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核應急法規條例

核應急法規條例

發布時間: 2023-02-08 15:42:37

❶ 廣東省民用核設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我省民用核設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的發生及其危害,保障公眾的健康及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我省行政區域內的以下民用核設施的核事故預防及應急管理適用本條例:

(一)核電廠、核熱電廠;

(二)其它反應堆(研究堆、實驗堆、臨界裝置等);

(三)放射性廢物的處理和處置設施;

(四)核輻照裝置;

(五)可能或已經失散到環境中對環境和周圍公眾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的放射性物質和放射源。第三條對民用核設施的核事故預防實行安全第一,從嚴管理,嚴防核事故發生的方針;對核事故應急管理實行統籌規劃,積極兼容,常備不懈,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方針。第二章管理機構及職責第四條本省的民用核設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指定的行政機關負責(以下簡稱「省核管理機關」)。其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國家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的法規和政策;

(二)制定全省民用核設施的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的規則;

(三)對上報國家審批的民用核設施的核安全分析報告和事故應急計劃等提出意見,並報告省人民政府;

(四)組織或參與對民用核設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中的應急及預防設施、設備進行審查或驗收;

(五)協助國家對本條例第二條(一)至(三)項規定的民用核設施的核事故進行調查處理;對第二條(四)至(五)項規定的民用核設施發生的核事故進行調查處理;

(六)組織調解民用核設施單位與地方之間涉及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方面的糾紛;

(七)組織制定和實施核電廠和核熱電廠的場外應急計劃;

(八)負責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批規劃限制區具體工作;

(九) 組織有關部門和市開展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的宣傳教育;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工作。第五條參與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的有關單位應執行省人民政府的統一要求和應急計劃,並協助省核管理機關做好民用核設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第六條民用核設施所在地及與其相鄰地區的市人民政府應根據核事故應急計劃的要求在其行政區域內負責組織實施應急工作。第七條省核管理機關應提請省人民政府邀請駐粵部隊參與全省的核事故應急准備工作和核事故應急工作,並具體商定部隊在核事故應急中的支援和保障任務及相應的聯絡渠道。第三章事故預防第八條民用核設施的選址、設計、建造、運行和退役應有足夠的措施預防核事故的發生,並設置核事故預防的設施、設備,以保護周圍公眾的生產、生活環境,保障周圍公眾的健康和安全。第九條民用核設施單位應對其人員進行核事故預防和核事故應急知識的專門教育,對其附近居民開展核事故預防和核事故應急知識的普及教育。第十條民用核設施的選址、立項、建設、生產運行和退役報告,應在報主管部門審批時抄報省核管理機關備案。第十一條民用核設施投產運行前應制定核事故預防方案。

事故預防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可能發生的核事故及其影響范圍、危害的估計和論證;

(二)對可能發生的核事故將採取的預防措施及相應的設施、設備;

(三)在實施預防措施後對核事故發生的幾率和危害所降低的程度;

(四)對核事故預防措施的實施和設施、設備運行的監督和保證措施;

(五)需要與有關監督部門的配合和銜接方式。第十二條省人民政府應根據核電廠和核熱電廠的需要劃定規劃限制區。規劃限制區的具體范圍、限制發展的產業、人口總控制數量等內容應予以公告,並在規劃限制區邊界設置標志。

規劃限制區內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均應遵守規劃限制區的有關規定。第十三條核電廠和核熱電廠取得國家頒發的《核設施建造許可證》後,依法向省人民政府申請設立規劃限制區,並配合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批規劃限制區。

申請設立規劃限制區應提交以下資料:

(一)《核設施建造許可證》的申請及有關材料的副本;

(二)擬劃定的規劃限制區內的人口及其分布情況,工業、農業、交通運輸、貿易和第三產業情況,資源及利用情況,人均收入和主要經濟來源,經濟發展規劃等資料;

(三)根據核電廠或核熱電廠安全運行的要求,需要限制發展的企、事業的種類和范圍及相關的論證材料;

(四)設立規劃限制區後,核電廠或核熱電廠對規劃限制區擬進行的經濟發展的扶持措施;

(五)其他需要說明的材料。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在民用核設施的建造和營運中保證安全,保障工作人員和群眾的健康,保護環境,促進核能事業的順利發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下列民用核設施的安全監督管理:
(一)核動力廠(核電廠、核熱電廠、核供汽供熱廠等);
(二)核動力廠以外的其他反應堆(研究堆、實驗堆、臨界裝置等);
(三)核燃料生產、加工、貯存及後處理設施;
(四)放射性廢物的處理和處置設施;
(五)其他需要嚴格監督管理的核設施。第三條民用核設施的選址、設計、建造、運行和退役必須貫徹安全第一的方針;必須有足夠的措施保證質量,保證安全運行,預防核事故,限制可能產生的有害影響;必須保障工作人員、群眾和環境不致遭到超過國家規定限值的輻射照射和污染,並將輻射照射和污染減至可以合理達到的盡量低的水平。第二章監督管理職責第四條國家核安全局對全國核設施安全實施統一監督,獨立行使核安全監督權,其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起草、制定有關核設施安全的規章和審查有關核安全的技術標准;
(二)組織審查、評定核設施的安全性能及核設施營運單位保障安全的能力,負責頒發或者吊銷核設施安全許可證件;
(三)負責實施核安全監督;
(四)負責核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
(五)協同有關部門指導和監督核設施應急計劃的制訂和實施;
(六)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對核設施的安全與管理的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及國際業務聯系;
(七)會同有關部門調解和載決核安全的糾紛。第五條國家核安全局在核設施集中的地區可以設立派出機構,實施安全監督。
國家核安全局可以組織核安全專家委員會。該委員會協助制訂核安全法規和核安全技術發展規劃,參與核安全的審評、監督等工作。第六條核設施主管部門負責所屬核設施的安全管理,接受國家核安全局的核安全監督,其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所屬核設施的安全管理,保證給予所屬核設施的營運單位必要的支持,並對其進行督促檢查;
(二)參與有關核安全法規的起草和制訂,組織制訂有關核安全的技術標准,並向國家核安全局備案;
(三)組織所屬核設施的場內應急計劃的制訂和實施,參與場外應急計劃的制訂和實施;
(四)負責對所屬核設施中各類人員的技術培訓和考核;
(五)組織核能發展方面的核安全科學研究工作。第七條核設施營運單位直接負責所營運的核設施的安全,其主要職責是:
(一)遵守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技術標准,保證核設施的安全;
(二)接受國家核安全局的核安全監督, 及時、 如實地報告安全情況,並提供有關資料;
(三)對所營運的核設施的安全、核材料的安全、工作人員和群眾以及環境的安全承擔全面責任。第三章安全許可制度第八條國家實行核設施安全許可制度,由國家核安全局負責制定和批准頒發核設施安全許可證,許可證件包括:
(一)核設施建造許可證;
(二)核設施運行許可證;
(三)核設施操縱員執照;
(四)其他需要批準的文件。第九條核設施營運單位,在核設施建造前,必須向國家核安全局提交《核設施建造申請書》、 《初步安全分析報告》 以及其他有關資料,經審核批准獲得《核設施建造許可證》後,方可動工建造。
核設施的建造必須遵守《核設施建造許可證》所規定的條件。第十條核設施營運單位在核設施運行前, 必須向國家核安全局提交 《核設施運行申請書》、 《最終安全分析報告》 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經審核批准獲得允
許裝料(或投料)、調試的批准文件後,方可開始裝載核燃料(或投料)進行啟動調試工作;在獲得《核設施運行許可證》後,方可正式運行。
核設施的運行必須遵守《核設施運行許可證》所規定的條件。第十一條國家核安全局在審批核設施建造申請書及運行申請書的過程中,應當向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核設施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征詢意見,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三個月內給予答復。第十二條具備下列條件的, 方可批准發給 《核設施建造許可證》和《核設施運行許可證》:
(一)所申請的項目己按照有關規定經主管部門及國家計劃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計劃部門批准;
(二)所選定的廠址己經國務院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門、計劃部門和國家核安全局批准;
(三)所申請的核設施符合國家有關的法律及核安全法規的規定;
(四)申請者具有安全營運所申請的核設施的能力,並保證承擔全面的安全責任。

❸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的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1993年8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24號發布根據2011年1月8日《國務院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訂) 第三十九條本條例中下列用語的含義:(一)核事故應急,是指為了控制或者緩解核事故、減輕核事故後果而採取的不同於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緊急行動。(二)場區,是指由核電廠管理的區域。(三)應急計劃區,是指在核電廠周圍建立的,制定有核事故應急計劃、並預計採取核事故應急對策和應急防護措施的區域。(四)煙羽應急計劃區,是指針對放射性煙雲引起的照射而建立的應急計劃區。(五)食入應急計劃區,是指針對食入放射性污染的水或者食物引起照射而建立的應急計劃區。(六)干預水平,是指預先規定的用於在異常狀態下確定需要對公眾採取應急防護措施的劑量水平。(七)導出干預水平,是指由干預水平推導得出的放射性物質在環境介質中的濃度或者水平。(八)應急防護措施,是指在核事故情況下用於控制工作人員和公眾所接受的劑量而採取的保護措施。(九)核安全重要物項,是指對核電廠安全有重要意義的建築物、構築物、系統、部件和設施等。第四十條除核電廠外,其他核設施的核事故應急管理,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四十一條對可能或者已經造成放射性物質釋放超越國界的核事故應急,除執行本條例的規定外,並應當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第四十二條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❹ 江蘇省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管理,控制和減少核事故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國務院《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核電廠核事故的預防和應急工作。其他核設施和有關核活動的核事故的預防和應急工作,以及境外和省外發生的可能或者已經對本省造成影響的核事故的應急工作,參照本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核設施、核活動的安全監管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三條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應當堅持安全第一、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原則,實行預防為主、科學應對、從嚴管理、常備不懈的方針。第四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規定將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突發事件應對體系,保障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所需經費,根據省核事故應急預案和上級的統一部署開展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准備工作,承擔相應的場外核事故應急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做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協助做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第五條核事故預防和應急設施、設備依法受到保護,不得侵佔、破壞。
任何單位和個人依法享有接受核事故應急保護的權利,負有保護核事故預防和應急設施、參與和配合核事故應急工作的義務。第六條對在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中有突出表現和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對參與核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傷亡人員,依法給予撫恤。第二章組織機構與職責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成立省核應急委員會,負責全省核事故應急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統一指揮本省行政區域內場外核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省核應急委員會辦公室設在省民防主管部門,承擔省核應急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省核應急委員會成員單位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第八條省核應急委員會設立專家咨詢組,由成員單位遴選的有關專家組成,為應急准備、應急處置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建議。
省核應急委員會設立專業工作組,由成員單位負責組建,按照各自職責承擔核事故應急的具體工作。第九條核電廠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成立核應急委員會,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核事故應急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並在省核應急委員會的領導下做好核事故應急處置工作。
核電廠所在地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承擔本行政區域內的核事故應急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工作。
其他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門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要求,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核事故應急管理工作。第十條核電廠營運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建立核事故預防和應急組織,負責本單位的核事故預防和應急准備工作,承擔場內核事故應急職責。第三章預防與應急准備第十一條核電廠的選址、設計、建造、運行和退役應當按照國家規定辦理相關手續,採取安全與防護措施,設置核事故預防的設施、設備,預防核事故的發生,保護周圍環境以及公眾的健康和安全。第十二條核電廠營運單位應當制定核事故預防方案,並報省核應急委員會辦公室和所在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備案。核事故預防方案包括以下內容:
(一)可能發生的核事故及其影響范圍、危害的估計和論證;
(二)對可能發生的核事故採取的預防措施;
(三)在實施預防措施後對核事故發生的幾率和危害所降低的程度;
(四)對核事故預防措施的實施和設施、設備運行的監督和保證措施;
(五)需要與有關監督部門的配合和銜接方式。
核電廠營運單位應當定期對核事故預防方案及其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完善核事故預防方案。第十三條核電廠營運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建立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完善核事故預防和應急機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教育,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保障核電廠設施、設備的安全運行。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保障核安全,預防與應對核事故,安全利用核能,保護公眾和從業人員的安全與健康,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對核設施、核材料及相關放射性廢物採取充分的預防、保護、緩解和監管等安全措施,防止由於技術原因、人為原因或者自然災害造成核事故,最大限度減輕核事故情況下的放射性後果的活動,適用本法。

核設施,是指:

(一)核電廠、核熱電廠、核供汽供熱廠等核動力廠及裝置;

(二)核動力廠以外的研究堆、實驗堆、臨界裝置等其他反應堆;

(三)核燃料生產、加工、貯存和後處理設施等核燃料循環設施;

(四)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貯存、處置設施。

核材料,是指:

(一)鈾-235材料及其製品;

(二)鈾-233材料及其製品;

(三)鈈-239材料及其製品;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需要管制的核材料。

放射性廢物,是指核設施運行、退役產生的,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濃度或者比活度大於國家確定的清潔解控水平,預期不再使用的廢棄物。第三條國家堅持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加強核安全能力建設,保障核事業健康發展。第四條從事核事業必須遵循確保安全的方針。

核安全工作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責任明確、嚴格管理、縱深防禦、獨立監管、全面保障的原則。第五條核設施營運單位對核安全負全面責任。

為核設施營運單位提供設備、工程以及服務等的單位,應當負相應責任。第六條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核安全的監督管理。

國務院核工業主管部門、能源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核安全管理工作。

國家建立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有關部門推進相關工作。第七條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編制國家核安全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第八條國家堅持從高從嚴建立核安全標准體系。

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核安全標准。核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准。

核安全標准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適時修改。第九條國家制定核安全政策,加強核安全文化建設。

國務院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核工業主管部門和能源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培育核安全文化的機制。

核設施營運單位和為其提供設備、工程以及服務等的單位應當積極培育和建設核安全文化,將核安全文化融入生產、經營、科研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第十條國家鼓勵和支持核安全相關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注重核安全人才的培養。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在相關科研規劃中安排與核設施、核材料安全和輻射環境監測、評估相關的關鍵技術研究專項,推廣先進、可靠的核安全技術。

核設施營運單位和為其提供設備、工程以及服務等的單位、與核安全有關的科研機構等單位,應當持續開發先進、可靠的核安全技術,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提高核安全水平。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在科技創新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和獎勵。第十一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核設施、核材料安全。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核安全信息的權利,受到核損害的,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第十二條國家加強對核設施、核材料的安全保衛工作。

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建立和完善安全保衛制度,採取安全保衛措施,防範對核設施、核材料的破壞、損害和盜竊。第十三條國家組織開展與核安全有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核安全國際合作機制,防範和應對核恐怖主義威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公約所規定的義務。第二章核設施安全第十四條國家對核設施的選址、建設進行統籌規劃,科學論證,合理布局。

國家根據核設施的性質和風險程度等因素,對核設施實行分類管理。第十五條核設施營運單位應當具備保障核設施安全運行的能力,並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滿足核安全要求的組織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安全管理、崗位責任等制度;

(二)有規定數量、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三)具備與核設施安全相適應的安全評價、資源配置和財務能力;

(四)具備必要的核安全技術支撐和持續改進能力;

(五)具備應急響應能力和核損害賠償財務保障能力;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❻ 核事故輻射影響越境應急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規范核事故輻射影響越境時的應急管理工作,保證所需要的應急響應能力與秩序,根據《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和履行我國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義務,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我國境內發生的對境外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輻射影響的核事故(以下簡稱「影響境外的核事故」)的對外通報與信息傳遞的管理,以及我國受到或者可能受到境外核事故輻射影響時應急響應的管理。第三條 核事故輻射影響越境應急管理工作貫徹「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方針,嚴格遵守我國加入的有關國際公約(我國政府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第二章 影響境外核事故的通報與信息傳遞第四條 我國發生影響境外的核事故時,由國家核事故應急辦公室(以下簡稱國家核應急辦)匯總有關事故信息,按照《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的要求,直接或者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向那些受影響或者可能受影響的國家或者地區進行下列事故通報和事故信息傳遞:
(一)立即通報事故及其性質、事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二)迅速提供事故發生時可以獲得的初始事故信息,包括:
(1)事故的時間、地點及性質;
(2)涉及的核設施或者核活動;
(3)預計的或者已確定的事故的起因及發展趨勢;
(4)放射性釋放的一般特徵;
(5)包括釋放的放射性物質的性質、可能的物理與化學形態、組成、數量和釋放的有效高度;
(6)與事故釋放的放射性物質越境有關的氣象與水文資料;
(7)有關的環境監測結果;
(8)已採取或者計劃採取的場外防護措施。
(三)以適當的間隔時間提供有關事故發展的後續信息,包括終止或者預期終止應急狀態的信息。第五條 國家核應急辦對外通報和傳遞的核事故信息須經國家核應急主管部門批准,必要時報國務院批准。第六條 國家核應急辦應當將對外通報和傳遞的核事故信息適時抄送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和事故發生地的核應急組織或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省級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下同)。第七條 我國發生影響境外的核事故時,有關部門或者核事故發生地的核應急組織或部門可以根據我國與有關國家或者地區之間的雙邊或者多邊協議進行事故信息交換,所交換的信息須經國家核應急主管部門批准,並向國家核應急辦通報。第三章 對境外核事故輻射影響的應急響應第八條 我國受到或者可能受到境外核事故輻射影響時的應急響應由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統一協調;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各成員單位按照《國家核應急計劃》規定的職責分工履行各自的職責。第九條 國家核應急辦負責有關應急響應的具體組織管理,並根據《國家核應急計劃》的規定,組織實施有關應急響應程序。第十條 境外發生使我國境內受到或者可能受到輻射影響的核事故時,由國家核應急辦按照《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的規定,直接或者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要求事故發生國家(地區)迅速提供本規定第四條所列的各項初始事故信息及有關後續信息,並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我國受影響或者可能受影響的情況。第十一條 對境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輻射影響的境外核事故信息,由國家核應急辦負責迅速向下列部門或單位通報或者傳遞:
(一)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
(二)受影響或者可能受影響地區的省核應急組織或者省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
(三)其他有關部門或者單位。
其他部門或單位由其他渠道接收到此類境外核事故信息時,應當立即將所接收到的信息通報國家核應急辦。第十二條 受到境外核事故輻射影響時,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及《國家核應急計劃》規定的職責進行所需要的公眾信息發布。第十三條 受影響地區的核應急組織或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地區所需要的應急響應行動及防護措施。第十四條 受影響地區的應急響應組織應當進行必要的應急輻射監測與評價,必要時由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調用支援力量進行監測與評價,以便為應急決策提供技術依據。所進行的監測與評價應當包括:
(一)空氣中、地面上或者受影響海域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二)境內食品或者進口食品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三)來自污染區人員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四)來自污染區的車輛、船舶、飛行器以及其它物資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五)對進入境內的放射性煙羽的跟蹤監測;
(六)利用上述各種數據和來自境外的有關資料,對事態的變化進行連續評價,預測其發展趨勢。

❼ 核事故醫學應急管理規定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核事故醫學應急管理工作,減少和控制核事故的輻射危害,保障核電廠工作人員和公眾的健康與安全,根據《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下稱《條例》),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可能或者已經引起放射性物質釋放,造成重大輻射後果和人員健康影響的核電廠核事故的醫學應急管理工作。第三條國家對核事故醫學應急工作實行國家、地方二級管理。第四條核事故醫學應急工作遵循預防為主的原則,貫徹執行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的方針。第五條核事故醫學應急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貫徹執行國家核事故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充分利用現有的放射衛生防護機構和衛生醫療單位的技術力量和設備,平時做好醫學應急的各項准備工作;核事故時組織實施醫學應急救援。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第六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成立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核事故應急工作的方針、政策;
(二)指導地方核事故應急醫療救援工作;
(三)負責向國家核事故應急機構提出核事故時的衛生防護與醫學應急救援建議;
(四)組織審查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方案,檢查醫學應急響應准備情況;
(五)負責國際間的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的組織工作;
(六)負責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的信息發布。第七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設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衛生部核應急辦),其主要職責是:
(一)組織宣傳貫徹國家核事故應急工作方針政策;
(二)在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領導下做好醫學應急准備工作,指導、督促、檢查、落實各項醫學應急救援措施;
(三)組織醫學應急人員的專業培訓,督促檢查有關單位的應急衛生防護與醫療救援訓練和演習;
(四)負責醫學應急救援時的組織工作及其後果的衛生學評價等。第八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建立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專家咨詢組織和顧問組,聘請有關專家(兼職)組成,其主要職責是:
(一)提供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技術建議與咨詢;
(二)協助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做好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方案的評審工作;
(三)指導並參與核事故應急放射衛生防護與醫療救援專業技術培訓工作;
(四)參與核事故後的衛生學評價工作。第九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設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中心,其主要職責是:
(一)開展核事故應急衛生防護與醫療救援方法、技術的研究,在衛生部核應急辦的領導下做好國家級醫學應急救援的准備和響應工作;
(二)負責實施各級醫學應急機構技術骨幹培訓和演習;
(三)負責起草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方案;
(四)負責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儲存和交流,建立相關資料庫;
(五)參與放射事故受照人員的醫學處理和長期醫學觀察,指導抗放射性葯物的貯存與使用;
(六)參加制定核事故時保護公眾的劑量干預水平和導出干預水平導則,協助核設施所在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實施核事故衛生防護措施;
(七)指導和必要時參與核事故現場的放射性污染監測;
(八)負責日常的值班工作,通訊聯絡,資料接收、傳遞;事故時的醫學應急救援情況通報,總結報告的起草,並能隨時轉為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的指揮中心。第十條核電廠所在地的省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負責轄區內的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工作,其主要職責是:
(一)執行國家核事故醫學應急工作的法規、規章和政策;
(二)制定地方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計劃及其實施方案,並報衛生部核應急辦備案;
(三)組織、協調和指揮轄區內各核事故醫學應急單位做好核事故現場受照人員的救護和醫學處置的准備與救援工作;
(四)根據核電廠周圍人口的密度,建立核電廠周圍30至50公里范圍內的放射性背景資料、人口分布、居民健康情況、飲食和生活習慣、衛生機構和醫療衛生技術力量的分布以及氣象、交通、通訊能力的資料資料庫;
(五)開展核電廠運行後周圍公眾的放射衛生評價,定期對生活飲用水、食物以及主要居民點近地面空氣等進行監測和評價;
(六)定期向衛生部核事故醫學應急救援中心提供有關調查、監測和評價資料;發現問題隨時報告;
(七)開展對核事故可能波及地區的基層衛生醫療單位有關人員的放射衛生防護技術培訓,對核電廠周圍居民進行有關放射衛生防護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
(八)完成衛生部核應急辦交辦的其它任務。

熱點內容
民法典動遷 發布:2024-05-04 19:58:22 瀏覽:567
刑事事訴訟法全文 發布:2024-05-04 19:49:23 瀏覽:60
注會經濟法有幾道大題 發布:2024-05-04 17:49:19 瀏覽:640
社會與法河北邢台 發布:2024-05-04 15:26:45 瀏覽:823
中國第一部有關公司的法律是 發布:2024-05-04 15:26:43 瀏覽:456
經濟法概論第二版2017 發布:2024-05-04 12:59:35 瀏覽:983
縣級立法權 發布:2024-05-04 12:59:20 瀏覽:728
程遠律師6 發布:2024-05-04 08:15:25 瀏覽:380
法治投訴電話 發布:2024-05-04 05:22:16 瀏覽:647
簡答刑法的原則 發布:2024-05-04 03:36:56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