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
『壹』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的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生產經營單位包括從事生產或者經營活動的企業法人內、不具備企業法人資容格的合夥組織、個體工商戶和自然人等生產經營主體。
(二)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參與經營管理的法定代表人、投資人和實際負有本單位生產經營最高管理許可權的人員。
(三)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包括安全主任和注冊安全工程師等專職或者兼職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人員。
(四)從業人員包括生產經營單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負責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崗位工人和被派遣勞動者等人員。
第五十三條 本條例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貳』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的第三章 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執行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地方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並履行下列職責:
(一)建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責任制,並指導、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事故防範、隱患排查和整改,重大危險源辨識、評估、監控等制度;
(二)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情況組織檢查,並根據檢查情況分析安全生產形勢,制定有針對性的監督管理方案;
(三)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當責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
(四)按照規定報告事故情況,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事故調查,依法組織或者參與由本級人民政府負責的事故調查處理,指導、協調有關應急救援工作,協助做好事故善後工作,督促落實事故處理的有關決定;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履行前款職責的同時,應當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同級人民政府其他監管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對以下生產經營單位和場所進行重點檢查:
(一)礦山、建築施工、金屬冶煉、機械製造、交通運輸和危險物品生產、使用、儲存、經營等生產經營單位;
(二)生產、經營、儲存、使用危險物品的車間、商店、倉庫涉嫌與職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築物內的生產經營場所;
(三)有安全生產不良記錄和被舉報、投訴的生產經營單位。
第三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建立安全生產日常檢查制度,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定期檢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開展日常檢查應當對有關信息登記、建檔,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隱患和違法行為提出整改要求,對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查處。
第三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監管部門應當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制度,對重大隱患及其整改情況應當及時登記,並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
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通過信息網路、新聞傳媒、政務公開欄等方式,將安全生產檢查結果和生產經營單位隱患排查、治理等情況向社會公開。
第三十八條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加強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根據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明確安全生產工作機構或者人員並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
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明確安全生產工作機構或者人員並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按照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確定的職責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報告事故隱患、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和事故。
第三十九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化和安全生產誠信管理制度建設,並實現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對生產經營單位實行安全生產誠信分類管理,建立激勵和懲戒制度。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將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誠信管理信息向社會公開,為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和行業協會、社會公眾查詢提供便利。公開事項包括違法單位的名稱、字型大小、地址、法定代表人、違法行為、行政處罰決定、公開起止日期等信息。
第四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職工和社會公眾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事故隱患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有權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舉報。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接到舉報後,應當及時組織核查,對確有安全事故隱患和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的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督促整改,並依法查處。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對舉報者的有關信息予以保密,對經查證屬實的舉報,應當對舉報者予以獎勵。
『叄』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企業有哪些主要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修訂草案27日通過了省人大常委會表決。此次修訂,將原本落在政府頭上的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轉移給了企業。新條例第四條寫明,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人需要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分管負責人直接監督管理安全生產工作。其他分管負責人和相關人員,也被要求在履行各自職責的同時,共同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對比舊條例,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之前則為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
政府的職責則側重於監管和協調。新條例第五條界定的政府職責包括,制定安全生產工作規劃,落實監督管理責任制,統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事項。政府和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依然要對本地區或本部門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
第一條 為了加強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以及相關的監督管理活動。
法律、法規對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鐵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三條 安全生產工作應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建立生產經營單位負責、政府監管、職工參與、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機制。
第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直接監督管理安全生產工作;其他分管負責人、相關人員在履行崗位業務工作職責的同時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落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責任制,建立、健全由有關部門和單位組成的安全生產領導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本
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事項。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簡稱其他監管部門)依法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本部門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分管安全生產工作的負責人直接領導安全生產工作;其他分管負責人在履行崗位業務工作職責的同時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第六條 工會應當依法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督促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以及隱患排查、事故整改等制度,參與檢查、事故調查等安全生產工作,並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採取多種形式普及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支持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等開展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能教育,增強全社會和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以及事故預防、自救互救的能力。
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單位有對安全生產進行輿論監督的權利,有開展安全生產公益宣傳的義務,開展切實有效的安全生產公益宣傳。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鼓勵、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安全生產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培育和發展安全生產有關行業協會和社會組織。
安全生產有關行業協會、社會組織應當加強行業自律和內部管理,依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標准,提供安全生產服務,並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對在改善安全生產條件、防止事故發生、參加事故搶險救護、舉報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研究和推廣應用安全生產先進科學技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肆』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的第四章 應急救援與事故調查處理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和指揮機構,並按照規定將本級人民政府應當承擔的應急救援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設立專門的值班室和值班電話,實行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並向社會公布值班電話,受理事故報告和舉報,上報事故情況。
第四十二條 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及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報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按照規定上報事故情況、組織事故搶救、開展事故調查。
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立即啟動事故應急預案,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
發生較大以上等級(含較大等級)生產安全事故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及時趕赴現場進行救援;當地公安、司法機關應當依法採取有效措施,防止有關責任人員逃逸或者轉移、隱匿財產。
第四十三條 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也可以授權或者委託本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監管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也可以委託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被委託的事故發生單位應當在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監管部門的指導下進行事故的調查工作。
在法定期限內,因事故傷亡人數或者直接經濟損失變化導致事故等級發生變化的,應當按照變化後的事故等級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第四十四條 事故調查處理應當按照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及時、准確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質和責任,總結事故教訓,提出整改措施,並對事故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
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原因和責任認定等不能取得一致意見時,應當根據調查組多數成員的意見作出結論性意見。事故調查組成員的不同意見應當在事故調查報告的附件中說明。
第四十五條 有關機關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負有事故責任的單位和有關人員追究法律責任,並向社會公布事故調查處理結果。
事故發生單位應當對本單位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進行處理,採取安全評價等方式分析事故成因,總結經驗教訓,制定防範和整改方案,落實防範和整改措施,將整改落實情況向全體職工公開,並向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報告。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監管部門應當採取相應措施對事故發生單位落實防範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跟蹤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開。
『伍』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規定生產場所,倉庫嚴禁住宿,是針對誰作出的
不是針對誰做出的,有要求廣東省的是所有企業都得遵守,其實不只是廣東,行業安全規范中很多都是嚴禁在生產場所和倉庫內住人、做飯的,存在安全隱患,保安、看倉庫等是上班,但不能在裡面睡覺
希望能夠幫到你了
『陸』 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規定的對個人最高罰款額是多少
根據安全生產法最高是80%年收入,不會高過這個數的。
『柒』 安全生產法與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是同時執行的嗎
安全生產法與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應當是是同時執行,但廣東省安全生產條專例中如有屬和安全生產法相抵觸或者不一致的條款時,則必須服從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法沒有規定到的地方而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有規定的,只要不違背安全生產法的原則,則須按照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執行。特別是因為廣東省安全生產條例是13年9月27日修訂,而安全生產法是今年8月31日修正,所以難免有與安全生產法不一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