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的形式
❶ 規章以何種形式發布
中央部委以部委令、地方政府以政府令(必須有立法權的地方政府)。
❷ 法律、法規、部門規章應如何區分
區別: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1、制定者不一樣:
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在其許可權內制定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稱為「部門規章」。
2、效力不一樣:
法律的級別是最高的,其次是法規,然後再到部門規章。
3、含義概念不一樣: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意識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規是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總稱。
規章是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活動和有關人員行為,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並發布實施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
(2)規章的形式擴展閱讀:
三者發布:
1、國家行政法規的制發主體是國務院。
2、部門規章的主要是國務院各部門。
3、政府規章的制定主體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城市、計劃單列市的人民政府。
以上這些單位或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和規章,都可用「公布令」來發布。而其他一些地區和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章而制定的,不屬於法規、規章的「類規章性文件」,不能用「公布令」發布,只能用「通知」予以發布。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法律
網路--法規
網路--規章
❸ 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還有地方性法規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什麼如何從文件名稱中就能區分他們屬於哪個
區分:行政法規是以國務院令形式公布,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人大或人大常委會公布的。部門規章就是國務院各部委發布的(如公安部令)
❹ 規章制度的公示方式有哪些
規章制度公示方法:
1、員工手冊發放(要有員工簽領確認);
2、內部培訓版法(注意一定要包括權:培訓時間、地點、參會人員、培訓內容、與會人員簽到);
3、勞動合同約定法;
4、考試法(開卷或閉卷);
5、傳閱法;
6、入職登記表聲明條款;
7、意見征詢法。
盡量避免如下公示方法:1、網站公布(舉證困難);2、電子郵件告知(舉證困難);3、公告欄,宣傳欄張貼(舉證困難)。
❺ 我國法律的主要形式是什麼
法律形式,也稱為法的效力淵源,是指根據法的效力來源而劃分法的不同形式,如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判例法、習慣和法理等。一般來講法律形式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約束力的形式,如各種制定法,在普通法法系國家,判例法也具有約束力;另一種是雖無約束力但卻可以有參考作用的形式,如一般原則和法理等。
在我國,對法律形式的理解,一般指有約束力的效力淵源,主要是各種制定法。我國的法律形式主要是以憲法為核心的各種制定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等。
1、憲法。憲法是每一民主國家最根本的法律形式,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或標志,憲法的權威直接來源於人民。
2、法律。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我們這里使用的是狹義的法律的概念,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規范。在我國法律形式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僅次予憲法。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國務院所發布的決定和命令,凡屬於規范性的,也屬於法的淵源之列。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一定層面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法的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5、規章。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從其制定機關而言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另一種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的事項;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6、特別行政區的法律。特別行政區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除外交、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
7、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國際條約,是指我國作為國際法主體同外國締結的雙邊、多邊協議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
❻ 什麼叫法律法規,具體以什麼形式體現
法律是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活動結果。
法規是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與具有地方立法權的人大及其常委會
❼ 行政規范性文件與行政法規、規章的區別
1.規定內容的區別
凡是法律、法規規定以規章形式規定的事項,應當制定規章,比如,設定行政處罰,出台法律、法規的配套制度,均屬於規章。
而一般規范性文件,主要用於部署工作,通知特定事項、說明具體問題。此外行政管理的重大制度也應當制定規章。比如,國家統計局就涉外社會調查活動管理、部門統計調查項目管理、統計執法檢查相繼出台了三個部門規章。
2.發布形式的區別
2000年7月1日《立法法》實施以後,規章都必須以令的形式發布,因此凡是以令的形式發布的,就是規章。
一般規范性文件則不以令的形式發布,往往以通知、函等形式下發。
3.具體結構上的區別
規章一般採取章、節、條、款的結構。
規范性文件則比較鬆散,一般沒有結構要求。
4.是否在國務院備案
規章要報國務院備案,規范性文件則不需要。
可以這樣說,是否以規章形式發布並報送國務院備案,是判斷規章還是規范性文件的主要標准。
5.地位上的區別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文件 ,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 。
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撤銷國務院制定的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行政法規決定和命令。
行政規范性文件要服從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 其與地方性法規處於一個級別。
6.調整對象的區別
行政法規調整的對象一般是行政管理領域帶有普遍性、全局性、原則性以及意義重大的問題。
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調整對象則限定在行政管理領域中某些特殊的、局部的、具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