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賞通告的法律法規
❶ 懸賞通告是行政行為還是民事行為
懸賞通緝(告)作為公安機關刑事偵查中行之有效的破案措施,具有行政合同的法律性質。違反行政合同,公安機關應該承擔違約責任。
❷ 公安局的懸賞通告百份以上不蓋章有效嗎
這屬於公眾認知認可行為,是一種要約行為表示,可以不蓋公章。
❸ 公安部懸賞公告,最後為什麼說百份以上不蓋章
1、懸賞通知一般來說,宣傳性質的材料百份以上就不蓋章了。
2、這個問題也可以這樣看,百份以上每張都要蓋章的話就比較耽誤時間,對及時盡快發出紙質通緝令或懸賞等各類通知不利,從這個方面看,這樣的做法是理應被理解和有利於提高信息傳遞效率的。
❹ 懸賞通告是什麼意思
是指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製作運用的一種新的公安業務文書。隨著社會治安形勢的復雜化,犯罪手段的隱秘化,公安機關在辦理相關案件、進行社會治安管控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需要藉助社會公眾的力量。
作用:
懸賞通告作為落實「專門機關與廣大群眾相結合」這一工作方針的有效載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拓展公安機關的信息渠道,提高辦案效率,同時也能威懾犯罪分子,預防犯罪。
法律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總稱。
❺ 公安交警隊懸賞通告會判刑嗎
關交警懸賞通告會不會判刑,這主要根據你觸犯法律的輕重,造成後果的輕重而決定。
❻ 以個人名義懸賞犯罪嫌疑人是否合法
主要得看懸賞內容是否合法。
如果被害人親屬出於追拿嫌疑人之心,發布相關懸賞廣告,如獎勵人民幣若干,這既不違反法律規定,也有助於公安機關盡快破案,符合專門機關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原則;但如果內容包含違法因素,如致傷嫌疑人或致死嫌疑人如何獎勵則違法,不受法律保護。
公民有權對自己的一些權利進行設訂,而懸賞正是公民對自己的事情進行決定的權利,賞金是對不特定人履行了懸賞通告的義務所給予的報酬。我國的法律、法規對私人發布懸賞通告,並沒有作明確規定。在刑事案件方面,公民的權利跟國家機關的權利不同,只要法律沒有禁止,公民就可以做,就不違法。
而國家機關則必須是法律規定可以做的,才能做。所以說公民發布這種懸賞緝兇的通告,沒有違反法律。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臨界點,不能妨礙公安機關依法開展刑事偵查等。在這個合法前提下,私人發布懸賞通告有助於案件的偵破。
(6)懸賞通告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五條應當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機關可以發布通緝令,採取有效措施,追捕歸案。
各級公安機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以內,可以直接發布通緝令;超出自己管轄的地區,應當報請有權決定的上級機關發布。
可見,「通緝」是公安機關對應當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通令緝拿歸案的一種偵查措施,發布通緝令是法律賦予公安機關的專屬權力,法律禁止其他任何法律主體,包括公民個人行使這一權利。
這就意味著除公安機關外任何單位或個人發布通緝令都屬違法。同時,無論以何種原因或理由發布「個人懸賞通告」,都是對公安機關的執法權威的嚴重挑戰與損害。
❼ 懸賞通告法律依據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專應當向拾得人或者屬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拾得人侵佔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
❽ 法制日報揭秘懸賞金額如何確定 獎金由誰出怎麼發
近年,各級政.法機.關發布的懸賞通告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門戶網站大量轉載,微信推.送篇篇超過10萬次,獎金數額不斷刷新。
懸賞要具備哪些條件?懸賞金額如何確定?獎金由誰出?近日,《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了北.京、廣東、江蘇、河北等多地政.法機.關和相關領域專.家,揭開懸賞通告的神秘面紗。
調動群眾布下天羅地網
2017年年底,廣東省肇慶市檢.察機.關利.用「網路傳播+懸賞通告」的方式發動群眾追逃,使「專.業追逃」上升為「人人追逃」,形成強大的追逃聲勢,布下了天羅地網。懸賞通告發出不到24.小.時,潛逃12年的犯罪嫌疑人李某落網。
「群眾舉報積極性很高,一個上午就能接到10多個舉報電.話和信息。」肇慶市端州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陳漢介紹說,通告發布後的第二天上午,端州區檢.察院便接到來自北.京、廣東深圳及惠州等地的舉報電.話和信息,為檢方提.供犯罪嫌疑人李某的相關線索。
事實上,懸賞通告的運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⑨83年轟動全國的「二王」案,在通緝遼寧王宗偉、王宗坊兩名凶.殺案.件犯罪嫌疑人時,公.安機.關發布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則懸賞通告。
19⑨8.年,公.安部發布實施的《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57條第1款規定,「為發現重大犯罪線索,追繳涉案財物、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必要時,經縣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發布懸賞通告」。
與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不同,法.院懸賞更多用在解決「執行難」方面。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關於民事執行中財產調.查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發布懸賞公告調.查被執行人財產的做法予以肯定,對懸賞金的領.取條件、支付方式等問題進行規范。
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介紹說,懸賞執行是指,通.過懸賞鼓勵社.會公.眾將其了解到的財產線索提.供給人.民法.院,是依靠群眾優良司法傳統的重要體現。既可以增加發現被執行人財產的機會,也有助於形成對被執行人的心理壓力,促其主動履行義務。
單線聯.系通常現金支付
2017年7月1日凌晨,根據群眾舉報,廣東警方在陸豐市甲西鎮漁池村一民宅內,抓獲「11·24」特大走私毒.品案1號在逃犯罪嫌疑人鄭森。7月12日,警方對抓獲鄭森的舉報人員舉行獎金發放儀式,現場獎勵100萬元。
記者梳理2017年政.法機.關發布的懸賞通告發現,公.安機.關發布的數量最多,法.院次之,檢.察院相對較少。懸賞金額則從數千元至上千萬元不等。
據了解,在懸賞金額方面,公、檢、法機.關均沒有明確規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往往直接規定懸賞的具體金額,法.院則根據執行到位的現金或財產變現價值給予一定比例的獎勵。在懸賞金來源方面,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採用「誰懸賞、誰出錢」原則,從見義勇為基.金或辦案經費中抽調,法.院則由申請執行人承擔。
「懸賞金額會根據案情大小和社.會影響綜合分析確定,獎勵辦法根據公.安機.關和見義勇為相關文件規定執行,線索一旦經查屬實,公.安機.關會按照懸賞通告的承諾兌現。」據江蘇省常州市公.安局新聞中心副主.任劉.輝介紹,為最大限度地保.障舉報人人身安全,民.警會與舉報人單線聯.系。賞金兌現通常採取現金支付的形式,確保舉報人個人信息嚴格保密。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商事訴.訟數量隨之飛速增長,由於缺乏被申請執行人及其財產信息而無法執行,一些被執行人逃避法.律懲罰,法.律的正義得不到體現,也影響司法權威。在此背景下,法.院積極嘗試懸賞執行這一方式,通.過報刊、電視、微信等媒體刊登懸賞公告,形成傳播矩陣,讓「老賴」無處遁形。
「懸賞執行針對的一般是經過較長時間強.制執行,窮盡各種執行措施,仍無法收到執行效果的案.件,尤其是被申請執行人下落不明且無法查證其財產狀況或者被申請執行人隱匿、轉移財產等案.件。」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副庭長杜玉勇介紹說,與公.安機.關破案懸賞不同,申請懸賞執行的主體是申請執行人,賞金應由申請執行人承擔。若申請執行人反悔拒絕支付懸賞金,執行法.院將直接從執行款中扣劃應付懸賞金並支付給舉報人。
懸賞機制尚需規范完善
實踐中表明,懸賞通告是行之有效的調.查手段,對一些案.件的順利偵破起到關鍵作用。但在專.家看來,懸賞通告在司法實踐中存有尚需規范的環節,相關法.律法規仍有空白亟待填補。
目前,何種類型的刑事犯罪案.件可以進行懸賞,現行法.律法規沒有相應規定。公.安機.關會根據案.件的重特大程度、社.會關注度、惡性大小等因素「自.由裁量」。
「懸賞資金從哪裡來?為避免懸賞獎金成為一紙空文,應在相關法.律或規定中予以明確。現在的懸賞大部分具有法.律依據,散見於不同的法.律規范中,標准不一且不成體.系,有關獎金兌付、監.督的規定比較欠缺。」余凌雲認為,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現懸賞獎金發放糾紛,是因為獎勵設置不明確。一旦出現獎金發放爭議,將影響公權力機.關的形象。懸賞舉報的獎勵條件不能籠統,設置懸賞獎金的條件應該具體、明確,否則不利於兌現。
「目前,有關懸賞的名稱、種類、性質、發布主體、發布對象、發布程序、發布方式、賞金籌集、懸賞數額、領賞程序等方面,法.律層面尚未做出明確統.一規定。」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張品澤認為,要讓懸賞通緝制.度發揮更加積極、長遠的作用,政.法機.關應設立固定的懸賞獎勵基.金,統.一管理、專款專用。
❾ 為捕通緝犯的懸賞額有什麼規定嗎是由哪個部門發放
為捕通緝犯的懸賞額不同級別有不同的規定,通緝令分為A、B兩級,A級通緝令懸賞額最低5萬元,上不封頂,B級懸賞令最低1萬,但不得超過5萬,通緝令一般都是有縣級以上公安部門發放的,縣級以下的公安部門是沒有權力發放通緝令的,除公安部門以外,其他任何機關也都是沒有權力發放通緝令的,提起通緝令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因為我們時不時就能看到,通緝令上面一般有犯罪嫌疑人的性命、年齡、性別、家庭住址等一些基本信息,並且會附上犯罪嫌疑人的照片。
還有就是A級通緝令有一個問責制度,在通緝令發布後的12個小時內必須傳送到各個派出所、監所等部門的每一個前線警員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在此地逗留了,但是公安部門卻沒有發現,或者是在某地又再次犯案,都是要被問責的。
❿ 公安懸賞通告在哪看
公安部通緝令名單可以歸屬地所在在公安部網站中可以查到。全國通輯當然也可以查到公安部通緝令名單。
擴張資料:
法律分析:懸賞通告,是指公安機關為了發現犯罪線索,追繳涉案財物、證據,查獲嫌疑犯罪人,用獎賞的辦法公開徵求別人幫助的一種措施。懸賞通告可以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共同與犯罪分子作斗爭。懸賞通告既有利於查獲犯罪嫌疑人,也有利於發現重大犯罪線索或者追繳涉案財物、證據。辦案部門認為需要發布懸賞通告時,應當報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二百五十七條 為發現重大犯罪線索,追繳涉案財物、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必要時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發布懸賞通告,通告應寫明懸賞對象的基本情況和賞金具體數額。據介紹,懸賞通告不同於通緝令,通緝令必需報公安部審批。而像這種懸賞通告只需報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審批。
「懸賞通告」額度取決於案件的難易程度。
「懸賞額度的多少是根據破案的難易程度來確定的,目前並無明確規定」。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中第257條規定:為發現重大犯罪線索,追繳涉案財物、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必要時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發布懸賞通告,通告應寫明懸賞對象的基本情況和賞金具體數額。據介紹,懸賞通告不同於通緝令,通緝令必需報公安部審批。而像這種懸賞通告只需報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審批。
「懸賞通告」埋單由辦案單位及警方承擔。
懸賞的錢來源渠道是辦案業務經費,由區政府和警方共同兌現。如果受害人親屬有能力和要求付這筆錢也是不可以的。因為懸賞緝兇是公安機關的責任,公安機關如果認為用懸賞的方式可獲更多的線索,盡快破案,就可以登懸賞通告,而私人的這種行為不被准許。受害人親屬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征尋線索,但警方不會接受金錢用於線索征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