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A.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的企業登記
第一條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不同方式分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三種。
個人出資且擔任民辦非企業單位負責人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
兩人或兩人以上合夥舉辦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登記;
兩人或兩人以上舉辦且具備法人條件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
由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的或由上述組織與個人共同舉辦的,應當申請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
第三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審核登記的程序是受理、審查、核准、發證、公告。
(一)受理。申請登記的舉辦者所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申請表齊全、有效後,方可受理。
(二)審查。審查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申請表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並核實有關登記事項和條件。
(三)核准。經審查和核實後,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及時通知申請登記的單位或個人。
(四)發證。對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分別頒發有關證書,並辦理領證簽字手續。
(五)公告。對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由登記管理機關發布公告。
第四條舉辦民辦非企業單位,應按照下列所屬行(事)業申請登記:
(一)教育事業,如民辦幼兒園,民辦小學、中學、學校、學院、大學,民辦專修(進修)學院或學校,民辦培訓(補習)學校或中心等;
(二)衛生事業,如民辦門診部(所)、醫院,民辦康復、保健、衛生、療養院(所)等;
(三)文化事業,如民辦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活動中心)、圖書館(室)、博物館(院)、美術館、畫院、名人紀念館、收藏館、藝術研究院(所)等;
(四)科技事業,如民辦科學研究院(所、中心),民辦科技傳播或普及中心、科技服務中心、技術評估所(中心)等;
(五)體育事業,如民辦體育俱樂部,民辦體育場、館、院、社、學校等;
(六)勞動事業,如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或中心,民辦職業介紹所等;
(七)民政事業,如民辦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民辦婚姻介紹所,民辦社區服務中心(站)等;
(八)社會中介服務業,如民辦評估咨詢服務中心(所),民辦信息咨詢調查中心(所),民辦人才交流中心等;
(九)法律服務業;
(十)其他。
第五條申請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具備條例第八條規定的條件。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名稱,必須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制訂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管理暫行規定》。
民辦非企業單位必須擁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且其合法財產中的非國有資產份額不得低於總財產的三分之二。開辦資金必須達到本行(事)業所規定的最低限額。
第六條申請民辦非企業單位成立登記,舉辦者應當提交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文件。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申請書應當包括:舉辦者單位名稱或申請人姓名;擬任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的基本情況;住所情況;開辦資金情況;申請登記理由等。
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應當包括對舉辦者章程草案、資金情況(特別是資產的非國有性)、擬任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基本情況、從業人員資格、場所設備、組織機構等內容的審查結論。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活動場所須有產權證明或一年期以上的使用權證明。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驗資報告應由會計師事務所或其他有驗資資格的機構出具。
擬任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的基本情況應當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年齡、目前人事關系所在單位、有否受到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個人簡歷等。擬任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的身份證明為身份證的復印件,登記管理機關認為必要時可驗證身份證原件。
對合夥制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擬任單位負責人指所有合夥人。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章程草案應當符合條例第十條的規定。合夥制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章程可為其合夥協議,合夥協議應當包括條例第十條第一、二、三、五、六、七、八項的內容。民辦非企業單位須在其章程草案或合夥協議中載明該單位的盈利不得分配,解體時財產不得私分。
第七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事項為:名稱、住所、宗旨和業務范圍、法定代表人或者單位負責人、開辦資金、業務主管單位。
住所是指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辦公場所,須按所在市、縣、鄉(鎮)及街道門牌號碼的詳細地址登記。
宗旨和業務范圍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
開辦資金應當與實有資金相一致。
業務主管單位應登記其全稱。
第八條經審核准予登記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書面通知民辦非企業單位,並根據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不同方式,分別發給《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登記證書》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證書》。對不予登記的,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書面通知申請單位或個人。
民辦非企業單位可憑據登記證書依照有關規定辦理組織機構代碼和稅務登記、刻制印章、開立銀行帳戶,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
第九條按照條例第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應當簡化登記手續的民辦非企業單位,辦理登記時,應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登記申請書;
(二)章程草案;
(三)擬任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
(四)業務主管單位出具的執業許可證明文件。
第十條條例施行前已經成立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依照條例及本辦法的規定辦理申請登記。
已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編制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辦理補辦登記手續,還應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編制部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准予注銷的證明文件。
第十一條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申請變更登記事項時,應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簽署並加蓋公章的變更登記申請書。申請書應載明變更的理由,並附決定變更時依照章程履行程序的原始紀要,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因故不能簽署變更登記申請書的,申請單位還應提交不能簽署的理由的文件;
(二)業務主管單位對變更登記事項審查同意文件;
(三)登記管理機關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二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的住所、業務范圍、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開辦資金、業務主管單位發生變更的,除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文件外,還須分別提交下列材料:變更後新住所的產權或使用權證明;變更後的業務范圍;變更後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的身份證明,及本辦法第六條第六款涉及的其他材料;變更後的驗資報告;原業務主管單位不再承擔業務主管的文件。
第十三條登記管理機關核准變更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應交回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正副本,由登記管理機關換發新的登記證書。
第十四條民辦非企業單位修改章程或合夥協議的,應當報原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報請核准時,應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簽署並加蓋公章的核准申請書;
(二)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文件;
(三)章程或合夥協議的修改說明及修改後的章程或合夥協議;
(四)有關的文件材料。
第十五條民辦非企業單位變更業務主管單位,須在原業務主管單位出具不再擔任業務主管的文件之日起90日內找到新的業務主管單位,並到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在登記管理機關作出准予變更登記決定之前,原業務主管單位應繼續履行條例第二十條規定的監督管理職責。
第十六條登記管理機關應在收到民辦非企業單位申請變更登記的全部有效文件後,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准予變更或不準予變更的決定,並書面通知民辦非企業單位。
第十七條民辦非企業單位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必須申請注銷登記:
(一)章程規定的解散事由出現;
(二)不再具備條例第八條規定條件的;
(三)宗旨發生根本變化的;
(四)由於其他變更原因,出現與原登記管理機關管轄范圍不一致的;
(五)作為分立母體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因分立而解散的;
(六)作為合並源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因合並而解散的;
(七)民辦非企業單位原業務主管單位不再擔當其業務主管單位,且在90日內找不到新的業務主管單位的;
(八)有關行政管理機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認為需要注銷的。
(九)其他原因需要解散的;
屬於本條第一款第七項規定的情形,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原業務主管單位須繼續履行職責,至民辦非企業單位完成注銷登記。
第十八條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申請注銷登記時,應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簽署並加蓋單位公章的注銷登記申請書,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因故不能簽署的,還應提交不能簽署的
理由的文件;
(二)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文件;
(三)清算組織提出的清算報告;
(四)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正、副本);
(五)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印章和財務憑證;
(六)登記管理機關認為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九條登記管理機關應在收到民辦非企業單位申請注銷登記的全部有效文件後,在法定期限內作出准予注銷或不準予注銷的決定,並書面通知民辦非企業單位。
登記管理機關准予注銷登記的,應發給民辦非企業單位注銷證明文件。
第二十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公告分為成立登記公告、注銷登記公告和變更登記公告。
登記管理機關發布的公告須刊登在公開發行的、發行范圍覆蓋同級政府所轄行政區域的報刊上。
第二十一條成立登記公告的內容包括: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開辦資金、宗旨和業務范圍、業務主管單位、登記時間、登記證號。
第二十二條變更登記公告的內容除變更事項外,還應包括名稱、登記證號、變更時間。
第二十三條注銷登記公告的內容包括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登記證號、業務主管單位、注銷時間。
第二十四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分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的正本應當懸掛於民辦非企業單位住所的醒目位置。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副本的有效期為4年。
第二十五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遺失的,應當及時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聲明作廢,並到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辦理補發證書手續。
第二十六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申請補發登記證書,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補發登記證書申請書;
(二)在報刊上刊登的原登記證書作廢的聲明。
第二十七條經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開立銀行帳戶,應按照民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的《關於民辦非企業單位開立銀行帳戶有關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八條經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刻制印章,應按照民政部、公安部聯合發布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令
第38號
《民政部關於廢止、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已經2010年12月20日民政部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部長 李立國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民政部關於廢止、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
一、決定予以廢止的規章
決定對《災情統計、核定、報告暫行辦法》(民救發〔1997〕8號)予以廢止。
二、決定予以修改的規章
(一)《關於義務兵提前退出現役的暫行規定》(民〔1988〕安字18號)
(二)《社會團體印章管理規定》(民政部、公安部令第1號)
(三)《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保護辦法》(民政部令第2號)
(四)《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民行發〔1997〕17號)
(五)《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民政部令第18號)
1.將第十六條中的「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內,作出」修改為「全部有效文件後,在法定期限內作出」。
2.將第十九條中「申請注銷登記的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30日內,作出」修改為「申請注銷登記的全部有效文件後,在法定期限內作出」。
3.刪除第二十條第三款。
(六)《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管理規定》(民政部令第20號)
(七)《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民政部令第23號)
(八)《基金會年度檢查辦法》(民政部令第30號)
(九)《假肢與矯形器(輔助器具)製作師執業資格注冊辦法》(民政部令第33號)
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B. 民辦非企業單位如何定義單位性質
民辦非企業單位復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制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第四條
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安全和民族的團結,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民辦非企業單位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2)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申請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二)有規范的名稱、必要的組織機構;
(三)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
(四)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
(五)有必要的場所。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名稱應當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的規定,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
C. 民辦非企業(法人)的辦理條件
一、申請條件: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均可以申請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
具體條件包括:
1.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2.有規范的名稱、必要的組織機構;
3.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
4.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在民政部登記一般30萬元以上,其中非國有資產份額不得低於總財產的三分之二,國家法律或國家有關行政部門對從事某行(事)業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開辦資金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5.有必要的場所。
醫療、教育、職業培訓類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分別在衛生行政部門領取《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教育行政部門領取《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在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領取《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後,再到同級民政部門辦理登記。
二、辦理流程:
1.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舉辦者應根據擬舉辦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所屬行(事)業性質,向業務主管單位提出申請,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全部有效的申請材料(材料內容詳見第六條),並按照登記管理機關的要求進行驗資;
2.登記管理機關審查後准予登記的,舉辦者在網上完成成立登記的填報程序,經審查同意後,將填報內容列印並按相應要求簽字蓋章後提交給登記管理機關,之後發給成立登記批復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
3.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後,應在民政部民間組織服務中心申請刻制印章,在全國組織機構代碼中心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在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在銀行開立銀行賬戶,辦理完畢後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3)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民辦非企業需要進行年檢。
民辦非企業單位接受年檢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已填具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年檢報告書》;
(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副本;
(三)財務會計報告;
(四)其他需要提交的有關材料。
已經取得執業許可證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提交執業許可證副本。
登記管理機關在年檢期間,可以根據情況,要求民辦非企業單位提交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其他補充說明材料及有關文件。登記管理機關可以要求有關人員說明情況,必要時進行實地檢查。
民辦非企業單位年檢結論,分為"年檢合格"、"年檢基本合格"和"年檢不合格"三種。
年檢結束,登記管理機關應當在《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副本)上加蓋年檢結論戳記。民辦非企業單位更換登記證書,應當保留原有年檢記錄。
D.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過期怎麼辦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到期換發證書。
(一)審批依據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1號)、《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民政部令第18號)、《行政許可法》。
審批條件:被許可人需要延續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的有效期的,應當在該行政許可有效期屆滿三十日前向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提出申請。
申請材料(以下材料僅需一份):
1、民辦非企業單位換發(補發)登記證書申請表,原件一份;
2、住所產權或使用權證明(租賃合同或無償使用證明,使用期限1年以上)(驗原件,留復印件);
3、登記證書正、副本原件;
4、授權委託書(原件一份,經辦人非單位法定代表人的,須持有法定代表人簽署或蓋法定代表人印章的授權委託書,蓋單位公章),附委託人(單位法定代表人)和被委託人的身份證復印件。;
5、憑許可證(辦學許可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等)注冊的,交驗許可證原件,留復印件(許可證與登記證內容應相符)。
(二)審批程序
申請人咨詢——受理審核——發證(辦結)
(三)承諾期限
自受理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
(四)收費情況
不收費
(4)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非營利性是民辦非企業單位區別於企業的一個基本特徵。營利與非營利主要應從兩點來區分:
一是看其宗旨和目的。所有的企業,包括服務類型的企業,其宗旨就是通過其經營活動而獲取最大的利潤,營利是一切企業的出發點。而民辦非企業單位則不同,其宗旨是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通過自身的服務活動,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其目的不是為了營利。
社會公益性是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最大特徵。也正因為如此,國家才會在稅收等方面對民辦非企業單位實行一些特殊的減免政策。
二是從財務管理和財產分配體制上來區分。企業的盈利可以在成員中分紅,清算後的財產可以在成員中分配,而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盈餘和清算後的剩餘財產則只能用於社會公益事業,不得在成員中分配。
由此可見,民辦非企業單位在從事社會服務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國家的規定收取合理的費用,以確保成本,略有盈餘,這對於維持其生存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以民辦非企業單位非營利性的特點來否定民辦非企業單位可以依法合理的收費,那麼民辦非企業單位就無法生存和發展。
國家事業單位還允許自收自支,民辦非企業單位為什麼不能呢?因此,我們應當把民辦非企業單位的非營利性特點,理解為不以營利為目的。如民辦學校其宗旨應該是彌補國家教育力量的不足,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為目的。
但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又允許其按規定收取一定的費用,並且可以盈利。但盈利的資金應投入到擴大教育事業中去。其他的民辦醫療單位、民辦文化單位、民辦科研單位、民辦體育單位等,都具有同樣的性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辦非企業單位
參考資料來源:即墨區人民政府辦公室-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到期換發證書
E. 什麼叫民辦非企業單位、事業單位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個新概念。它是於1996年中央和國務院領導針對以往的民辦事業單位這一概念所作出的修正。即:事業單位是國家舉辦的,而民間不應再稱事業單位。
1998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將民辦非企業單位界定為: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可以說,民辦非企業單位分布在社會各行各業中,每個領域都會產生和存在民辦非企業。但其主流分布在以下行事業中:
(一)教育事業,如民辦幼兒園,民辦小學、中學、學校、學院、大學,民辦專修(進修)學院或學校,民辦培訓(補習)學校或中心等;
(二)衛生事業,如民辦門診部(所)、醫院、民辦康復、保健、衛生、療養院(所)等;
(三)文化事業,如民辦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活動中心)、圖書館(室)、博物館(院)、美術館、畫院、名人紀念館、收藏館、藝術研究院(所)等;
(四)科技事業,如民辦科學研究院(所、中心),民辦科技傳播或普及中心、科技服務中心、技術評估所(中心)等;
(五)體育事業,如民辦體育俱樂部,民辦體育場、館、院、社、學校等;
(六)勞動事業,如民辦職業培訓學校或中心,民辦職業介紹所等;
(七)民政事業,如民辦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民辦婚姻介紹所,民辦社區服務中心(站)等;
(八)社會中介服務業,如民辦評估咨詢服務中心(所),民辦信息咨詢調查中心(所),民辦人才交流中心等;
(九)法律服務業;
(十)其他。
(5)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
第二條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不同方式分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三種。
個人出資且擔任民辦非企業單位負責人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
兩人或兩人以上合夥舉辦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登記;
兩人或兩人以上舉辦且具備法人條件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
由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的或由上述組織與個人共同舉辦的,應當申請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
第三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審核登記的程序是受理、審查、核准、發證、公告。
(一)受理。申請登記的舉辦者所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申請表齊全、有效後,方可受理。
(二)審查。審查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申請表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並核實有關登記事項和條件。
(三)核准。經審查和核實後,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及時通知申請登記的單位或個人。
(四)發證。對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分別頒發有關證書,並辦理領證簽字手續。
(五)公告。對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由登記管理機關發布公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辦非企業單位
F.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 一定要辦么
必須要辦。
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三條:成立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登記。
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安全和民族的團結,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民辦非企業單位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登記管理機關負責同級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管理。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與其管轄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託民辦非企業單位住所地的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負責委託范圍內的監督管理工作。
(6)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1、申請登記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二)有規范的名稱、必要的組織機構;
(三)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從業人員;
(四)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合法財產;
(五)有必要的場所。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名稱應當符合國務院民政部門的規定,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
2、申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舉辦者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登記申請書;
(二)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
(三)場所使用權證明;
(四)驗資報告;
(五)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
(六)章程草案。
G.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怎麼辦啊
方法如下:
1、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第二條:民辦非企業單位根據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不同方式分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三種。
個人出資且擔任民辦非企業單位負責人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個體)登記;兩人或兩人以上合夥舉辦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合夥)登記;
兩人或兩人以上舉辦且具備法人條件的,可申請辦理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由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舉辦的或由上述組織與個人共同舉辦的,應當申請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
2、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第三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審核登記的程序是受理、審查、核准、發證、公告。
(一)受理。申請登記的舉辦者所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申請表齊全、有效後,方可受理。
(二)審查。審查提交的文件、證件和填報的登記申請表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並核實有關登記事項和條件。
(三)核准。經審查和核實後,作出准予登記或者不予登記的決定,並及時通知申請登記的單位或個人。
(四)發證。對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分別頒發有關證書,並辦理領證簽字手續。
(五)公告。對核准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由登記管理機關發布公告。
(7)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1、按照條例第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應當簡化登記手續的民辦非企業單位,辦理登記時,應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登記申請書;
(二)章程草案;
(三)擬任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
(四)業務主管單位出具的執業許可證明文件。
2、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登記申請書應當包括:舉辦者單位名稱或申請人姓名;擬任法定代表人或單位負責人的基本情況;住所情況;開辦資金情況;申請登記理由等。
H.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 被修訂後叫什麼
《民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沒有修改,內容照舊。
I. 民辦非企業單位(研究院)可以作為投資人投資成立有限公司嗎有沒有什麼限制性的規定
有限制,民辦非企業單位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民辦非企業單位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二十一條: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資產來源必須合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或者挪用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資產,民辦非企業單位開展章程規定的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須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
民辦非企業單位接受捐贈、資助,必須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必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民辦非企業單位應當向業務主管單位報告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有關情況,並應當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9)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擴展閱讀: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活動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有關國家機關認為應當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
未經登記,擅自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義進行活動的,或者被撤銷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繼續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義進行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民辦非企業單位被限期停止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封存其登記證書、印章和財務憑證,民辦非企業單位被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收繳登記證書和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