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7 13:26:59

㈠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的介紹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已經2000年10月31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督察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障和監督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
第55號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已經2000年10月31日公安部部長辦公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公安部部長賈春旺
二○○一年一月二日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督察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以下簡稱《督察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督察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障和監督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
第三條
現場督察是指警務督察人員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執法執勤活動中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的同步監督和檢查。
第四條
督察人員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法規為准繩,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
第五條
各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應當自覺接受督察機構及其督察人員依法對其履行
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情況的監督。
第二章 督察機構和督察人員
第六條
公安部督察委員會領導全國公安機關的督察工作,警務督察局承擔公安部督察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能。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督察機構負責本級公安機關督察工作並領導下級公安機關的督察工作,對上一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和本級公安機關行政首長負責。
第七條
公安部督察委員會由督察長、副督察長和委員組成。
督察長、副督察長的人選由公安部部長提名,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任免。
督察委員會委員的人選由督察長提名,報公安部部長批准。
第八條
公安部督察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對公安部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
(二)審定全國公安機關警務督察工作的部署;
(三)發布有關公安機關警務督察工作的決定和命令;
(四)審議和批准警務督察工作年度計劃和執行情況報告;
(五)定期聽取警務督察局的工作匯報;
(六)應當由督察委員會行使的其他職權。
第九條
公安部督察委員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會議,由督察長召集。必要時,督察可以隨時召開會議,部署警務督察工作。
第十條
公安部督察委員會每半年向公安部部長報告全國公安機關警務督察工作的情況。對重大事項的督察情況隨時向公安部部長報告。
第十一條
公安部警務督察局配備局長一名,副局長若干名,內設警務督察隊和與督察工作相適應的處、室。
第十二條
公安部警務督察局的職責是:
(一)對公安部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
(二)指導和協調全國公安機關的督察工作;
(三)了解和掌握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履行職責的情況;
(四)制定警務督察工作的有關制度;
(五)部署全國統一的專項督察任務,制定督察工作方案;
(六)組織、指導全國公安機關督察人員的教育和培訓;
(七)協助本部人事部門做好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督察長、副督察長的管理工作;
(八)履行《督察條例》和公安部督察委員會賦予的其他職責。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建立督察機構,其具體設置為: 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配備督察長一名、副督察長二名,設警務督察處 。 市(地、州、盟)公安局(處)配備督察長一名、副督察長二名,設警務督察室。 縣(市、旗)公安局配備督察長一名,設警務督察隊。 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建立由專職人員組成的警務督察隊。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的督察長、副督察長在提請任免之前,必須徵求上一級公安機關的意見。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督察機構的職責是:
(一)負責本級公安機關督察工作並領導下級公安機關的督察工作;
(二)負責對本級公安機關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情況的監督;
(三)制定本地區督察工作的有關制度;
(四)組織、實施對本級公安機關和下級公安機關督察人員的培訓和考核;
(五)協助人事部門做好對下一級公安機關督察長、副督察長的考察管理工作;
(六)辦理上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和本級公安機關行政首長交辦的督察事項;
(七)履行《督察條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六條
各級公安機關必須按照《督察條例》規定的條件選配專職督察人員。
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組織督察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合格後才准予上崗。
第十七條
督察機構及其督察人員應當自覺接受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
督察人員違反本規定或在督察工作中違法違紀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和紀律的規定追究責任。
第十八條
督察人員的勤務津貼參照交警、巡警等一線公安民警的標准執行。
第三章 現場督察的范圍和方式
第十九條
督察機構依據《督察條例》第四條規定的事項進行現場督察。
第二十條
督察機構根據督察內容,可以採取隨警督察、重點督察、專項督察等不同的督察方式。
第二十一條
督察機構在執行督察任務時,通常情況下應當按照立項、審批、實施和處理等程序進行,由督察機構領導審核批准。
對重大事項的督察,必須經本級行政首長批准,由督察長組織實施,必要時報上一級督察機構備案。
第二十二條
督察人員在執行現場督察任務時,不得少於二人。根據工作的需要,可以採取明察和暗訪兩種形式。
督察人員執行明察任務時,可以著警服或便裝,同時必須佩帶督察證件。進行暗訪時,應當著便裝,並嚴格按照批準的工作方案開展工作。
第二十三條
根據督察工作任務的需要,經警務督察隊隊長以上領導批准,督察人員可以模擬設置警情,實地了解被督察對象工作的真實情況。督察任務結束後,督察人員應當及時撤銷所設警情。
未經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模擬設置警情。
第二十四條
在現場督察中,督察人員可以通過錄音、攝影和攝像等手段,獲取信息資料或證據。
必要時,督察機構可以邀請公安機關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員配合督察工作。
第二十五條
被督察的單位應當根據督察人員的要求,提供與督察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和情況,如實回答提出的問題。
督察人員有權對督察事項有關的資料進行查閱或者復制。
第二十六條
上級督察機構可以指令下級督察機構對專門事項進行督察,必要時,可以直接派員進行督察。
下級督察機構應當按照要求,認真、及時地完成交辦事項的督察,並將督察結果報告上級督察機構。
第二十七條
兩個以上督察機構都有權管轄的督察事項,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督察機構辦理。
對管轄權不明或發生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指定辦理。
第二十八條
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應當了解本級公安機關的重大警務活動部署,並且根據情況及時作出督察工作的安排。
第二十九條
督察機構可以根據警務督察工作的需要,組織有關業務部門共同進行現場督察。
第三十條
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採取座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每年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警務評議活動,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情況的意見。
警務評議的結果應當及時向同級行政首長報告,並報上一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備案。
第三十一條
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對群眾的投訴,應當如實登記、認真核實,及時反饋。
經督察機構核查證實反映問題不實、造成一定後果的,應當予以澄清,消除不良影響。
對於不屬於督察機構督察范圍的,督察機構應當立即轉交有關部門處理,同時將情況反饋給檢舉人或控告人。

㈡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的第二章 督察機構和督察人員

第六條公安部督察委員會領導全國公安機關的督察工作,警務督察局承擔公安部督察委員會辦事機構職能。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督察機構負責本級公安機關督察工作並領導下級公安機關的督察工作,對上一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和本級公安機關行政首長負責。
第七條公安部督察委員會由督察長、副督察長和委員組成。
督察長、副督察長的人選由公安部部長提名,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任免。
督察委員會委員的人選由督察長提名,報公安部部長批准。
第八條公安部督察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
(一)對公安部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
(二)審定全國公安機關警務督察工作的部署;
(三)發布有關公安機關警務督察工作的決定和命令;
(四)審議和批准警務督察工作年度計劃和執行情況報告;
(五)定期聽取警務督察局的工作匯報;
(六)應當由督察委員會行使的其他職權。
第九條公安部督察委員會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會議,由督察長召集。必要時,督察長可以隨時召開會議,部署警務督察工作。
第十條公安部督察委員會每半年向公安部部長報告全國公安機關警務督察工作的情況。
對重大事項的督察情況隨時向公安部部長報告。
第十一條公安部警務督察局配備局長一名,副局長若干名,內設警務督察隊和與督察工作相適應的處、室。
第十二條公安部警務督察局的職責是:
(一)對公安部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
(二)指導和協調全國公安機關的督察工作;
(三)了解和掌握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履行職責的情況;
(四)制定警務督察工作的有關制度;
(五)部署全國統一的專項督察任務,制定督察工作方案;
(六)組織、指導全國公安機關督察人員的教育和培訓;
(七)協助本部人事部門做好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督察長、副督察長的管理工作;
(八)履行《督察條例》和公安部督察委員會賦予的其他職責。
第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建立督察機構,其具體設置為:
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配備督察長一名、副督察長二名,設警務督察處。
市(地、州、盟)公安局(處)配備督察長一名、副督察長二名,設警務督察室。
縣(市、旗)公安局配備督察長一名,設警務督察隊。
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建立由專職人員組成的警務督察隊。
第十四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的督察長、副督察長在提請任免之前,必須徵求上一級公安機關的意見。
第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督察機構的職責是:
(一)負責本級公安機關督察工作並領導下級公安機關的督察工作;
(二)負責對本級公安機關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情況的監督;
(三)制定本地區督察工作的有關制度;
(四)組織、實施對本級公安機關和下級公安機關督察人員的培訓和考核;
(五)協助人事部門做好對下一級公安機關督察長、副督察長的考察管理工作;
(六)辦理上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和本級公安機關行政首長交辦的督察事項;
(七)履行《督察條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十六條各級公安機關必須按照《督察條例》規定的條件選配專職督察人員。
各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應當按照有關規定組織督察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合格後才准予上崗。
第十七條督察機構及其督察人員應當自覺接受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
督察人員違反本規定或在督察工作中違法違紀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和紀律的規定追究責任。
第十八條督察人員的勤務津貼參照交警、巡警等一線公安民警的標准執行。

㈢ 制定《公安機關督察條例》的直接立法依據是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第一條規定:「為了完善公安機關監督機制,保障公安機內關及其人民警察容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顯然《公安機關督察條例》的直接立法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

㈣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知識競賽 答案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220號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已於1997年6月4日國務院第57

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施行。

總理李鵬

1997年6月20日

第一條為了完善公安機關監督機制,保障公安機關及

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制定本

條例。

第二條公安部督察委員會領導全國公安機關的督察工

作,負責對公安部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

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對

公安部部長負責。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督察機構,負責

對本級公安機關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

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監督,對上

一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和本級公安機關行政首長負責。

公安部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的督察

機構建立由專職人員組成的警務督察隊。

第三條公安機關督察機構的督察長由同級公安機關領

導成員副職擔任。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督察機構的督察

長、副督察長在任免前,必須徵求上一級公安機關的意見



第四條督察機構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

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下列事項,進行現場督察:

(一)重要的警務部署、措施、活動的組織實施情況



(二)重大社會活動的秩序維護和重點地區、場所治

安管理的組織實施情況;

(三)治安突發事件處置的情況;

(四)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立案、偵查、調查、處

罰和強制措施的實施情況;

(五)治安、交通、戶政、出入境等公安行政管理法

律、法規的執行情況;

(六)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車輛、警用標志的情

況;

(七)處置公民報警、請求救助和控告申訴的情況;

(八)文明執勤、文明執法和遵守警容風紀規定的情

況;

(九)組織管理和警務保障的情況;

(十)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

遵守紀律的其他情況。

第五條督察機構可以向本級公安機關所屬單位和下級

公安機關派出督察人員進行督察,也可以指令下級公安機

關督察機構對專門事項進行督察。

第六條督察機構可以派出督察人員參加本級公安機關

或者下級公安機關的警務工作會議和重大警務活動的部署



第七條督察機構應當開展警務評議活動,聽取國家機

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及其

人民警察的意見。

第八條督察機構對檢舉和控告應當認真核查,根據檢

舉人、控告人和被檢舉人、被控告人雙方的陳述,或者檢

舉人、控告人提供的證據材料,按照規定程序處理。

第九條督察機構對本級公安機關所屬單位和下級公安

機關拒不執行法律、法規和上級決定、命令的,可以責令

執行;對本級公安機關所屬單位或者下級公安機關作出的

錯誤決定、命令,可以決定撤銷或者變更,報本級公安機

關行政首長批准後執行。

第十條督察人員在現場督察中發現公安機關的人民警

察違法違紀的,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當場處置:

(一)對違反警容風紀規定的,可以當場予以糾正;

(二)對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車輛、警

用標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車輛、警用標志



(三)對違法違紀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以及拒絕

、阻礙督察人員執行現場督察工作任務的,必要時,可以

帶離現場。

第十一條督察機構認為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違反紀律

需要採取停止執行職務、禁閉措施的,由督察機構作出決

定,報本級公安機關行政首長批准後執行。

督察機構認為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需要給予行政處分

或者降低警銜、取消警銜的,督察機構可以提出建議,移

送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督察機構在督察工作中發現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涉嫌

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督察機

構查處違法違紀行為,應當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報

告查處情況;下級公安機關督察機構查處不力的,上級公

安機關督察機構可以直接進行督察。

第十三條督察人員在督察工作中,必須實事求是,嚴

格依法辦事,接受監督。

督察人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堅持原則,忠於職守,清正廉潔,不徇私情,

嚴守紀律;

(二)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和法律專業知識、公安

業務知識;

(三)具有3年以上公安工作經歷和一定的組織管理能

力;

(四)經過專門培訓合格。

第十四條督察人員執行督察任務,應當佩帶督察標志

或者出示督察證件。

督察標志和督察證件的式樣由公安部制定。

第十五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

《人民日報》[1997.6.27五版]

㈤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的文件背景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是為了完善公安機關的監督機制,保障公安機關及其內人民警察依法履行容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而頒發的規章。1997年6月4日國務院第57 次常務會議通過,並發布施行。
為了保證督察工作的順利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根據《公安機關督察條例》,於2000年10月31日以55號令 頒發了《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

㈥ 公安局民警違法違紀處理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正確履行職責,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安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執法過錯是指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故意或者過失造成的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或者其他執法錯誤。

第三條 追究執法過錯責任,應當遵循實事求是、有錯必糾、過錯與處罰相適應、教育與懲處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 在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工作中,公安業務部門、法制、督察、人事等部門應當互相支持,積極配合。

第五條 對於及時發現、制止、糾正公安機關的執法過錯有突出成績的單位和人民警察,應當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范圍和認定

第六條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追究執法過錯責任:
(一)違反法律規定,對應當立案或者撤銷的刑事、行政案件不予立案、撤銷,對不應當立案或者撤銷的案件予以立案、撤銷的;
(二)在辦案中弄虛作假、逼供、騙供、誘供、逼取證人證言的,或者因為在勘驗、檢查、鑒定中出現重大失誤、疏漏而造成案件錯誤處理的;
(三)因辦案人員的主觀過錯導致案件主要犯罪事實錯誤,檢察院不予批捕、不起訴或者人民法院判決無罪的;
(四)應當報捕而未報捕導致檢察院在審查批捕時增捕重大犯罪嫌疑人的;
(五)呈報勞動教養、少年收容教養、收容教育,因辦案人員的主觀過錯導致案件主要事實錯誤,審批機關或有關部門不予批準的;
(六)因辦案人員的主觀過錯導致案件主要事實錯誤或者嚴重違反法定程序,被人民法院、復議機關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
(七)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證據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採取刑事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刑事強制措施,或者超過法定期限辦案情節嚴重的;
(八)違反法律規定,作出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或者採取勞動教養、少年收容教養、收容教育等限制人身自由措施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辦理保外就醫、所外執行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措施,或者違反國家規定徵收財物、收取費用的;
(十一)違反法律規定,使用警械、武器,情節惡劣或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二)違反法律規定,阻礙當事人行使申訴、控告、聽證、復議、訴訟和其他合法權利,情節惡劣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三)不履行辦案協作職責,或者阻礙異地公安機關依法辦案,情節惡劣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四)錯誤執行或者拒不執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行政裁判、復議決定和其他糾正違法的決定、命令,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五)拒絕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六)其他故意或者過失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予以追究的執法過錯。

第七條 公安機關發生執法過錯的,應當根據人民警察在辦案中各自承擔的職責,區分不同情況,分別追究案件審批人、審核人、辦案人、鑒定人及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第八條 辦案人、審核人、審批人都有故意或過失造成執法過錯的,應當分別承擔責任,其中審批人承擔主要責任。

第九條 審批人在審批時改變或者不採納辦案人、審核人的正確意見造成執法過錯的,由審批人承擔全部責任。

第十條 違反規定的程序,擅自行使職權造成執法過錯的,由直接責任人員承擔責任。

第十一條 因辦案人或者審核人弄虛作假、隱瞞真相,導致審批人錯誤審批造成執法過錯的,由辦案人或者審核人承擔主要責任。

第十二條 因鑒定人提供虛假、錯誤鑒定結論造成執法過錯的,由鑒定人承擔主要責任。

第十三條 下級公安機關按照規定向上級公安機關請示的案件,因上級公安機關批復、決定錯誤造成執法過錯的,由上級公安機關有關責任人員承擔責任。

第十四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改變案件定性、處理的,不追究人民警察的責任:
(一)法律規定不明確或者有關司法解釋不一致的;
(二)因不能預見或無法抗拒的原因致使錯誤發生的;
(三)執行上級命令的;
(四)按照辦案協作規定協助辦案的。

第三章 對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處理

第十五條 對執法過錯責任人員,應當根據其違法事實、情節、後果和責任程度分別追究行政責任、經濟責任和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對於發生執法過錯的責任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規定,作出以下處理:
(一)辭退;
(二)限期調離公安機關;
(三)停止執行職務;
(四)延期晉級、晉職;
(五)通報批評;
(六)取消評選先進的資格;
(七)離崗培訓;
(八)責令作出書面檢查;
(九)減發或者停發崗位津貼、獎金。

第十七條 執法過錯責任人員有違法違紀行為,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及公安機關有關規定給予處分。

第十八條 執法過錯責任人員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依法移交有關部門辦理。

第十九條 公安機關依法承擔國家賠償責任的案件,除依照以上規定追究執法過錯責任外,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向有關責任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第二十條 公安機關發生執法過錯案件影響惡劣、後果嚴重的,除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外,還應當依照《公安機關追究領導責任暫行規定》,追究公安機關領導責任。

第二十一條 發生嚴重的執法過錯或者多次發生執法過錯的公安局、派出所和辦案單位,本年度不得評選為先進集體。

第二十二條 對執法過錯責任人的處理情況應當作為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考核、定級、晉職、晉升的重要依據,記入檔案。

第二十三條 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從輕或者免予追究執法過錯責任:
(一)由於輕微過失造成執法過錯的;
(二)主動承認錯誤,並及時糾正的;
(三)執法過錯發生後能夠配合有關部門工作,減少損失、挽回影響的;
(四)情節輕微、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從重追究執法過錯責任:
(一)因貪贓枉法、徇私舞弊、刑訊逼供、蓄意報復、陷害等故意造成執法過錯的;
(二)阻礙對執法過錯責任進行追究的;
(三)對檢舉、控告、申訴人打擊報復的;
(四)連續多次發生執法過錯的;
(五)情節惡劣、後果比較嚴重的。

第四章 執法過錯責任追究的程序

第二十五條 追究執法過錯責任,由發生執法過錯的公安機關負責查處;上級公安機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直接查處下級公安機關發生的執法過錯案件。

第二十六條 公安法制部門負責執法過錯案件的檢查和認定,並提出糾正意見。
公安業務部門對本部門發生的執法過錯案件,應當主動檢查和糾正。
對於需要追究執法過錯的紀律責任的,由法制部門或者業務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報督察或者人事部門,由督察或者人事部門研究決定後,報公安機關行政首長審批。

第二十七條 被追究執法過錯責任的人民警察不服追究執法過錯責任決定的,可以向本級或者上級公安機關申訴;接受申訴的公安機關應當在三十日內作出答復。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可以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辦法。

第二十九條 本規定由公安部法制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規定自頒布之日起實施。

㈦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中的禁閉措施有哪些

你的來意思是禁閉是怎源么執行是吧?
就是對被執行禁閉的人民警察關在專門設置的禁閉室里。禁閉期間,由其所在單位派專人負責看護,對被禁閉人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對被禁閉的人民警察,准其攜帶生活用品和學習材料。生
病時,家屬可以探望,並准其就醫。其他情況詳見《公安機關實施停止執行職務和禁閉措施的規定》

㈧ 民警關禁閉期間是什麼意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48條第3款中規定:「對違反紀律的人民警內察,必要時可以對其採取停止容執行職務、禁閉措施。」

對有違法違紀行為、經批評教育無效,有必要予以禁閉的,應當對人民警察予以禁閉,對有違法違紀行為、經批評教育無效,但尚沒有必要予以禁閉的人民警察,可以依照規定停止執行職務。停止執行職務和禁閉都不是一種行政處分,而是在必需的情況下對有違紀的人民警察所採取的臨時性措施。 禁閉的期限為1日以上7日以下。

(8)公安機關督察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經1995年2月28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通過,1995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40號公布;根據2012年10月26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通過、2012年10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9號公布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的決定》修正。

《人民警察法》分總則、職權、義務和紀律、組織管理、警務保障、執法監督、法律責任、附則8章52條,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57年6月25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予以廢止。

㈨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中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是否含縣級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中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是含縣級的。

㈩ 公安機關督察條例實施辦法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保證督察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公安機關督察條例》(以下簡稱《專督察條例》),制定屬本辦法。
第二條督察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障和監督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
第三條現場督察是指警務督察人員對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執法執勤活動中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的情況進行的同步監督和檢查。
第四條督察人員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法規為准繩,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
第五條各級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應當自覺接受督察機構及其督察人員依法對其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和遵守紀律情況的監督。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