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法規
1. 黨內法規的法規分類有什麼
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規定,黨內法規分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專則、規定屬、辦法、細則等7類,這7類名稱,反映黨內法規的基本內容、適用范圍和效力等級,對於黨內法規的制定、執行和遵守具有重要意義。
2.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屬於什麼法規
《中復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制》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黨內法規。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制定,旨在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管黨治黨的總規矩。黨的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黨組織和黨員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遵守黨章,嚴格執行和維護黨的紀律,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約束,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
(2)黨的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突出政治性,把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有關規定干預和插手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向有關地方或者部門打聽案情、打招呼、說情,或者以其他方式對司法活動、執紀執法活動施加影響,情節較輕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3. 黨內法規制度有哪些
第一條
為了規范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
第三條
黨的中央組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中央黨內法規。下列事項應當由中央黨內法規規定:
(一)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二)黨的各級組織的產生、組成和職權;
(三)黨員義務和權利方面的基本制度;
(四)黨的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制度;
(五)涉及黨的重大問題的事項;
(六)其他應當由中央黨內法規規定的事項。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就其職權范圍內有關事項制定黨內法規。
第四條
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
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和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
准則對全黨政治生活、組織生活和全體黨員行為作出基本規定。
條例對黨的某一領域重要關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規定。
規則、規定、辦法、細則對黨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或者事項作出具體規定。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規則、規定、辦法、細則。
第五條
黨內法規的內容應當用條款形式表述,不同於一般不用條款形式表述的決議、決定、意見、通知等規范性文件。
第六條
制定黨內法規在中央統一領導下進行。制定黨內法規的日常工作由中央書記處負責。
中央辦公廳承擔黨內法規制定的統籌協調工作,其所屬法規工作機構承辦具體事務。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負責職權范圍內的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其所屬負責法規工作的機構承辦具體事務。
第七條
制定黨內法規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從黨的事業發展需要和黨的建設實際出發;
(二)以黨章為根本依據,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三)遵守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的規定。
祝你生活愉快
4. 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區別是 制定主體
一、黨內法規與黨內制度的區別
從兩個概念產生時間看,先有黨內制度後有黨內法規;從制定主體看,黨內法規只能由省級以上黨組織制定,而黨內制度的制定主體可以是黨的各級組織;從概念外延看,黨內制度的外延明顯大於黨內法規,黨內制度不僅包含黨內法規,還包括黨內規范性文件、黨內慣例等。
二、黨內法規與黨內規范性文件的區別
從制定主體看,黨內法規的制定主體只能是省級以上黨組織,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主體更為廣泛,既包括黨內法規的制定主體,還包括黨的其他組織;從文件名稱看,黨內法規的名稱是特定的,分別是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而規范性文件的名稱一般為決議、決定、意見、通知等;從表述形式看,黨內法規的內容應當用條款形式表述,而規范性文件一般不用條款形式表述;從內容看,黨內法規通常要對違規責任及其追究作出明確規定,規范性文件則不一定要作出這方面的規定;從審核批准程序看,黨內法規更為嚴格,一般要求採用會議審議批准方式,而規范性文件多採用領導傳批方式;從效力看,同一主體制定的黨內法規與規范性文件,前者效力一般高於後者。
三、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法規的區別
一是調整對象不同,黨內法規主要調整的是黨內關系和黨內生活,國家法律法規主要調整的是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二是制定機關和制定程序不同,黨內法規是由省級以上黨組織按照《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規定的程序制定的,而國家法律法規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等根據《立法法》規定的程序制定的;
三是適用范圍不同,黨內法規適用於黨組織和黨員,國家法律法規適用於一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四是實施方式不同,黨內法規主要以黨的紀律作為實施保障,國家法律法規主要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有所區別,但兩者之間是協調統一、良性互動的關系。一方面,黨內法規必須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原則和精神;另一方面,把黨內法規中成熟的制度規定適時經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法律,是立法的一個重要源頭。黨內法規的實施有利於保障憲法和法律的實施。推進黨內法規建設,對國家法律來說不是削弱而是加強。我們黨依法執政,既要依據憲法和法律治理國家,又要運用黨內法規管黨治黨,二者統一於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宏偉事業中。
5.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是什麼關系
黨內法規與國家法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既有明顯區別,又有緊密聯系;既有各自「分管領回域」,又相互協調答銜接。四個方面看不同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都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的意志,都是通過特定程序制定的行為規范,都屬於制度范疇。兩者在4個方面存在明顯不同。制定機關和制定程序不同,黨內法規是由省級以上黨組織按規定程序制定的,國家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依據立法程序制定的;調整對象不同,黨內法規主要調整的是黨內關系和黨內政治生活,國家法律主要調整的是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適用范圍不同,黨內法規僅適用於黨組織和黨員,國家法律適用於一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實施方式不同,黨內法規以黨的紀律作為強制手段,國家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三個方面看統一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共同服務於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國家法律是黨內法規的制定約束。黨章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黨內法規不得同憲法和法律相抵觸。黨內法規是國家法律的重要保障。黨嚴格遵守黨章和黨內法規,是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先決條件。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時深刻指出「: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
6.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或修訂黨內法規具體超50部法規有哪些
1、《廉潔自律准則》是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的簡稱。由黨中央根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在2010年《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基礎上修訂而成。全文共8條、281字,包括導語、黨員廉潔自律規范和黨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范。
(6)黨的法規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或修訂的黨內法規超過50部,標志著全面從嚴治黨由重點治標走向了重點治本,管黨治黨由寬松軟走向嚴實硬。」遼寧省錦州市委書記王明玉代表說,如《關於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意見》,為我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遵循。
加強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山西省運城市委書記王宇燕代表指出,一部部黨內法規的接連出台,為管黨治黨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如《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出台後,運城用好這一『利器』,2016年全市共有161名黨員領導幹部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力被嚴肅問責,其中一把手的比例顯著上升,有力地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王宇燕說。
7.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體系中共有多少個准則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體系中共有2個准則,分別是《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和《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2016年10月27日通過)》。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相結合,緊扣廉潔自律主題,重申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優良傳統作風,重在立德,是黨執政以來第一部堅持正面倡導、面向全體黨員的規范全黨廉潔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礎性法規。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是對黨章規定的具體化,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實踐成果,為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樹立了一個看得見、夠得著的高標准,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道德追求,對於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黨內監督,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是為了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由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制定的一部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准則。
(7)黨的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是一部載明了黨對自己組織中各級成員要求的行為手冊,鮮明地將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廉潔標准昭告於眾,再一次以簡潔的詞句向世人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和宗旨,同時也是對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遵崇黨章這一黨內根本大法的再次警醒與具體化要求。
從內容上看,准則對黨員對公與私、廉與腐、儉與奢、苦與樂,這四對價值取向如何抉擇作出了具體規定,對黨員領導幹部的從政、用權、修身、齊家作出了具體要求,展現了共產黨人應有的道德追求。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分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是序言,屬於總論,闡述黨內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和歷史經驗、存在的突出問題、面臨的形勢任務以及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性緊迫性,提出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目標要求。
第二板塊是分論,是主體部分,圍繞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和保障黨員權利、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12個方面分別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具體規定。
第三板塊是結束語,主要講加強組織領導和督促檢查、高級幹部帶頭示範,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8. 黨內法規制度有哪些
黨內法規制度是規范黨內的行為,調整黨內的關系,保障黨員的權利,實現黨的團結統一。
黨內法規制度包括3個層面,即黨內法規、黨內制度、規范性文件。 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委員會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區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具體包括以下四類: 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和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 准則:對全黨政治、組織生活和全體黨員行為作出基本規定。
條例:對黨的某一領域重要關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規定。 規則、規定、辦法、細則:對黨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或者事項作出具體規定。由中紀委、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
黨內制度:涵蓋黨內法規所規范和適用的所有范圍,既包括民主集中制這樣的根本制度,以及黨代會制度、黨委會制度、黨員權利保障制度等基本制度,也包括黨內情況通報制度、發展黨員制度、基層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等一些具體制度。
規范性文件:指各級黨組織制定出台的旨在規范黨組織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決議、決定、意見、通知等,一般以條款形式表述。
9. 黨內法規有哪些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是黨版的建設的總章程,它規定了權黨的性質和宗旨、組織原則、組織機構、黨員的義務和權利等內容,具有最高權威性和最大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