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地方性關於安全環境的法律法規

地方性關於安全環境的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4-05 21:00:55

⑴ 河南省各地市有關安全環境的法律法規清單

河南省高速公路條例

河南省道路運輸條例

河南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辦法

看書吧

⑵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法律、法規/標准/參考文獻清單序號文號/標准號名 稱發布單位頒布日期實施日期適用條款備注對應環境因素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人大2004.03.142004.05.01全部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國人大2011-2-252011-5-1第30-31、134、139、140、150、153-156、158、162-166、175、184、200、211、220、231、271、272、280、346、387、391、396條3第7次會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國人大2009.2.282009.10.01第31-47條4主席令第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全國人大2008.10.292009.05.01第2、5、6、13、16、23、28、44、60條火災5第2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全國人大1999.03.151999.10.01全部6國主席令7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全國人大2002.08.292002.10.01第8、28、41、53、條水消耗7第30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全國人大2007.10.282008.04.013、9、24-28能源消耗8國主席令2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國人大1989.12.261989.12.26第6、8、24-31、33-35、38-41條9第16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全國人大2004.12.292005.04.01第5、7、9、13、14、16-18、30、41、52、55、57-59固體廢棄物10主席令第7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全國人大1996.10.291997.03.01第7、8、13-16、23、25、33、35條機器、設備雜訊11第28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全國人大2002.06.292003.01.01第18-20、24、26、28-30條12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全國人大2011-4-222011-5-1第2、6、16條交通事故13國務院第405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務院2004.4.302004.5.1全部交通事故14國務院第493號令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2007.03.282007.06.01第4、7-9、26、35-38、40條15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國家環保局2012-2-292016-1-1/16GB3838 -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國家環保局2002.04.262002.06.01/17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國家環保局1996.10.041998.01.01全部生活廢水排放18CJ3020-93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建設部1993.08.051993.08.05/水使用19GB 15630-1995消防安全標志設置要求公安部1995.07.191996.02.01全部2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108號火災事故調查規定公安部2009.4.302009.5.16、13、26、27、44火災21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化學)衛生部2007.04.272007.11.013.1-3.8、附表A22GBZ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物理)衛生部2007.04.272007.11.011、2、3、6-15、附錄A/B23GBZ158-2003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衛生部2003.6.32003.12.1全部24GB16179-1996安全標志使用導則國家技術監督局1996.03.141996.10.014、6-825國務院令第423號勞動保障監督條例國務院2004、11、012004、12、01全部26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准國家經貿委2002.3.62002.3.63、4、8、10、15、2027第26次會議通過合肥市水資源管理辦法安徽省人大2006.10.212007.1.1第7、12、22-24、35、38、40條水消耗28第七次會議通過合肥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市人大1998.12.251999.5.1第2、4、14、17、23-25水使用29第20次會議通過安徽省消防條例安徽省人大2010.8.212010.11.9第2、6-8、13、18-24、38、39、47、48、59、60條火災30第20次會議通過安徽省環境保護條例安徽省人大2010.8.232010.11.1第9、17、19-21、2831省政府92號令安徽省安全生產條例安徽省政府2006.12.222007.3.1第2-4、10、12、13、15-18、21、24、25、27、33、40、41條32第六次會議通過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辦法省人大1998.10.121998.12.1第7、11-16、30、33、34條一般固體廢棄物,如紙張、檢驗材料、錫渣、料帶、電源線絕緣皮、PCB等廢棄33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國家環保局1996.4.121997.01.01/工業廢氣34全國機動車尾氣排放監測管理制度國家環境保護局1991.2.221991.02.22第3、12條汽車尾氣排放35第六次會議通過合肥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市人大2008.12.202009.1.1第5、9、10、23、28機器、設備噪音36國主席令2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全國人大1985.09.061986.07.01第8、11、17、26、27、28條37國主席令3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81993.9.1全部38安監管技裝字[2003]141號小企業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實施指南國家安全監督管理局2003.09.302003.09.30全部39GB6442-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調查分析規則國家標准局1986.05.311987.02.01全部40主席令69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全國人大1996.05.151996.09.015、6、8、14、20、22、28、29、37條41主席令第2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全國人大1994.07.051995.01.01全部42第28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全國人大2007.06.292008.08.01全部43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52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全國人大2011-12-312011-12-31第3-7、12、13、19-36、38、40、43、48-54、65-71、條44國務院第364號令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使用童工規定國務院2002.09.182002.12.01第2、4、10-14條45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五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2010.10.282011.7.1全部46國發[2010]23號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務院2010.7.192010.7.196、18、22、23、3047國務院369號令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國務院2003.01.22003.07.01第2、12條48國務院第9號令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國務院1988.09.011988.09.01全部49國務院第586號令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2010.12.082011.01.01全部501999中國逐步淘汰臭氧層物質國家方案國家環保局1999.11999.1/51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局務會議討論通過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局1999.5.311999.10.1第4-9、12、13條危險廢棄物52第十四次局務會議通過廢棄危險化學品污染環境防治辦法國家環境保護局2005.8.182005.10.1第3、4、7、8、9、13、15條危險化學品廢棄物53第1號令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環境保護部、國家發改委2008.6.62008.08.01HW08、HW09、HW12、HW41、HW42、危險廢棄物:日管燈管、電池、白板筆、AB膠、502膠、二氯甲烷、清洗劑、三防膠、704膠等廢棄54第27號令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09.08.242009.11.013、4、5、7、8、10、1155關於加強企業職工勞動條件分級工作的通知及相關標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1.08.051991.08.051.1~1.4、3.1~3.7、2.556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衛生部23號2002.03.152002.05.014056857第41號部長令職業性健康檢查管理規定衛生部1997.10.291997.10.29第5-7、9、13、14條58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勞動部1994.12.091995.01.01全部59勞部發(1995)第405號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勞動部1995.11.81995.11.8第3、5-20、24條2010年9月1日起,廢止6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第56次部務會議工傷認定辦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11.1.12011.1.1全部61合政(1996)93號合肥市城區實行固體生活垃圾袋裝管理暫行規定市政府1996.5.61996.7.1第3、6、9、10條生活垃圾廢棄物62合政[2005]140號合肥市工傷保險條例合肥市政府2005.12.32005.12.32、4、6-9、11、13刪除63合肥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市政府1993.9.211993.9.21第4-6、10、11、18條生活垃圾廢棄物64皖政[2004]37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省政府2004.5.92004.5.94-8、11、13、1465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勞動保障監察辦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2008.7.15全部66女職工勞動保護法規1988.6.211988.9.13、4、6-1967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三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11.2.252012.1.1全部68部分福利納入工資 房補飯補交補繳個稅財政部全部69國稅發〔2008〕116號關於印發《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國家稅務總局2008.12.102008.12.10全部70國稅函〔2008〕1081號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補充通知 國家稅務總局08.12.31全部71國稅發[2008]86號關於母子公司間提供服務支付費用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家稅務總局全部72財稅【2009】第113號關於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問題的通知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2009.9.9全部73財稅[2008]160號民政部關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有關問題的通知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08.12.3108.1.1全部74財稅[2009]70號關於安置殘疾人員就業有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問題的通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09.04.3009.5.1全部75國稅函〔2009〕98號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的通知國家稅務總局09.2.27全部76國稅函〔2008〕159號關於印發《新企業所得稅法精神宣傳提綱》的通知 國家稅務總局2008.2.5全部77第17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全國人大1995.12.281996.04.01第4、31-34、52條電能消耗78第15次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全國人大2000.4.292000.9.1第5、13條工業廢氣,如高低溫試驗氣體、松香、助焊劑氣體、酒精揮發、二氯甲烷、清洗劑、三防膠、汽車尾氣、氟里昂化學品燃燒等氣體揮發、廢棄79第32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全國人大2008.02.282008.06.01第10條生活廢水80主席令第77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全國人大2002.10.282003.09.01第16-17、22、24-27、31條81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雷減災管理辦法中國氣象局2005.2.110、13、15、22、25、26、3082第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國家環保局1991.5.241991.07.01第4、6、7條工業廢氣,如上83第284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國務院2000.3.202000.3.20第15條生活廢水84國務院第253號令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1998.11.291998.11.29全部85國務院第549號令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2009.01.242009.05.01第2、5、15、23-33、36、37、40、61-64、66條電梯使用86第393號令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2003.11.122004.02.01第2-4、6-11條87GB12523—90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值國家環保局1991.01.011991.01.01全部工程施工噪音882008年第44號工業企業廠界噪音排放標准2008 版環境保護部2008.8.192008.10.1全部機器、設備雜訊89公安部61號令機關 團體 企業 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公安部2001.10.192002.05.01第3-7、12、18-24、26、27、29-36、38-40、42-45條火災90鍋發[2001]57號特種設備注冊登記與使用管理規則國家技術監督局2001.04.092001.04.09全部91GB/T 13869-2008用電安全導則國家技術監督局2008.4.242008.12.013.1、4、5、6.5、6.12-6.17、6.21-6.23、7、1092安監總規劃字[2005]149號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實施細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05.10.132006.4.12、5、10、12、15、17、18、2193TSG R0003-2007簡單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督規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7-1-142007-7-131、44、4394勞安字(1990)16號漏電保護器安全監察規定勞動部1990.06.011990.06.01第10-41條95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准環境保護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8.8.192008.10.1全部96GB18599-200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准環境保護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1.12.282002.7.1全部97第22次會議通過安徽省防雷減災管理辦法安徽省人民政府令182號2005.5.17-10、12、14-16、2098HG 23014 - 1999廠區高處作業安全規程1999.09.292000.03.012.1、2.3、2.4、3.1、3.2.1.2-3.2.14、4.1、4.2.2、4.2.6~4.2.8、599第25次會議通過合肥市城市排水管理辦法市政府2009.1.162009.3.1第3、5、7、11、13、20、22、23、32、34水使用100第十次會議通過合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市人大2004.10.192004.12.1第5、11條工業廢氣101國質檢鍋[2004]31號特種設備目錄檢驗檢疫總局2004.01.192004.01.19電梯102衛法監發【1999】第620號工業企業職工聽力保護規范衛生部1999.12.241999.12.242、5-10、16-18、32-34103人民政府第73次常務會議通過安徽省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辦法人民政府2011.4.12011.6.1全部104職業病目錄/105國務院法規1991鐵路貨物運輸規程鐵道部 1991.03.181991.03.18全部106【88】商儲字第8號商業倉庫管理辦法商業部1988.10.12全部107交通部令1999年第5號汽車貨物運輸規則交通部1988.1.262000.1.1全部108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4第15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2004.7.1全部109第6號令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則公安部1990.03.201990.4.10全部易燃品著火110GB15603-1995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國家技術監督局1995.07.261996.02.01全部111第5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全國人大1988.12.291989.04.01第2-4、6-171121994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規則勞動部1993.121994.05.01/113GB18218-2009重大危險源識別國家技術監督局2009-3-312009-12-1全部114AQ/T9006—2010企業安全生產標准基本規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0.04.152010.06.015.2.2、5.4.2-5.4.4、5.5、5.6.3、5.7-5.13115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勞動部1996.4.231996.6.13、8、10、13、15-18、21、22116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05.7.82005.9.114-19、23117合肥市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暫行辦法市安監局2009.6.182009.6.186、8、11-13、16-24、28、29118第十號令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國家環保局1992.08.141992.10.01第2-12、15條119GB 18597-2001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國家環境保護局2001.12.282002.7.1/危險廢棄物120第31次常務會通過安徽省節能監察辦法安徽省人民政府2009.3.192009.10.1第14-21條能源消耗121第23次會議通過安徽省節約能源條例安徽省人大2006.4.212006.7.1第6、7、8、11、12、24條能源消耗122第30號令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0.5.242010.7.1全部123第28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全國人大2002.06.292002.11.01第3-6、16-18、20-24、28-51、57、64、70-75、80-83、88-91條124國勞動部令第3號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勞動部1996.10.171997.01.012、3、13、14125第170號公約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國際勞工組織大會1994.10.271994.10.272、7-1812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91號危險化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2011-2-162011-12-1第1、2、3、4、13、118、20、22、24條127GB 11651-89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國家技術監督局1989.10.121990.4.13、表1、表2

⑶ 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8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二號公布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 國家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國家採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第五條 國家鼓勵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
第六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七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八條 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

第九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並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須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區域排放污染物的,應當執行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管轄范圍內的環境狀況進行調查和評價,擬訂環境保護規劃,經計劃部門綜合平衡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第十三條 建設污染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措施,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並依照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經批准後,計劃部門方可批准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有權對管轄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第十五條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防治工作,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解決,或者由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

第三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採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以及人文遺跡、古樹名木,應當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嚴禁破壞。
第十八條 在國務院、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劃定的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域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設施;建設其他設施,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規定的排放標准。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限期治理。
第十九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必須採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
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沼澤化、地面沉降化和防治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種源滅絕以及其他生態失調現象的發生和發展,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農葯及植物生產激素。
第二十一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建設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必須依照法律的規定,防止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第二十二條 制定城市規劃,應當確定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目標和任務。
第二十三條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

第四章 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二十四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二十五條 新建工業企業和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應當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設備和工藝,採用經濟合理的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處理技術。
第二十六條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必須徵得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七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依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申報登記。
第二十八條 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並負責治理。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規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執行。
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具體使用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九條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中央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三十條 禁止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
第三十一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加強防範。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環境受到嚴重污染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時,必須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由人民政府採取有效措施,解除或者減輕危害。
第三十三條 生產、儲存、運輸、銷售、使用有毒化學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必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防止污染環境。
第三十四條 任何單位不得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一)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拒報或者謊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有關污染物排放申報事項的。
(三)不按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
(四)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的。
(五)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
第三十六條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三十七條 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罰款。
第三十八條 對違反本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政府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九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 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第四十二條 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的,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礦產、漁業、野生動植物等資源的破壞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 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四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同時廢止。

⑷ 在哪裡可以找到企業需遵循的關於環境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

安全方面的,你可以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委員會的網站上或當地的官方網站上
環境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局的網站或當地官方網站上

上述為比較正確的官方途徑
當然你也可以用其他方法

⑸ 河南省內地方性的法律法規關於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http://www.henan.gov.cn/zwgk/fgwj/
好像沒有,適用國家的法律法規。

⑹ 國家關於安全生產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回答:

包括制:《安全生產法》應用、安全生產行政法規應用、安全生產部門規章應用、《礦產資源法》和《煤炭法》應用、《礦山安全法》應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應用、《煤礦安全監察條例》和《職業病防治法》應用、《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應用、《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應用。

資料拓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是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於2002年6月29日通過公布,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⑺ 地方法律法規包括哪些

地方性來法規是有立法源權的地方國家機關依法制定與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其制定者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相當於是各地方的最高權力機構。地方性法規大部分稱作條例,有的為法律在地方的實施細則,部分為具有法規屬性的文件,如決議、決定等。

(7)地方性關於安全環境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

⑻ 環境法律法規和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職業健康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⑼ 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都有什麼

http://www.zhb.gov.cn/law/index.htm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野生動物的保護、馴養繁殖、開發利用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本法各條款所提野生動物,均系指前款規定的受保護的野生動物。

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適用漁業法的規定。

第三條 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國家保護依法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

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和馴養繁殖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給予獎勵。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佔或者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六條 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管理,制定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規劃和措施。

第七條 國務院林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

自治州、縣和市政府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

第二章 野生動物保護

第八條 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非法獵捕或者破壞。

第九條 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公布。

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並公布,報國務院備案。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十條 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應當在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區和水域,劃定自然保護區,加強對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管理。

自然保護區的劃定和管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一條 各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監視、監測環境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由於環境影響對野生動物造成危害時,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第十二條 建設項目對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保護部門在審批時,應當徵求同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三條 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受到自然災害威脅時,當地政府應當及時採取拯救措施。

第十四條 因保護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當地政府給予補償,補償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制定。

第三章 野生動物管理

第十五條 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對野生動物資源的調查,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檔案。

第十六條 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獵捕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特許獵捕證。

第十七條 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

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應當持有許可證。許可證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第十八條 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必須取得狩獵證,並且服從獵捕量限額管理。

持槍獵捕的,必須取得縣、市公安機關核發的持槍證。

第十九條 獵捕者應當按照特許獵捕證、狩獵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和期限進行獵捕。

第二十條 在自然保護區、禁獵區和禁獵期內,禁止獵捕和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

禁獵區和禁獵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獵捕工具和方法,由縣級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規定。

第二十一條 禁止使用軍用武器、毒葯、炸葯進行獵捕。

獵槍及彈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公安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二十二條 禁止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等特殊情況,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需要出售、收購、利用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可以憑馴養繁殖許可證向政府指定的收購單位,按照規定出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進入市場的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應當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十三條 運輸、攜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出縣境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批准。

第二十四條 出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進出口中國參加的國際公約所限制進出口的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批准,並取得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機場核發的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海關憑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查驗放行。

涉及科學技術保密的野生動物物種的出口,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禁止偽造、倒賣、轉讓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和允許進出口證明書。

第二十六條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野外考察或者在野外拍攝電影、錄像,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單位批准。建立對外國人開放的捕獵場所,必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七條 經營利用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應當繳納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收費標准和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物價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第二十八條 因獵捕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者其他損失的,由獵捕者負責賠償。

第二十九條 有關地方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預防、控制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業、林業生產。

第三十條 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其他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非法捕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依照關於懲治捕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犯罪的補充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禁獵區、禁獵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獵捕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狩獵證或者未按狩獵證規定獵捕野生動物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獵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以罰款,並可以沒收獵捕工具,吊銷狩獵證。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持槍證持槍獵捕野生動物的,由公安機關比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三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禁獵區破壞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場所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破壞行為,限期恢復原狀,處以罰款。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運輸、攜帶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違反本法規定,出售、收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情節嚴重、構成投機倒把罪、走私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沒收的實物,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單位按照規定處理。

第三十六條 非法進出口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的,由海關依照海關法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關於走私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 偽造、倒賣、轉讓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或者允許進出口證明書的,由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證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

偽造、倒賣特許獵捕證或者允許進出口證明書,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 15 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上一級機關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通知之日起 15 日內,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 15 日內,直接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對海關處罰或者治安管理處罰不服的,依照海關法或者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辦理。

第五章 附則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保護野生動物有關的國際條約與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四十一條 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四十二條 本法自 1989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⑽ 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第六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第七條國家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財政投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和普及工作,鼓勵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環境保護志願者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風氣。

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環境保護知識納入學校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新聞媒體應當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

第五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前款規定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成本、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或者違法所得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

地方性法規可以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增加第一款規定的按日連續處罰的違法行為的種類。

第六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第六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重點排污單位不公開或者不如實公開環境信息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公開,處以罰款,並予以公告。

(10)地方性關於安全環境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八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一)不符合行政許可條件准予行政許可的;

(二)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包庇的;

(三)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

(四)對超標排放污染物、採用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事故以及不落實生態保護措施造成生態破壞等行為,發現或者接到舉報未及時查處的;

(五)違反本法規定,查封、扣押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的設施、設備的;

(六)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

(七)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而未公開的;

(八)將徵收的排污費截留、擠占或者挪作他用的;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第六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法治第一位 發布:2025-05-12 04:55:12 瀏覽:498
中國刑法發展方向 發布:2025-05-12 04:52:39 瀏覽:977
遺囑信託與繼承法的社會史 發布:2025-05-12 04:51:07 瀏覽:490
幹部任用條例課件 發布:2025-05-12 04:48:40 瀏覽:316
勞動法25 發布:2025-05-12 04:43:09 瀏覽:80
花半里法院 發布:2025-05-12 04:25:18 瀏覽:439
經濟法練習題答案 發布:2025-05-12 04:19:35 瀏覽:532
行政法和行政法部門的區別 發布:2025-05-12 04:19:35 瀏覽:49
資深辯護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5-12 04:18:09 瀏覽:566
勞動法關於年休假 發布:2025-05-12 03:34:22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