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法規表格
『壹』 我國現有的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有哪些
我國現行主要的環境保護法規、規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建設版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權例》、《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等。
各級人民政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
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以及人文遺跡、古樹名木,應當採取措施予以保護,嚴禁破壞。
拓展資料
環境污染防治法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雜訊污染防治法等;
憲法中關於環境保護的規定,主要是:環境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貳』 我國有哪些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法規
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
我國現行主要的環境保護法規、規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等。
1、《環境保護法》
第二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
第二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轉產、搬遷、關閉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
2、《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五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國家或者地方的經濟、技術條件,適時修訂水環境質量標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六條 防治水污染應當按流域或者按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水行政等部門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
3、《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和程序進行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4、《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第十四條 排污費數額確定後,由負責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向排污者送達排污費繳納通知單。
排污者應當自接到排污費繳納通知單之日起7日內,到指定的商業銀行繳納排污費。商業銀行應當按照規定的比例將收到的排污費分別解繳中央國庫和地方國庫。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5、《.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十四條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由批准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人民政府確定,並標明區界,予以公告。
確定自然保護區的范圍和界線,應當兼顧保護對象的完整性和適度性,以及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叄』 環保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8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二號公布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
第三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四章 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與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制定本法。
『肆』 中國的環境保護法有哪些
我國的環境保護法是在70年代未以後迅速發展起來的,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包括環境內保護的憲容法規范。環境保護基本法,環境保護單行法和環境保護法規、規章組成的體系,成為我國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法律部門。我國環境保護法的范圍主要包括,環境污染防治法,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雜訊污染防治法等;自然環境要素保護法,如森林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等;文化環境保護法,如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環境管理、監督、監測及保證法律實施的法規,如環境監測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等。
另外還有各種環境標准,包括環境基礎標准和方法標准、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隨著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和環境法制工作的加強,我國環境保護法的內容將不斷充實和完善。
『伍』 環保法律法規有哪些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的國家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是為預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001年8月31日通過公布,自2002年1 月1日起施行。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是為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生態,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制定的法律。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於2008年2月28日修訂通過,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修正,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的國家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於2014年4月24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公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官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陸』 什麼是環境影響登記表
環境影響登記表是一種在建設項目中對環境影響進行備案登記的表格。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關於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相關規定如下:
第一條為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
第三條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規定,辦理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手續。
第四條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政策、標准等要求。建設單位對其填報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被調整為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派出分局的,由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組織所屬派出分局開展備案管理。
第六條建設項目的建設地點涉及多個縣級行政區域的,建設單位應當分別向各建設地點所在地的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七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採用網上備案方式。對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建設項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採用紙質備案方式。
(6)環保法規表格擴展閱讀:
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相關注意事項: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建設單位有以下行為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
1、環境影響登記表存在弄虛作假的。
2、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
3、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擅自降低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並辦理備案手續的。舉報應當採取書面形式,有明確的被舉報人,並提供相關事實和證據。
第十七條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採取抽查、根據舉報進行檢查等方式,對建設單位遵守本辦法規定的情況開展監督檢查,並根據監督檢查認定的事實,按照以下情形處理:
1、構成行政違法的,依照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2、構成環境侵權的,依法承擔環境侵權責任。
3、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柒』 哪位大俠給我提供下新ISO14001環保法律法規和要求清單,謝謝!
ISO14001
1、承諾對象:ISO14000系列標准則是向相關方的承諾,受益者將是全社會,是人類的生存環境的人類自身的共同需要,這無法通過合同體現,只能通過利益相關方,其中主要是政府來代表社會的需要,用法律、法規來體現,所以ISO14000的最低要求是達到政府規定的環境法律、法規與其他要求。
2、承諾的內容:ISO14000系列標准則是要求組織承諾遵守環境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並對污染預防和持續改進做出承諾。
3、體系的構成模式:環境管理體系則是螺旋上升的開環模式。要求體系不斷地有所改進和提高。
4、審核認證的依據: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除符合ISO14001外,還必須結合本國的環境法律、法規及相關標准,如果組織的環境行為不能滿足國家要求,則難以通過體系的認證。
5、對審核人員資格的要求:從事ISO14000認證工作的人員必須具備境管理經驗,否則難以對現場存在的環境問題做出正確判斷。
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1.重要環境因素清單,適用的法律法規清單及環境目標、指標和管理方案(環境評估報告);
2.環境許可活動的證明文件或資質文件(適當時);
3.主要污染物,執行的排放標准及類(級)別;
4.主要污染物監測報告(適用時);
5.市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出具被認證組織的在近一年內未因環境違法受到行政處罰的證明(組織的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環境影響重大時需提供(守法證明);
6.受審核方的環境管理體系所覆蓋的環境區域和管網示意圖(至少包括污水、雨水管網)並註明各排污口;
7.主要污染物處理流程圖/ 處理方法(需要時)。
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九條、第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六條規定了環境與資源保護。具體的法律法規:
一、環境保護方面:
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
二、資源保護方面:
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農業法、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煤炭管理法。
三、環境與資源保護方面: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放射線保護條例、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條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管理條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
四、新刑法在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罪》中增加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五、其他根據你企業所在地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政策法規或者實施細則,所屬行業部門規章、條例確定。
『捌』 環保環保法規有哪些
環保法法律法規有:
1、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環境保護法》。
2、《環境保護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3、環境保護法的其他法律條文。
【法律依據】
《環境保護法》第一條
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