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3 15:56:05

『壹』 關於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詳細解釋

第二十五條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是否是全額扣除還是有比例扣除數??----是全額扣除.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6]10號)規定,
一、 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超過規定的比例和標准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應將超過部分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二、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建設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建金管[2005]5號)等規定精神,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單位和職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具體標准按照各地有關規定執行。
單位和個人超過上述規定比例和標准繳付的住房公積金,應將超過部分並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

『貳』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加班費屬於工資薪金的一部分,按照工資薪金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的第八條第一款界定: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此外,國稅總局在對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的釋義中,也從另一個角度提到了工資薪金的種類,即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
確定是哪兒都能找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原因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很容易找的,而且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現在也不是太難找。關於找具體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之所以這里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比較全,其他地方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網,可能不如這里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全面,確定是哪兒都能找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原因是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很容易找的,而且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現在也不是太難找。關於找具體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我建議你到這里看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從上述文件中,都能分析出加班費屬於工資薪金的一部分(即使個稅實施條例中沒出現加班費三個字,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也能涵蓋各種情況了),因此要按照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稅的。

『叄』 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32條具體內容是什麼啊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
稅法版第七條所說的已在境權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是指納稅義務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該所得來源國家或者地區的法律應當繳納並且實際已經繳納的稅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是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的中國國家法律文件。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4年1月28日頒布)、稅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頒布)以及由中國各級稅務機關發布的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的規定,構成了現行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主體法律基礎。

『肆』 個人所得稅第五條第一款及實施條例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十六條稅法第五條所說的減征個人所得稅,其減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釋義:第5條
第五條【減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二、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三、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減稅的。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了減稅的情形,其中第一款規定了特殊人群的減稅。根據有關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減征個人所得稅的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僅限於勞動所得,具體所得項目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本法第2條所列的其他各項所得,不屬於減征照顧范圍。

需要注意,減稅必須遵守如下程序:(1)納稅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書面申請減免稅;(2)納稅人的申請經過審查批准機關審批。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做出減稅、免稅的決定;(3)納稅人享受減稅、免稅待遇的,在減稅、免稅期間也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經法定的審批機關批准減稅、免稅的納稅人,應該持有關文件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稅、免稅手續。

『伍』 如何理解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五條

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從納稅義務人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通常的說,正常繳納的「五險一金」可以從利潤中扣除。

『陸』 最新個人所得稅實施細則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貫徹執行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有關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6號
成文日期:2011-07-29

字體:【大】【中】【小】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四十八號)(以下簡稱稅法)將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根據稅法修改的相應條款,現就貫徹執行的有關具體問題公告如下:
一、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的適用問題
(一)納稅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後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適用稅法修改後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見附件一),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納稅人2011年9月1日前實際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無論稅款是否在2011年9月1日以後入庫,均應適用稅法修改前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項目應納稅額的計算問題
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的投資者(合夥人)2011年9月1日(含)以後的生產經營所得,應適用稅法修改後的減除費用標准和稅率表(見附件二)。按照稅收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先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再計算全年應納稅額。其2011年度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如下:
前8個月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的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8/12
後4個月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後的對應稅率-速算扣除數)×4/12
全年應納稅額=前8個月應納稅額+後4個月應納稅額
納稅人應在年度終了後的3個月內,按照上述方法計算2011年度應納稅額,進行匯算清繳。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比照本公告第二條規定執行。
四、本公告自2011年9月1日起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徵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4]089號)所附「稅率表一」和「稅率表二」同時廢止。
特此公告。

『柒』 我想知道新個人所得稅法的詳細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八十五 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胡錦濤
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1999年8月30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根據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四次修正
根據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
《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第五次修正)

第一條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八、財產租賃所得;

九、財產轉讓所得;

十、偶然所得;

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稅率表附後)。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並按應納稅額減征百分之三十。

四、勞務報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五、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免稅的所得。

第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二、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三、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減稅的。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二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必要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事業和其他公益事業捐贈的部分,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從應納稅所得中扣除。

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可以根據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匯率變化情況確定附加減除費用,附加減除費用適用的范圍和標准由國務院規定。

第七條 納稅義務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應納稅額中扣除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但扣除額不得超過該納稅義務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

第八條 個人所得稅,以所得人為納稅義務人,以支付所得的單位或者個人為扣繳義務人。個人所得超過國務院規定數額的,在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或者沒有扣繳義務人的,以及具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的,納稅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納稅申報。扣繳義務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

第九條 扣繳義務人每月所扣的稅款,自行申報納稅人每月應納的稅款,都應當在次月七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

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稅款,按月計征,由扣繳義務人或者納稅義務人在次月七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特定行業的工資、薪金所得應納的稅款,可以實行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的方式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由納稅義務人在次月七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的稅款,按年計算,由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後三十日內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納稅義務人在一年內分次取得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的,應當在取得每次所得後的七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後三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從中國境外取得所得的納稅義務人,應當在年度終了後三十日內,將應納的稅款繳入國庫,並向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

第十條 各項所得的計算,以人民幣為單位。所得為外國貨幣的,按照國家外匯管理機關規定的外匯牌價摺合成人民幣繳納稅款。

第十一條 對扣繳義務人按照所扣繳的稅款,付給百分之二的手續費。

第十二條 對儲蓄存款利息所得開征、減征、停徵個人所得稅及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國務院根據本法制定實施條例。

第十五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元的 5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2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9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 45

(註:本表所稱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二千元後的余額或者減除附加減除費用後的余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二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1 不超過5000元的 5
2 超過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3 超過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4 超過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5 超過50000元的部分 35

(註:本表所稱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

『捌』 個人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的區別

個人所得稅法是法律,是制定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的根本和基礎,在個人所得版稅實施條權例的第一條內容如下:

(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2號發布 根據2005年12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08年2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根據2011年7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第三次修訂)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稅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熱點內容
深圳市勞動法未簽合同 發布:2025-05-10 03:27:27 瀏覽:592
社會保障法第九條 發布:2025-05-10 03:19:52 瀏覽:864
朋友上法院 發布:2025-05-10 03:19:49 瀏覽:317
公司法債權債務 發布:2025-05-10 03:18:34 瀏覽:988
問題一法治觀念的內涵包括 發布:2025-05-10 03:16:07 瀏覽:738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0 03:15:32 瀏覽:378
司法是啥警 發布:2025-05-10 03:07:41 瀏覽:35
重慶大學建設法規考試試題 發布:2025-05-10 02:49:32 瀏覽:292
甘肅省人民法院網 發布:2025-05-10 02:43:12 瀏覽:45
道德經溪谷 發布:2025-05-10 02:37:05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