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A. 修改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包括哪些內容
國務院關於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已經出台。
七、將第十二條修改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經批准後,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採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
八、刪去第十三條。
九、將第十七條改為第十六條,修改為: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編制環境保護篇章,落實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措施以及環境保護設施投資概算。
十、刪去第十八條、第十九條。
十一、將第二十條改為第十七條,修改為: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
十二、刪去第二十二條。
十三、將第二十三條改為第十九條,修改為: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其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經驗收合格,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十四、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設計、施工、驗收、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情況,以及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的其他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十五、將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合並,作為第二十一條,修改為:建設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規定處罰。
十六、增加一條,作為第二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單位編制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未落實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措施以及環境保護設施投資概算,未將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納入施工合同,或者未依法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的,由建設項目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
十七、刪去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
B. 關於環境保護法
目前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和國務院制定的關於環境方面的法律有:
中華回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城市綠化條例
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環境標准管理辦法
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C. 環境保護法法規有哪些
主要包括:監督管理、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法律責任五大方面。
D. 廣東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一、全球10大環境問題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二、我國環境狀況
1、大氣污染屬煤煙型污染,以塵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劇。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及四川盆地。華中地區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庫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內陸河流和大型水庫外,污染成加重趨勢,工業發達城鎮附近的水域污染尤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長江、黃河、淮河、海灤河、遼河、松花江)中,黃河流域、松花江、遼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5、大淡水湖泊總磷、總氮污染面廣,富營養化嚴重。
6、四大海區以渤海和東海污染較重,南海較輕。
7、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並呈加重趨勢。
8、城市環境污染呈加重趨勢。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嚴重,呈惡化趨勢。絕大多數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國2/3的河流和1000多萬公頃農田被污染。
三、歷年環境日主題
1974年:只有一個 地球
1975年:人類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資源
1977年: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
1978年: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81年:保護地下水和人類和人類食物鏈;防止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2年: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3年:管理和處理有害廢棄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們的地球、家園、居住地
1997年: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E.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你投資建設的項目,簡單點說就是你租廠房做的那攤子項目
F. 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七條是什麼
第七條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版
行分權類管理:
(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
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
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
表。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訂並公布。
G. 關於《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處罰條例的適用
"第二十五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未版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機關重權新審核同意,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責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恢復原狀,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款。"國務院至今還沒有相關的梳理,也沒有簡化程序,如果有一個經過梳理或簡化程序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出台,那是要經過國務院第N次常務會議修改或出台細則,並發布施行才行的。
H.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二十七條於二十八條的區別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項目投入試生產超過3個月,建設單位未申請環境
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由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
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辦理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手續;逾期未辦理的,責
令停止試生產,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建成、未經驗
收或者經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
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
可以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
1、27條說的是已經試運行超過了3個月,沒有進行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的,需要責令限期辦理驗收,超過規定期限,罰款處理。
2、28條說的是主體工程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但是環境保護設施說白了就是打不到標准要求,責令停產,並罰款。
3、應該說前者情況較輕,並且按照正常試運行,只不過是超過了三個月的試生產期限的,責令辦理就可以了;後者比較嚴重,已經投入正式生產但是還沒有把環保設施達到要求,所以需要停產,罰款也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