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機構規章制度目錄
❶ 求醫療機構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的內容~
《醫療機構規章制度》
一、門診工作制度
1.診所醫生在所長領導下開展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2.工作中要做到體貼關心病員,熱情主動、態度和藹,用文明語言熱心解答病員的詢問。
3.診斷、檢查疾病要認真細致並做好門診病人登記,做好疫情報告。
4.門診處方、觀察病例要嚴格按照處方和觀察病例的書寫要求與格式書寫。
5.對危重、疑難、手術等復雜疾病及時請上級(衛生院)醫生會診或提出轉診意見。
6.對高燒病員、極危重、老幼病人應優先安排就診。
7.門診應保持清潔整齊、不斷改善門診環境。宣傳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知識。
8.醫生要採取高效、經濟的治療方法,合理用葯,盡量減輕病員負擔。
二、治療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內清潔,每做完一項處理要隨時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醫生和被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進入。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潔區、污染區嚴格分開。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周更換兩次。
5.無菌物品必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者必須重新消毒。
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消毒記錄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更換記錄,防止交叉感染。
7.注射、處置前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8.配葯前要檢查葯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針劑有無裂痕;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
9.易過敏葯物,給葯前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需作葯敏試驗者必須作葯敏試驗。特殊葯品要反復核對,給多種葯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10.注射、處置時,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查對,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
❷ 醫療機構葯品使用備案,急求「葯品質量管理制度目錄」是什麼
恭喜您!網路文庫有熱心網友已經提供了:
http://wenku..com/link?url=DWFx03--_Ba
http://wenku..com/link?url=t4BnoQEQ7Gm46RCPdRH_iZzbrfNS4sIZ-CtJggZ7Ir7a2H-HwNQq8v9VPiz4ZBM__
不只目錄,剛好也有內文。
但您必須根據自身實際情形作修改,而且是大量修改喔~~
❸ 十萬火急!急需:醫療機構管理制度!等等!進來看!
凡遇到下列情況,必須及時逐級向有關部門及院領導請示報告: 1、意外災害急救,接收大批創傷、中毒或傳染病人及必須動員全院力量搶救的危重傷病員等。 2、凡為傷病員施行重要臟器切除或移植、截肢等重大手術,首次開展重要的新業務、新技術等。 3、門診部或病房發現國家規定管理的傳染病。 4、發生醫療事故、醫療糾紛或嚴重醫療、護理差錯,貴重醫療器材損壞或被盜、貴重或劇、毒、麻葯品丟失、成批葯品變質、失效等。 5、收治外籍病員或收治涉及法律問題、公安部門正在審查的病員。 6、收治有自殺傾向的傷病員。 7、與社會上發生沖突時。 8、需要重大的經濟開支時。 二、醫師值班交接班制度 (一)各科在非辦公時間及假、節日均設值班人員,值班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履行職責,保證診療工作不間斷地進行。 (二)每日下班前,值班醫師接受各級醫師交班的醫療工作,交接班時應巡視病室,了解危重病員情況,做好床前交接班。 (二)各科室醫師在下班前應將危重病員的病情和處理事項記入交班簿並交班。值班醫生對危重病員,所採取的檢查、治療措施,應做好病程記錄並扼要記入交班本。 (四)值班醫師負責各項臨時性醫療工作和病員病情變化時的臨時處理,對急診入院患者及時進行檢查、填寫病歷並給予必要的醫療處置。 (五)值班醫生遇有疑難問題應逐級請示上級醫師處理。 (六)值班醫師不得擅自離崗,護理人員要求診視病人時,必須立即前往。 (七)值班醫生在晨會上報告病員情況,危重病員須在床旁交班。 三、院總值班制度 (一)院總值班由院領導和職能科室相關人員參加,負責處理非辦公時間內的醫療、行政和臨時事宜。及時傳達上級指示處理緊急事宜。 (二)負責檢杳科室值班人員在位情況,對重要部門,科室要到場檢查,了解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三)值班人員遇有不能解決的重大問題,應及時向院領導請示報告,根據領導意見負責組織處理。 (四)總值班人員,按時認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堅守崗位、盡職盡責、認真做好值班記錄。 (五)值班人員根據需要有權組織人員,集中力量解決臨時發生問題,有權調動醫院機動車輛。 (六)值班時間:每天正常上班時間以外的時間,均由總值班負責。 (七)每天交班前,清掃值班室內衛生認真做好室內物品交接。 四、消毒隔離制度 (一)醫護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以防止院內交叉感染。 (二)各科室均要有嚴格的消毒隔離制度,並應遵照執行,科主任與護士長做好檢查、監督工作。 (三)門診或普通病房發現法定傳染病人或可疑病人應立即上報,並要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妥善處理。 (四)傳染病人用過的敷料,器械均應按規定處理。排泄物、嘔吐物必須經過凈化消毒,傳染病人用過的衣物、被服應消毒後再清洗,醫院污水須經過消毒處理後才能排放。 (五)醫務人員進行各種操作、診療、處置前後均應流水洗手,各部門必要時備有0.2%的84消毒液浸泡手,每天由護士負責更換消毒液。 (六)全院各科室污物,廢物要用容器袋裝好,分類進行統一處理,不準亂堆亂放。 (七)全院醫務人員上班時應必須穿戴工作衣、帽,著裝整潔,無菌操作時應戴口罩並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八)院感染專職人員應定期組織檢查消毒隔離工作,深入科室進行監控監測,做好檢查記錄。 五、處方制度 (一)處方許可權 1、在職各級醫師的處方權,需經各科主任提出,並填寫表格,報醫務科,醫務科對其資格確認後登記、備案,由院長批准,通知葯劑科,有處方權醫師應將本人之簽字留樣於葯劑科。 2、處方必須由醫師本人書寫,嚴禁先簽好空白處方由他人臨時填寫葯名、數量等,任何人不得摹仿醫師在處方上簽字,各級醫師不得為自己及其親屬開方取葯。 3、麻醉葯品處方應由主治醫師以上醫師或經院領導批准授於麻醉葯品處方權的醫師簽署方為有效,急救時值班醫師可按病情需要使用麻醉葯品注射劑,用後由具有麻醉葯品處方權的醫師補簽處方。 4、葯劑師有權監督醫師合理用葯,對不合格的處方、亂開方、濫用葯者,葯房有權拒絕發葯,葯劑師不得擅自修改處方內容。 (二)處方書寫 1、處方原則上用中文(必要時可用拉丁文),要求字跡清楚、項自書寫完整,葯名、劑型、劑量、單位、用法書寫正確,不得塗改,如有修改時,醫師應在處方修改處簽字,處方年齡項應按實足「歲」或「月」填寫。 2、葯品名稱、劑量、單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為准,如因醫療需要,劑量超過葯典規定時,醫師須在劑量旁重加簽字,方可調配。 3、葯品用法應寫明沖服、含化、口服或皮下、肌肉、靜脈注射,以及每次劑量和每日用葯次數,外用葯品應寫明用法及用葯部位。 4、每張處方僅限1人,嚴禁以甲病人名字給乙病人開方取葯。 5、西葯處方每一葯品須另起一行,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與普通葯品,內服葯與外用葯不得同開一張處方。 (三)處方限量 1、普通葯以3日為限,對某些慢性疾病或特殊情況,最多不超過7日量,如超過7日量須經葯劑科主任或醫務科領導批准。 2、醫療用毒性葯品,每次處方總量不得超過2日極用量。第一類精神葯品每次處方不超過3日常用量;第二類精神葯品處方每次不超過7日常用量;麻醉葯品每次處方注射劑不得超過2日常用量。片劑、酊劑、糖漿等不得超過3日常用量,連續使用不得超過7天。下次再用至少須間隔10天。如住院重危病人或癌症晚期病人確需超過限量使用時,應由科主任申請,並經院領導批准。 (四)處方保管 1、每日處方按普通葯品、麻醉葯品、精神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分別裝訂,並加封面,集中妥善保存。 2、普通葯處方保存期1年,精神葯品處方和醫療用毒性葯品處方保存2年,麻醉葯品處方保存期3年,到期由葯劑科報請院領導批准後銷毀。 六、查對制度 查對制度是保證醫療安全,防止事故差錯一項重要制度。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本崗位查對制度。 (一)臨床科室 1、醫生在開處方,醫囑或進行診療時,必須仔細查對病員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行醫囑時,要進行「三查七對」:擺葯後查;服葯、注射、處置前查;服葯、注射、處置後查。對床號、姓名、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觀察病情變化和處置後反應。 3、清點葯品時和使用葯品前,要檢查質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葯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毒、麻、限劇葯品或精神葯品要經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葯要檢查有無變質,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每種葯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前,須經兩人查對,無誤後方可輸入;輸血時須注意觀察,保證安全。輸血完畢,瓶內余血保留24小時後方可處理。 6、值班護士查對醫囑時不準聊天,不打電話,不準閑人進屋,整理醫囑時,必須認真核對,做到准確無誤。 7、除緊急情況外不得使用口頭醫囑,執行口頭醫囑時,必須仔細核對,執行後必須及時補寫醫囑。 (二)手術室 l、接病員時要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診斷、手術名稱、術前用葯。 2、手術前,必須查對姓名、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葯。 3、凡進行體腔或深部組織手術,要在術前與縫合前清點所有敷料和器械數,手術結束時,再清點復核1次。 (三)葯房 1、配方時,查對處方的內容,葯品劑量、配注禁忌。 2、發葯時,查對葯名、規格、劑量、用法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標簽(葯袋)與處方內容是否相符;查對葯品有無變質、是否超過有效期;查對姓名、年齡;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項。 (四)血庫 1、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兩人工作時要「雙查雙簽」,一人工作時應做正反定型。 2、發血時,要與取血人共同查對科別、病案號、床號、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試驗結果,血袋號、采血日期、血液質量,雙方簽字後方可取走。 (五)檢驗科 1、採取標本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驗目的。 2、收集標本時,查對科別、姓名、性別、聯號,標本數量和質量。 3、檢驗時,查對試劑、檢驗項目。 4、檢驗後,查對目的、結果。 5、發報告時,查對科別、姓名、檢查項目及結果。 (六)放射科 1、檢查時,查對科別、病案號、姓名、性別、年齡、片號、部位、目的。 2、診療時,查對科別、病床、姓名、部位、時間、角度、劑量。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案號、姓名、檢查項目、臨床診斷。 (七)理療科及針灸室 1、各種治療時,查對科別、姓名、部位、種類、劑量、時間、皮膚。 2、低頻治療時,查對極性、電流量、次數。 3、高頻治療時,檢查體表,體內有無金屬異物。 4、針炙治療前,檢查針的數量和質量,取針時,檢查針數和有無斷針。 (八)供應室 l、准備器械包時,查對品名、數量、質量、清潔度。 2、發器械包時,查對名稱、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時,查對數量、質量、清潔處理情況。 (九)特殊檢查室(心電圖、腦電圖、超聲波) 1、檢查時,查對科別、床號、姓名、性別、檢查目的及部位。 2、診斷時,查對姓名、編號、臨床診斷、檢查結果。 3、發報告時查對科別、病房。 第二節 醫療行政管理制度 一、行政會議制度 (一)院長辦公會議 1、院長辦公會議由院長主持,醫院領導、醫務科、護理部、院辦、人力資源部、企劃營銷部、葯械部門的負責人參加。(根據會議內容,可吸收有關人員參加) 2、院長辦公會議內容①聽取各職能部門的工作匯報,分析醫院建設和發展的形勢,討論醫療、科研、行政、後勤工作中的重要問題,總結前一階段工作情況。②貫徹落實集團的指示,研討醫院發展的長遠計劃和醫院醫療工作的改革措施。③討論和研究機構改革及人員配備。對員工的獎懲及獎金分配。④講評職能科室的工作情況。⑤研究醫院經費的預算和開支計劃。⑥其他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3、院長辦公會的議事原則:①院長辦公會要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研究時要充分發揚民主,重要問題需經到會人員充分發表意見,重要決策要經過調查研究,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集中多數人意見,當意見分歧較大時,可以在傾聽有關部門的意見後再議或請示集團領導決定。②提交院長辦公會討論的問題,職能科室必須作好充分准備,認真研究,並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和辦法,經分管的領導同意後,於會議前兩天交院辦,由院辦主任匯總後送交院長。未列入議題的事項,會上一般不作臨時動議。③參加會議人員要按時到會,集中精力研究工作,要嚴格執行保密紀律,不得隨意泄露會議討論內容或會議決定的需要保密的事項。院辦秘書認真做好會議記錄,對一些重大決定必要時形成會議紀要下發有關部門執行。④對會議決定的問題須明確主辦部門和協辦部門。院辦協助院長了解決議執行情況和催辦有關事項,並把各部門執行情況及時向院長匯報。 (二)院周會: 院周會由院長或副院長主持,各職能科室負責人、臨床(醫技>科室負責人,護士長參加。傳達上級指示和文件精神,通報院辦公會議決定,布置工作、協調關系。每周召開一次,院辦公室負責記錄並做好會前各項准備工作。 (三)科主任例會 科主任例會由分管院長負責,主要內容為總結上月工作,包括醫療質量,重危病人搶救治療情況,管理制度落實情況,服務態度以及科研工作情況,布置下月任務,聽取意見,解決問題,一般每月召開一次。 (四)門診例會: 門診例會由分管院長或門診主任主持每月一次,所有門診科室負責人參加。主要總結當月門診工作,研究解決醫療質量、服務態度、急危搶救、門診管理及衛生等有關問題。布置下月任務並協調門診科室工作。 (五)護士長例會 由護理部主任或總護士長主持,各科護士長參加,每周召開一次,匯報交流及總結護理制度執行情況、組織學習、布置工作。 (六)工休座談會 由病房護士長主持,工休代表參加,每月召開一次。聽取並徵求住院患者及家屬意見、增強團結、溝通情況、改進工作,更好地為傷病員服務。 (七)科務會 每月召開一次,全科人員參加,科負責人主持,會議內容為傳達上級指示和有關文件精神,對本科工作質量和服務態度進行分析評價,並落實整改措施。檢查各項制度和工作人員職責履行情況。總結上月工作,布置下月工作。 (八)早會: 由科主任主持,全科在班的醫護人員參加。每早上班後即召開,一般不超過十五分鍾,聽取值班人員匯報,進行交接班,布置當日工作,提出醫療護理工作的重點和應該注意的事項。 二、醫務科工作制度 (一)在院長的領導下,根據醫院的工作計劃,結合醫療工作實際,定期擬定醫院醫療業務工作計劃,經過院務會討論同意後,具體組織實施,定期分析和研究工作中的問題和對策,為醫院領導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 (二)經常深入科室,了解和檢查醫療工作制度,醫療技術操作常規和醫療、醫技人員工作職責的貫徹執行情況,提高醫療質量和醫療技術水平,做好科室間的協調工作,保證醫療工作貫性運轉。 (三)制定本院的醫療質量管理方案,建立目標體系,評價標准和實施辦法,報院領導批准後,組織實施。 (四)做好經常性醫療事故和差錯的防範工作,保證醫療安全,及時對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進行調查,組織討論提出處理意見,報院技術委員會討論。 (五)支持和幫助臨床醫療科室開展的新業務、新技術,組織協調危重病人的搶救、疑難病例的討論、重大手術的審批和院內外會診工作。 (六)組織對全院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考核工作。 (七)協助院長或主管院長組織科主任例會,每季度召開一次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和臨床醫技科室主任聯席會。 三、醫療質量管理制度 (一)醫院必須把醫療質量管理列為醫院工作的重點,建立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質量管理工作。 (二)院、科二級質量管理組織應根據有關規定和要求,制定醫療質量監控方案。主要內容包括:醫療質量管理目標、計劃措施、效果評價及信息反饋等。 (三)對全體人員進行質量管理教育,提高質量意識,樹立「質量第一」觀念,積極參加質量管理活動。 (四)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定期檢測,分析各項醫療質量指標,針對問題,提出對策,改進工作。 (五)建立、健全登記、統計制度,定期通報質量管理情況。 (六)醫療質量的檢查結果應與科室評優、個人評獎相結合,並作為職工獎懲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醫療經費管理 (一)醫院醫療經費在院長領導下,由財務部門統一管理,並實施審計、監督。日常經費開支,堅持一支筆審批,對年度計劃和重大開支須經院長辦公會討論決定。 (二)實行醫療成本核算,准確計算,合理分配,有效使用各種經費。 (三)認真執行國家物價政策和規章制度,一切醫療收費均按當地規定的收費標准執行。 五、院領導深入科室制度 (一)院領導要經常深入科室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解決醫院在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全面工作。 (二)經常巡視病房,重點督查醫療、護理、教學、科研及服務質量、規章制度執行情況,發現問題限時整改。 (三)每月深入科室一次聽取科室工作人員意見和要求、及時為科室排憂解難。 (四)院長接待日每月一次,由院辦公室負責組織安排,徵求患者意見、協調部門之間工作。解決病人在診療中遇到的困難,改進工作,方便患者就醫。 (五)業務院長根據需要,定期參加業務實踐,如查房、疑難病歷會診、危重病人搶救、重大手術及有關業務活動。 第三節 醫療信息工作制度 一、醫療登記、統計制度 (一)醫療登記、統計資料是改進醫院工作,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的科學依據,各科室及有關人員應認真負責匯總和收集報表資料,按期分析、統計、上報。 (二)門診部應當做好門診登記和住院登記,填寫住院卡片和傳染病報告卡,並匯總各科病員流動情況,每日報醫務科和醫療信息統計室。 (三)各臨床科對出入院的病員應詳細填寫病案首頁、出入院登記和病員流動日報,對搶救重危病員,開展新技術、新業務,發生醫院感染、醫療差錯和事故,以及輸血、輸液反應等均應詳細登記,並按規定上報。 (四)醫技科(室)應做好各項工作的質量登記、統計,並按時上報。 (五)醫療信息統計室負責全院醫療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報告,實施統計服務和統計監督,做好衛生統計報表工作,經院長審核簽發,按時上報。 (六)各種醫療登記、統計資料,應當填寫完整、准確、字跡清楚、妥善保管,衛生統計報表應永久保存。 (七)各種報表報出的時間 1、日報:次日上午九點報出(假節日等特殊情況例外)。 2、月報:於下月5日前報出。 3、季報:於下季度第一個月10日前報出。 4、年報:於下年度1月20日前報出。 5、半年報:於7月15日前報出。 6、全年統計匯總於下年度第一季度內報出。 7、住院病人疾病分類年報於下年度1月15日前報出。 二、病案管理制度 (一)醫院病案室負責全院病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二)對規定范圍的建案病歷,要按疾病分類建卡編號,統一集中管理。 (三)傷病員和家屬不得擅自翻閱、轉抄、復制病案。 (四)本院醫師借閱病案,應當辦理借閱手續,不得塗改、轉借、拆散和丟失,按期歸還,院外醫療單位借閱病案,必須持醫療單位介紹信,經醫務科批准後,方可借閱。 (五)涉及醫療糾紛或事故的病案,在未作出鑒定處理之前,應由醫務科妥善保管,任何個人未經醫院領導批准,不得借閱、轉抄或復制。 (六)病案室要按月、季、年排查出院病案歸檔情況,有權向臨床科室查詢未歸病案的下落,按時向院領導書面報告病案歸檔及管理情況。 (七)住院病案應永久保存,並遵守病案資料的保密制度。 (八)保持病案室清潔整齊,做好防火、防潮、防丟失,室內應禁止吸煙。 三、醫學圖書管理制度 (一)醫學圖書室應按《中國圖書分類方法》對書刊進行登記、分類、編目、排架,健全室藏圖書目錄,方便讀者查詢。 (二)凡本院工作人員借書,必須辦理借書證,憑證借閱,離院時要辦理還書退「證」手續,每次借閱書刊不得超過二冊,借閱時間不得超過一個月,逾期不還時,圖書室有權催還,超過三個月不還者,按丟失圖書進行扣款賠償(原書價3-5倍)。 (三)讀者應愛護書刊資料,借閱的圖書必須妥善保管,不得在書刊上批畫、塗寫、撕剪、損壞和丟失,違者按規定賠償,凡損失或丟失圖書室的孤本或價值較高的書刊要加5-10倍賠償。 (四)圖書室工作人員應密切配合醫療、預防、教學、科研等各項任務,主動提供有關資料,定期介紹新書刊雜志內容。 (五)近期雜志、工具書及圖書室僅存孤本,只准在室內閱讀,不得拿出室外。 (六)圖書室內應保持安靜整潔,禁止吸煙,上架的期刊,閱讀應放回原處,非經管理人員同意,不得私拿期刊。 四、微機工作制度 (一)工作人員使用計算機,必須愛護計算機和機房其他輔助設備,各種設備的使用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對應用軟體應當定期進行檢毒處理,外單位軟體未經檢毒處理,不得使用和復制。 (二)嚴格執行保密制度,做好各種資料的保管工作。在使用中,一律按有關保密制度辦理,不得外傳、遺失、泄密。 (二)進入機房必須穿工作服、換拖鞋,機房要保持整潔、機房嚴禁吸煙、會客喧嘩、玩游戲及其他一切與工作無關的活動,禁止閑雜人員進入機房。 (四)信息資料應有專人負責管理,凡需要調用、復制,應經領導審批,有密級的資料需經院領導同意。 (五)工作完畢關好機器,切斷電源、關好門窗,保證安全。 第四節 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細則》及《消毒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建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及院感專職(兼職)管理人員三級監控組織,開展醫院感染監測工作。 (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應當定期召開會議,聽取醫院感染專職管理人員的工作匯報,研究改進工作。 (三)醫院感染管理專職(兼職)人員應根據醫院感染監控制定方案,每半年1次對全院環境衛生、微生物污染、消毒與滅菌、污水處理等進行抽樣調查和檢測,每月進行1次醫院感染發病調查,定期對醫務人員的消毒隔離技術進行考核。 (四)科室應指定醫師或護士長負責醫院感染發病監測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反饋,並提出改進措施。 (五)加強院內感染管理的宣傳教育,了解院內感染監測工作的意義,掌握監測知識,提高醫護人員的監控水平。 二、醫院傳染源管理制度 (一)醫院傳染病人,應根據傳播途徑分別進行嚴密隔離,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接觸、昆蟲和血液隔離。 (二)嚴格執行消毒常規,傳染病人出院、轉科、死亡等離開隔離區時,所有物品必須進行終末消毒。 (三)檢驗有傳染性的標本時,應當防止污染工作台、地面、衣物等。檢驗完畢的標本應先消毒後處理,檢驗單發出前應消毒,菌種應由專人保管,專冊登記。 (四)對已被感染的傳染病人應盡快治療,醫務人員接觸傳染病人應當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 (五)高危區工作人員應當定期進行帶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 三、醫療場所,環境衛生管理制度 (一)病室內禁止吸煙,做到空氣清新、無蚊、無蠅、無鼠害、無蟑螂,定時清掃,並做到衛生用具專室專用。 (二)禁止隨地吐痰,亂扔亂倒污物、污水。 (三)醫院內的污水排放應符合國家規定的醫院污水排放標准。 (四)各種醫療器械、室內桌、椅、操作台,地面和空氣等消毒應當按《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和《消毒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要求執行,並定期對消毒劑的濃度、效果及空氣含菌量進行監測。 (五)醫務人員在進行各項操作前後,必須按照要求洗手,感染高發區醫務人員在操作前後應當進行手的消毒,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須一人一用一滅菌,一次性使用的醫療衛生用品,用後必須及時回收,集中銷毀。 (六)共用重點監測科室(消毒供應室、手術室、治療室、注射室)均應嚴格執行消毒常規,已消毒、滅菌的物品應當註明失效日期,並定期對滅菌物品和空氣進行細菌學監測。 四、抗生素使用制度 (一)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應定期調查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情況,針對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並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辦法。 (二)各級醫師應當嚴格掌握抗生素的適應症和給葯途徑,避免濫用而造成耐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調,聯合應用抗生素應有明確指證,並應考慮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應,外用抗生素應從嚴掌握。 (三)已確定為單純病毒感染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發熱原因不明者,應盡可能先弄清病原學診斷後再使用抗生素。病情特別嚴重的細菌感染患者,在抽血或體液送細菌培養後可初步選用抗生素,待細菌培養結果山來後,再按細菌葯敏試驗結果指導用葯。 (四)急性細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日,而臨床效果不明顯者,應當考慮調整劑量和給葯途徑,或根據細菌培養及葯敏試驗結果調整抗生素。
❹ 醫療機構管理制度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責任中心制度
第一節 管理制度設計的基礎
第二節 組織的授權與分權
第三節 什麼是責任中心制度
第四節 責任中心制度的理論
第五節 責任中心的種類
第六節 建構醫療機構管理的程序
第七節 責任中心制度建立的步驟
第八節 落實醫療機構責任中心制度的內涵
結語
第二章 目標管理制度
第一節 機構經營管理的目標
第二節 目標管理的意義
第三節 影響目標管理發展的想法與理論
第四節 目標管理與傳統管理的差異
第五節 醫療機構目標管理的特殊性
第六節 目標管理的運用方法
第七節 對目標管理制度的評論
結語
第三章 績效管理制度
第一節 績效的意義
第二節 績效管理的意義
第三節 績效評估的意義與目的
第四節 績效評估的基本要件、原則與目標
第五節 績效評估的循環周期
第六節 績效評估的方法與績效標準的設定
第七節 績效評估的衡量技巧與常見的問題
第八節 績效獎勵制度的意義與設計
第九節 實施績效獎勵制度的基本條件與步驟
第十節 績效獎金的計算與分配
第十一節 績效獎勵辦法與實施
第十二節 績效管理新方法——平衡計分卡
案例
案例1 台灣地區某區域醫院的年度績效考核方法
案例2 浙江省某中醫院分配製度改革與績效工資計算
案例3 麻醉科麻醉技術師績效獎勵辦法
案例4 康復科物理治療績效獎勵辦法
案例5 臨床病理科績效獎勵辦法
案例6 腎臟超聲波檢查室績效獎勵辦法
案例7 婦產科超聲波檢查室績效獎勵辦法
案例8 腎臟科血液透析室績效勵辦法
案例9 不孕症中心修正薪資考核辦法
案例10 調整績效演算法,降低人員流動率
案例11 兒童過敏原檢查室更改績效獎勵辦法
案例12 營養科外派人員績效評估方法
案例13 護理人員病房績效獎勵辦法的制定
結語
第四章 醫療體系管理
第一節 醫療服務的世界潮流與發展
第二節 醫療機構的經營管理
第三節 醫療機構的整合——談戰略聯盟
第四節 整合性醫療服務體系
第五節 醫療服務體系的管理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❺ 醫療機構規章制度是什麼啊
一、門診工作制度
1.診所醫生在所長領導下開展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2.工作中要做到體貼關心病員,熱情主動、態度和藹,用文明語言熱心解答病員的詢問。
3.診斷、檢查疾病要認真細致並做好門診病人登記,做好疫情報告。
4.門診處方、觀察病例要嚴格按照處方和觀察病例的書寫要求與格式書寫。
5.對危重、疑難、手術等復雜疾病及時請上級(衛生院)醫生會診或提出轉診意見。
6.對高燒病員、極危重、老幼病人應優先安排就診。
7.門診應保持清潔整齊、不斷改善門診環境。宣傳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知識。
8.醫生要採取高效、經濟的治療方法,合理用葯,盡量減輕病員負擔。
二、治療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內清潔,每做完一項處理要隨時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醫生和被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進入。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潔區、污染區嚴格分開。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周更換兩次。
5.無菌物品必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者必須重新消毒。
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消毒記錄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更換記錄,防止交叉感染。
7.注射、處置前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8.配葯前要檢查葯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針劑有無裂痕;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
9.易過敏葯物,給葯前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需作葯敏試驗者必須作葯敏試驗。特殊葯品要反復核對,給多種葯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10.注射、處置時,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查對,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
❻ 醫療機構內部指定的規章制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醫療機構內部制定來的規章自製度只對內部員工有約束力力(內部規章制度只要符合法定的訂立程序、不違法法律、法規、公序良俗原則,一般是會發生對內的效力),對外不產生任何約束力,只有經過立法部門,並經法定程序,公布實施的法律、法規、規章、地方性法律規章、文件才具有強制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