通部令2001年第10號)。從事危險貨物港口作業的,應當同時遵守《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2年第9號)。 第四十七條本規定由交通運輸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八條本規定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2003年12月26日交通部發布的《港口經營管理規定》(交通部令2004年第4號)同時廢止。

4. 中國港口相關制度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交通廳(局):

為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我國水運事業發展,根據國務院有關批示精神,財政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共同制定了《港口建設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港口建設費徵收辦法》(國發[1985]124號)自《辦法》施行之日起廢止。

附件:港口建設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 為促進水運事業健康發展,規范港口建設費的徵收、使用和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及國務院有關批示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港口建設費的徵收、解繳、使用、管理和監督。

第三條 港口建設費屬於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額上繳國庫,納入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四條 港口建設費的徵收、解繳、使用等,應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章 征 收

第五條 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對象為經對外開放口岸港口轄區范圍內所有碼頭、浮筒、錨地、水域裝卸(含過駁)的貨物。

第六條 港口建設費的義務繳納人(以下簡稱繳費人)是貨物的托運人(或其代理人)或收貨人(或其代理人)。

第七條 交通運輸部負責港口建設費的徵收管理工作。港口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港口轄區內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工作。

海事管理機構應建立健全徵收港口建設費工作機制,直接向繳費人徵收港口建設費。根據徵收工作需要,海事管理機構可以與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僅限內貿貨物)等單位簽訂委託代收協議代收港口建設費。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對港口建設費代收單位的代收行為進行日常管理和監督。

海事管理機構應將擬委託代收港口建設費單位的名單報交通運輸部、財政部核准。

第八條 港口建設費的具體徵收標准如下:

(一)國內出口貨物每重量噸(或換算噸)4元;國外進出口貨物每重量噸(或換算噸)5.6元。

貨物重量噸和換算噸的計算方法,按照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二)國內出口集裝箱和內支線集裝箱20英尺每箱32元,40英尺每箱48元;國外進出口集裝箱20英尺每箱64元,40英尺每箱96元。

20英尺和40英尺以外的其他非標准集裝箱按照相近箱型的收費標准徵收。

第九條 水泥、糧食、化肥、農葯、鹽、砂土、石灰粉按照本辦法第八條(一)規定的徵收標准減半徵收。黃沙、磷礦石、碎石等低值貨物暫緩徵收港口建設費。

第十條 南京以上(不含南京)長江干線港口和其他內河港口在本辦法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徵收標準的基礎上減半徵收。

第十一條 下列貨物免徵港口建設費:

(一)我國軍用物品,使館物品,聯合國機構的物品;

(二)國際過境貨物、國際中轉貨物、保稅貨物(辦理完進口清關手續的除外);

(三)郵件(不包括郵政包裹)和按客運手續辦理的行李、包裹;

(四)船舶自用的燃、物料,裝貨墊縛材料,隨貨物同行的包裝備品;

(五)漁船捕獲的魚鮮以及同行的防腐用冰和鹽,隨活畜、活禽同行的必要飼料;

(六)空集裝箱(商品箱除外);

(七)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第十二條 國內外進出口貨物,按照以下規定計征港口建設費:

(一)出口國外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裝船港按每張裝貨單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二)國外進口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卸船港按每張提單向收貨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三)國外進口到港未卸,換單後原船又運往國內其他港口的貨物,徵收(代收)單位在換單港口按照國外進出口貨物的徵收標准向國內收貨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港口建設費。

(四)國外進口未提離港口庫場,又裝船轉為國內出口的貨物(包括船過船作業的貨物),只計征一次國外進口貨物的港口建設費。

(五)國內出口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裝船港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徵收一次港口建設費;裝船港不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卸船港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的,由卸船港向收貨人(或其代理人)徵收一次港口建設費。

(六)國內水路集運轉出口國外的貨物,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國內出口的第一裝船港向托運人(或其代理人)計征一次國內出口貨物港口建設費。出口國外時,再由徵收(代收)單位在出口國外的轉運港按國外進出口和國內出口貨物收費標準的差額補征港口建設費。如果第一裝船港不是對外開放口岸港口,由出口國外的轉運港按國外進出口收費標準直接計征。

(七)國內外出口貨物繳費人在辦理裝船手續時繳納港口建設費,國外進口貨物繳費人在辦理提貨手續時繳納港口建設費。

第十三條 海事管理機構在貨物裝船或貨物提離港口時,應查驗港口建設費繳訖憑證。未繳清港口建設費的國內外進出口貨物,不得裝船或提離港口。

第十四條 徵收港口建設費應使用財政部統一監制的政府性基金專用票據。

第十五條 代收單位應當在收到港口建設費的當日,將所收資金全額繳入所在地海事管理機構經批準的相關銀行賬戶,海事管理機構應於當日將收到的港口建設費全額就地繳入國庫,繳庫時開具「一般繳款書」。

第十六條 港口建設費80%部分上繳中央國庫,20%部分繳入所在城市對應級次國庫。繳庫時,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103類「非稅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15項「港口建設費收入」,並註明中央、地方分成比例。

第十七條海事管理機構、財政部門應加強與國庫之間港口建設費收入的對賬工作。未經國務院或財政部批准,任何地方、部門和單位不得改變港口建設費的徵收對象、范圍和標准,不得減征、免徵、緩征、停徵港口建設費。

第三章 使 用

第十八條 港口建設費使用遵循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

中央分成的港口建設費主要用於:

(一)沿海港口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包括沿海港口航道、防波堤、錨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陸島交通碼頭建設。

(二)內河水運建設支出,包括內河航道、船閘、升船機、航電樞紐、中西部內河港口建設等。

(三)支持保障系統建設支出,包括沿海和內河水域的海事、救助打撈、安全及應急通信、航道等。

(四)專項性支出,包括交通建設發展前期工作經費、日元還貸支出等。

(五)征管經費。

(六)支付船舶代理公司或貨物承運人的港口建設費代征手續費。

(七)國務院批準的其他支出。

地方分成的港口建設費主要用於轄區內港口公共基礎設施以及航運支持保障系統的建設和維護。

第十九條 海事管理機構委託船舶代理公司或貨物承運人等單位代收港口建設費,可按其代收港口建設費的1%支付代征手續費。代征手續費列入交通運輸部預算,由中央財政通過基金預算統籌安排。海事管理機構及其委託的代收單位不得在代收收入中直接提留代征手續費。

第二十條 交通運輸部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中央港口建設費收支預決算,納入其預決算並報財政部審批。港口建設費補助地方項目支出的資金管理辦法由財政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條 有關城市人民政府交通運輸(港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編制年度地方港口建設費收支預決算,納入同級交通運輸(港口)管理部門預決算並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二條 港口建設費的資金支付按照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有關規定執行,並按規定填列《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相關科目。

第二十三條 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收到的港口建設費代征手續費,應當列入「營業外收入-其他收入」科目統一核算。

第二十四條 海事管理機構應當建立港口建設費統計報表制度,按月向上級海事管理機構報送,並於每月結束後的5個工作日內,抄送所在地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和同級財政部門。

第四章 監督檢查與法律責任

第二十五條 財政部負責對港口建設費的徵收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地方財政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對港口建設費的徵收、監繳以及使用情況實施日常監督檢查,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按照《國家金庫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規定,對商業銀行辦理港口建設費的收納、解繳入庫等業務情況實施日常監督檢查。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拒絕、妨礙或者阻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接受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並為其提供方便。

海事管理機構應嚴格按照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等相關規定,加強賬戶和資金管理,不得坐收坐支、截留、挪用港口建設費。

第二十六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繳費人不繳或者少繳港口建設費的,地方財政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應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

第二十七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沒有足額代收、及時解繳港口建設費的,財政部和地方財政部門、海事管理機構應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應採取有效措施責令船舶代理公司、貨物承運人予以追繳,並按日加收應繳未繳金額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隨同港口建設費按規定的比例分別上繳中央和地方國庫。

第二十八條對於違反本辦法,海事管理機構不征、少征港口建設費,或未按規定將港口建設費收入及時足額繳入相應級次國庫的,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應責令其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應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予以處理。
第二十九條 對於違反本辦法,不使用財政部統一監制的政府性基金票據,由財政部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予以處理。
第三十條對於違反本辦法,有關單位截留、擠占、挪用等未按規定使用港口建設費的行為,財政部、地方財政部門按照國務院令第427號及有關法規對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予以處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到2020年12月31日止。本辦法施行後,其他港口建設費的相關規定同時廢止。

5. 散貨碼頭適用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清單

如果是建設的話,試用國家、交通部、建設部等頒布的相關(港口)建設管理、設計、施工等規范標准、規定。很多!

6. 怎麼查看其它國家的港口作業的法律法規

《港口貨物作業規則》,為了明確水路運輸貨物港口作業有關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而制定,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為水路運輸貨物提供的裝卸、駁運、儲存、裝拆集裝箱等港口作業。該規則共五章、五十四條(含附則),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關於港口作業事故處理的幾項規定》(〔78〕交水運字1914號文頒發試行)、《關於港口作業事故處理的幾項補充規定》(〔79〕交水運字1682號文頒發試行)以及該規則施行前交通部發布的其他與本規則不一致的相關規定同時廢止。

7. 港口法律法規對未來港口工作的指導作用

港口法律法規對於港口的工作不是有指導作用,而是有約束力和強制力,是必須執行的的紅線,越過它就要受到制裁和懲處,只有行業的經驗和非強制規范是起指導作用的。

8. 港口建設項目需執行哪些法律法規,辦理

港口建設項目除了必須遵守建設項目的一般法律法規以外,還要遵守國家交通運輸部的水工項目選址、建設、驗收、試運行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國家海洋局的用海規范,國家海關、檢疫檢驗局、邊防口岸機構的規定等特殊法律法規,有鐵路接軌站的還要遵守國家鐵路總公司的規范。項目的選址還要符合項目所在地的規劃和功能區為劃分,還要符合海洋漁業養殖和生物保護規定。

9. 港口設施的所有權,依照哪些法律規定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第十九條 港口設施建設項目竣工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港口設施的所有權,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確定。
[釋義] 本條是關於港口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及其所有權的規定。
《港口經營管理規定》

10. 我國港口機械設備管理現行的主要法規和制度有哪些

第一章抄 港口機械設備管理概論
第一節 港口機械設備管理的目的和任務
第二節 港口機械設備管理的基本法規和制度
第二章 港口機械設備管理
第一節 港口機械管理的組織形式和職責
第二節 港口機械的分類和編號
第三節 港口機械技術狀況的分類、評定與檢查
第四節 港口機械技術經濟指標及考評
第三章 港口機械的合理使用
第一節 合理使用設備的意義與原則
第二節 港口機械作業有關規定
第四章 港口機械設備故障分析與診斷技術
第一節 港口機械故障分析
第二節 設備故障診斷技術
第五章 港口機械的維護與修理
謝謝

熱點內容
婚姻法打醫學生理名詞 發布:2025-05-18 01:48:01 瀏覽:736
合同法212條到236條 發布:2025-05-18 01:46:31 瀏覽:338
為什麼要依法治教 發布:2025-05-18 01:46:30 瀏覽:59
彭宇案的法官怎麼樣了 發布:2025-05-18 01:45:37 瀏覽:863
勞動法可以罰款嗎 發布:2025-05-18 01:45:37 瀏覽:166
做律師忙嗎 發布:2025-05-18 01:45:28 瀏覽:660
法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工作怎麼樣 發布:2025-05-18 01:40:31 瀏覽:425
學習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心得體會 發布:2025-05-18 01:35:36 瀏覽:652
異地離婚法院起訴 發布:2025-05-18 01:12:18 瀏覽:354
行政訴訟法試行日期 發布:2025-05-18 01:12:07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