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防汛法規

防汛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2 21:22:14

Ⅰ 關於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1988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4次會議通過

1988年1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1號公布

198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害,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水資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必須遵守本法。

海水的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另行規定。

第三條 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

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水塘、水庫中的水,屬於集體所有。

國家保護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各項事業。

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發揮水資源的多種功能。

第五條 國家保護水資源,採取有效措施,保護自然植被,種樹種草,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條 各單位應當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保護和改善水質。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加強對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七條 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節約用水的管理。各單位應當採用節約用水的先進技術,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第八條 在開發、利用、保護、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節約用水和進行有關的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九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制度。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工作。

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協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有關的水資源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同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水資源管理工作。

第二章 開發利用

第十條 開發利用水資源必須進行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全國水資源的綜合科學考察和調查評價,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進行。

第十一條 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按流域或者區域進行統一規劃。規劃分為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

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的流域綜合規劃,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和有關省、 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報國務院批准。其他江河的流域或者 區域的綜合規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地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綜合規劃應當與國土規劃相 協調,兼顧各地區、各行業的需要。

防洪, 治澇、灌溉、航運、城市和工業供水、水力發電、竹木流放、漁業、水質保護、水文測驗、地下水普查勘探和動態監測等專業規劃,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經批準的規劃是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活動的基本依據。規劃的修改,必須經原批准機關核准。

第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引水、蓄水、排水,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十三條 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服從防洪的總體安排,實行興利與除害相結合的原則,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和地區之間的利益,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

第十四條 開發利用水資源,應當首先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用水,統籌兼顧農業、工業用水和航運需要。在水源不足地區,應當限制城市規模和耗水量大的工業、農業的發展。

第十五條 各地區應當根據水土資源條件,發展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事業,促進農業穩產、高產。

在水源不足地區,應當採取節約用水的灌溉方式。

在容易發生鹽鹼化和漬害的地區,應當採取措施,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第十六條 國家鼓勵開發利用水能資源。在水能豐富的河流,應當有計劃在進行多目標梯級開發。

建設水力發電站,應當保護生態環境,兼顧防洪、供水、灌溉、航運、竹木流放和漁業等方面的需要。

第十七條 國家保護和鼓勵開發水運資源。在通航或者竹木流放的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攔河閘壩,建設單位必須同時修建過船、過木設施,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准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妥善安排施工和蓄水期間的航運和竹木流放,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負擔。

在不通航的河流或者人工水道上修建閘壩後可以通航的,閘壩建設單位應當同時修建過船設施或者預留過船設施位置,所需費用除國家另有規定外,由交通部門負擔。

現有的礙航閘壩,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成原建設單位在規定的期限內採取補救措施。

第十八條 在魚、蝦、蟹洄遊通道修建攔河閘壩,對漁業資源有嚴重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修建過魚設施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第十九條 修建閘壩、橋梁、碼頭和其他攔河、跨河、臨河建築物,鋪設跨河管道、電纜,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通航標准和其他有關的技術要求。

因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設施而擴建、改建、拆除或者損壞原有工程設施的,由後建工程的建設單位負擔擴建、改建的費用和補償損失的費用,但原有工程設施是違 章的除外。

第二十條 興建水工程或者其他建設項目,對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或者航道水量有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補救或者予以補償。

第二十一條 興建跨流域引水工程,必須進行全面規劃和科學論證,統籌兼顧引出和引入流域的用水需求,防止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第二十二條 興建水工程,必須遵守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和其他有關規定。凡涉及其他地區和行業利益的,建設單位必須事先向有關地區和部門徵求意見,並按照規定報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三條 國家興建水工程需要移民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妥善安排移民的生活和生產。安置移民所需的經費列入工程建設投資計劃,並應當在建設階段按 計劃完成移民安置工作。

第三章 水、水域和水工程的保護

第二十四條 在江河、湖泊、水庫、渠道內,不得棄置、堆放阻礙行洪、航運的物體,不得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桿作物。

在航道內不得棄置沉船,不得設置礙航漁具,不得種植水生植物。

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不得在河床、河灘內修建建築物。

在行洪、排澇河道和航道範圍內開采砂石、砂金,必須報經河道主管部門批准,按照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開采;涉及航道的,由河道主管部門會同航道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五條 開采地下水必須在水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實行統一規劃,加強監督管理。在地下水已經超採的地區,應當嚴格控制開采,並採取措施,保護地下水資源,防止地面沉降。

第二十六條 開采礦藏或者興建地下工程,因疏干排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枯竭或者地面塌陷,對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的生活和生產造成損失的,采礦單位或者 建設單位應當採取補救措施,賠償損失。

第二十七條 禁止圍湖造田。禁止圍墾河流,確需圍墾的,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並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八條 國家保護水工程及堤防、 護岸等有關設施, 保護防汛設施、水文監測設施、水文地質監測設施和導航、助航設施,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毀壞。

第二十九條 國家所有的水工程,應當按照經批準的設計,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國家規定,劃定管理和保護范圍。

集體所有的水工程應當依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劃定保護范圍。

在水工程保護范圍內,禁止進行爆破、打井、採石、取土等危害水工程安全的活動。

第四章 用水管理

第三十條 全國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的水長期供求計劃,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計劃主管部門審批。地方的水長期供求計劃,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依據上一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制定的水長期供求計劃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報同級人民政府計劃主管部門審批。

第三十一條 調蓄徑流和分配水量,應當兼顧上下游和左右岸用水、 航運、竹木流放、漁業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跨行政區域的水量分配方案,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求有關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見後制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三十二條 國家對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實行取水許可制度。為家庭生活、畜禽飲用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的,不需要申請取水許可,

實行取水許可制度的步驟、范圍和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三條 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需要申請取水許可的,建設單位在報送設計任務書時,應當附有審批取水申請的機關的書面意見。

第三十四條 使用供水工程供應的水,應當按照規定向供水單位繳納水費。

對城市中直接從地下取水的單位,徵收水資源費;其他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徵收水資源費。

水費和水資源費的徵收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五條 地區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本著互諒互讓、 團結協作的精神協商處理;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處理。在水事糾紛解決之前,未經各方達成協議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在國家規定的交界線兩側一定的范圍內,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引水和蓄水工程,不得單方面改變水的現狀。

第三十六條 單位之間、個人之間、單位與個人之間發生的水事糾紛,應當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請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主管部門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主管部門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水事糾紛解決之前,當事人不得單方面改變水的現狀。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主管部門在處理水事糾紛時,有權採取臨時處置措施,當事人必須服從。

第五章 防汛與抗洪

第三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領導,採取措施,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

第三十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揮機構統一指揮防汛抗洪工作。

在汛情緊急的情況下,防汛指揮機構有權在其管轄范圍內調用所需的物資、設備和人員,事後應當及時歸還或者給予適當補償。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流域規劃和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制定防禦洪水方案,確定防洪標准和措施。全國主要江河的防禦洪水方案,由中央防汛指揮機構制定,報國務院批准。

防禦洪水方案經批准或者制定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必須執行。

第四十一條 在防洪河道和滯洪區、蓄洪區內,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必須符合防洪的要求。

第四十二條 按照天然流勢或者防洪、排澇工程的設計標准或者經批準的運行方案下泄的洪水、澇水,下游地區不得設障阻水或者縮小河道的過水能力;上游地區不得擅自增大下泄流量。

第四十三條 在汛情緊急的情況下,各級防汛指揮機構可以在其管轄范圍內,根據經批準的分洪、滯洪方案,採取分洪、滯洪措施。採取分洪、滯洪措施對毗鄰地區有危害的,必須報經上一級防汛指揮機構批准,並事先通知有關地區。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分別對所管轄的滯洪區、蓄洪區內有關居民的安全、轉移、生活、生產、善後恢復、損失補償等事項,制定專門的管理辦法。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違反本法規定取水、截水、阻水、排水,給他人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第四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除障礙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罰款;對有關責任人員可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一)在江河、湖泊、水庫、渠道內棄置、堆放阻礙行洪、航運的物體的,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和高桿作物的,在航道內棄置沉船,設置礙航漁具、種植水生植物的;

(二)未經批准在河床、河灘內修建建築物的;

(三)未經批准或者不按照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在河道、航道內開采砂石、砂金的;

(四)違反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圍墾湖泊、河流的。

第四十六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罰款;對有關責任人員可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整治河道、航道的;

(二)違反本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擅自向下游增大排泄洪澇流量或者阻礙上游洪澇下泄的。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採取補救措施,可以並處罰款;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一)毀壞水工程及堤防、護岸等有關設施,毀壞防汛設施、水文監測設施、水文地質監測設施和導航、助航設施的;

(二)在水工程保護范圍內進行爆破、 打井、採石、取土等危害水工程安全的活動的。

第四十八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對治安管理處罰不服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九條 盜竊或者搶奪防汛物資、水工程器材的,貪污或者挪用國家救災、搶險、防汛、移民安置款物的,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主管部門以及水工程管理單位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 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 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對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與國際或者國境邊界河流、湖泊有關的國際條約、協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五十二條 國務院可以依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依據本法,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三條 本法自1988年7月1日起施行。

水法~~~不知道你要幹啥,我當年的畢業論文是大氣污染防治法,差一點就被導師逼到寫水污染環境保護法去了……

Ⅱ 水務局屬於什麼單位

屬於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

水利局是水務局,主要從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防洪抗旱、水資源管理、給排水、工程建設、河湖管理與保護等工作,負責開發利用管理,責任區水資源保護管理、水害防治等。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職權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和保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監督地方水資源管理工作。

七大江河湖泊的流域機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水利部的授權在所管轄的范圍內對水資源進行管理與監督。



(2)防汛法規擴展閱讀:

水務局的主持活動:

1、貫徹執行黨和國家以及市委、市政府有關水利、水電等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起草地方性法律法規,起草政府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並監督實施。

2、制定並組織實施本市水利工作的方針、政策、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

3、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制定並監督實施全市和跨區縣(自治縣、市)的長期用水供需規劃和配水規劃。

組織開展與全市國民經濟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城市規劃有關的水資源和防洪示範其他重大建設項目;組織實施取水許可證制度和水資源費徵收制度;發布市水資源公報;負責全市水文工作。

4、主管全市節約用水工作。制定本市節水政策,制定節水規劃,制定相關標准,組織、指導、監督本市節水工作。

Ⅲ 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1、在此期間各單位應將此項工作列人安全生產議事日程, 並建立防颱防汛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台風、潮汛、洪水期間的抗 災搶險。

2、台汛到來之前,要進行一次以防颱防汛為重點的季節性 安全大檢查,主要檢查內容為:

(1)房屋建築結構有無破損,牆裂及 地基下沉現象;

(2)施工臨時設施是否安全可靠;

(3)電氣設備、線路有 無受潮損壞的可能,接地線有無缺損現象,防雷防靜電是否完 好,有無應設而未設防雷防靜電系統的建築或設備;

(4)高空非固定 物件等的強度穩定如何;

(5)排水溝道是否暢通;

(6)土坡、擋牆有無倒 塌危險;

(7)配電所的應急防範情況等。

3、台汛期間,應作好抗災搶險的准備,包括組織領導、人 員配備、器材工具、災害情況預想等,應准備足夠的抗災物資。

4、台汛期間應提高警惕,注意收聽氣象預報,加強巡迴檢 查和夜間值班。發生緊急情況時領導應全部趕到現場,制定抗災 方案,層層落實,避免國家財產和職工生產安全遭受損失。

5、消防道、主要幹道必須暢通無阻,若因台風、洪水造成 部分路段阻塞或坍塌時,應迅速採取措施恢復通暢。

6、單位所儲存的試劑、葯品、儀器儀表等,要採取有效措 施,嚴防受潮變質。

7、低窪易受災處應提早制定防範計劃,落實防範措施。台 汛期不過,決不麻痹松勁。

Ⅳ 宜賓市水務局的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信訪科)
負責績效目標管理及重要事項的督查督辦(包括省水利廳、市委市政府和區縣、直屬單位績效考核,領導批示件辦理);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包括文件分發、傳閱歸檔及處理,全局性工作會議組織籌辦,年度工作計劃、總結、報告和水利志、水利年鑒編纂);機關規章制度的擬定;承擔政務公開、效能建設、信訪維穩、政務調研、新聞發布、政務接待等工作,負責政府信息公開和水利政務信息上報及發布、《宜賓水務信息》編撰;負責水務行業宣傳工作和局新聞發布會的組織保障;負責機關日常政務的綜合協調,負責民生工程、招商引資、扶貧、計劃生育、新農村建設的承辦及協調;承辦機關衛生、消防、車輛等機關事務管理;組織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和市民熱線回復;負責機關電子政務的組織實施(包括電子政務硬、軟體的管理、升級、傳送等);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政策法規科(行政審批科)
負責全市水務行業法規體系建設,擬訂水務工作具體政策及解釋;研究提出水務行業改革發展的政策和建議;負責水務行業政策研究和典型經驗的調查總結工作;承擔行政審批、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應訴、行政賠償和行政調解工作;牽頭負責法律法規的宣傳,指導全市水政監察、普法工作,承擔局機關普法教育工作;指導水行政執法工作;負責機關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查工作;組織實施「兩集中兩到位」及並聯審批工作,負責實施市水務局涉水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項目的辦理,指導監督區縣水務局實施並聯審批項目的辦理;負責市政務中心水務窗口的日常管理,落實窗口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依法設置涉水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項目並及時清理公告;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水資源科(宜賓市節約用水辦公室)
統一管理水資源,組織實施水資源取水許可、水資源有償使用、水資源論證等制度;組織水資源調查、評價和監測工作;擬訂水量分配、水功能區劃和水資源調度方案並監督實施;組織編制水資源保護規劃;指導飲用水水源保護、城市供水的水源規劃;組織應急備用水源的建設與保護;負責江河湖庫的水量、水質監測工作,審核重要水功能區的水域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總量的建議;會同有關部門監督管理向江河水域排污口的設置和改擴建;組織編制市管江河的水量調度並監督實施;負責全市水政監察規范化建設和管理;負責全市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工作;負責水環境綜合治理的組織協調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四)規劃與建設管理科(河道管理科)
組織編制重大水利綜合規劃,指導編制有關專業規劃和專項規劃;負責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合規性審查;負責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查及初審轉報工作;負責對水利建設投資的歸口管理,會同有關科室編報年度投資建議計劃;負責對水利統計的歸口管理,承擔水利綜合統計、基建統計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河道管理的職能暫由市防辦承擔,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職能暫由市水利基本建設管理站承擔。
(五)農村水利水保科
組織制定全市農村水利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劃並監督實施;負責農建辦數據統計、建設進度監督、農建考核組織和實施等日常工作;指導農民用水者協會建設、運轉等農村水利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負責全市農田水利建設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並提出指導意見;指導鄉鎮集中供水、農村飲水安全、農村抗旱、節水灌溉、農村排水等工程建設的規劃、建設、監督實施和驗收;指導協調農村水利、水土保持、漁業生產、水能資源開發等行政職能的實施;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農村水利、水土保持、漁業管理、水能資源開發等日常工作分別由市農田水利管理站、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市水產漁政局和市地方電力管理站具體負責;
(六)供排水管理科
負責全市城市供水、排水、污水處理、中水回用的行業管理,並依法組織實施;參與配合中心城區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負責編制城市供排水專業規劃和發展規劃,負責指導全市鄉鎮排水專業規劃,並依法組織實施;負責監督指導城市供排水基礎設施的建設、維護與管理,指導鄉鎮排水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組織接收市政排水基礎設施工程以及移交管護工作;負責全市供排水企業的資質審查和日常運行的監督管理;負責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費的價格測算,以及組織污水處理費的徵收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對全市污水處理企業的運行評估考核,以及指導對全市污水處理企業的試運行評估考核工作;負責協調城市建設中供排水基礎設施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工作;指導監督城市供排水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組織城市供排水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工作;負責二次供水的監督管理,參與自備水源的管理工作;參與城市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的管理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七)財務與審計科
編制部門預決算;負責局機關財務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指導全市水務系統直屬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負責水資源費徵收的監督管理;負責機關所屬單位領導幹部經濟責任的審計監督工作;負責全市各項水利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負責提出有關水務行業價格、收費、信貸的建議;負責辦理社會保險財務繳納工作;負責水務系統財務統計工作;負責向家壩灌區和長江上游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宜賓段的建設項目財務管理和核算、決算;負責機關職工公積金變更測算、申報、存繳等工作;負責局行政事業單位收費許可證的年審工作;負責水務系統財務人員培訓工作;負責局直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八)人事科
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的機構編制、人事管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全市水務行業幹部職工教育培訓、職稱評定、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負責水務體制改革中組織人事方面的相關工作;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工作;指導全市水務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負責局機關和所屬各單位的黨務群團工作;負責人事編制、勞資統計、離退休職工統計等工作;負責全市水務系統綜合考評工作;指導全市水務系統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團體服務工作;負責職工福利政策的落實工作;負責局機關職工和直屬單位班子成員年度考核、隊伍建設工作;承辦雙擁日常工作;負責綜合性表彰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九)宜賓市監察局派駐宜賓市水務局監察室
負責水務行業行政監察工作,監督局機關各科室、直屬各單位工作人員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決定、命令的情況,保證政令暢通;受理對局機關各科室、直屬各單位工作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以及違反政紀行為的檢舉、控告;調查處理局機關各科室行政工作人員、直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違反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以及違反政紀的行為,並根據責任人所犯錯誤的情節輕重,提出行政處分建議;受理局機關行政工作人員和直屬各單位工作人員不服行政處分的申訴,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由監察機關受理的申訴,接待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和舉報;按照市水務局和市監察局的要求,積極宣傳行政監察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教育全市水務系統工作人員遵紀守法,為政清廉;參與考察科級領導幹部,並對選拔任用領導幹部進行監督檢查,參加班子民主生活會;參與全市水務系統重要經濟活動,加強全市水務系統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廉政監察工作,組織協調、檢查指導政務公開工作和糾風工作;指導各區縣水務系統的行政監察工作,配合局財務與審計科加強資金監督管理、配合市水利基本建設管理站加強工程招投標監管工作;接受派駐省水利廳監察室的工作指導,承辦市監察局、市水務局和駐水務廳監察室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宜賓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
承擔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日常具體工作;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負責對重要江河和重要水利工程實施防汛抗旱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編制全市防汛應急預案並組織實施;負責江河水情的收集、預報、傳遞,負責全市汛情、災情掌握和發布;指導、監督重要江河防汛演練和抗洪搶險工作;負責全市山洪災害的監測和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管理;負責組織實施市防汛指揮系統建設;指導全市江河岸線的管理和保護,負責組織江河管理范圍內工程建設方案的審查制度;負責河道管理范圍內的采砂取石管理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一)宜賓市水利基本建設管理站(市水利電力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
負責全市水利建設市場秩序管理,嚴格市場准入制度,實行備案制;負責水利工程建設政策法規擬定、水利工程造價管理、水利工程標准規范編制;負責按照水利基本建設程序的要求推行工程建設「三制」(項目業主負責制、招標投標制,監理制);負責對全市水利基本建設工程的建設管理;負責水利工程招標投標行政監督管理、水利基本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和開工審批、質量監督管理、安全監督管理、驗收管理和後評價工作;負責水利工程勘察設計管理工作;負責水利建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培訓、水利市場開發與中介服務、水利工程合同爭議調解;負責全市水利行業安全生產工作,承擔局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二)宜賓市地方電力管理站
組織宣傳和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電力法律、法規政策,擬定相關規范性文件並在全市地方電力系統組織實施;組織實施全市水利行業的地方電力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水電農村電氣化規劃、建設、管理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的規劃、建設、管理;監督和指導水利行業地方電力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負責水電站大壩安全、水電站閘門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全市地方電力系統科學技術推廣運用和普及工作;負責組織指導全市地方電力系統管理、技術人員培訓工作,指導全市地方電力系統職工隊伍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地方電力系統職工技能鑒定工作;組織指導全市地方電力企業體制改革工作;指導全市水利行業地電系統勞動保護、安全生產工作;承辦水利行業地方電力綜合統計工作;組織地方電力行業協會服務地方電力建設;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三)宜賓市農田水利管理站
組織指導全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已成供水站運行管理和水質安全等工作;指導全市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管理,水庫注冊、水庫大壩、水庫閘門安全鑒定和已建農村水利工程的環境整治工作;指導全市已成灌區渠系配套、節水改造工程建設管理;指導全市抗旱工作及抗旱服務體系建設;組織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的體制改革;組織全市水庫實施「清水工程」,全面取締肥水養魚、網箱養魚;組織擬定水利工程建設的有關技術規范及標准;組織指導農村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四)宜賓市水產漁政局(漁業船舶宜賓檢驗處、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宜賓管理處)
負責全市水產業的發展與管理,水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與實施,水產養殖新技術推廣,水產品無公害管理,水產品質量安全養殖環節監督管理工作;協調組織漁業許可行政管理;負責漁業資源保護;負責職責范圍內的水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受市水務局委託對違反漁業法規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負責漁業事故調查處理工作;負責漁港監督管理(漁船登記,漁船進出港簽證,漁港港務管理,漁港行政處理處罰);負責漁船法定檢驗與漁船安全管理工作;負責職責范圍內的水生動物檢疫;漁葯、漁飼料和漁飼料添加劑使用環節的監督管理;漁業行政執法監督管理(依法代表國家和地方政府行駛漁政執法監督管理);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五)宜賓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宜賓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分站)
組織編制水土保持規劃,依據水土流失調查結果劃定並公告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指導區縣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指導水務系統小流域治理、坡耕地治理、生態修復等水土保持項目建設管理,協助有關部門指導區縣石漠化治理、易災地區生態環境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建設等生態建設項目;協助有關部門開展生態市(縣、鎮)、園林縣、鎮的創建工作。指導區縣水系綠化工作。負責水土保持行業宣傳、統計工作;負責本級並指導縣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依法履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協助開展本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審查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配合市境內省級以上立項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審查;依法徵收水土保持補償費;查處水土流失違法案件;開展水土保持生態壞境監測,發布水土保持監測公告;指導宜賓縣坪橋、屏山歐家村電站滑坡預警點工作;承擔全市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資格證書、水土保持監測資格證書的資質管理工作;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六)宜賓市水政監察支隊
承擔保護水資源、水域、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防汛抗旱等有關設施;對水事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維持正常的水事秩序秩序;受市水務局委託,對違反水法規的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對影響、損壞城市供水、城市管網及節約用水實施監察等事宜;對區縣水行政執法進行監督指導;指導全市水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和涉水法律法規宣傳;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十七)宜賓市向家壩灌區前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負責收集資料(包括社會經濟調查、水能、水保、漁業、環保、電氣、氣象、交通、廣電、通訊、國防光纜、旅遊、文物、國土、林業、農業、礦產、輸水(氣)管道、疾控等基礎資料和專項資料收集);協助設計院完成野外踏勘及外業作業,協調其與地方之間的關系;對灌區所轄區域進行征地移民實物指標調查;協調宗場機場、成貴高鐵、宜屏快速通道等專項工程與灌區工程的交叉穿越關系;協調與三峽集團公司向家壩水電站建設部的關系;協助完成對灌區取水隧洞工程開工前的准備工作(包括建設用地預審、環保審批、徵佔林地補償協議的簽訂等);對區縣向辦進行技術指導和督促;完成市級各部門對向家壩灌區的調研工作和對灌區工作情況對相關部門進行報送;承辦省向辦和局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Ⅳ 防汛防暑降溫防寒防凍標准法規有哪些

1、公司應當根據《高溫作業分級》等有關標准對高溫作業進行管理,對從事高溫操作人員進行身體檢查,體檢不合格的人員應當調離高溫崗位。
2、落實防暑降溫資金,對處於高溫作業的生產場所應當合理設計工藝過程,改進生產設備和操作方法,採用必要的隔熱材料達到隔熱降溫要求,並採用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來降低生產作業環境的溫度,讓操作人員遠離熱源。
3、高溫季節前及時對排風機、送風機、通風管、風扇、鼓風機、氣樓、氣窗、檔風板及隔熱設備等進行檢測、整修,指定人員對降溫設備、設施進行維修、保養,保證其安全投入使用。
4、高溫露天作業、高溫操作車間應當視氣溫變化避開中午高溫強熱輻射對作業人員的傷害,採取分班輪換作業、工間休息以及做「兩頭」歇「中間」等辦法。並嚴格控制加班,妥善安排從業人員臨時休息。
5、為從業人員供給足夠的防暑降溫保健食品,高溫崗位、特殊工種等作業人員應當供應含鹽清涼飲料和補充營養,並落實質量和飲食衛生管理,保證防暑降溫飲料、食品現場供應,安全飲用。
6、按不同作業的工種,發放必需的耐熱、導熱、防輻射熱和透氣的工作服,供給必要的防護用具。
7、公司應當在寒冷季節前,做好防寒保暖准備工作,確保供暖、供氣正常,做好防凍、防寒、防滑准備工作。
8、機械設備、蒸汽管道、供水管道、機動車輛等做好防凍保溫措施,避免凍裂故障和傷人。
9、嚴格電加熱、火爐、電爐、煤油爐、燃氣爐等取暖設備、設施的管理,做好排氣除煙措施,防止人員中毒和火災事故的發生。

Ⅵ 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級別

【應急響應】應急響應等級如何區分 應急響應分級標准
突發公共事件主要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4類;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分成4級,特別重大的是Ⅰ級,重大的是Ⅱ級,較大的是Ⅲ級,一般的是Ⅳ級。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具體來看,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涉外突發事件等。
防汛抗旱
根據《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抗旱應急響應機制共分為四級,最高級別為一級,最低級別為四級。具體如下:
Ⅰ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一級響應:
1.2009年2月5日中國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2009年2月5日中國首次啟動Ⅰ級抗旱應急響應。
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2.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幹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
4.重要大型水庫發生垮壩;
5.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特大乾旱;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極度乾旱。
Ⅰ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總指揮主持會商,防總成員參加。視情啟用國務院批準的防禦特大洪水方案,作出相應工作部署,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並將情況上報黨中央、國務院。按照中央慰問及派工作組的規定派工作組赴一線慰問、指導防汛抗旱工作。必要時,報請中央研究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國家防總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調度,並派專家組赴一線加強技術指導。國家防總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每天在中央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報道汛(旱)情及措施。財政部為災區及時提供資金幫助。國家防總辦公室為災區緊急調撥防汛抗旱物資;鐵路、交通、民航部門為防汛抗旱物資運輸提供運輸保障。衛生部根據需要,及時派出醫療衛生專業防治隊伍赴災區協助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為國家防總提供調度參謀意見。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支援地方抗洪搶險、抗旱;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流域防汛指揮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啟動一級響應,可依法延續本地區的緊急防汛期,按照國家《防洪法》的相關規定,行使權力。同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主要領導主持會商,動員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轉移危險地區群眾,組織強化巡堤查險和堤防防守,及時控制險情,或組織強化抗旱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
Ⅱ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二級響應:
1.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2.一個流域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幹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發生決口;
4.一般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庫發生垮壩;
5.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嚴重乾旱;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嚴重乾旱;
7.一座大型以上城市發生極度乾旱。
Ⅱ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副總指揮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部署,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將情況上報國務院分管領導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國家防總加強值班力量,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的調度,並派出工作組、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國家防總辦公室不定期在中央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衛生部派出醫療隊赴一線幫助醫療救護。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密切監視汛情、旱情發展變化,做好洪水預測預報,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支援地方抗洪搶險、抗旱;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為國家防總提供調度參謀意見。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可根據情況,依法宣布本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行使相關權力。同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組織加強防守巡查,及時控制險情,或組織加強抗旱工作。受災地區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成員單位負責人,應按照職責到分管的區域組織指揮防汛抗旱工作。相關省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國家防總。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災救災工作。
Ⅲ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三級響應:
1.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洪澇災害;
2.一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較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幹流堤防出現重大險情;
4.大中型水庫出現嚴重險情;
5.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乾旱災害;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中度乾旱;
7.一座大型城市發生嚴重乾旱。
Ⅲ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秘書長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密切監視汛情、旱情發展變化,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並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國家防總辦公室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指導地方防汛抗旱。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加強汛(旱)情監視,加強洪水預測預報,做好相關工程調度,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到一線協助防汛抗旱。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啟動三級響應,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組織布防或組織抗旱,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到一線具體幫助防汛抗旱工作,並將防汛抗旱的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和國家防總。省級防汛指揮機構在省級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衛生部門組織醫療隊赴一線開展衛生防疫工作。
Ⅳ級應急響應
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四級響應:
1.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一般洪水;
2.數省、自治區、直轄市同時發生輕度乾旱;
3.大江大河幹流堤防出現險情;
4.大中型水庫出現險情;
5.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因旱影響正常供水。
Ⅳ四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辦公室副主任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和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並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加強汛情、旱情監視,做好洪水預測預報,並將情況及時報國家防總辦公室。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同志主持會商,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按照預案採取相應防守措施或組織抗旱;派出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工作,並將防汛抗旱的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辦公室。

Ⅶ 挪用公款罪立案標準是什麼

上述行為構成挪用公款,挪用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並且數額較大的。這里的數額較大以挪用公款一萬元至三萬元為起點,挪用數額較大的公款作為挪用人或者他人進行營利活動的資本,如挪用人本人或者他人將挪用的公款用於生產、經營、買房出租,作為個人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的入股資金,存人銀行或者借給他人而個人取利等。

如果行為人挪用公款後,為私利以個人名義將挪用的公款借給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使用的,不管這些單位是合將其挪用的公款用於營利活動,都應視為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而不能認為屬於挪歸公用,以挪用公款一萬元至三萬元為起點,以挪用公款l5萬至20萬元為數額巨大的數額起點。

對於這種挪用公款數額較大的公款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法律既沒有要求挪用公款要達到多長時間,也不要求行為人營利的目的要真正達到。但如果行為人在案發前已部分或者全部歸還本息的,可以分別情節,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

(7)防汛法規擴展閱讀:

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挪用公款立案標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l.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在5千元至1萬元以上,進行非法活動的;

2.挪用公款數額在一萬元至3萬元以上,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 的;

3.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在一萬元至3萬元以上,超過3 個月未還的。

Ⅷ 防汛抗旱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國家防總防汛抗旱應急響應工作規程》。

(8)防汛法規擴展閱讀: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Ⅰ級響應

(1)某個流域發生特大洪水;

(2)多個流域同時發生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幹流重要河段堤防發生決口;

(4)重點大型水庫發生垮壩;

(5)多個省(區、市)發生特大乾旱;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發生極度乾旱。

2、Ⅰ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總指揮主持會商,防總成員參加。視情啟動國務院批準的防禦特大洪水方案,作出防汛抗旱應急工作部署,加強工作指導,並將情況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國家防總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調度,並在24小時內派專家組赴一線加強技術指導。國家防總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每天在中央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報道汛(旱)情及抗洪搶險、抗旱措施。財政部門為災區及時提供資金幫助。國家防總辦公室為災區緊急調撥防汛抗旱物資;鐵路、交通、民航部門為防汛抗旱物資運輸提供運輸保障。民政部門及時救助受災群眾。衛生部門根據需要,及時派出醫療衛生專業防治隊伍赴災區協助開展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為國家防總提供調度參謀意見。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支援地方抗洪搶險、抗旱。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流域防汛指揮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啟動Ⅰ級響應,可依法宣布本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的相關規定,行使權力。同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動員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轉移危險地區群眾,組織強化巡堤查險和堤防防守,及時控制險情,或組織強化抗旱工作。受災地區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成員單位負責人,應按照職責到分管的區域組織指揮防汛抗旱工作,或駐點具體幫助重災區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災救災工作。

Ⅱ級應急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Ⅱ級響應

(1)一個流域發生大洪水;

(2)大江大河幹流一般河段及主要支流堤防發生決口;

(3)數省(區、市)多個市(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4)一般大中型水庫發生垮壩;

(5)數省(區、市)多個市(地)發生嚴重乾旱或一省(區、市)發生特大乾旱;

(6)多個大城市發生嚴重乾旱,或大中城市發生極度乾旱。

2、Ⅱ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副總指揮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部署,加強防汛抗旱工作指導,在2小時內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國家防總加強值班,密切監視汛情、旱情和工情的發展變化,做好汛情旱情預測預報,做好重點工程的調度,並在24小時內派出由防總成員單位組成的工作組、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國家防總辦公室不定期在中央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民政部門及時救助災民。衛生部門派出醫療隊赴一線幫助醫療救護。國家防總其他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有關工作。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密切監視汛情、旱情發展變化,做好洪水預測預報,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支援地方抗洪搶險、抗旱;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為國家防總提供調度參謀意見。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可根據情況,依法宣布本地區進入緊急防汛期,行使相關權力。同時,增加值班人員,加強值班。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組織加強防守巡查,及時控制險情,或組織加強抗旱工作。受災地區的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成員單位負責人,應按照職責到分管的區域組織指揮防汛抗旱工作。相關省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將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和國家防總。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成員單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災救災工作。

Ⅲ級應急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Ⅲ級響應

(1)數省(區、市)同時發生洪澇災害;

(2)一省(區、市)發生較大洪水;

(3)大江大河幹流堤防出現重大險情;

(4)大中型水庫出現嚴重險情或小型水庫發生垮壩;

(5)數省(區、市)同時發生中度以上的乾旱災害;

(6)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發生中度乾旱;

(7)一座大型城市發生嚴重乾旱。

2、Ⅲ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秘書長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密切監視汛情、旱情發展變化,加強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在2小時內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國家防總辦公室在24小時內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指導地方防汛抗旱。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加強汛(旱)情監視,加強洪水預測預報,做好相關工程調度,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到一線協助防汛抗旱。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根據預案組織防汛搶險或組織抗旱,派出工作組、專家組到一線具體幫助防汛抗旱工作,並將防汛抗旱的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和國家防總。省級防汛指揮機構在省級電視台發布汛(旱)情通報;民政部門及時救助災民。衛生部門組織醫療隊赴一線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其他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工作。

Ⅳ級應急響應

1、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為Ⅳ級響應

(1)數省(區、市)同時發生一般洪水;

(2)數省(區、市)同時發生輕度乾旱;

(3)大江大河幹流堤防出現險情;

(4)大中型水庫出現險情;

(5)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時因旱影響正常供水。

2、Ⅳ級響應行動

(1)國家防總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主持會商,作出相應工作安排,加強對汛(旱)情的監視和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指導,並將情況上報國務院並通報國家防總成員單位。

(2)相關流域防汛指揮機構加強汛情、旱情監視,做好洪水預測預報,並將情況及時報國家防總辦公室。

(3)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具體安排防汛抗旱工作;按照許可權調度水利、防洪工程;按照預案採取相應防守措施或組織抗旱;派出專家組赴一線指導防汛抗旱工作;並將防汛抗旱的工作情況上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國家防總辦公室。

Ⅸ 防澇防汛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防洪法》

熱點內容
共同投資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1 03:18:49 瀏覽:440
司法核驗 發布:2025-05-11 02:39:24 瀏覽:519
吉安司法 發布:2025-05-11 02:39:23 瀏覽:509
法律咨詢銀行貸款 發布:2025-05-11 02:24:54 瀏覽:416
法律援助是下列哪 發布:2025-05-11 02:24:15 瀏覽:436
民事訴訟法243條規定6 發布:2025-05-11 02:20:41 瀏覽:45
法院人說法院 發布:2025-05-11 02:19:16 瀏覽:201
教育法規看法 發布:2025-05-11 02:19:15 瀏覽:615
道德重要詞 發布:2025-05-11 01:50:15 瀏覽:144
若言律師 發布:2025-05-11 01:45:44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