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陝西省環境保護條例

陝西省環境保護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3 17:01:47

A. 陝西省人大制定了哪些關於環境保護的法規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辦法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

陝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辦法
陝西省人大常委會

(1992年7月25日陝西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8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
第三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四章 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的環境管理
第五章 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本省所轄的行政區域。
第三條 各項建設事業必須堅持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並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統一的方針。
環境保護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和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環境保護規劃和年度計劃必須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採取綜合開發配套建設措施,促使環境保護工作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協調。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公安、土地、礦產、農業、林業、水利水保及其他有關部門和軍隊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和資源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教育事業,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發展環境保護產業,普及環境保護和環境法律知識,提高全體公民的環境意識。
第七條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保護和改善環境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環境監督管理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實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確定的環境保護目標和任務,上一級人民政府應當分階段與下一級人民政府簽定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並組織考核,實行獎懲。
第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並對所屬企業事業單位的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進行考核。
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監督檢查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以及標準的貫徹執行;
(二)會同有關部門對環境狀況及發展趨勢進行調查、評價和預測,擬訂本轄區環境保護規劃和年度計劃;
(三)參與制定本轄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國土規劃及區域開發規劃;
(四)負責環境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和對自然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五)受理對污染和破壞環境行為的檢舉、控告,負責調查處理環境污染和破壞事故以及環境污染糾紛;
(六)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本轄區環境監測和環境科學研究工作,組織編報環境質量報告書。
第十二條 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本省環境質量標准和嚴於國家標準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定期發布全省環境狀況公報。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環境監測站可以受主管部門的委託,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行為實施監督檢查。
市級環境監測站承擔轄區范圍內環境污染糾紛的技術仲裁,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承擔終結技術仲裁。
第十四條 各級環境監理機構的主要職責:負責超標准排污費和排污水費的徵收工作;巡查、監督污染源的排放情況以及污染防治設拖的運行情況;參與環境污染事故及糾紛的調查處理。
第十五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排放污染物的,應執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規定的項目和本省已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標准時,執行本省制定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
第十六條 跨行政區的環境污染防治以及污染事故和糾紛的處理,由有關的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授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協商解決,或者由共同的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作出決定。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人民政府技術監督部門加強對防治污染裝備和環境保護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

第三章 保護和改善環境
第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轄區內的環境質量負責,採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第十九條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和改善水域的水質,重點保護和改善黃河、渭河、涇河、洛河、延河、無定河、漢江、丹江及水庫水質,防治水污染,保護水資源。
禁止向江河、湖泊、水庫和其他水域傾倒垃圾、固體廢棄物、有毒有害液體和帶有病原體的其它廢棄物。
禁止採用漫流、稀釋、滲坑(井)和其他方式排放有毒有害廢水。
第二十條 禁止在文物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居民生活區內新建污染和破壞環境的設拖。已建成的設施,排放污染物必須符合排放標准;污染物排放超過標準的,必須限期治理。
第二十一條 加強自然保護工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自然景觀、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溫泉、自然和人文遺跡、古樹名木及其它具有科學、歷史研究價值的區域,設立自然保護區或者採取其它措施加以保護,嚴禁破壞。
第二十二條 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合理使用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種樹種草,增加植被,禁止亂砍濫伐森林,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農葯及植物生長激素。農作物利用工業污水灌溉的,其水質必須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准,防止土壤
污染。
加強對鄉鎮企業的環境管理,發展無污染和少污染的行業。鄉鎮企業和個人不準生產和經營產生劇毒污染物及有放射性的產品;不準從事污染和雜訊、振動嚴重的生產項目。已建成的必須整頓改造,限期治理。
第二十三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實行統一規劃、計劃勘探、綜合評價、科學開采和合理利用。按照誰開發誰保護的原則,開發建設項目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和破壞的,應由開發建設單位給予補償和恢復。
第二十四條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合理規劃。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基礎設施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防治工業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雜訊、放射性物質、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四章 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的環境管理
第二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在建設項目立項審批時必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避免對環境的有害影響,嚴格控制產生新的污染。
第二十六條 一切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工程建設和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規定,實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制度。
第二十七條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許可權:
(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批準的建設項目,分別由同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跨行政區以及對環境問題有爭議的建設項目,報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二)在西安市轄區內的省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批準的建設項目,由西安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並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三)國務院及其所屬部門批準的建設項目,除按規定應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項目以外,其他項目和特殊建設項目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二十八條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拖,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已建成的防治污染設拖,必須正常運轉,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
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必須徵得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二十九條 進行區域開發的管理機構,必須組織對擬開發區域的環境現狀進行調查評價,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第三十條 區域開發的管理機構對開發區的環境質量負責。在制定開發規劃方案時,必須編制環境保護專章,報上一級和開發區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在開發建設時期內按年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環境質量狀況。
第三十一條 禁止引進不符合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要求的技術和設備。禁止進口有毒有害廢棄物在本省處理。防止境外污染向本省行政區域轉嫁。

第五章 防治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三十二條 產生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把消除污染、改善環境、節約資源和綜合利用作為技術改造和生產經營管理的內容納入工作計劃,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管理責任制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第三十三條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登記,經核查批准,發放《排放污染物許可證》後,方可排放。
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等需作重大變動時,排放污染物單位應在改變之前重新申報登記。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接到申報後,應在三十日內批復,逾期不批復的視為同意。
第三十四條 凡排放污染物超過排放標準的,必須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並負責治理。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同時繳納排污水費。
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和排污水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五條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委託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限期治理。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三十六條 省內外專門從事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的單位,須經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其資質進行審查,取得《陝西省環境污染治理證書》後,方可在本省境內承擔污染治理任務。
第三十七條 任何單位不得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
第三十八條 凡生產、銷售、使用有毒化學物品的,必須向當地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生產、使用含有放射性物質的物品的,必須向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並發給《有毒、危險物品環境安全證書》後,方可辦理有關手續。
第三十九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採取有效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根據不同情況,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並按以下規定處以罰款:
(一)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處以三百元至三千元罰款;
(二)不執行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制度,或者在申報中拒報、謊報污染物排放種類、數量、濃度等數據、資料的,處以三百元至三千元罰款;
(三)未取得《排放污染物許可證》排放污染物的,處以三百元至五千元罰款;
(四)不按《排放污染物許可證》規定的標准排放污染物或者採取不正當手段、方式排放污染物的,處以五千元至十萬元罰款;
(五)不按國家和本省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和排污水費的,處以一千元至一萬元罰款;
(六)發生環境污染和破壞事故,不及時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不及時向可能要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或者不立即採取有效處理措施的,處以一千元至一萬元罰款;
(七)將產生嚴重污染的生產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使用的,處以二千元至二萬元罰款;
(八)引進不符合我國環保規定要求的技術、設備或者進口有毒有害廢棄物在本省處理的,處以一千元至五萬元罰款;
(九)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設施,污染物排放超過規定排放標準的,處以五百元至三萬元罰款。
第四十一條 建設項目未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制度進行建設的,處以一千元至二萬元罰款;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未達到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責令採取補救措施,並處以二千元至二萬元罰款;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未建成,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並處五千元至五萬元罰款。
第四十二條 對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加收一至五倍超標准排污費外,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一萬元至十萬元罰款,或者責令其停業、轉產、關閉。
責令地方管轄的企業停業、轉產、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轉產、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第四十三條 對違反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本辦法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罰款額最高不超過二十萬元;情節較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導致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後果的
,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在被處以警告或者罰款後,仍負有治理污染、排除危害,並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的責任。
完全由於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並經及時採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第四十五條 本辦法所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專項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執行。
縣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處一萬元以下罰款,市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處五萬元以下罰款。超過罰款限額的,須報上一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處二十萬元以下罰款。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罰款一律上繳財政,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書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四十七條 環境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貪污受賄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八條 本辦法實施中的具體應用問題,由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九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B. 環保局的投訴電話

環保局的投訴電話是12369。

12369是環境保護的舉報熱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環保舉回報熱線工作答管理辦法》設立。12369的受理范圍:

1、一般程度的污染問題由轄區環保局受理,遇到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可直接向「12369」市指揮中心舉報。

2、屬於環保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如屬於市本級的,則有市本級處理;如果屬於某區的,則轉交給該區環保部門處理。

3、一些並不屬於環保部門管轄范圍的,例如城市垃圾處置,12369並不會派專人到現場,而會轉給有關部門來處理。

(2)陝西省環境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管理辦法》中規定:

第十四條 上級承擔環保舉報熱線工作的機構發現向下級交辦的舉報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及時督辦:

(一)辦結後處理決定未得到落實的;

(二)問題久拖不決,群眾反復舉報的;

(三)辦理時弄虛作假的;

(四)未按照規定程序辦理的;

(五)其他需要督辦的情形。

C. 陝西的野生動物有哪些(不少於10種)這些野生動物現在生存的狀況是怎樣的有哪些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和方法

I級(16種):金絲猴、大熊貓、雲豹、豹、虎、羚牛、白鸛、黑鸛、朱䴉、金雕、白肩雕、大鴇、褐馬雞、遺鷗、丹頂鶴、林麝。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保護
第三章 管理
第四章 獎懲
第五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護、發展、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在本省境內從事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科學研究、馴養繁殖、開發利用、狩獵等活動,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本辦法。
第三條 本辦法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
(一)國務院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二)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三)國家和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有益的或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下簡稱一般保護野生動物)。
前款規定以外的一般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適用於國家和省有關漁業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第四條 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一切單位和個人對於野生動物資源都有保護的義務,對於侵佔、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制止、檢舉和控告的權利。
依法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其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第五條 每年4月11日為陝西省「愛鳥節」,9月為陝西省「野生動物保護法宣傳月」。
第六條 保護管理野生動物資源所需經費,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年度經費中列支,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建立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基金制度,基金的徵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二章 保護
第七條 本省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息環境。對分布在本省境內的大熊貓、朱(huan)、金絲猴、羚牛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應採取特殊措施,實行重點保護。
第八條 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省人民政府制定並公布,報國務院備案。
省一般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及其調整,由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九條 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的地區和水域,應劃為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管理,按照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在本辦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地,禁止使用有毒有害葯物,禁止污染生息環境,禁止採集、破壞卵、巢、穴、洞。
第十一條 發現病傷、受困、擱淺、迷途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採取措施搶救、保護,並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或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機構。
第十二條 對危害人畜安全和損壞農作物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當地人民政府及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積極採取預防、控制措施。因保護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造成農作物或其他損失的,應予以補償。具體補償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三條 野生動物管理機構工作人員有權制止各種違反野生動物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持證執行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處罰決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妨礙野生動物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對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生息環境將造成損害的,建設單位應採取預防措施。
第三章 管理
第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重視和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管理工作,制定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規劃和措施,並保證其實施。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林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本轄區內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管理工作。
各級公安、工商行政、環境保護、鐵路、交通、郵電、民航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圓內,協同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做好保護野生動物工作。
第十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根據需要,在林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設立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專管或兼管機構。
鄉鎮人民政府、國營林業局和林、農、牧、漁場以及有保護任務的工礦、水庫、軍事區等單位,應根據需要,設立機構或配備人員,負責本轄區內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第十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是:
(一)宣傳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二)制定本地區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的規劃,組織調查野生動物資源,實施國家和地方有關保護、拯救、管理野生動物的具體措施;
(三)依法管理野生動物的獵捕、狩獵、馴養繁殖、科學研究活動;
(四)依法監督檢查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收購、出售、運輸、攜帶、郵寄等經營利用活動;
(五)依法配合有關部門管理獵槍、彈具的經銷、使用及管理活動;
(六)依照管理許可權,監督檢查有關單位生產、建設活動對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息環境的影響;
(七)依照法律、法規應當履行的其它職責。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每五年組織一次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並建立野生動物資源檔案。
第二十條 省轄市人民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劃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生息繁衍地、禁獵(漁)區,規定禁獵(漁)期、輪獵期,並報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二十一條 禁止獵捕、殺害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交換或其他特殊情況,需要捕捉、捕撈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須經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給特許獵捕證;獵捕國家二級保護或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須經所在市(地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報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給特許獵捕證。
第二十二條 一般保護野生動物的狩獵,按照狩獵量不大於被狩獵動物年增長量的原則,實行狩獵量限額管理。年狩獵量限額由縣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三條 狩獵一般保護野生動物,須持有狩獵證。持槍狩獵的,須同時持有持槍證。狩獵證和持槍證分別由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和公安部門核發。
跨縣(市、區)境狩獵時,須經狩獵所在地縣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外省單位和個人在本省境內狩獵,須經本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四條 建立狩獵場,須經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建立對外國人開放的狩獵場,須經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五條 禁止使用軍用武器、體育運動槍支、毒葯、炸葯、獵套、地坑、鐵夾、殲滅性圍獵、電擊和其他危害、破壞野生動物及其生息環境的工具和方法獵捕野生動物。
獵槍、彈具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管理,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禁止出售、收購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等特殊情況,需要出售、收購、利用的,按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管理許可權批准。
外省單位和個人在本省境內收購一般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須經本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二十七條 馴養繁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須持有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許可證;馴養繁殖省重點和一般保護野生動物的,須持有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許可證。
出售馴養繁殖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由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單位收購。
第二十八條 運輸、攜帶、郵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出縣境、省境的,須持有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運輸證明。運輸、攜帶、郵寄省重點或一般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出縣境的,須持有縣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運輸證明;出省境的,須持有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運輸證明。
對未持有運輸證明的,各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委託的單位有權檢查、制止、扣留;民航、鐵路、交通、郵電等部門不得承運,並有權檢查、扣留,交由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處理。
第二十九條 出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口及運輸證明。出口省重點和一般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須經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並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出口和運輸證明。
第三十條 經營野生動物及其產品,須持有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經營許可證和工商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
第三十一條 各級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委託單位,應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進入市場交易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監督管理。未進入市場交易的,由當地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單位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 在本省境內對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進行野外考察研究、採集標本、拍攝電影、錄像,須經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屬於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須經市(地區)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三條 外國人在本省境內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野外考察研究、採集標本、拍攝電影、錄像,須經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指國務院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外國人對省重點和一般保護野生動物進行前款所述活動的,須經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外國人在本省非開放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活動,須由接待單位按有關規定報經省外事、公安等主管部門批准。
第三十四條 經營利用野生動物及其產品,或對國家、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進行野外考察研究、採集標本、拍攝電影、錄像的,應當繳納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管理費。具體的收費標准和辦法由,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物價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 獎懲
第三十五條 有下列事跡之一的單位或個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表彰或獎勵:
(一)模範執行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法律、法規,保護管理野生動物資源成績突出的;
(二)檢舉、揭發非法捕殺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功的;
(三)馴養繁殖、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效益顯著的;
(四)搶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成績突出的;
(五)在野生動物科學研究、科學知識普及、推廣先進技術、資源調查中成果突出或效益顯著的;
(六)熱愛野生動物保護事業、連續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十年以上並有顯著成績的;
(七)破獲非法獵捕野生動物重大、特大案件有功的。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治安處罰;尚不夠追究刑事責任和不屬於治安處罰行為的,由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單位依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非法獵捕本辦法第三條所列應予保護的野生動物的,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責令交納獵獲物資源補償費,並處以獵獲物資源費1至3倍的罰款;
(二)在自然保護區、禁獵(漁)區、禁獵(漁)期內或擅自使用禁用工具、方法獵捕野生動物,造成損失的,沒收獵獲物、獵捕工具和違法所得,責令交納獵獲物資源補償費,並處以獵獲物資源費1至3倍的罰款;未造成損失的,處以每人每次20元至50元罰款;
(三)未按狩獵證規定的種類、數量、地點、期限狩獵的,沒收獵獲物和違法所得,處以獵獲物資源費1至2倍的罰款,並可以沒收狩獵工具,吊銷狩獵證;
(四)窩藏非法獵捕野生動物人員或獵獲物的,沒收獵獲物,可以並外200元以下罰款;
(五)破壞國家或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場所的,責令停止破壞行為,限期恢復原狀,可以並處實際損失1至3倍的罰款;
(六)偽造、倒賣、出租、轉讓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經營許可證、運輸證明和允許出口證明的,吊銷有關證件,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300元至1000元罰款;
(七)違反本辦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規定,進行野外考察研究、採集標本、拍攝電影、錄像的,沒收野外所獲資料,並處500元至10000元罰款。
第三十七條 非法馴養、出售、收購、利用、運輸、攜帶、郵寄本辦法所列保護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沒收實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金額1至3倍的罰款;對經營者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或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 沒收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由縣級以上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託的單位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三十九條 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委託單位的工作人員、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人員,在執行公務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索賄受賄、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作出處罰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上一級機關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通知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15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章 附則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執行中的具體應用問題,由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是陝西唯一在全省范圍內
對國家重點保護一、二級野生動物實施野外搶救、飼養繁殖、科學研
究、宣傳教育、開發利用的保護單位。
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於1996年完成一期工程建
設,建成各類動物館舍、管理用房及外活動場地7300平方米。2005年,
中心二期工程建設竣工,完成搶救繁育區的建設。建成大熊貓館、綜
合搶救區、褐馬雞飼養區、羚牛館、獸醫院、辦公樓等總建築面積19
843平方米。
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成立以來,以搶救繁育秦
嶺四大國寶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為重點。2003年、2005年共
成功繁殖大熊貓幼仔兩只,成活兩只。2003年從洋縣引進朱䴉60隻,異
地飼養繁殖取得成功。今年則重點試行了人工飼養條件下自然繁殖,
使種群數量達256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朱䴉人工飼養種群。
陝西省珍稀野生動物搶救飼養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累計實施野
外搶救460餘次,搶救、收容各類野生動物2090餘只(頭);其中搶
救一級動物大熊貓35次,金絲猴23次,羚牛64次,其它一級動物21次。
野外放歸各類野生動物1570餘只(頭)。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天然林
保護工程的實施,野外搶救頻率越來越高。

相關鏈接——大熊貓秦嶺亞種

我國大熊貓研究領域近期又有重大發現,在全球僅有的1596隻野
生大熊貓中,還存在著一個更為稀有的群體--秦嶺大熊貓亞種,其總
數大約只有273隻。
秦嶺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11個關鍵地區之一,一直被籠罩著許多
神秘色彩,秦嶺大熊貓直到1964年才被學術界發現並予以公布,比四
川大熊貓的發現晚了將近一百年。近年來,通過研究發現秦嶺大熊貓
與四川大熊貓遺傳分化發生了較大變異,分子證據表明,秦嶺大熊貓
種群大約在10000年以前產生分化後,在進化力的作用下,已發育成
為大熊貓的一個亞種。兩個亞種在形態上已經形成了明顯差異,通過
頭骨對比,四川亞種的頭大牙齒小,秦嶺亞種頭小牙齒大,四川亞種
的頭長近似熊,秦嶺亞種的頭圓更像貓,乖巧可愛。四川亞種胸部為
深黑色,腹部為白色,下腹部毛尖黑色,毛干為白色;秦嶺亞種胸部
呈深棕色,腹部為棕色,下腹部毛尖棕色,毛干白色。秦嶺大熊貓亞
種的發現,意味著在國際動物保護領域的旗艦物種大熊貓家族中,秦
嶺大熊貓的基因更加珍貴,種群更加瀕危,更需要引起足夠的關注和
保護。

熱點內容
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ppt 發布:2025-05-10 04:31:39 瀏覽:778
全國法律碩士入學聯考全真模擬試題62 發布:2025-05-10 04:26:41 瀏覽:335
做采購的貿易公司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10 04:04:17 瀏覽:432
深圳市勞動法未簽合同 發布:2025-05-10 03:27:27 瀏覽:592
社會保障法第九條 發布:2025-05-10 03:19:52 瀏覽:864
朋友上法院 發布:2025-05-10 03:19:49 瀏覽:317
公司法債權債務 發布:2025-05-10 03:18:34 瀏覽:988
問題一法治觀念的內涵包括 發布:2025-05-10 03:16:07 瀏覽:738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10 03:15:32 瀏覽:378
司法是啥警 發布:2025-05-10 03:07:41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