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條例
❶ 《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第三十五條如何理解
《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 第三十五條 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的單位或者個人須將出回版物發行進銷貨清單等有 關非財答務票據保存 2年以上,以備查驗。 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的單位或者個人須將出版物倉儲地址、面積、 管理人員的情況報批準的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備案;倉儲地址、面積、 管理人員情況如有變更,須在變更之日起 15天內向批準的新聞出版 行政部門備案。
❷ 《出版管理條例》與《印刷業管理條例》涉及了哪些制度
一、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對全區出版、印刷、發行活動實施監督管理。其中包裝裝潢印刷品的印刷經營活動由自治區經貿委負責監督管理。自治區文化廳、公安廳、工商局、保密局等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對有關的出版、印刷、發行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各行署、市、縣(區)人民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受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委託,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出版、印刷、發行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並接受自治區新聞出版局業務指導。各行署、市、縣(區)人民政府經貿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地區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經營活動的日常監督管理。各行署、市、縣(區)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出版、印刷、發行活動進行監督管理。
二、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出版物等出版單位的設立和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出版物的出版,由自治區新聞出版局依據《條例》規定,實施監督管理。
印刷企業的設立,實行「兩證一照、先證後照」的審批制度。對未辦理印製許可證的一律不予辦理營業執照。
設立出版物印刷企業,應向自治區新聞出版局提出申請,經審核批准,核發出版物印製許可證。設立包裝裝潢印刷品的印刷企業,應向自治區經貿委提出申請,經審核批准,核發包裝裝潢印刷品印製許可證,批准手續送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備案。申請其他印刷品經營活動的企業和個人,應向所在市、縣(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批准核發其他印刷品印製許可證,並向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備案。
單位內部設立印刷廠(所),應向所在市、縣(區)文化、保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並向當地公安部門和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備案。
三、國家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製指導本單位、本系統工作、學習和用於交流的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經縣級以上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由自治區新聞出版局發給准印證,方可印製。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的編寫和印製依照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的《內部資料性出版物管理規定》執行。
四、廣告宣傳品的印製,依照《廣告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印刷品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執行。
五、商標標識的印製,由自治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按照《商標法》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的《商標印製管理辦法》進行監督管理。
六、印製屬於國家秘密的文件、圖表等,須經自治區國家保密局批准,按照國家有關復制國家秘密載體的管理規定辦理准印手續,到持有《國家秘密載體復印許可證》的定點單位印製。
七、國家標准信封的印製,應向自治區郵電管理局提出申請,經批准,核發《信封生產監制證書》後方可印製,並接受自治區郵電管理局的監督檢查。
八、印製宗教用品的,須由自治區宗教事務管理局按照國家有關宗教印刷品管理的規定審查批准,由自治區新聞出版局核發准印證。
九、從事書報刊總發行和批發業務的發行單位,應向自治區新聞出版局申請,經審核報批,發給經營許可證;從事書報刊零售業務的單位和個人,應向所在地、市、縣(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經審核批准,發給經營許可證,並向自治區新聞出版局備案。郵政部門負責征訂發行的報紙和期刊,依照《郵政法》的規定辦理。
十、出版單位、印刷和發行企業除接受其業務主管部門管理外,其經營活動還應受當地新聞出版、文化、公安、工商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和管理。
❸ 《宗教事務條例》規定,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不得含有哪方面的內容
《宗教事務條例》中第七條第二款規定,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應當符合《出版管理條例》的規定,並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1、破壞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的;
2、破壞不同宗教之間和睦以及宗教內部和睦的;
3、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4、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
5、違背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
另外,《宗教事務條例》中第四十二條規定: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有本條例第七條第二款禁止內容的,對相關責任單位及人員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出版物條例擴展閱讀:
《宗教事務條例》的修訂背景:
《宗教事務條例》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原條例施行12年來,規范了宗教事務管理,維護了宗教界合法權益,在服務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宗教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給宗教事務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和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宗教工作,強調對宗教事務的依法管理。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
對宗教界反映強烈、社會普遍關注、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作出明確規定。這些都迫切要求進一步修改完善原條例,使宗教事務管理的相關制度更加完善。
❹ 訂戶訂購進口出版物管理辦法的文件全文
第一條為了滿足國內單位和個人、在華外國機構、外商投資企業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對進口出版物的閱讀需求,加強對進口出版物的管理,根據《出版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中國境內訂戶訂購進口出版物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進口出版物,是指由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進口的,在外國以及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出版的圖書、報紙(含過期報紙)、期刊(含過期期刊)、電子出版物等。
本辦法所稱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是指依照《出版管理條例》設立的從事出版物進口業務的單位。
本辦法所稱訂戶,是指通過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訂購進口出版物的國內單位和個人、在華外國機構、外商投資企業和在華長期工作、學習、生活的外籍人士以及港、澳、台人士。
本辦法所稱訂購,是指訂戶為滿足本單位或者本人的閱讀需求,向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預訂購買進口出版物。
第三條進口出版物分為限定發行范圍的和非限定發行范圍的兩類,國家對其發行實行分類管理。
進口限定發行范圍的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等實行訂戶訂購、分類供應的發行方式;非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報紙、期刊實行自願訂戶訂購和市場銷售相結合的發行方式;非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圖書、電子出版物等實行市場銷售的發行方式。
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的種類由新聞出版總署確定。
第四條訂戶訂購進口出版物由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經營。其中,訂戶訂購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的業務,須由新聞出版總署指定的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經營。
未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訂戶訂購進口出版物的經營活動。
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委託非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代理征訂或者代理配送進口出版物,須事先報新聞出版總署同意。
第五條國內單位訂戶訂購非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報紙、期刊,持單位訂購申請書,直接到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報紙、期刊進口經營單位辦理訂購手續。國內個人訂戶應通過所在單位辦理訂購手續。
第六條可以訂購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報紙、期刊、圖書和電子出版物的國內單位訂戶由新聞出版總署確定。
第七條國內單位訂戶訂購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等,中央單位訂戶由所屬中央各部委審批;地方單位訂戶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審核後報送同級黨委宣傳部審批。獲得批準的訂戶持單位訂購申請書和有關批准文件,到新聞出版總署指定的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辦理訂購手續。
國內單位訂戶訂購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等,應制定相應的使用管理辦法。
第八條在華外國機構、外商投資企業和在華長期工作、學習、生活的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訂購進口報紙、期刊,應持單位訂購申請書或者本人身份證明,到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或者指定的報紙、期刊進口經營單位辦理訂購手續。
第九條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負責對訂購限定發行范圍的進口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的訂戶進行審核,並將審核後的訂戶名單、擬訂購進口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的品種和數量報送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依照批准後的訂戶名單及進口報紙、期刊、圖書、電子出版物的品種和數量供應訂戶。
第十條未經批准,擅自從事進口出版物的訂戶訂購業務,按照《出版管理條例》第六十一條處罰。
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由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一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聞出版總署2004年12月31日頒布的《訂戶訂購進口出版物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❺ 國家對涉及民族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有哪些規定
涉及宗教內容的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出版管理的規定,並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破壞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和睦相處的;
(二)破壞不同宗教之間和睦以及宗教內部和睦的;
(三)歧視、侮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教公民的;
(四)宣揚宗教極端主義的;
(五)違背宗教的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
超出個人自用、合理數量的宗教類出版物及印刷品進境,或者以其他方式進口宗教類出版物及印刷品,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寺觀教堂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編印、發送宗教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出版公開發行的宗教出版物,按照國家出版管理的規定辦理。
(5)出版物條例擴展閱讀:
國家對宗教事務管理的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❻ 《印刷業管理條例》所稱包裝裝潢印刷品包括哪些
本條例所稱包裝裝潢印刷品,包括商標標識、廣告宣傳品及作為產品包裝裝潢的紙、金屬、塑料等的印刷品。
根據《印刷業管理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出版物、包裝裝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經營活動。
本條例所稱出版物,包括報紙、期刊、書籍、地圖、年畫、圖片、掛歷、畫冊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裝幀封面等。
本條例所稱包裝裝潢印刷品,包括商標標識、廣告宣傳品及作為產品包裝裝潢的紙、金屬、塑料等的印刷品。
本條例所稱其他印刷品,包括文件、資料、圖表、票證、證件、名片等。
本條例所稱印刷經營活動,包括經營性的排版、製版、印刷、裝訂、復印、影印、列印等活動。
(6)出版物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印刷業管理條例》:
第十條
設立從事出版物印刷經營活動的企業,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申請人經審核批準的,取得印刷經營許可證,並持印刷經營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登記注冊,取得營業執照。
企業申請從事包裝裝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經營活動,應當持營業執照向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經審核批準的,發給印刷經營許可證。
個人不得從事出版物、包裝裝潢印刷品印刷經營活動;個人從事其他印刷品印刷經營活動的,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十二條
印刷業經營者申請兼營或者變更從事出版物、包裝裝潢印刷品或者其他印刷品印刷經營活動,或者兼並其他印刷業經營者,或者因合並、分立而設立新的印刷業經營者,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條的規定辦理手續。
印刷業經營者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等主要登記事項,或者終止印刷經營活動,應當報原批准設立的出版行政部門備案。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二十三條 出版物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三條:
【行政處罰補救功能】 行政專機關實施行屬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
【釋義】: 本條是對行政處罰補救功能的規定。 行政處罰的補救性功能,主要是通過阻止、矯正行政違法行為,責令違法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恢復被侵害的管理秩序而體現的。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是指行政機關要求違法當事人作為或不作為,使其中止違法行為,令違法當事人履行其應當履行的義務,或者以其他方式達到與履行義務相當的狀態。
行政處罰的目的之一是著眼於行為人的未來行為,並不只是已存在的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侵犯了國家管理秩序,損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行政機關以國家強制力為手段,對違法行為當事人處以行政處罰。因此,行政處罰是一種手段,是為了預防破壞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行為的再次發生。
❽ 出版管理條例的修訂
1、2001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43號公布
2、根據2011年3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出版管理條例〉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94號)第一次修訂
3、根據2013年7月1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38號)第二次修訂
九、刪去《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四款。(從事出版物連鎖經營業務的單位,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經營的,應當經其總部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跨省或者在全國范圍內經營的,應當經其總部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
4、根據2014年07月29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53號)第三次修訂
十一、刪去《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一款。(從事出版物總發行業務的單位,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國務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
第四十條中的「印刷或者復制單位、發行單位」修改為「印刷或者復制單位、發行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
第六十五條增加一項,作為第六項:「印刷或者復制單位、發行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印刷或者復制、發行偽造、假冒出版單位名稱或者報紙、期刊名稱的出版物的」。
5、根據2016年02月6日《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國務院令第666號)第四次修訂
二十八、將《出版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修改為:「單位從事出版物批發業務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許可,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從事出版物零售業務的,須經縣級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審核許可,取得《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刪去第三十七條第一款中的「並持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應的登記手續」。第二款修改為:「從事出版物發行業務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終止經營活動的,應當向原批準的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六十條中的「批准不符合法定設立條件的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發行單位」修改為「批准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取得許可證、批准文件」。
第六十一條中的「擅自設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發行單位」修改為「擅自設立出版物的出版、印刷或者復制、進口單位」。
刪去第七十條。
❾ 出版管理條例規定,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出版管理條例》國務院令343號
第二十六條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下列內容: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二十七條以未成年人為對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誘發未成年人模仿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和違法犯罪的行為的內容,不得含有恐怖、殘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