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個人所得稅條例

個人所得稅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31 02:55:57

① 《個人所得稅徵收條例》頒布時間,實施時間

《個人所得稅徵收條例》2011年6月30日通過,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2011年7月份新個稅法實施條例發布,國內人員起征點3500元,外籍人員起征點為4800元。

② 個人所得稅是按照什麼標准交的

應納稅所得額=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個稅專項附加扣除如下,明細查看個稅專項附加扣除;

  • 子女教育:納稅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學歷教育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子女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 繼續教育: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接受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學歷(學位)教育期間按照每月400元定額扣除。同一學歷(學位)繼續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過48個月。納稅人接受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關證書的當年,按照3600元定額扣除。

  • 大病醫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納稅人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葯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由納稅人在辦理年度匯算清繳時,在80000元限額內據實扣除。

  • 住房貸款利息:納稅人本人或者配偶單獨或者共同使用商業銀行或者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為本人或者其配偶購買中國境內住房,發生的首套住房貸款利息支出,在實際發生貸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扣除期限最長不超過240個月。納稅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貸款的利息扣除。

  • 住房租金:納稅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沒有自有住房而發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直轄市、省會(首府)城市、計劃單列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項所列城市以外,市轄區戶籍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1100元;市轄區戶籍人口不超過100萬的城市,扣除標准為每月800元。

  • 贍養老人:納稅人贍養一位及以上被贍養人的贍養支出,統一按照以下標準定額扣除:

    (一)納稅人為獨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

    (二)納稅人為非獨生子女的,由其與兄弟姐妹分攤每月2000元的扣除額度,每人分攤的額度不能超過每月1000元。可以由贍養人均攤或者約定分攤,也可以由被贍養人指定分攤。約定或者指定分攤的須簽訂書面分攤協議,指定分攤優先於約定分攤。具體分攤方式和額度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能變更。

③ 我國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是什麼

  1.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3.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不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非居民個人。非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4.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5.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3)個人所得稅條例擴展閱讀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於2011年6月30日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個人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4年1月28日頒布)、稅收征管法(2001年4月28日頒布)以及由中國各級稅務機關發布的有關個人所得稅征管的規定,構成了現行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的主體法律基礎。

④ 農民工不用交個人所得稅憲法條例2020年最新條例

農民不交個人所來得稅自是因為農民收入不符合《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的規定,與憲法無關
只有當個人取得下列所得才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1、工資、薪金所得;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4、勞務報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許權是使用費所得;
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8、財產租賃所得;
9、財產轉讓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⑤ 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 第八條第四項 安裝 是什麼意思

一、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凡符合該法第四條第四項規定的福利費,免徵個人所得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進一步解釋道:稅法第四條第四項所說的福利費,是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國稅發(1998)155號文解釋說,生活補助費是指由於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給納稅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難,其任職單位按國家規定從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向其支付的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如,按規定從企業福利費中支付給職工的困難補助、救濟金、醫療補貼、職工療養費、工傷補償費、喪葬費、撫恤金、獨生子女費、職工異地安家費等,均可免徵個人所得稅。二、不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項目。《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55號文)規定下列收入不屬於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並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一)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二)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三)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於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性質的支出。如,企業從福利費中按符合國家有關財務規定發放給職工的供暖費補貼、防寒費、防暑費等,應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從福利費中發放給職工的實物,如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等非貨幣性集體福利應該按市場價、購買價或者其他價格摺合成等額的貨幣額,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企業自食堂或固定在某個餐廳午餐,由企業與飲食店結算,應當把餐費分解至每個職工名下並入職工當月的工資薪金一並計征個人所得稅。另外,企業給職工發放的節日補助、未統一供餐而按月發放的午餐費、補貼,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已實現貨幣化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車改補貼、通訊補貼不再作為福利費開支,應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並計征個人所得稅。

⑥ 農民工不用個人所得稅憲法條例2020年最新條例

這個理論上是適用的,但實際中都是按勞務處理走了勞務公司了,也不用交社保。

⑦ 12萬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及注意事項有哪

年收入12萬以上個稅申報計算方法:
(1)工資、薪金所得: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3500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計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按照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計算。
(4)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未減除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的收入額計算。
(五)財產租賃所得:未減除費用(每次800元或者每次收入的20%)和修繕費用的收入額計算。
(六)財產轉讓所得:按照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轉讓財產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後的余額計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收入額全額計算,每次20%。
(八)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1)月薪超過3500的(不含保險),所得年終獎÷12,按照得出的數額找到對應稅率,然後直接套入年終獎的計算公式,得出應繳稅額。
(2)月薪不足3500的(不含保險),則先從年終獎中拿出一部分錢,將當月工資補足3500元後,然後將剩餘的年終獎金額套入計算公式,得出應繳稅額。
擴展閱讀: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第八條、《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和《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凡年所得達到12萬元以上的個人,不論是否已足額繳納了稅款,均應在年度結束後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年度收入超過12萬元的限額時必須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申報。本文將對個稅計算以及個人所得稅的申報做一個簡單介紹。
一、關於個人所得稅申報的規定與手續
如果個人袱嘗遞妒郛德店泉錠滬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所得超過12萬元,無論其平常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已足額繳納了個人所得稅,或者是否已向稅務機關進行了自行納稅申報,年度終了後,均應當按《辦法》的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申報時所需的手續資料如下:
1、根據一個納稅年度內的所得、應納稅額、已繳(扣)稅額、抵免(扣)稅額、應補(退)稅額等情況,如實填寫並報送《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適用於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申報)》
2、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包括納稅人的身份證、護照、回鄉證、軍人身份證件等。
3、主管稅務機關要求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其中,納稅申報表可以從稅務局網站上免費下載,也可以直接到各地方稅務機關的辦稅大廳免費領取。
二、關於年收入12萬個稅申報
年所得12萬元以上,是指一個納稅年度內11項所得合計達到12萬元。
這11項包括:
工資、薪金所得
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財產租賃所得
財產轉讓所得
偶然所得
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年所得12萬元以上,不包含以下所得: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 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5.保險賠款
6.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7.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8.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10.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定可以免稅的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
11.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按照國家規定單位為個人繳付和個人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
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個人,如果沒有在納稅申報期內辦理納稅申報,稅務機關發現後,一般是征管部門通知個人申報。稽查在檢查單位扣繳情況時,也可能對12萬申報情況做出處理。
如果查實納稅人年所得12萬以上而未進行自行申報的,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方面,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如果納稅人未在規定期限內(即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 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另一方面,按照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因此造成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⑧ 個人所得稅第五條第一款及實施條例是怎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十六條稅法第五條所說的減征個人所得稅,其減征的幅度和期限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釋義:第5條
第五條【減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一、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二、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三、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減稅的。

條文注釋

本條規定了減稅的情形,其中第一款規定了特殊人群的減稅。根據有關規定,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可減征個人所得稅的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僅限於勞動所得,具體所得項目為: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本法第2條所列的其他各項所得,不屬於減征照顧范圍。

需要注意,減稅必須遵守如下程序:(1)納稅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書面申請減免稅;(2)納稅人的申請經過審查批准機關審批。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做出減稅、免稅的決定;(3)納稅人享受減稅、免稅待遇的,在減稅、免稅期間也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經法定的審批機關批准減稅、免稅的納稅人,應該持有關文件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減稅、免稅手續。

⑨ 免收個人所得稅的內容有哪些

按照現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個人取得的下列所得免予繳納個人所得稅專:
(1)省級人民屬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獎金;
(2)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5)保險賠款;
(6)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7)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幹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8)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9)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10)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免稅的所得。
另外個人所得稅法中規定下列項目經批准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1)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
(2)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
(3)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減稅的。

熱點內容
社會與法內容2017 發布:2025-07-12 08:22:06 瀏覽:906
香港出入境條例 發布:2025-07-12 08:14:16 瀏覽:393
行政法基本知識2018 發布:2025-07-12 08:05:34 瀏覽:607
民法的條例 發布:2025-07-12 08:02:15 瀏覽:805
有法院築牢 發布:2025-07-12 07:59:16 瀏覽:913
秦腔戲刑法 發布:2025-07-12 07:38:11 瀏覽:86
潘業文律師 發布:2025-07-12 07:37:59 瀏覽:974
幼兒證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2 07:12:35 瀏覽:404
勞動法職業四大類 發布:2025-07-12 06:59:21 瀏覽:473
貴陽請一個律師多少錢 發布:2025-07-12 06:56:06 瀏覽: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