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法規
Ⅰ 中國建築關於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目前,我國已經頒布施行消防法律、規章20餘部,國家消防規范、國家和行業技術標准200餘部,地方性消防法規60餘部,初步形成了以《消防法》為基本法律,以消防法規和技術規范、標准以及地方性消防法規相配套的消防法規體系。
1、消防法律。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同年9月1日起施行。《消防法》分為總則、火災預防、消防組織、滅火救援、法律責任和附則共六章五十四條。為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消防法》正在修訂之中。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並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地方性消防法規。除國家立法以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消防法》的原則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多數頒布了地方性消防法規。
3、部門規章。近年來,公安部先後頒布了與《消防法》相配套的《建築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消防監督檢查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
4、消防技術標准。全國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接受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即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下設九個分委員會,負責制修訂和審查各類消防技術標准草案。消防技術標准經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後,報送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或公安部技術監督委員會批准,作為國家標准(GB)或行業標准(GA)公布施行。現已頒布施行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達250多項。
註:九個分委員會為:①術語、符號、標記和分類;②固定滅火系統;③滅火劑;④消防車、泵;⑤消防器具、配件;⑥火災報警系統和電氣防火、消防通訊;⑦防火材料;⑧建築構件耐火性能;⑨消防管理。
工程建設類消防技術標准主要由公安部消防局組織制定,經建設部批准後,作為國家標准(GB),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建設部聯合發布施行。其中重要的有《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等。另外,還有由公安部消防局與有關方面共同制訂的如《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等許多專項設計規范。
Ⅱ 中國水利法規有哪些
中國水利法規:
水利部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水利部令第號,2014年9月)
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47號)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41號)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604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三十九號)
取水許可管理辦法
水利部關於廢止部分規章的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號,2008年修訂)
水量分配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規定
水行政許可聽證規定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
湖庫富營養化防治技術政策
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
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
水功能區管理辦法
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水庫降等與報廢管理辦法(試行)
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資質管理辦法(試行)
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退耕還林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水利部國家計委發布《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
取水許可監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Ⅲ 中國建築關於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目前,我國已經頒布施行消防法律、規章20餘部,國家消防規范、國家和行業技術標准200餘部,地方性消防法規60餘部,初步形成了以《消防法》為基本法律,以消防法規和技術規范、標准以及地方性消防法規相配套的消防法規體系。
1、消防法律。1998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同年9月1日起施行。《消防法》分為總則、火災預防、消防組織、滅火救援、法律責任和附則共六章五十四條。為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消防法》正在修訂之中。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於2008年10月28日修訂通過並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2、地方性消防法規。除國家立法以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消防法》的原則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多數頒布了地方性消防法規。
3、部門規章。近年來,公安部先後頒布了與《消防法》相配套的《建築工程消防監督審核管理規定》、《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消防監督檢查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等部門規章。
4、消防技術標准。全國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接受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即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組織領導,下設九個分委員會,負責制修訂和審查各類消防技術標准草案。消防技術標准經消防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審定後,報送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局或公安部技術監督委員會批准,作為國家標准(GB)或行業標准(GA)公布施行。現已頒布施行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達250多項。
註:九個分委員會為:①術語、符號、標記和分類;②固定滅火系統;③滅火劑;④消防車、泵;⑤消防器具、配件;⑥火災報警系統和電氣防火、消防通訊;⑦防火材料;⑧建築構件耐火性能;⑨消防管理。
工程建設類消防技術標准主要由公安部消防局組織制定,經建設部批准後,作為國家標准(GB),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建設部聯合發布施行。其中重要的有《建築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建築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等。另外,還有由公安部消防局與有關方面共同制訂的如《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等許多專項設計規范。
Ⅳ 簡要闡述中國建築工程法律體系的構成
比較長,樓主根據自己需要選取
建築工程法律體系是由很多不同層次的建築工程法律、法規與規章組成的,建築工程法律體系組成形式一般由寶塔形和梯形兩種。建築工程法律體系寶塔形結構形式,是先制定一部建築工程基本法律,將建築工程領域內可能涉及的所有問題都在該法中作出規定,然後再分別制定不同層次的建築工程專項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對一些建築工程具體問題進行細化和補充。建築工程法律體系梯形結構形式則不設立建築工程基本法律,而以若干並列的建築工程專項法律組成建築工程法律體系的頂層,然後對每部建築工程專項法律再配置相應的不同層次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作補充,形成若干相互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建築工程專項法律體系。根據《立法法》有關立法許可權的規定以及中國實際情況,中國建築工程法律體系採用了梯形結構形式,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一)建築工程法律
建築工程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並頒布的有關建築工程的各項法律。建築工程法律是建築工程法律體系的核心和基礎。建築工程法律包括但不限於《建築法》、《城鄉規劃法》、《招標投標法》、《合同法》等。
(二)建築工程行政法規
建築工程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並頒布的有關建築工程的各項行政法規,其效力低於建築工程法律,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建築工程行政法規的名稱常以「條例」、「辦法」、「規定」等名稱出現。建築工程行政法規包括但不限於《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
(三)建築工程地方性法規。
建築工程地方性法規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並頒布的,或者較大的市(即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並頒布的有關建築工程的各項地方性法規。建築工程地方性法規在其所管轄的行政區域內具有法律效力。
(四)建築工程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
建築工程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所制定並頒布的有關建築工程的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建築工程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建築工程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建築工程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建築工程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在其所管轄的民族自治地方具有法律效力。
(五)建築工程部門規章。
建築工程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委根據建築工程法律與行政法規制定與頒布的有關建築工程的部門規章。建築工程部門規章一方面將建築工程法律與行政法規的規定進一步具體化,以便於其更好地貫徹執行;另一方面作為建築工程法律與行政法規的補充,為有關政府部門的行為提供依據。建築工程部門規章對全國有關建築工程行政管理部門具有約束力,但其效力低於建築工程法規。
(六)建築工程地方政府規章。
建築工程地方政府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即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建築工程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築工程地方性法規制定的有關建築工程的地方政府規章。建築工程地方政府規章在其所管轄的行政區域內具有法律效力。
(七)建築工程技術法規。
建築工程技術法規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在全國范圍內有效的建築工程技術規程、規范、標准、定額、方法等技術文件。建築工程技術法規是建築業工程技術人員從事經濟技術作業、建築管理監測的依據。
(八)國際公約、國際慣例與國際標准。
中國參加或與外國簽訂的調整經濟關系的國際公約和雙邊條約,以及國際慣例、國際上通用的建築技術規程都屬於應當遵守與實施的中國建築工程法律范疇。如FE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涉及有形貿易、無形貿易、信貸、委託、技術規范、保險等諸多法律關系,這些法律關系的調整必須遵守中國承認的國際公約、國際慣例和國際通用的技術規程和標准。
Ⅳ 我國中國境內涉及建築物的法律法規條款主要有哪些
間接的有公司法、稅法、環保法、廣告法、專利法等一般企業都遇到的法律;直回接的有:土地法、答物業管理辦法、規劃法、拆遷條例及各種技術規范。建築類關於法律的有很多:建築法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 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暫行規定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住宅設計規范 住宅建築技術經濟評價標准 建築給排水規范 建築氣候區劃標准 建築制圖標准 旅館建築設計標准 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建築模數協調統一標准 村鎮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建築採光設計標准 建築地面設計規范 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擔保法、房地產法、土地法等
Ⅵ 中國建築法規歷史
也許建築透露出我們的需要,合適的美好使我們感到安心的了
Ⅶ 建築法規中中國建築的最低高度是多少
你的問題很不嚴謹,我起個農業建築,如狗舍需要2.2米嗎?我起一個半地下室的建內築,如地窖,突出地容面部分高度不到2米,這種情況又怎麼確定?難道我違法了嗎?
或者你的問題本意是在建築設計規范中,住宅最低層高是2.2米-2.4米?
Ⅷ 中國有關於建築垃圾處理的法規嗎
直接的沒有,都是間接的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2、《中華專人民共和國循環經屬濟促進法》
3、從2015年起,中央發布《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等政策,地方如河南、吉林等地相繼被確定為「建築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利用試點省」
GEP Research
Ⅸ 中國建築法規,甲方使用就作為竣工驗收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第十三版條權建設工程未經竣工驗收,發包人擅自使用後,又以使用部分質量不符合約定為由主張權利的,不予支持;但是承包人應當在建設工程的合理使用壽命內對地基基礎工程和主體結構質量承擔民事責任。
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GF-2013-0201)
13.2.2竣工驗收程序
除專用合同條款另有約定外,承包人申請竣工驗收的,應當按照以下程序進行:
(5)工程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發包人擅自使用的,應在轉移佔有工程後7天內向承包人頒發工程接收證書;發包人無正當理由逾期不頒發工程接收證書的,自轉移佔有後第15天起視為已頒發工程接收證書。
除專用合同條款另有約定外,發包人不按照本項約定組織竣工驗收、頒發工程接收證書的,每逾期一天,應以簽約合同價為基數,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支付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