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征地補償法規

征地補償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9 00:27:24

① 國家關於征地補償法律規定有哪些程序及標准

征地的法定程序和補償標準是依據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即需要經過省級以上政府的批准,根據《徵收土地公告辦法》公告,補償標准則是由各省制定綜合區片價。

② 公務員到底能不能獲得農村征地補償款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很多人在問公務員可以得到農村征地補償嗎?其實,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每種補償費的補助對象是不一樣的。

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青苗補償費是指徵用土地時,對被徵用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土豆、蔬菜等造成損失所給予的一次性經濟補償費用。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對被徵用土地上的各種地上建築物、構築物,如房屋、水井、道路、管線、水渠等的拆遷和恢復費以及被徵用土地上林木的補償或者砍伐費等。《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規定,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綜上,對於能否獲得土地補償費,關鍵不在於是否是公務員, 而在於該公務員是否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 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擁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就可以獲得這部分的補償;安置補助費也跟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有關,非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能獲得這部分的補助;地上附著物和青苗是屬於誰的,誰就可以獲得這部分的補償。

③ 關於征地拆遷補償的最新法律法規

根據土地管理法和相關的行政規定,土地徵收補償標准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附著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構成。
一、征地補償費用項目
1、土地補償費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 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二、征地補償標准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已經在2013年3月26日《土地管理法》中刪除。
三、征地補償管理
各項補償費用由被征地單位收取後,按如下方式處理:
1、土地補償費、依法應支付給集體的安置補助費、集體所在的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由被征地單位管理和使用。
2、青苗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歸青苗和附著物的所有者所有。
3、安置補助費的歸屬、使用:
(1)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的,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管理和使用。
(2)由其他單位安置的,支付給安置單位。
(3)不需要統一安置的,發放給安置人員個人或經被安置人員同意後用於支付被安置人員的保險費用。
集體所有的補償費用的使用收益分配辦法:
1、在當地金融機構設立專戶存放。
2、使用情況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3、分配辦法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過半數通過,報鄉政府備案。
四、征地補償糾紛
1、補償標准爭議
先由縣級以上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其性質為民事糾紛,當事人為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3、征地信息公開糾紛
該糾紛屬於行政爭議,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④ 中國集體土地徵收、補償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七十三條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佔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采礦、取土等,破壞種植條件的,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並處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拒不履行土地復墾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繳納復墾費,專項用於土地復墾,可以處以罰款。
第七十六條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非法佔用土地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超過批準的數量佔用土地,多佔的土地以非法佔用土地論處。
第七十七條農村村民未經批准或者採取欺騙手段騙取批准,非法佔用土地建住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退還非法佔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佔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⑤ 2012年征地補償標准

2012年征地補償標准:

補償費用項目

1、土地補償費 用地單位依法對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其土地被徵用造成經濟損失而支付的一種經濟補償。

2、青苗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青苗因征地受到毀損,向種植該青苗的單位和個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3、附著物補償費 用地單位對被徵用土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其它設施,因征地被毀損而向該所在人支付的一種補償費用。

4、安置補助費、 用地單位對被征地單位安置因征地所造成的富餘勞動力而支付的補償費用。

補償標准

1、各項征地補償費用的具體標准、金額由市、縣政府依法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規定。

2、土地被徵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准):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准。

3、按規定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可增加安置補助費。原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的土地管理規定 。

補償糾紛

1、補償標准爭議 先由縣級以上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

2、補償費用分配糾紛 其性質為民事糾紛,當事人為村委會或農村集體經濟和村民,當事人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

3、征地信息公開糾紛 屬於行政爭議,當事人可以通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

特殊情況

以下情形,被拆遷集體土地住宅房屋按房屋補償價給予補償,不再提供安置房或者另行安排宅基地:

1、被拆遷人除被拆除的集體土地住宅房屋外,尚有其他集體土地住宅房屋,且其他集體土地住宅房屋達到人均建築面積40平方米的。

2、拆遷非本村籍的外來人員的居住房屋。

(5)征地補償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農村土地徵收賠償標准由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構成。

農村土地徵收賠償標准

1、土地補償費

土地徵收的土地補償費是如何計算的呢?土地補償費一般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土地徵收的安置補助費

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3、青苗補償標准

對剛剛播種的農作物,按季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工本費。對於成長期的農作物,最高按一季度產值補償。對於糧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獲的,不予補償。

對於多年生的經濟林木,要盡量移植,由用地單位付給移植費;如不能移植必須砍伐的,由用地單位按實際價值補償。對於成材樹木,由樹木所有者自行砍伐,不予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為了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3、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

⑥ 法律規定征地,拆遷補償款該給多少才算合理

根據國家徵收補償原則是"不降低原有生活居住水平",並沒有具體規定補償拆遷戶多少財產。

補償類型通常包括房屋,錢,或者地,無論哪一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規定,比如說,相似地段換置房屋,最低是拆一還一;重新分給宅基地的,新分的宅基地不得低於原有合法面積,再加給同規模建房重置成新價值的貨幣;給錢的包括房屋價值和宅基地補償。

第二,城市的國有土地拆遷補償,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主要補償包括,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的補償、因徵收造成的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其中房屋價值的補償不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具體由有資質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關於評估方法,有好幾種,可並用,一般有以下幾種:市場比較法,收益法,假設開發法,成本法。市場比較法是房屋拆遷評估中、最適宜的評估方法。法律規定,當有條件選用市場比較法、進行估價的,應該以市場比較法、為主要的估價方法。但也需要注意,其並不是法定的「唯一」評估方法。此外,常用的評估方法當中,還包括:基準地價修正法、長期趨勢法等。

對評估報告或評估結果不服的,法律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復核,重新鑒定等,如對評估報告有疑問的可要求作出評估報告的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作出解釋說。

在徵收拆遷案件中,維權的勝利結果並不容易,長則好幾年,想要獲得合理的補償,還需要權利人自己對維護權益的決心,不輕易妥協,以及合法有理的專業操作。

⑦ 農村征地款分配是不是沒有法律規定的

依據我國《土地管來理法》第47條的規自定,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這三項費用經政府審核發放到村集體。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法釋的規定加以論述,幫助理解。

1、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分配糾紛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及青苗費的所有者所有。

2、安置補償費分配糾紛 安置補助費,是國家徵收集體土地後,安置被徵收單位由於征地造成的多餘勞動力的補助費用。

3、土地補償費分配糾紛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6條規定,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⑧ 征地補償中,集體預留地多少是哪部法律規定的

我國確定征地補償標准
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關於完善征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確定了征地補償標准。指導意見強調,要保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以維護社會穩定。

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過去,各地往往按地塊來測算年產值,並由此確定年產值倍數。這就帶來同地不同價的問題,不僅不好操作,而且容易使被征地農民心理失衡。
基本農田補償執行最高標准

指導意見明確,省級國土資源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省域內各縣(市)耕地的最低統一年產值標准,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執行。制定統一年產值標准時,綜合考慮被徵收耕地的類型、質量、農民對土地的投入、農產品價格、農用地等級等因素。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統一年產值倍數,應按照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則,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確定;按法定的統一年產值倍數計算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用,不能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導致無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經省級政府批准應當提高倍數;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合計按30倍計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給予補貼。經依法批准佔用基本農田的,征地補償按當地政府公布的最高補償標准執行。
有條件的地區可定綜合地價

有條件的地區,省級國土資源部門可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省域內各縣(市)征地區片綜合地價,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執行,實行征地補償。制訂區片綜合地價應考慮地類、產值、土地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

按照土地補償費主要用於被征地農戶的原則,土地補償費應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合理分配。具體分配辦法由省級政府制訂。土地被全部徵收,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撤銷建制的,土地補償費應全部用於被征地農民生產生活安置。
亮點
「30倍上限」可突破

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昨日指出,新版「征地補償標准」與以往補償標準的最大區別就是「30倍上限」有所突破。指導意見明確,如果給予被征地農民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合計按30倍計算,仍不足以使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話,當地政府將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益中劃出一定比例給予補貼。

該負責人指出,目前,有些地方在執行補償標准時往往就低不就高;有些地方雖然執行了30倍的最高補償標准,仍然不能保證被征地農民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有些地方財政吃緊,乾脆壓低補償安置標准,甚至拖欠補償安置費。在土地市場治理整頓中,全國清理出拖欠、截留、挪用農民征地補償費高達150億元。
「30倍上限」的突破,目的就是在考慮執行法律規定的補償標準的同時,想方設法使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該負責人介紹,國土資源部已要求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對依法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因征地確實導致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下降的,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積極會同政府有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多渠道解決好被征地農民的生產生活。
要點
擬征地上搶種不予補償
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在征地過程中必須嚴格履行法定程序,特別是要保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的知情權。

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但是,在告知後,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用地單位優先吸收失地農民
根據指導意見,用地單位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吸收被征地農民就業。
徵收城市規劃區外的農民集體土地,應首先使被征地農民有必要的耕作土地,繼續從事農業生產。
在城市規劃區內,當地政府應將因征地而導致無地的農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並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對有長期穩定收益的項目用地,在農戶自願的前提下,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與用地單位協商,可以以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入股,或以經批準的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

⑨ 征地拆遷法律法規

與土地徵收、城市房屋拆遷有關的法律法規:《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土地管理法》及其實容施辦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注《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已失效);《城鄉規劃法》;《復議法》;《行政訴訟法》。

征地主要指國家出於公共利益的需要,按照法定程序強制徵用農民集體所有土地,並根據補償標准一次性給予被征地者(包括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發包人、承包人、轉包人等)一定的貨幣補償,有的還必須按照要求進行必要的就業安置。

熱點內容
25屆法院 發布:2025-05-08 17:36:37 瀏覽:337
有趣的婚姻法知識問答題 發布:2025-05-08 17:25:42 瀏覽:56
稅務鑒證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8 17:13:00 瀏覽:43
黑山律師 發布:2025-05-08 16:57:28 瀏覽:934
法規核查 發布:2025-05-08 16:56:22 瀏覽:389
合同中代表人負責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08 16:51:15 瀏覽:173
道德情操論哪個版本 發布:2025-05-08 16:37:41 瀏覽:846
民族理論政策法規知識宣傳 發布:2025-05-08 16:27:55 瀏覽:464
法院主體責任落實 發布:2025-05-08 16:22:50 瀏覽:43
段波民法百度雲 發布:2025-05-08 16:22:48 瀏覽: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