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能源管理暫行條例
A. 國家計委印發節約能源監測管理暫行規定是否廢止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沒有被廢止,依然有效。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為了預防和強制社會多數成員參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安全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險制度四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社會保險費的征繳是社會保險制度的關鍵環節,在當前乃至今後相當一個時期,社會保險費征繳立法只會強化,《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可能隨著形勢變化修改, 但不會廢止。
B. 深圳市中央空調系統節能運行維護管理暫行規定現行有效嗎
深圳市中央空調系統節能運行維護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合理解決我市季節性、區域性電力供應緊張問題,保證中央空調安全、節能運行,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深圳轄區內設有集中式空調系統的各類民用和工業建築(工藝性建築除外)。
第三條 運行管理者對中央空調系統採用的相關管理文件、技術文件和合同等文件,應當符合本規定的要求。
第四條 本規定適用於常規條件下中央空調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如當地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災害或生化恐怖襲擊,有可能通過中央空調系統擴散污染和產生傷害時,應按實際情況採取應急運行措施。
第五條 本規定由深圳市貿易工業局(以下簡稱市主管部門)委託相應的機構執行,市國土資源和房產管理局、建設局按各自職責進行監督管理。
第二章 運行管理
第一節 人員管理
第六條 有關單位應當根據中央空調系統的規模、復雜程度和維護管理工作量的大小,配備必要的專職或兼職管理技術人員,建立相應的運行管理和維修班組,購置相應的維修設備和檢測儀表等。
第七條 管理和操作人員應經過培訓及節能教育,考試合格後才能上崗。
第八條 有關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管理和操作人員的培訓、考核檔案。
第九條 操作人員應當熟悉其所管理的中央空調系統,樹立節能與環保意識,做好空調運行的日常記錄和責任記錄。
第十條 對忠於職守、安全操作,在節能工作中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有關單位應當給予獎勵。
第二節 規章制度
第十一條 運行管理者應建立健全設備操作規程、常規運行調節總體方案、機房管理、水質管理等相關規章制度。
第十二條 運行管理者應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專職人員負責制、安全衛生制度(包含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運行值班制度、巡迴檢查制度、維修保養制度、事故報告制度等規章制度。
第十三條 管理部門應定期檢查有關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
第十四條 管理人員應對工作人員和系統狀態進行定時或不定時抽查,並進行數據統計和運行技術分析,發現異常應及時糾正。
第十五條 有關單位應對空調系統的運行狀況、設備的完好程度、能耗狀況、節能改進措施等進行季度、年度運行總結和分析。
第十六條 在設備工作期內,設備供應者應為使用者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及配件,並做好維修記錄。
第十七條 對於清洗、節能、調試、改造等工程項目,實施前宜對實施結果予以量化約束,簽訂的合同文本中必須明確保證實施結果和有效期限。
第三節 技術資料管理
第十八條 中央空調系統的設計、施工、驗收、檢測、維修和評定等技術文件應當完整並保存完好。下列文件應當存檔,並作為技術管理、責任分析、管理評定的重要依據:
(一)主要材料、設備、成品和半成品的技術資料、出廠合格證明及進場檢(試)驗報告;
(二)儀表出廠的合格證明、使用說明書和校正紀錄;
(三)圖紙會審記錄、設計變更通知書和竣工圖(含更新改造和維修改造);
(四)檢查驗收記錄;
(五)工程設備、風管系統、水管系統安裝及檢驗記錄;
(六)管道試驗記錄;
(七)設備單機試運轉記錄;
(八)系統聯合試運轉與調試記錄;
(九)安全和功能檢驗資料的檢查記錄;
(十)系統綜合效能測定報告;
(十一)維護保養記錄和檢修記錄;
(十二)水質化驗報告。
第十九條 各種運行管理記錄應齊全,主要包括主要設備運行記錄、巡迴檢查記錄、運行值班記錄、維護保養記錄等。不停機運行的系統,應當有交接班記錄等。原始記錄應准確、清楚,符合相關管理制度的要求,且保存完好。
第二十條 有關單位應妥善保管設備和系統運行記錄、事故分析及其處理記錄、設備和系統部件的大修和更換情況記錄、年度運行總結和分析等資料。
第二十一條 巡迴檢查應定時、定點、定人,並做好原始記錄。採用計算機集中控制的系統,可用定期列印匯總報表和數據數字化儲存的方式記錄、保存運行原始資料。
第三章 技術要求
第一節 運行保養規定
第二十二條 設備、閥門和管道的表面應保持整潔,無嚴重銹蝕,無跑、冒、滴、漏、堵現象。電動閥門應能夠正常工作。
第二十三條 空調系統主要設備和計量儀表應定期檢驗、標定和維護。缺少儀表裝置的應當及時增設。
第二十四條 空調自控設備和系統應定期檢修、維護,定期校驗感測器和儀表,以保證系統正常工作。
第二十五條 更新、增設空調系統溫濕度敏感元件和檢測元件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在室內,應設置在不受局部熱源影響的、有代表性的、空氣流通的地點,局部區域有要求嚴格時,應設在要求嚴格的地點;
(二)在風管內,設在氣流穩定的管段的截面中心;
(三)露點溫度的敏感元件和檢測元件,應裝設在擋水板後有代表性的位置,並應避免輻射熱、振動、水滴和二次回風的影響。
第二十六條 空調系統的主要設備和風管的檢查孔、檢修孔和測量孔,不得取消或遮擋。必要時應當增設檢查孔、檢修孔和測量孔,以便隨時對運行情況進行檢測。
第二十七條 空調系統末端設備,如風機盤管、空氣處理機組、新風機組等,由運行管理部門統一維護保養,並應定期檢查,及時維修,及時更換壞損設備及部件。過濾網應當定期檢查和清洗。
第二節 安全事項
第二十八條 有關單位應對製冷機房主機製冷劑泄漏定期檢查,有報警裝置的應定期檢測和維護,與通風系統聯鎖的應保證聯動正常,保證系統安全、正常的工作。
第二十九條 有關單位應檢查安全防護裝置的工作狀態、各種壓力容器、化學危險物品與油料的存放等情況。
第三十條 空調系統設備的電氣控制及操作系統應安全可靠,電源符合設備要求,接線牢固,接地措施符合《電氣安裝驗收標准》,無過載運轉現象。
第三十一條 製冷設備的冷水和冷卻水的水流開關應定期檢查,確保工作正常。
第三十二條 製冷設備、水泵和風機等設備的基礎應穩固,傳動裝置運轉應正常,軸承冷卻潤滑良好,無過熱現象,軸封密封良好,無異常聲音或震動現象。
第三十三條 有關單位應按照設備要求定期檢查冷水機組冷凝器的進出口壓差,消除設備內的水垢。
第三十四條 有關單位應定期檢查空調通風系統送、回風管的防火閥及其感溫、感煙控制元件,保證其正常工作。
第三十五條 機房內嚴禁放易燃、易爆和有毒危險品。
第三十六條 對電製冷壓縮機組,應定期檢查,確保下列裝置正常工作:
(一)壓縮機的安全保護;
(二)排氣壓力的高壓保護和吸氣壓力的低壓保護;
(三)潤滑系統的油壓差保護;
(四)電動機過載及缺相運行保護;
(五)冷卻水套斷水保護;
(六)離心式壓縮機軸承的高溫保護;
(七)蒸發器冷水的防凍保護;
(八)冷凝器冷卻水斷水保護及蒸發式冷凝器通風機的事故保護。
第三十七條 電製冷設備的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計、液壓計等裝置以及高低壓保護裝置、低溫防凍保護、電機過流保護、排氣溫度保護、油壓差保護等安全裝置必須齊全,定期校驗,確保正常工作。
第三十八條 電製冷設備的冷凍油應油標醒目,油位正常,油質符合要求。製冷設備的運行情況應符合技術要求,不得有超溫、超壓現象。定期檢查、記錄水冷式冷水機組冷凝器和蒸發器的水流阻力,確保其數值不超過機組額定阻力值。
第三十九條 有關單位應按安全和經濟運行的要求,確保各種安全和自控裝置的正常運行,如有異常應及時做好記錄並報告。特殊情況下需要停用安全或自控裝置的,應當履行有關審批或備案手續,並告知所有相關空調用戶。
第四章 節能要求
第四十條 運行管理部門應當每年進行一次空調系統能耗和供冷量統計。電製冷壓縮機組滿負荷及部分負荷製冷(熱)性能系數(COP)應符合《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准》GB50189—2005第5.4.4條的要求(見附件2)。
第四十一條 空調系統的使用功能和負荷分布發生變化時,或空調系統存在明顯的溫度不平衡時,運行管理部門應對空調水系統和風系統進行平衡調試,水量失調率(實測流量與需求流量的偏差/需求流量)和風量失調率(實測風量與需求風量的偏差/需求風量)均不應超過20%。
第四十二條 全空氣系統運行中的新風量控制,應按以下原則運行:
(一)在系統預熱和預冷運行時,可以無新風運行;
(二)在系統正常運行時,新風量可按CO2濃度小於0.1%控制,或者按附件3范圍取用;
(三)增大新風量會降低系統能耗時,宜增大新風量或採用全新風直供方式運行;
(四)增大新風量會增加系統能耗時,宜適當減少新風量。
第四十三條 對於人流密度峰值較大且變化波動量較大的場所,宜採用CO2濃度控制系統來調節新風比例。
第四十四條 表冷器的冷水進水溫度,應比空氣出口乾球溫度至少低3.5℃。冷水溫升宜採用2.5~6.5℃。表冷器用於空氣冷卻去濕過程時,冷水出口溫度應比空氣的出口露點溫度至少低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