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出口罐頭食品分類管理辦法規定

出口罐頭食品分類管理辦法規定

發布時間: 2022-04-11 01:24:33

⑴ 罐頭分類

罐頭食品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罐頭食品分類 GB 10784-89

Classification of canned food
━━━━━━━━━━━━━━━━━━━━━━━━━━━━━━━━━━━━━━━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各類罐頭食品的分類范疇。
本標准適用於將符合要求的原料經處理、分選、修整、烹調(或不經烹調)、裝罐(包
括馬口鐵罐、玻璃罐、復合薄膜袋或其他包裝材料容器)、密封、殺菌、冷卻而製成的具
有一定真空度的所有罐頭食品。
2 產品分類
2.1 肉類
按加工及調味方法不同,分成下列種類。
2.1.1 清蒸類肉罐頭:將處理後的原料直接裝罐,在罐中按不同品種分別加入食鹽、胡
椒、洋蔥和月桂葉等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清蒸豬肉、原汁豬肉等罐頭。
2.1.2 調味類肉罐頭:將經過處理、預煮或烹調的肉塊裝罐後加入調味汁液而製成的罐
頭產品。這類罐頭按烹調方法不同又可分成紅燒、五香、濃汁、油炸、豉汁、咖喱,沙茶
等不同類別。如紅燒豬肉、五香牛肉、濃汁排骨等罐頭。
2.1.3 腌制類肉罐頭:將處理後的原料經混合鹽(食鹽、亞硝酸鈉、砂糖等按一定配比組
成的鹽類)腌制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火腿、午餐肉,咸牛、羊肉等罐頭。
2.1.4 煙熏類肉罐頭:將經處理後的原料再預腌制煙熏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火腿蛋,煙
熏肋肉等罐頭。
2.1.5 香腸類肉罐頭:處理後原料經腌制、加香辛料斬拌成肉糜裝入腸衣,再經煙熏(烘
烤)製成的罐頭產品。如香腸、對腸等罐頭。
2.1.6 內臟類肉罐頭:以豬、牛、羊等內臟及副產品為原料,經處理、調味或腌制後加
工成的罐頭產品。如豬舌、鹵豬雜等罐頭。
2.2 禽類
按加工及調味方法不同,分成下列種類。
2.2.1 白燒類禽罐頭:將處理好的原料經切塊、裝罐,加入少許鹽(或香料或稀鹽水)而
製成的罐頭產品。如白燒雞等罐頭。
2.2.2 去骨類禽罐頭:將處理好的原料經去骨、切塊、預煮後,加入調味鹽(精鹽、胡椒
粉、味精等)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去骨雞、去骨鴨等罐頭。
2.2.3 調味類禽罐頭:將處理好的原料切塊(或不切塊)調味預煮(或油炸)後裝罐,再加
入湯汁、油等而製成的罐頭產品。這類產品又可分為紅燒、咖喱、油炸、陳皮、五香、醬
汁、整隻、香菇等不同類別。如紅燒雞、咖喱鴨、炸子雞、全雞等罐頭。
2.3 水產類
按加工及調味方法不同,分成下列種類。
2.3.1 油浸(熏制)類水產罐頭:將處理過的原料預煮(或熏制)後裝罐,再加入精煉植物
油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油浸鯖魚、油浸煙熏鰻魚等罐頭。
2.3.2 調味類水產罐頭:將處理好的原料鹽漬脫水(或油炸)後裝罐,加入調味料而製成
的罐頭產品。這類產品又可分為紅燒、茄汁、蔥烤、鮮炸、五香、豆豉、醬油等,如茄汁
鯖魚、蔥烤卿魚,豆豉鯪魚等罐頭。
2.3.3 清蒸類水產罐頭:將處理好的原料經預煮脫水(或在檸檬酸水中浸漬)後裝罐,再
加入精鹽、味精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清蒸對蝦、清蒸蟹,原汁貽貝等罐頭。
2.4 水果類
按加工方法不同,分成下列種類。
2.4.1 糖水類水果罐頭:把經分級去皮(或核)、修整(切片或分瓣)、分選等處理好的水
果原料裝罐,加入不同濃度的糖水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糖水桔子、糖水菠蘿、糖水荔枝
等罐頭。
2.4.2 糖漿類水果罐頭:處理好的原料經糖漿熬煮至可溶性固形物達65%~70%後裝罐,
加入高濃度糖漿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又稱為液態蜜餞罐頭,如糖漿金桔等罐頭。
2.4.3 果醬類水果罐頭:按配料及產品要求的不同,分成下列種類。
2.4.3.1 果凍:將處理過的水果加水或不加水煮沸,經壓榨、取汁、過濾、澄清後加入
砂糖、檸檬酸(或蘋果酸)、果膠等配料,濃縮至可溶性固形物65%~70%裝罐而製成的罐
頭產品。
2.4.3.1.1 純果凍或水果果凍:以一種或數種果汁混合,加砂糖,檸檬酸等按比例配料
後加熱濃縮製成。
2.4.3.1.2 果膠果凍:以水、果酸、砂糖、果膠等按比例配合製成。
2.4.3.1.3 果膠水果果凍:以上述兩種混合製成。
2.4.5.1.4 人工果凍:以飴糖(或澱粉糖漿)、葡萄糖、果膠(或瓊脂)香料、色素等配合
製成。
2.4.3.2 馬茉蘭:以柑桔類為原料,在配料中加入適量用柑桔類外果皮切成的條狀薄片
(先用糖漬透明),並均勻分布在果凍中。有甜、苦兩種產品。
2.4.3.3 果醬:分成塊狀或泥狀兩種。將去皮(或不去皮)、核(芯)的水果軟化磨碎或切
塊(草莓不切),加入砂糖熬制(含酸及果膠量低的水果須加適量酸和果膠)成可溶性固形物
65%~70%裝罐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草莓醬、桃子醬等罐頭。
2.4.4 果汁類罐頭:將符合要求的果實經破碎、榨汁、篩濾等處理後裝入鐵罐制的罐頭
產品。按產品品種要求不同可分為:
2.4.4.1 原果汁:未經稀釋、發酵、濃縮的果汁,系由鮮果肉直接榨出的果汁(原汁),
含原果汁100%。分為澄清和渾濁兩種。
2.4.4.2 鮮果汁:將原果汁或濃縮果汁經稀釋加入砂糖,檸檬酸等調整濃度,其含原果
汁量在30%以上的果汁。
2.4.4.3 濃縮果汁:將原果汁濃縮成1~6倍(質量計)的果汁。
2.5 蔬菜類
按加工方法和要求不同,分成下列種類。
2.5.1 清漬類蔬菜罐頭:選用新鮮或冷藏良好的蔬萊原料,經加工處理、預煮漂洗(或不
預煮),分選裝罐後加入稀鹽水或糖鹽混合液(或沸水或蔬菜汁)而製成的罐頭產名。如青
刀豆,清水筍、蘑菇等罐頭。
2.5.2 醋漬類蔬菜罐頭:選用鮮嫩或鹽腌蔬菜原料,經加工修整、切塊裝罐,再加入香
辛配料及醋酸、食鹽混合液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酸黃瓜、甜酸蕎頭等罐頭。
2.5.3 調味類蔬菜罐頭:選用新鮮蔬菜及其他小配料,經切片(塊)、加工烹調(油炸或不
油炸)後裝罐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油燜筍、八寶齋等罐頭。
2.5.4 鹽漬(醬漬)蔬菜罐頭:選用新鮮蔬菜,經切塊(片)(或腌制)後裝罐,再加人砂糖、
食鹽、味精等湯汁(或醬)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雪菜、香菜心等罐頭。
2.6 其他類
按加工方法和要求的不同,分成下列種類。
2.6.1 堅乾果類罐頭:以符合要求的堅、乾果原料,經挑選、去皮(殼),油炸拌鹽(糖或
糖衣)後裝罐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花生米、核桃仁等罐頭。
2.5.2 湯類罐頭:以符合要求的肉、禽、水產及蔬菜原料,經切塊(片或絲)、烹調等加
工後裝罐而製成的罐頭產品。如水魚湯、蘑菇、豬肚湯、牛尾湯等罐頭。

━━━━━━━━━

附加說明:
本標准由輕工業部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歸口。
本標准由輕工業部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負責起草。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李家瑞、婁勤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1989-03-31批准 1990-01-01實施

摘自:http://www.21food.cn/html/biaozhun/623.htm

⑵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登記管理規定的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二條對申請衛生登記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評審、發證和監督管理由直屬檢驗檢疫局參照《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要求》以及本規定第三章、第四章的有關規定實施。
第二十三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需要辦理國外衛生注冊的,必須按照本規定取得衛生注冊證書或者衛生登記證書,依照《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申請國外衛生注冊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向所在地直屬檢驗檢疫局提出申請,由其向國家認監委申請推薦。
第二十四條本規定由國家質檢總局授權國家認監委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本規定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原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1994年11月14日公布的《出口食品廠、庫衛生注冊細則》(國檢監〔1994〕79號)同時廢止。 實施出口食品衛生注冊、登記的產品目錄
一、注冊產品目錄 分類號 產品類別 Z01 罐頭類 Z02 水產品類(不包括活品和晾曬品) Z03 肉及肉製品 Z04 茶葉類 Z05 腸衣類 Z06 蜂產品類(不包括蜂蠟) Z07 蛋製品類(不包括鮮蛋) Z08 速凍果蔬類、脫水果蔬類(不包括晾曬品) Z09 糖類(指蔗糖、甜菜糖) Z10 乳及乳製品類 Z11 飲料類(包括固體飲料) Z12 酒類 Z13 花生、乾果、堅果製品類(不包括炒製品) Z14 果脯類 Z15 糧食製品及面、糖製品類 Z16 食用油脂類 Z17 調味品類(不包括天然的香辛乾料及粉料) Z18 速凍方便食品類 Z19 功能食品類 Z20 食品添加劑類(專指食用明膠) 二、登記產品目錄
注冊產品目錄以外的食品。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要求
第一條為保證出口食品的安全衛生質量,規范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衛生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規定,制定本要求。
第二條申請衛生注冊或者衛生登記的出口食品生產、加工、儲存企業(以下簡稱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保證出口食品的衛生質量體系,並制定指導衛生質量體系運轉的體系文件。
第三條本要求是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建立衛生質量體系及體系文件的基本依據。
第四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衛生質量體系應當包括下列基本內容:
(一)衛生質量方針和目標;
(二)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三)生產、質量管理人員的要求;
(四)環境衛生的要求;
(五)車間及設施衛生的要求;
(六)原料、輔料衛生的要求;
(七)生產、加工衛生的要求;
(八)包裝、儲存、運輸衛生的要求;
(九)有毒有害物品的控制;
(十)檢驗的要求;
(十一)保證衛生質量體系有效運行的要求。
第五條列入《衛生注冊需評審HACCP體系的產品目錄》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必須按照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及其應用准則》的要求建立和實施HACCP體系。
第六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制定本企業的衛生質量方針、目標和責任制度,並貫徹執行。
第七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與生產相適應的、能夠保證其產品衛生質量的組織機構,並規定其職責和許可權。
第八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質量管理人員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與食品生產有接觸的人員經體檢合格後方可上崗;
(二)生產、質量管理人員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必要時做臨時健康檢查;凡患有影響食品衛生的疾病者,必須調離食品生產崗位;
(三)生產、質量管理人員保持個人清潔,不得將與生產無關的物品帶入車間;工作時不得戴首飾、手錶,不得化妝;進入車間時洗手、消毒並穿著工作服、帽、鞋,工作服、帽、鞋應當定期消毒;
(四)生產、質量管理人員經過培訓並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五)配備足夠數量的、具備相應資格的專業人員從事衛生質量管理工作。
第九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環境衛生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出口食品生產企業不得建在有礙食品衛生的區域,廠區內不得兼營、生產、存放有礙食品衛生的其他產品;
(二)廠區路面平整、無積水,廠區無裸露地面;
(三)廠區衛生間應當有沖水、洗手、防蠅、防蟲、防鼠設施,牆裙以淺色、平滑、不透水、無毒、耐腐蝕的材料修建,並保持清潔;
(四)生產中產生的廢水、廢料的排放或者處理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五)廠區建有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符合衛生要求的原料、輔料、化學物品、包裝物料儲存等輔助設施和廢物、垃圾暫存設施;
(六)生產區與生活區隔離。
第十條食品生產車間及設施的衛生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車間面積與生產能力相適應,布局合理,排水暢通;車間地面用防滑、堅固、不透水、耐腐蝕的無毒材料修建,平坦、無積水並保持清潔;車間出口及與外界相連的排水、通風處應當安裝防鼠、防蠅、防蟲等設施;
(二)車間內牆壁、屋頂或者天花板使用無毒、淺色、防水、防霉、不脫落、易於清洗的材料修建,牆角、地角、頂角具有弧度;
(三)車間窗戶有內窗檯的,內窗檯下斜約45°;車間門窗用淺色、平滑、易清洗、不透水、耐腐蝕的堅固材料製作,結構嚴密;
(四)車間內位於食品生產線上方的照明設施裝有防護罩,工作場所以及檢驗台的照度符合生產、檢驗的要求,光線以不改變被加工物的本色為宜;
(五)有溫度要求的工序和場所安裝溫度顯示裝置,車間溫度按照產品工藝要求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並保持良好通風;
(六)車間供電、供氣、供水滿足生產需要;
(七)在適當的地點設足夠數量的洗手、清潔消毒、烘乾手的設備或者用品,洗手水龍頭為非手動開關;
(八)根據產品加工需要,車間入口處設有鞋、靴和車輪消毒設施;
(九)設有與車間相連接的更衣室,不同清潔程度要求的區域設有單獨的更衣室,視需要設立與更衣室相連接的衛生間和淋浴室,更衣室、衛生間、淋浴室應當保持清潔衛生,其設施和布局不得對車間造成潛在的污染風險;
(十)車間內的設備、設施和工器具用無毒、耐腐蝕、不生銹、易清洗消毒、堅固的材料製作,其構造易於清洗消毒。
第十一條生產用原料、輔料的衛生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並得到有效控制:
(一)生產用原料、輔料應當符合安全衛生規定要求,避免來自空氣、土壤、水、飼料、肥料中的農葯、獸葯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污染;
(二)作為生產原料的動物,應當來自於非疫區,並經檢疫合格;
(三)生產用原料、輔料有檢驗、檢疫合格證,經進廠驗收合格後方准使用;
(四)超過保質期的原料、輔料不得用於食品生產;
(五)加工用水(冰)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等必要的標准,對水質的公共衛生防疫衛生檢測每年不得少於兩次,自備水源應當具備有效的衛生保障設施。
第十二條食品生產加工過程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生產設備布局合理,並保持清潔和完好;
(二)生產設備、工具、容器、場地等嚴格執行清洗消毒制度,盛放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接觸地面;
(三)班前班後進行衛生清潔工作,專人負責檢查,並作檢查記錄;
(四)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生、熟品分別存放在不會受到污染的區域;
(五)按照生產工藝的先後次序和產品特點,將原料處理、半成品處理和加工、工器具的清洗消毒、成品內包裝、成品外包裝、成品檢驗和成品貯存等不同清潔衛生要求的區域分開設置,防止交叉污染;
(六)對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品、跌落地面的產品和廢棄物,在固定地點用有明顯標志的專用容器分別收集盛裝,並在檢驗人員監督下及時處理,其容器和運輸工具及時消毒;
(七)對不合格品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並及時採取糾正措施。
第十三條出口食品的包裝、儲存、運輸過程應當受到良好的衛生控制。
(一)用於包裝食品的物料符合衛生標准並且保持清潔衛生,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質,不易褪色;
(二)包裝物料間乾燥通風,內、外包裝物料分別存放,不得有污染;
(三)運輸工具符合衛生要求,並根據產品特點配備防雨、防塵、冷藏、保溫等設施;
(四)冷包間和預冷庫、速凍庫、冷藏庫等倉庫的溫度、濕度符合產品工藝要求,並配備溫度顯示裝置,必要時配備濕度計;預冷庫、速凍庫、冷藏庫要配備自動溫度記錄裝置並定期校準,庫內保持清潔,定期消毒,有防霉、防鼠、防蟲設施,庫內物品與牆壁、地面保持一定距離,庫內不得存放有礙衛生的物品;同一庫內不得存放可能造成相互污染的食品。
第十四條嚴格執行有毒有害物品的儲存和使用管理規定,確保廠區、車間和化驗室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殺蟲劑、燃油、潤滑油和化學試劑等有毒有害物品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對食品、食品接觸表面和食品包裝物料造成污染。
第十五條產品的衛生質量檢驗應當符合下列要求,並得到有效控制:
(一)企業有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內設檢驗機構和具備相應資格的檢驗人員;
(二)企業內設檢驗機構具備檢驗工作所需要的標准資料、檢驗設施和儀器設備,檢驗儀器按規定進行計量檢定,檢驗要有檢測記錄;
(三)使用社會實驗室承擔企業衛生質量檢驗工作的,該實驗室應當具有相應的資格,並簽訂合同。
第十六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保證衛生質量體系能夠有效運行,達到如下要求:
(一)制定並有效執行原料、輔料、半成品、成品及生產過程衛生控製程序,做好記錄;
(二)建立並執行衛生標准操作程序並做好記錄,確保加工用水(冰)、食品接觸表面、有毒有害物質、蟲害防治等處於受控狀態;
(三)對影響食品衛生的關鍵工序,要制定明確的操作規程並得到連續的監控,同時必須有監控記錄;
(四)制定並執行對不合格品的控制制度,包括不合格品的標識、記錄、評價、隔離處置和可追溯性等內容;
(五)制定產品標識、質量追蹤和產品召回制度,確保出廠產品在出現安全衛生質量問題時能夠及時召回;
(六)制定並執行加工設備、設施的維護程序,保證加工設備、設施滿足生產加工的需要;
(七)制定並實施職工培訓計劃並做好培訓記錄,保證不同崗位的人員熟練完成本職工作;
(八)建立內部審核制度,一般每半年進行一次內部審核,每年進行一次管理評審,並做好記錄;
(九)對反映產品衛生質量情況的有關記錄,應當制定並執行標記、收集、編目、歸檔、存儲、保管和處理等管理規定。所有質量記錄必須真實、准確、規范並具有衛生質量的可追溯性,保存期不少於2年。
第十七條對於必須使用傳統工藝生產加工的產品,在保證食品安全衛生的前提下,可以按傳統工藝生產加工。
第十八條本要求由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要求自2002年5月20日起施行。原國家商檢局1994年11月14日公布的《出口食品廠、庫衛生要求》(國檢監[1994]79號)同時廢止。 衛生注冊需評審HACCP體系的產品目錄 序號 產品類別 1 罐頭類 2 水產品類(活品、冰鮮、晾曬、腌製品除外) 3 肉及肉製品 4 速凍蔬菜 5 果蔬汁 6 含肉或水產品的速凍方便食品 發布部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日期:2002年04月19日
實施日期:2002年05月20日(中央法規)

⑶ 食品,食品罐頭.出口要具備什麼條件

食品,食品罐頭屬於預包裝食品,出口要具備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出口備案證明,是在當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理。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規范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國家實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制度。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工作適用本規定。

第四條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統一管理全國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工作。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認監委)組織實施全國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工作。

國家質檢總局設在各地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以下簡稱檢驗檢疫機構)具體實施所轄區域內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和監督檢查工作。

第五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和實施以危害分析和預防控制措施為核心的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體系,並保證體系有效運行,確保出口食品生產、加工、儲存過程持續符合我國有關法定要求和相關進口國(地區)的法律法規要求以及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安全衛生要求。

第二章備案內容與程序

第六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未依法履行備案法定義務或者經備案審查不符合要求的,其產品不予出口。

第七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時,應當提交書面申請和以下相關文件、證明性材料,並對其備案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一)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權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二)企業承諾符合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要求和進口國(地區)要求的自我聲明和自查報告;

(三)企業生產條件(廠區平面圖、車間平面圖)、產品生產加工工藝、關鍵加工環節等信息、食品原輔料和食品添加劑使用以及企業衛生質量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資質等基本情況;

(四)建立和實施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體系的基本情況;

(五)依法應當取得食品生產許可以及其他行政許可的,提供相關許可證照;

(六)其他通過認證以及企業內部實驗室資質等有關情況。

第八條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自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申請備案之日起5日內,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提交的備案材料進行初步審查,材料齊全並符合法定形式的,予以受理;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一次告知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為便利企業出口,直屬檢驗檢疫機構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委託其分支機構受理備案申請並組織實施評審工作。

第九條直屬檢驗檢疫機構自受理備案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組成評審組,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提交的備案材料的符合性情況進行文件審核。

需要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現場檢查的,應當在30日內完成。因企業自身原因導致無法按時完成文件審核和現場檢查的,延長時間不計算在規定時限內。

從事評審的人員應當經國家認監委或者直屬檢驗檢疫機構考核合格。

第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現場檢查:

(一)進口國(地區)有特殊注冊要求的;

(二)必須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驗證的;

(三)未納入食品生產許可管理的;

(四)根據出口食品風險程度和實際工作情況需要實施現場檢查的。

國家認監委制定、調整並公布必須實施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體系驗證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范圍。

經直屬檢驗檢疫機構確認,有效的第三方認證等符合性評定結果可以被採用。

第十一條評審組應當在完成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評審工作5日內,完成評審報告,並提交直屬檢驗檢疫機構。

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自收到評審報告之日起10日內,對評審報告進行審查,並做出是否備案的決定。符合備案要求的,頒發《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證明》(以下簡稱《備案證明》);不予備案的,應當書面告知出口食品生產企業,並說明理由。

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及時將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名錄報國家認監委,國家認監委統一匯總公布,並報國家質檢總局。

第十二條《備案證明》有效期為4年。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備案證明》有效期的,應當至少在《備案證明》有效期屆滿前3個月,向其所在地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提出延續備案申請。

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對提出延續備案申請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復查,經復查符合備案要求的,予以換發《備案證明》。

第十三條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按照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編號規則對予以備案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進行編號管理。

第十四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企業名稱、法定代表人、營業執照等備案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自發生變更之日起15日內,向所在地直屬檢驗檢疫機構辦理備案變更手續。

第十五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生產地址搬遷、新建或者改建生產車間以及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體系發生重大變更等情況的,應當在變更前向所在地直屬檢驗檢疫機構報告,並重新辦理相關備案事項。

第三章備案管理

第十六條國家認監委對直屬檢驗檢疫機構實施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依法對轄區內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督檢查,發現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當及時查處,並將處理結果上報國家認監委。

第十七條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和出口食品風險程度,制定相應備案監管工作方案和年度計劃,確定對不同類型產品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頻次,並報國家認監委。

對僅通過文件審核予以備案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結合出口食品的抽檢情況,根據需要進行現場檢查。

第十八條出口食品企業應當建立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體系運行及出口食品生產記錄檔案,保存期限不得少於2年。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於每年1月底前向其所在地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提交上一年度報告。

第十九條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建立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管理檔案,及時匯總信息並納入企業信譽記錄,審查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年度報告,對存在相關問題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加強監督、檢查。

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將有關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工作情況向所在地人民政府通報。

第二十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發生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的,應當及時向所在地直屬檢驗檢疫機構報告,並提交相關材料、原因分析和整改計劃。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對出口食品生產企業的整改情況進行現場監督檢查。

第二十一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直屬檢驗檢疫局應當注銷《備案證明》,予以公布,並向國家認監委報告:

(一)《備案證明》有效期屆滿,未申請延續的;

(二)《備案證明》有效期屆滿,經復查不符合延續備案要求的;

(三)出口食品生產企業依法終止的;

(四)2年內未出口食品的;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應當注銷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責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間暫停使用《備案證明》,並予以公布:

(一)出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存在隱患,不能確保其產品安全衛生的;

(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出口的產品因安全衛生方面的問題被進口國(地區)主管當局通報的;

(三)出口食品經檢驗檢疫時發現存在安全衛生問題的;

(四)不能持續保證食品安全衛生控制體系有效運行的;

(五)未依照本規定辦理變更或者重新備案事項的。

第二十三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應當撤銷《備案證明》,予以公布,並向國家認監委報告:

(一)出口食品發生重大安全衛生事故的;

(二)不能持續符合我國食品有關法定要求和進口國(地區)法律法規標准要求的;

(三)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備案證明》的;

(四)向檢驗檢疫機構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其活動情況的真實材料的;

(五)出租、出借、轉讓、倒賣、塗改《備案證明》的;

(六)拒不接受監督管理的;

(七)出口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及採用不適合人類食用的方法生產、加工食品等行為的。

因前款第(三)項行為被撤銷《備案證明》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3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備案;因其他行為被撤銷《備案證明》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1年內不得再次申請備案。

第二十四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其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依照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五條國家認監委和檢驗檢疫機構的工作人員在實施備案和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需要辦理國外衛生注冊的,應當按照本規定取得《備案證明》,依據我國和進口國有關要求,向其所在地直屬檢驗檢疫機構提出申請,並由國家認監委統一對外推薦。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所稱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不包括出口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的生產、加工、儲存企業。

第二十八條供港澳食品、邊境小額和互市貿易出口食品,國家質檢總局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九條本規定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本規定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年4月19日公布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衛生注冊登記管理規定》同時廢止。

⑷ 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的簡介

依據2009年4月15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12號公布的《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根據《國務院關於第四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國發[2007]33號)規定,對進出口食品標簽進行審批的行政審批項目已經取消。本辦法廢止。
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令
第19號
現發布《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局長李長江
二○○○年二月十五日
進出口食品標簽管理辦法

⑸ 食品要出口之前要怎麼辦有那些步驟

食品出口很麻煩的,國外各國,特別昌歐美日對進口食品的標准都卡得很嚴。單單在中國,你要出口食品,首先食品的生產企業要有衛生注冊,經營進出口的公司要具備相關進出口食品的資質。除了提供一套標準的單證外,你還要到所在地檢驗檢疫局辦理相關食品商檢,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包裝也要進行報檢。檢驗合格,檢驗檢疫局會在食品外包裝上貼上檢驗檢疫標志。只有做到以上這些才可基本出口。 如果出口至歐盟,美國,日本等國,一些相關食品行業還須具備相關的行業認證,需要認證的主要產品行業有水產品、肉製品、畜禽類產品、速凍蔬菜、果蔬汁、罐頭食品六類。 常用認證: QS認證 GMP認證 HACCP認證 無公害食品認證 綠色食品認證 有機食品認證 ISO9000 ISO14000 FDA(輸美國必須) IFS(輸歐盟必須) 希望以上對朋友有幫助。1、依據:對外貿易關系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檢驗。 (1)出口商品品質檢驗依據: A、強制性檢驗標准: a、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中的規定標准。 b、國家政府間的雙邊協議的規定。 B、合法檢驗依據(合同、信用證等)。 C、對於其它的新商品、尚未制定包裝標準的商品按有關法令規定和實際情況處理。 (2)出口食品、畜產品的獸醫衛生檢驗依據: A、出口食品、畜產品獸醫衛生檢驗依據: a、我國法律行政的規定。 b、合同、信用證。 c、我國有關衛生質量標准。 d、國家商檢局對出口食品、畜產品的有關規定。 e、進口國的有關獸醫衛生法規規定與我國簽訂的雙邊檢疫協定的有關規定。 f、其他規定,除規定的檢驗項目外,不能含有有害物質或惡性雜質等。 B、出口水產品的獸醫衛生檢驗依據: a、合同、信用證。 b、標准:對水產品的條件沒有規定時按有關出口標准檢驗。 c、樣品或函件。 d、有關規定:對於需要進行理化、微生物或其他衛生項目檢驗的,按照出口水產品檢驗操作規程和有關規定檢驗。 e、其他規定:對於地方性少量水產品沒有出口標準的可以按照工貿檢協商提出暫定品質條件進行檢驗。 2、程序: (1)受理報驗 (2)抽樣 (3)檢驗 (4)簽發商檢證單。 (二)質量*:是國家管理出口商品質量,限制劣質商品出口,維護國家利益,促進對外貿易的一項制度。 (三)衛生檢驗。根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出口食品的衛生檢驗和檢疫工作由商檢機構辦理,做好衛生監督、檢驗,要從生產廠、庫的衛生條件做起,商檢機構對出口食品的加工廠、屠宰場、冷庫、倉庫,採用注冊登記的形式對其衛生狀況和衛生質量進行監督管理。 (四)船艙和集裝箱檢驗。對裝運出口糧油食品、冷凍品等易腐食品的船艙和集裝箱實施強制性檢驗。有關承運人和裝箱部門應在裝貨前向商檢機構申請檢驗,經商檢符合裝運技術條件並發給合格證書後方准裝運。船艙檢驗包括干貨艙檢驗、油艙檢驗、冷藏艙檢驗、以確認其對所裝貨物的適載性,對其它出口集裝箱辦理鑒定業務。 (五)危險品的包裝檢驗,對於生產危險貨物包裝容器的生產廠,生產檢驗合格基礎上,申請包裝容器的性能鑒定,檢驗合格後,簽發包裝容器性能檢驗結果單。對於生產危險品的單位,應申請包裝容器的使用鑒定,合格後簽發包裝容器的使用鑒定結果單。 (六)質量監督員制度:據《商檢法》及國家的有關規定,商檢機構對管轄范圍內加工生產大宗的或涉及衛生、安全等重要出口商品生產 企業派駐質量監督員代表國家對駐在企業的出口商品質量和檢驗工作進行監督管理。 1、質量監督員的主要職責任務: (1)執行黨和國家關於"質量第一"的方針、政策和出口商品檢驗及質量監督的有關法規和規定。 (2)監督企業嚴格執行質量管理和檢驗制度。 (3)監督企業建立和健全保證產品質量的生產和檢測條件。 (4)監督企業對生產出口商品使用的料、件和成品的檢驗工作,可隨時進行抽查或復驗。 (5)監督企業按照合同、標准和國家的衛生、安全等規定加工生產、包裝和貯存產品。 2、質量監督員的條件: (1)堅持原則,作風正派。 (2)熟悉商檢政策和專業檢驗技術,了解加工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工作。 (3)從事商檢工作3年以上的工程師或相當於工程師的專業檢驗技術人員。 (4)與駐在企業各級領導無直系親屬關系。

⑹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對進出口食品有哪些規定

1)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應當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依照進出口商品檢驗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檢驗合格。

2)進口尚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應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交相關國家(地區)標准或者國際標准。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相關標准進行審查,認為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決定暫予適用,並及時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進口利用新的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進口食品添加劑新品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應當向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提交相關產品的安全性評估材料。

3)發現進口食品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准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進口商應當立即停止進口,並依法召回。

4)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對國內市場上銷售的進口食品、食品添加劑實施監督管理。

5)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簽;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標簽、說明書應當符合本法以及我國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並載明食品的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簽、中文說明書或者標簽、說明書不符合本條規定的,不得進口。

6)進口商應當建立食品、食品添加劑進口和銷售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日期、生產或者進口批號、保質期、境外出口商和購貨者名稱、地址及聯系方式、交貨日期等內容,並保存相關憑證。記錄和憑證保存期限不得少於產品保質期滿後六個月;沒有明確保質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於二年。

7)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保證其出口食品符合進口國(地區)的標准或者合同要求。

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和出口食品原料種植、養殖場應當向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備案。

8)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應當對進出口食品的進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建立信用記錄,並依法向社會公布。對有不良記錄的進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加強對其進出口食品的檢驗檢疫。

⑺ 罐頭企業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罐頭企業?你是不是問的是食品企業的法律法規有哪些啊?

你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食品的衛生
第三章 食品添加劑的衛生
第四章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衛生
第五章 食品衛生標准和管理辦法的制定
第六章 食品衛生管理
第七章 食品衛生監督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九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食品衛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對人體的危害,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增強人民體質,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實行食品衛生監督制度。
第三條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主管全國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食品衛生管理工作。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都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適用於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洗滌劑、消毒劑;也適用於食品的生產經營場所、設施和有關環境。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保護社會團體和個人對食品衛生的社會監督。
對違反本法的行為,任何人都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二章 食品的衛生
第六條 食品應當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具有相應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狀。
第七條 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營養、衛生標准。
第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過程必須符合下列衛生要求:
(一)保持內外環境整潔,採取消除蒼蠅、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的措施,與有毒、有害場所保持規定的距離;
(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有與產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加工、包裝、貯存等廠房或者場所;
(三)應當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洗滌、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施;
(四)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應當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須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必須洗凈,保持清潔;
(六)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包裝、工具、設備和條件必須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有小包裝或者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
(八)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經常保持個人衛生,生產、銷售食品時,必須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銷售直接入口食品時,必須使用售貨工具;
(九)用水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城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十)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對食品攤販和城鄉集市貿易食品經營者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衛生要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法作出具體規定。
第九條 禁止生產經營下列食品:
(一)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二)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
(三)含有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的,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過國家限定標準的;
(四)未經獸醫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製品;
(五)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等及其製品;
(六)容器包裝污穢不潔、嚴重破損或者運輸工具不潔造成污染的;
(七)摻假、摻雜、偽造,影響營養、衛生的;
(八)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品用化學物質的或者將非食品當作食品的;
(九)超過保質期限的;
(十)為防病等特殊需要,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專門規定禁止出售的;
(十一)含有未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使用的添加劑的或者農葯殘留超過國家規定容許量的;
(十二)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
第十條 食品不得加入葯物,但是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作為原料、調料或者營養強化劑加入的除外。

第三章 食品添加劑的衛生
第十一條 生產經營和使用食品添加劑,必須符合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食品添加劑,不得經營、使用。

第四章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衛生
第十二條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必須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
第十三條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生產必須採用符合衛生要求的原材料。產品應當便於清洗和消毒。第五章 食品衛生標准和管理辦法的制定。

第五章 食品衛生標準的管理辦法
第十四條 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設備,用於清洗食品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洗滌劑、消毒劑以及食品中污染物質、放射性物質容許量的國家衛生標准、衛生管理辦法和檢驗規程,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或者批准頒發。
第十五條 國家未制定衛生標準的食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衛生標准,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 食品添加劑的國家產品質量標准中有衛生學意義的指標,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同意。
農葯、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的安全性評價,必須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同意。
屠宰畜、禽的獸醫衛生檢驗規程,由國務院有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六章 食品衛生管理
第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的食品生產經營管理部門應當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工作,並對執行本法情況進行檢查。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改進食品加工工藝,促進提高食品衛生質量。
第十八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健全本單位的食品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衛生管理人員,加強對所生產經營食品的檢驗工作。
第十九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選址和設計應當符合衛生要求,其設計審查和工程驗收必須有衛生行政部門參加。
第二十條 利用新資源生產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新品種,生產經營企業在投入生產前,必須提出該產品衛生評價和營養評價所需的資料;利用新的原材料生產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的新品種,生產經營企業在投入生產前,必須提出該產品衛生評價所需的資料。上述新品種在投入生產前還需提供樣品,並按照規定的食品衛生標准審批程序報請審批。
第二十一條 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必須在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根據不同產品分別按照規定標出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或者代號、規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質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食品添加劑的產品說明書,不得有誇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
食品包裝標識必須清楚,容易辨識。在國內市場銷售的食品,必須有中文標識。
第二十二條 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產品及說明書必須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其衛生標准和生產經營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三條 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不得有害於人體健康,其產品說明書內容必須真實,該產品的功能和成份必須與說明書相一致,不得有虛假。
第二十四條 食品、食品添加劑和專用於食品的容器、包裝材料及其他用具,其生產者必須按照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實施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廠或者銷售。
第二十五條 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食品及其原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索取檢驗合格證或者化驗單,銷售者應當保證提供。需要索證的范圍和種類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第二十六條 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新參加工作和臨時參加工作的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
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的,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二十七條 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和食品攤販,必須先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衛生許可證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未取得衛生許可證的,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食品生產經營者不得偽造、塗改、出借衛生許可證。
衛生許可證的發放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二十八條 各類食品市場的舉辦者應當負責市場內的食品衛生管理工作,並在市場內設置必要的公共衛生設施,保持良好的環境衛生狀況。
第二十九條 城鄉集市貿易的食品衛生管理工作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食品衛生監督檢驗工作由衛生行政部門負責。
第三十條 進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及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的規定。
進口前款所列產品,由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進行衛生監督、檢驗。檢驗合格的,方准進口。海關憑檢驗合格證書放行。
進口單位在申報檢驗時,應當提供輸出國(地區)所使用的農葯、添加劑、熏蒸劑等有關資料和檢驗報告。
進口第一款所列產品,依照國家衛生標准進行檢驗,尚無國家衛生標準的,進口單位必須提供輸出國(地區)的衛生部門或者組織出具的衛生評價資料,經口岸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檢驗機構審查檢驗並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批准。
第三十一條 出口食品由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進行衛生監督、檢驗。
海關憑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出具的證書放行。

第七章 食品衛生監督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在管轄范圍內行使食品衛生監督職責。
鐵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食品衛生監督機構,行使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食品衛生監督職責。
第三十三條 食品衛生監督職責是:
(一)進行食品衛生監測、檢驗和技術指導;
(二)協助培訓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監督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的健康檢查;
(三)宣傳食品衛生、營養知識,進行食品衛生評價,公布食品衛生情況;
(四)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新建、擴建、改建工程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工程驗收;
(五)對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進行調查,並採取控制措施;
(六)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進行巡迴監督檢查;
(七)對違反本法的行為追查責任,依法進行行政處罰;
(八)負責其他食品衛生監督事項。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設立食品衛生監督員。食品衛生監督員由合格的專業人員擔任,由同級衛生行政部門發給證書。
鐵道、交通的食品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三十五條 食品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行政部門交付的任務。
食品衛生監督員必須秉公執法,忠於職守,不得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食品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可以向食品生產經營者了解情況,索取必要的資料,進入生產經營場所檢查,按照規定無償采樣。生產經營者不得拒絕或者隱瞞。
食品衛生監督員對生產經營者提供的技術資料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三十六條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衛生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可以確定具備條件的單位作為食品衛生檢驗單位,進行食品衛生檢驗並出具檢驗報告。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可以對該食品生產經營者採取下列臨時控制措施:
(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並責令進行清洗消毒。
經檢驗,屬於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銷毀;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第三十八條 發生食物中毒的單位和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除採取搶救措施外,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及時進行調查處理,並採取控制措施。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銷毀導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或者在生產經營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條所列行為之一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或者偽造衛生許可證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百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塗改、出借衛生許可證的,收繳衛生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百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違反本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不符合衛生要求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並銷毀該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不符合營養、衛生標準的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立即公告收回已售出的食品,並銷毀該食品,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生產經營或者使用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衛生管理辦法規定的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設備以及洗滌劑、消毒劑的,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未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查批准而生產經營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的,或者該食品的產品說明書內容虛假的,責令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衛生許可證。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定型包裝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包裝標識或者產品說明書上不標明或者虛假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限等規定事項的,或者違反規定不標注中文標識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五百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未取得健康證明而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或者對患有疾病不得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生產經營人員,不按規定調離的,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或者因其他違反本法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第四十九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決定。本法規定的行使食品衛生監督權的其他機關,在規定的職責范圍內,依照本法的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復議機關應當在接到復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 衛生行政部門違反本法規定,對不符合條件的生產經營者發放衛生許可證的,對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營私舞弊,造成重大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三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

第九章 附 則
第五十四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營養強化劑:指為增強營養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屬於天然營養素范圍的食品添加劑。
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指包裝、盛放食品用的紙、竹、木、金屬、搪瓷、陶瓷、塑料、橡膠、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玻璃等製品和接觸食品的塗料。
食品用工具、設備:指食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接觸食品的機械、管道、傳送帶、容器、用具、餐具等。
食品生產經營:指一切食品的生產(不包括種植業和養殖業)、採集、收購、加工、貯存、運輸、陳列、供應、銷售等活動。
食品生產經營者:指一切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單位或者個人,包括職工食堂、食品攤販等。
第五十五條 出口食品的管理辦法,由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有關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十六條 軍隊專用食品和自供食品的衛生管理辦法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依據本法制定。
第五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試行)》同時廢止

⑻ 食品進出口相關的法律法規

進出口食品有些麻煩,需要食檢的。請參考下面信息:

一、企業報檢要求:
在報檢時,貨主或其代理人需向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提供:

(一)《入境貨物報檢單》;

(二)貿易合同、裝箱單、提單和貨運發票(復印件);

(三)產地證明、衛生評價資料(原件);

(四)對於需辦理進境動植物檢疫審批的食用性動植物產品,應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動植物檢疫許可證》和生產國(地區)官方機構安全衛生證明(原件);

(五)在進口預包裝食品時,除提供上述材料外,還應滿足下述報檢要求:

1.貨主或其代理人已經取得國家質檢總局新版《進出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證書正面底色為綠色)的,可憑證書原件報檢,同時提供證書復印件。

2.貨主或其代理人已經在北京檢驗檢疫局進行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簽備案並獲得備案編號的,可憑標簽備案號報檢(備案業務詳情見第四條)。

3.貨主或其代理人無國家質檢總局新版《進出口食品標簽審核證書》或未在北京檢驗檢疫局進行進出口預包裝食品標簽備案的,在報檢時,除應按報檢規定提供報檢資料外,還應提供以下與標簽檢驗有關的資料:中文標簽樣張,樣張翻譯件以及按要求需要提供的其它相關文件,接受檢驗檢疫。其中中文標簽樣張需按GB7718-2004(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10344-2005(預包裝飲料酒標簽通則)等相關國家標准要求由企業自行製作。

(六)為控制疫病疫情或執行國家質檢總局有關強制性要求,檢驗檢疫機構可臨時要求報檢人在申報進口食品時提供其他材料。

一、報檢要求

(一)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須獲得衛生注冊登記資格;

(二)外貿合同(確認書或函電)或信用證(復印件);

(三)申報食品的裝箱單和貨運發票(復印件);

(四)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廠檢單(原件);

(五)生產過程中需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出口食品生產企業,需在所在轄區檢驗檢疫機構申報出口食品使用的添加劑;

(六)為控制疫病、疫情或執行國家質檢總局有關強制性要求,檢驗檢疫機構可臨時要求報檢人在申報出口食品時提供其他材料:進口國(地區)衛生標准、有關國際標准、企業標准、企業食品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相關文件等;

(七)外埠食品生產企業的出口
按照產地檢驗原則,出口食品應在生產加工地辦理相關檢驗檢疫手續。需經北京口岸出境的食品,發貨人須持有生產地檢驗檢疫機構簽發的《處境貨物換證憑單》向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申請查驗,經查驗合格的,由北京出境口岸檢驗檢疫機構按有關規定換發《處境貨物通關單》放行。

二、檢驗檢疫要求

(一)貨證相符。

(二)不得改換已檢驗檢疫合格的貨物。

(三)檢驗檢疫機構依據以下規定內容實施檢驗檢疫:

1.與輸入國或地區政府簽定的雙邊檢驗檢疫協議、議定書、備忘錄等規定的檢驗檢疫要求。

2.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質檢總局規定的檢驗檢疫要求。

3.合同或信用證規定的有關條款。

(四)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關於出口食品加施檢驗檢疫標志的公告》(2007年第85號)及《出口食品運輸包裝加施檢驗檢疫標志操作規范》的有關規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對所有經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合格的食品運輸包裝加施檢驗檢疫標志,-通知通告欄目-《關於出口食品加施檢驗檢疫標志的通知關於出口食品加施檢驗檢疫標志的通知》。

三、結果評定及出證

(一)經檢驗檢疫合格的,出具《出境貨物通關單》或《出境貨物換證憑單》。

(二)經檢驗檢疫查驗判定不合格的,可以在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進行技術處理,經重新檢驗合格後方可出口;不能進行技術處理或者技術處理後重新檢驗仍不合格的,不準出口。

希望上述信息對LZ有所幫助!!!

⑼ 進出口食品相關法規及管理辦法

浙江沒有相關規定
要依國家的法律

熱點內容
洪山法院張 發布:2025-05-02 12:30:02 瀏覽:294
合川法律顧問 發布:2025-05-02 12:02:22 瀏覽:386
倫理道德定義 發布:2025-05-02 11:58:59 瀏覽:747
勞動法成立獨立的法律部門其原因在於什麼 發布:2025-05-02 11:53:57 瀏覽:512
如何說服法官 發布:2025-05-02 11:53:25 瀏覽:331
藍黛收到法院 發布:2025-05-02 11:50:59 瀏覽:676
道德法然 發布:2025-05-02 11:35:52 瀏覽:597
國務院有關部門通知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2 11:10:41 瀏覽:606
合同法之整體 發布:2025-05-02 11:09:15 瀏覽:205
信貸職業道德 發布:2025-05-02 11:08:35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