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戶籍管理條例

戶籍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7 10:37:41

㈠ 河南省戶籍管理規定全文是什麼

河南省戶籍管理規定
為進一步加強公安機關戶政窗口建設,規范辦理戶口、居內民身份證工作,全容面提高戶政管理部門和戶籍民警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務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公正、廉潔、高效、文明的戶政管理隊伍,特製定本規范。

由於規定條例字數較多,河南省戶籍管理規定全文可參照文庫:http://wenku..com/view/8c3c45610b1c59eef8c7b411.html

㈡ 2017年5月16日戶口本管理最新規定

最新戶籍管理條例全文(2017最新版本)
第一條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
現役軍人的戶口登記,由軍事機關按照管理現役軍人的有關規定辦理。
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的戶口登記,除法令另有規定外,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戶口登記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主管。
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以公安派出所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和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鎮,以鄉、鎮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鎮人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
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分散居住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居住在軍事機關和軍人宿舍的非現役軍人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
農業、漁業、鹽業、林業、牧畜業、手工業等生產合作社的戶口,由合作社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合作社以外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第四條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
城市、水上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應當每戶發給一本戶口簿。
農村以合作社為單位發給戶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戶口不發給戶口簿。
戶口登記簿和戶口簿登記的事項,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條 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處的立為一戶,以主管人為戶主。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以本人為戶主。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共立一戶或者分別立戶。戶主負責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登記。
第六條 公民應當在經常居住的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
第七條 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棄嬰,由收養人或者育嬰機關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第八條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農村在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公民如果在暫住地死亡,由暫住地戶口登記機關通知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戶主、發現人應當立即報告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人民委員會。
第九條 嬰兒出生後,在申報出生登記前死亡的,應當同時申報出生、死亡兩項登記。
第十條 公民遷出本戶口管轄區,由本人或者戶主在遷出前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領取遷移證件,注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准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
公民遷往邊防地區,必須經過常住地縣、市、市轄區公安機關批准。
第十一條 被徵集服現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戶主持應征公民入伍通知書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注銷戶口,不發遷移證件。
第十二條 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機關在通知人犯家屬的同時,通知人犯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第十三條 公民遷移,從到達遷入地的時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內,農村在十日以內,由本人或者戶主持遷移證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繳銷遷移證件。
沒有遷移證件的公民,憑下列證件到遷入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
1、復員、轉業和退伍的軍人,憑縣、市兵役機關或者團以上軍事機關發給的證件;
2、從國外回來的華僑和留學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入境證件;
3、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釋放的人,憑釋放機關發給的證件。
第十四條 被假釋、緩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在遷移的時候,必須經過戶口登記機關轉報縣、市、市轄區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才可以辦理遷出登記;到達遷入地後,應當立即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
第十五條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城市暫住三日以上的,由暫住地的戶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內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暫住登記,離開前申報注銷;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內暫住,或者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農村暫住,除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以外,不辦理暫住登記。
第十六條 公民因私事離開常住地外出、暫住的時間超過三個月的,應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延長時間或者辦理遷移手續;既無理由延長時間又無遷移條件的,應當返回常住地。
第十七條 戶口登記的內容需要變更或者更正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戶口登記機關審查屬實後予以變更或者更正。
戶口登記機關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向申請人索取有關變更或者更正的證明。
第十八條 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1、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2、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第十九條 公民因結婚、離婚、收養、認領、分戶、並戶、失蹤、尋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戶口變動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變更登記。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1、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的;
2、假報戶口的;
3、偽造、塗改、轉讓、出借、出賣戶口證件的;
4、冒名頂替他人戶口的;
5、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規定辦理旅客登記的。
第二十一條 戶口登記機關在戶口登記工作中,如果發現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應當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戶口簿、冊、表格、證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統一制定式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統籌印製。
公民領取戶口簿和遷移證應當繳納工本費。
第二十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根據本條例的精神,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單行辦法。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㈢ 現在的戶口分戶需要哪些條件

截至年4月14日,戶口分戶條件是實際住房有兩個以上自然間,且單獨生活。單元樓房的分戶僅限於離婚分戶,筒子樓的分戶按平房分戶辦理,自建房等違章建築不予分戶。

1、一家同居一處,因工作、結婚,經濟獨立,無法在一起生活的;

2、經法院判決或調解的離婚當事人有房屋居住權,且確實在此居住的;

3、經法院判決或調解的房產糾紛當事人有房屋居住權,且確實在此居住的;

4、已辦理了私房析產、贈予以及繼承手續的;

5、已在房屋管理部門辦理了房契分戶手續的;

6、家中有其他無法在一起生產生活的情況。

(3)戶籍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1、戶口分戶程序:

戶內成員仍在本址居住,因婚姻關系或者房屋產權變化等原因需要分戶的,可以提交《居民戶口簿》、原戶主《居民身份證》以及下列材料之一,向戶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請:

(一)《結婚證》;

(二)《離婚證》或者人民法院離婚判決書、調解書;

(三)人民法院對房屋所有權、使用權分割的判決書、裁定書、決定書等(不含夫妻間確權);

(四)縣級以上房產管理部門頒發的析產後的私房產權證、分割後的公房租賃使用證明(不含夫妻間確權)。

2、農村戶口分戶

根據公安機關戶籍管理相關規定,鄉村居民立戶(單獨自建住房)需提交以下材料:

(1)申請人書面申請、居民戶口簿、身份證、結婚證;

(2)申請人《房地產權證》、《宅基證》或《土地使用證》;

(3)行政村、鄉鎮出具同意立戶證明;

(4)轄區民警調查報告及相關調查材料。

㈣ 《身份證管理條例》原文

第一條為了證明居民身份,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年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申請領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

正在服現役的人民解放軍軍人、人民武裝警察,不領取居民身份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總部頒發軍人和武裝警察身份證件。

第三條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住址。

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使用全國通用的文字填寫。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可以決定同時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或者選用一種當地通用的民族文字。

第四條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限分為十年、二十年、長期三種。十六周歲至二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十年的居民身份證;二十六周歲至四十五周歲的,發給有效期二十年的居民身份證;四十六周歲以上的,發給長期有效的居民身份證。

第五條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統一印製、頒發和管理。

第六條公民應當向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並按照規定履行申請領取手續。

第七條華僑回國定居的,在辦理戶口登記手續時,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第八條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或者登記內容有變更、更正或者證件嚴重損壞不能辯認時,應當按照規定申報換領新證;丟失證件的,應當申報補領。

第九條公民被徵集服現役的,在辦理注銷戶口手續時,交回居民身份證;退出現役後,發還居民身份證或者再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

第十條被判處拘役、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以及被羈押的人,尚未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的,在服刑、勞動教養和羈押期間,不發給居民身份證。

已領取居民身份證的,由執行機關按照規定收繳其居民身份證,釋放或者解除勞動教養後,由本人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或者將原居民身份證發還本人。

第十一條公民出境按照規定需要注銷戶口的,在辦理注銷戶口手續時,交回居民身份證。

第十二條公民死亡的,由公安機關收回居民身份證。

第十三條公安機關在執行任務時,有權查驗居民身份證,被查驗的公民不得拒絕。

執行任務的公安人員在查驗公民的居民身份證時,應當出示自已的工作證件。

公安機關除對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被執行強制措施的人以外,不得扣留公民的居民身份證。

第十四條公民在辦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可以出示居民身份證,證明其身份。有關單位不得扣留或者要求作為抵押。

第十五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一)拒絕公安機關查驗居民身份證的;

(二)轉讓、出借居民身份證的;

(三)使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四)故意毀壞他人居民身份證的。

第十六條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或者竊取居民身份證情節嚴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的規定處罰。

第十七條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本條例時,徇私舞弊、侵害公民合法權利和利益的,應當給予行政紀律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的無國籍人,不適用本條例。

第十九條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公安部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第二十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戶籍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關於規范居民身份證使用管理的公告:

居民身份證是我國公民的法定身份證件。為更好地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現就規范居民身份證使用、核查等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1、為保障公民合法權益,便利公民進行社會活動,公民應當依法申請領取、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

2、公民應當依法使用居民身份證,不得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

3、公民應當增強居民身份證安全保護意識,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證,防止丟失、被盜。

4、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可以有效防止被他人冒用,有利於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有利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公民可積極主動到公安機關申請換領登記指紋信息的居民身份證。

5、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應當認真履行居民身份證核查義務,嚴格落實人、證一致性核查責任。不依法履行核查義務致使公民合法權益或公共利益遭受損害的,依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公民應當自覺配合居民身份證核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6、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應當當場核查居民身份證的人、證一致性,不得擅自記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

7、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復印、掃描居民身份證,不得扣留或者抵押公民的居民身份證。公民應當堅決抵制擅自復印、掃描居民身份證或者扣押居民身份證的行為。

8、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居民身份證記載的公民個人信息嚴格保密。對單位內部建立的公民個人信息存儲系統,要嚴格設定查詢許可權,嚴格控制知悉范圍;要強化技術防護措施,嚴防信息泄露或者被竊取。

9、國家機關或者有關單位要建立不良信用記錄人員「黑名單」制度,對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的個人,要列入不良信用記錄「黑名單」庫,並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時進行必要限制,推動落實聯合懲戒機制。

10、歡迎廣大群眾積極向公安機關和有關主管部門檢舉偽造、變造、買賣、冒用居民身份證以及泄露、竊取、買賣、冒用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㈤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

你在當地找一家民宅,然後租賃下來,如果能夠簽訂二年以上的房屋租賃合同,持房屋租賃合同去派出所申請,試一試,因為換取常住人口的戶口簿必須有固定的居所

㈥ 我國現在的戶籍制度是什麼

這是一則專業文章 中國現行戶籍制度五年之內徹底改變 日前,國家計委編制完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人口、就業和社會保障重點專項規劃》,明確未來5年裡,國家將改革戶籍制度,進行社會保障制度創新,在東部有條件的省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逐步推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積極促進勞動力合理流動,促進就業。人民日報華東新聞記者就此采訪了人口問題專家和戶籍管理部門。 問:能否介紹一下我國戶籍制度的變遷? 答:新中國成立以來戶籍管理制度的變化,大致可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58年以前,屬自由遷徙期;第二階段,1958年至1978年,為嚴格控制期;第三階段,1978年以後,為半開放期。 1958年,《戶口管理條例》頒布,嚴格劃分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控制農業人口遷往城市。這是中國此後關於戶籍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據。當時出台這個條例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為了社會穩定,二是適應當時供給不足的社會經濟狀態。 「文革」以後,社會面臨新問題———知青回城、農民進城。1977年左右,公安部發布關於控制戶口遷徙的規定,其中有10條原則,並制定了相當多的細則。比如,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結婚,應該在農村務農,子女的戶口也落在農村。不僅如此,從農村到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的戶口遷徙都被嚴格禁止。 20世紀80年代初期,更多的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尋找機會。到1984年,國家頒布相關法規,農民可以進縣城以下的集鎮入戶,附帶的條件是:必須「自理口糧」。 這一政策對農民沒有太大吸引力,因為集鎮能提供的市場機會很小,城市仍然對農民充滿誘惑。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又出台了暫住人口管理辦法,要求城市中的流動人口辦理暫住登記。 1999年,是戶籍制度改革進程中步子邁得最大的一年。這一年,國家出台有關規定,放寬對幾類人的戶口管理,如知青子女進城、老人隨子女、城鄉通婚人口等。 問:現行的戶籍制度有何弊端? 答:現行戶籍制度作為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首先阻礙了城市的發展,阻礙了農業現代化,不利於我國農業人口城市化順利進行。我國城市發展步伐緩慢,城市在戶口管理制度保障下通過人口控制實現社會需求,使城市自我調節控制的功能弱化,市政及城市管理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次,不利於形成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為保障城市常住人口就業,許多城市都出台了地方性法規,限制外來人口就業種類,抑制了勞動力、人才的自由流動。 第三,戶口管理使我國公民具有不同身份。戶口劃分為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常住戶口與暫住戶口,不同的戶口有不同的待遇。體現最為明顯的是流動人口,他們外出謀生求發展,不僅需要勇氣和技能,而且必須帶齊或辦理名目繁多的證件,如辦理暫住證,交納外來人口管理費。即使如此,在諸多方面仍有別於常住人口。 第四,遏制了消費市場的進一步啟動。大量湧入城市務工經商的農民,幾乎不可能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機會及社會地位,甚至連基本的人身安全感都沒有,這在相當程度上遏制了他們投身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有數千萬農村人口在城市打工,處於流動狀態。然而,由於他們不具備城市永久居民身份,工作預期不穩定,其消費行為並沒有城市化。 第五,現行戶籍制度已不能對我國的人口流動進行有效的管理。在2000年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瞞報、拒報、漏報現象比較嚴重。中西部地區農村相當一部分人有籍無戶,農村「空殼」現象較為突出。流動人口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普查工作的質量、速度和准確性。這主要是因為戶籍管理制度與實際的需求相差太遠,我國的流動人口正在高速增長,而管得太死的戶籍制度是以不變應萬變,這自然會引起管理與普查工作的混亂。 問:現在一些地方對辦理小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不再實行計劃指標管理,如何看待這一變化呢? 答:這是一條重要信息。戶口其實就是本地區居民的一種身份和戶籍證明,人口登記不應涵蓋過多的計劃管理職能。由於歷史原因,一些城市和部門人為地賦予了戶籍更多職能,人為地製造了各種差異和不公平。 當然,一些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也有擔心:戶口一放開,就業、住房、治安、交通等壓力增大了怎麼辦?其實,戶籍制度改革本身就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在改革發展中解決問題,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關鍵看是否有利於城市建設和發展,是否有利於人口素質提高。只有取消人為的藩籬,允許城鄉勞動力在同等條件下合理有序地競爭,才能使城市真正充滿活力和希望。 問:此次戶籍改革的主體思路是什麼? 答:根據《規劃》,國家將立足於提高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效率,建立基本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完善政府對勞動就業的管理手段和相應的法律規章,進一步深化改革勞動人事和戶籍管理制度,調整和協調有關就業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 國家將統籌規劃和調控全國城鄉勞動力就業,取消各種限制勞動力合理流動的政策規定,促進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有序流動。「十五」期間,將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創新,在東部有條件的省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逐步推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通過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勞動就業制度改革,取消社會從業人員之間的不同「身份」,消除不合理市場分割現象,盡快統一城市勞動力市場。 國家還將建立勞動就業登記制度,進一步改革勞動工資制度。社會成員就業必須登記,確定惟一社會保障號碼,建立個人工資賬戶和社會保障賬戶。逐步建立和完善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實現職工勞動報酬和福利工資化、貨幣化,改進政府對企業工資管理的調控手段,促進勞動力市場價格機制形成。

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遷移管理條例

這個要求合理,孩子已經判決跟隨你了,個人和孩子理應從原來的戶口本中獨立出來,可以向法院提請申訴,最好還是協商為好,免傷和氣。

㈧ 天津市公安局戶籍管理條例有哪些

天津市公安局關於「改進國外投資者出入境管理及國內投資者戶籍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決定》,特製定本實施細則。

一、為外國籍人員提供出入境及居留最優惠條件

(一)為來我市投資具有法人代表資格,且在津居留滿5年、企業運營正常、納稅情況良好的外國籍人員辦理5年以內的居留證及相同期限的多次往返工作簽證。

(二)對外國籍高層次人才和投資者以及他們的家屬,經本人申請可辦理5年以內的外國人居留證及相同期限的多次往返工作簽證。
需多次臨時入境的,可簽發5年以內多次入境有效訪問簽證。

(三)對我市外國籍榮譽市民、市政府顧問以及獲國家友誼獎和天津市海河獎的外國籍人員,經本人申請,可根據實際需要辦理5年以內的外國人居留證及相同期限的多次往返工作簽證或簽發5年以內多次入境有效訪問簽證。

(四)對內資企業中的高科技產業、出口創匯型企業及為境內大型外資企業生產配套產品的企業所聘用的外國籍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辦理5年以內的外國人居留證和相同期限的多次往返工作簽證。
需多次臨時入境的,可簽發1年以內多次入境有效訪問簽證。

(五)為外國留學生簽發與其在華學習期限相同的居留證,不再逐年辦理延期手續。

(六)為包括華僑、港澳台居民在內的中國公民的外籍配偶、父母及未滿18周歲子女,憑相關證明辦理有效期為6個月的多次有效入境簽證。

(七)為年滿60周歲且在華購置房產的外籍華人及其配偶和未滿18周歲子女,憑相關證明辦理有效期為6個月的多次有效入境簽證。

(八)對來華就醫的外國籍人員,憑縣級以上醫院診斷證明及其他相關證明,可簽發有效期為3個月的零次入境或一次入境有效簽證。

(九)放寬境外人員子女在津就讀條件,規定只要在津有監護人的境外人員子女均可在津就讀。

二、在中國公民因私出國境方面提供最大便利

(十)在企業內任職工作,符合《關於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因私事出國(境)管理的暫行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受所在企業派遣出國或赴港澳地區,可以批准出國或赴港澳地區從事商務活動。

(十一)對從事緊急商務活動、赴台灣進行文化、科技、經貿交流活動的出國(境)申請;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為申請人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十二)個體工商戶及在港澳地區企業在我市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或常駐代表機構工作的本市居民,可憑相關證明辦理赴港澳地區商務簽注。

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年1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

第一條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2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2件,法院案例 0 件,

現役軍人的戶口登記,由軍事機關按照管理現役軍人的有關規定辦理。

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的戶口登記,除法令另有規定外,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戶口登記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主管。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4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1件,法院案例3件。

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以公安派出所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和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鎮,以鄉、鎮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鎮人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

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分散居住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居住在軍事機關和軍人宿舍的非現役軍人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

農業、漁業、鹽業、林業、牧畜業、手工業等生產合作社的戶口,由合作社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合作社以外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第四條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

城市、水上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應當每戶發給一本戶口簿。

農村以合作社為單位發給戶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戶口不發給戶口簿。

戶口登記簿和戶口簿登記的事項,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條 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處的立為一戶,以主管人為戶主。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以本人為戶主。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共立一戶或者分別立戶。戶主負責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登記。

第六條 公民應當在經常居住的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2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2件,法院案例 0 件,

第七條 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棄嬰,由收養人或者育嬰機關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第八條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農村在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公民如果在暫住地死亡,由暫住地戶口登記機關通知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戶主、發現人應當立即報告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人民委員會。

第九條 嬰兒出生後,在申報出生登記前死亡的,應當同時申報出生、死亡兩項登記。

第十條 公民遷出本戶口管轄區,由本人或者戶主在遷出前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領取遷移證件,注銷戶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1件,法院案例 0 件,

公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准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

公民遷往邊防地區,必須經過常住地縣、市、市轄區公安機關批准。

第十一條 被徵集服現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戶主持應征公民入伍通知書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注銷戶口,不發遷移證件。

第十二條 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機關在通知人犯家屬的同時,通知人犯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1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 0 件,

第十三條 公民遷移,從到達遷入地的時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內,農村在十日以內,由本人或者戶主持遷移證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繳銷遷移證件。

沒有遷移證件的公民,憑下列證件到遷入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一) 復員、轉業和退伍的軍人,憑縣、市兵役機關或者團以上軍事機關發給的證件;(二) 從國外回來的華僑和留學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入境證件;(三) 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釋放的人,憑釋放機關發給的證件。

第十四條 被假釋、緩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在遷移的時候,必須經過戶口登記機關轉報縣、市、市轄區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才可以辦理遷出登記;到達遷入地後,應當立即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

第十五條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城市暫住三日以上的,以暫住地的戶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內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暫住登記,離開前申報注銷;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內暫住,或者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農村暫住,除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以外,不辦理暫住登記。

第十六條 公民因私事離開常住地外出、暫住的時間超過三個月的,應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延長時間或者辦理遷移手續;既無理由延長時間又無遷移條件的,應當返回常住地。

第十七條 戶口登記的內容需要變更或者更正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戶口登記機關審查屬實後予以變更或者更正。

戶口登記機關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向申請人索取有關變更或者更正的證明。

第十八條 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1件。 (一) 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二) 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第十九條 公民因結婚、離婚、收養、認領、分戶、並戶、失蹤、尋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戶口變動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變更登記。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1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 0 件, (一) 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的;(二) 假報戶口的;(三) 偽造、塗改、轉讓、出借、出賣戶口證件的;(四) 冒名頂替他人戶口的;(五) 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規定辦理旅客登記的。

第二十一條 戶口登記機關在戶口登記工作中,如果發現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應當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戶口簿、冊、表格、證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統一制定式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統籌印刷。

公民領取戶口簿和遷移證應當繳納工本費。

第二十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根據本條例的精神,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單行辦法。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註:關於領取戶口遷移證繳納工本費項,公安部於1975年9月15日「關於取消戶口遷移證收工本費的通知」中已予取消。

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籍管理辦法

我國法律只有如何從農村遷往城市,但沒有如何從城市遷往農村的規定。能否遷移,取決於准備遷往的農村是否同意接收。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年1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十一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現役軍人的戶口登記,由軍事機關按照管理現役軍人的有關規定辦理。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的戶口登記,除法令另有規定外,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戶口登記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主管。
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以公安派出所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和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鎮,以鄉、鎮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鎮人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分散居住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居住在軍事機關和軍人宿舍的非現役軍人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農業、漁業、鹽業、林業、牧畜業、手工業等生產合作社的戶口,由合作社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合作社以外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第四條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城市、水上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應當每戶發給一本戶口簿。 農村以合作社為單位發給戶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戶口不發給戶口簿。戶口登記簿和戶口簿登記的事項,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條 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