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舉例
1. 舉例說明你對我國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認識
會計法規種類
一、全國人大制定的會計法律《會計法》。
《會計法》主要規定了會計工作的基本目的、會計管理許可權、會計責任主體、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基本要求、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的職責許可權、並對會計法律責任作出了詳細規定。是會計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導我國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
二、國務院制定的會計行政法規
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有: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於2000年6月21日發布的,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它主要規定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 的構成、編制和對外提供的要求、法律責任等。它是對《會計法》中有關財務會計報告的規定的細化。
《總會計師條例》,於1990年12月31日發布的,它主要規定了單位總會計師的職責、許可權、任免、獎懲等。
《企業會計准則》 (基本准則)是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的會計准則,是進行會計核算工作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律。它是由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一般原則、會計要素准則和會計報表准則組成,是對會計核算要求所作的原則性規定,具有覆蓋面廣、概括性強等特點。
三、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制度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發布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它是國務院財政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依法制定、發布的會計方面的法律規范,包括各種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如2001年2月20日財政部發布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即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 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以及財政部門與國家檔案局聯合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1.《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於2000年12月29日發布了統一的、適用於不同行業和不同經濟成分的《企業會計制度》。它適用於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和金融保險企業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所有企業。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於2001年1月27日發布的,它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各類金融企業,包括銀行(含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該制度於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的金融企業范圍內實施;同時,也鼓勵其他股份制金融企業實施《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小企業會計制度》。於2004年4月27日發布的,它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是指不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符合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中界定的小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
合夥形式設立的小企業。
4.《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於2004年8月18日發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執行,適用於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
5.《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於2001年2月20日發布並開始施行,是財政部為了規范財政部門會計監督工作,保障財政部門有效實施會計監督,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會計法》、《行政處罰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有關法 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的。它適用於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財政部門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執行《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行為實施監督檢查以及對違法會計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6.《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於1996年6月17日發布並開始實施的。它適用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的會計基礎工作。其內容主要包括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會計工作交接、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會計憑證規則、會計賬簿規則、財務報告規則、會計監督的內容和要求、建立和健全單
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內容和要求等。
7.《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它是財政部為了促進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建設,加強內部會計監督,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根據《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所制定的一套會計監督管理制度, 運用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其制定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差錯防弊,從而保證其他會計法規的執行。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8.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國家統一的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包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2005年3月1日發布並開始實施)、《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1998年8月21日發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1994年6月30日發布,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代理記賬管理辦法》(2005年1月22日發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等。
四、地方人大制定的 地方性會計法規 ·
地方性會計法規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根據規定,實行計劃單列管理的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允許范圍內制定、實施的有關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文件,也屬於地方性會計法規。
2. 舉例說明法律規范與法律條文的關系
法律規范不同於法律條文,法律規范是法律條文的內容,法律條文是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法律規范是法律條文的主要內容。法律條文的內容還可能包括其他法要素。法律規范和法律條文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 分別各列舉一部中國現行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4. 請舉例說明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的區別。
1、行政法規:制定主體國務院(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部門規章:制定主體國務院部門(如國家科委制定的《科學技術保密規定》)
3、行政法規效力高於部門規章
5. 舉例說明法律規范的構成
法律規范的構成要素包括法律規則、法律原則和法律概念。
以《民法通則》回為例:
1、第七條答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此為法律原則
2、第三十六條第一款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此為法律概念
3、第六十六條第二款 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此為法律規則。
6. 地方政府規章文件有那些,舉例
如《重慶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規定》《安徽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辦法》《寧波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辦法》等。
7. 地方性法規也是行政法規呀舉例詳解一下
地方性法規,來即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源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地方性法規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並不得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比方說:《北京市建築業企業資質及人員資格動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這是不用經過國務院的。也就是說地方性法規不用國務院公布。另外地方性法規是不屬於行政法規的,行政法規是全國性質的,地方性法規不是全國性質的。而且根據建設工程法律法規體系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制定和公布施行的有關建設工程的各項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總稱。從這部分內容來看地方性法規和行政法規兩者是並列關系,不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8. 設定了行政處罰的法律有哪些舉例說明 同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
設定了行政處罰的法律法規太多了,但人身自由罰只能法定,且由公安機關執行
9. 列舉我國的七大法律和八大法規
憲法 民法總則來 民法通自則 刑法 勞動法 保險法 勞動合同法 立法法 民事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 就業促進法 行政處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強製法 婚姻法 遺產繼承法 稅務法 國土資源法 國家安全法 專利法 知識產權法 海商法 未成年人保護法 監察法 民法法 律師法 突發事件應對法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行政復議法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 失業保險條例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法律援助條例 人力資源市暫行條例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10. 請舉例說明什麼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簡單的說,全國人大制定的是法律,國務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制定的是地方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