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管理條例
1. 外國人出入境管理法細則的廢止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源管理條例》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1986年12月3日國務院批准,1986年12月27日公安部、外交部公布,1994年7月13日、2010年4月24日國務院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同時廢止。
2. 關於外國人永居管理條例,為什麼人們都說39條問題大
外國人永居管理條例,人們都說39條問題大,那一看相關的國家政策
3.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工作管理辦法由什麼規定
《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管理條例》
是中國2014年開始計劃制訂的引進國外人才方內面的一項法律容法規。
制訂背景:
中國沒有一部專門的引進國外人才方面的法律法規。這與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通過成熟完備的法律制度吸引人才的方式存在較大差距,是制約中國事業改革發展的最大瓶頸。
為高層次外國人才來華工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國家外專局按照中央要制訂《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管理條例》。
(3)外國人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制訂進程——
2014年,國家外專局按照中央要求,負責牽頭完成了《關於加強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的若干意見》(試擬稿)的起草,待進一步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後,按照程序上報審議。
下一步將積極推動這份意見的出台,強化頂層設計,同時要穩步推進《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管理條例》起草工作,積極參與《人才工作條例》制定工作,努力為高層次外國人才來華工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修訂
1985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版委員會第13次會議權通過,自1986年2月1日起施行。
2012年6月30日
2012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93條決定,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 英文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英文版)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NTROL OF THE ENTRY ANDEXIT OF ALIENS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項)
英文本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法制局編譯, 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涉外法規匯編》(1991年7月版).
當發生歧意時, 應以法律法規頒布單位發布的中文原文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規全文)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ONTROL OF THE ENTRY AND
EXIT OF ALIENS
(Adopted at the 13th Meeting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Six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promulgated by Order No. 31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November 22, 1985, and
effective as of February 1, 1986)
Contents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Chapter II Entry into the Country
Chapter III Residence
Chapter IV Travel
Chapter V Exit from the Country
Chapter VI Administrative Organs
Chapter VII Penalties
Chapter VII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
Article 1
This Law is formulated with a view to safeguarding the sovereign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aintaining its security and public order and
facilita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his Law is applicable to aliens entering, leaving and transiting the
terri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o those residing and
travelling in China.
Article 2
Aliens must obtain the permission of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enter, transit or reside in China.
Article 3
For entry, exit and transit, aliens must pass through ports open to aliens
or other designated ports and must be subject to inspection by the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s. For entry, exit and transit, foreign-owned
means of transport must pass through ports open to aliens or other
designated ports and must be subject to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by the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s.
Article 4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all protect the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aliens on Chinese territory.
Freedom of the person of aliens is inviolable. No alien may be arrested
except with the approval or by decision of a people's procuratorate or by
decision of a people's court, and arrest must be made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or state security organ.
Article 5
Aliens in China must abide by Chinese laws and may not endanger the state
security of China, harm public interests or disrupt public order.
Chapter II Entry into the Country
Article 6
For entry into China, aliens shall apply for visas from Chinese diplomatic
missions, consular offices or other resident agencies abroad authoriz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In specific situations aliens may, in
compli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apply for visas to
visa-granting offices at ports designat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entry of nationals from countries having visa agreements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all be hand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ose agreements.
In cases where another country has special provisions for Chinese citizens
entering and transiting that countr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y adopt reciprocal measures contingent on the
circumstances.
Visas are not required for aliens in immediate transit on connected
international flights who hold passenger tickets and stay for no more than
24 hours in China entirely within airport boundaries. Anyone desiring to
leave the airport temporarily must obtain permission from the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
Article 7
When applying for various kinds of visas, aliens shall present valid
passports and, if necessary, provide pertinent evidence.
Article 8
Aliens who have been invited or hired to work in China shall, when
applying for visas, proce evidence of the invitation or employment.
Article 9
Aliens desiring to reside permanently in China shall, when applying for
visas, present status-of-residence identification forms. Applicants may
obtain such forms from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t the place where they
intend to reside.
Article 10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all issue
appropriate visas to aliens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s stated in their
entry applications.
Article 11
When an aircraft or a vessel navigating international routes arrives at a
Chinese port, the captain or his agent must submit a passenger name list
to the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 a foreign aircraft or vessel must also
provide a name list of its crew members.
Article 12
Aliens who are considered a possible threat to China's state security and
public order shall not be permitted to enter China.
Chapter III Residence
Article 13
For residence in China, aliens must possess identification papers or
residence certificates issu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z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he term of validity of identification papers or residence
certificates shall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s of entry.
Aliens residing in China shall submit their certificates to the loc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for examination within the prescribed period of
time.
Article 14
Aliens who, in compliance with Chinese laws, find it necessary to
establish prolonged residence in China 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ng in
Chinaor engaging in cooperative projects with Chinese enterprises or
institutions in the economic,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or for other purposes, are eligible for prolonged or permanent
residence in China upon approval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15
Aliens who seek asylum for political reasons shall be permitted to reside
in China upon approval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16
Aliens who fail to abide by Chinese laws may have their period of stay in
Chinacurtailed or their status of residence in China annulled by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17
For a temporary overnight stay in China, aliens shall complete
registration proceres pursuant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ticle 18
Aliens holding residence certificates who wish to change their place of
residence in China must complete removal formalities pursuant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Article 19
Aliens who have not acquired residence certificates or who are on a study
programme in China may not seek employment in China without permission of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Chapter IV Travel
Article 20
Aliens who hold valid visas or residence certificates may travel to places
open to aliens as designa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21
Aliens desiring to travel to places closed to aliens must apply to loc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for travel permits.
Chapter V Exit from the Country
Article 22
For exit from China, aliens shall present their valid passports or other
valid certificates.
Article 23
Aliens belonging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shall not be allowed
to leave China:
(1) defendants in criminal cases or criminal suspects confirmed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a people's procuratorate or a people's court;
(2) persons who, as notified by a people's court, shall be denied exit
owing to involvement in unresolved civil cases; and
(3) persons who have committed other acts in violation of Chinese law who
have not been dealt with and against whom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consider it necessary to institute prosecution.
Article 24
Frontier inspection offices shall have the power to stop aliens belonging
to any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from leaving the country and to deal
with them according to law:
(1) holders of invalid exit certificates;
(2) holders of exit certificates other than their own; and
(3) holders of forged or altered exit certificates.
Chapter VI Administrative Organs
Article 25
China's diplomatic missions, consular offices and other resident agencies
abroad authoriz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hall b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gencies abroad to handle aliens' applications for entry and
transit.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its authorized local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its authorized local foreign
affairs departments shall b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agencies in China to
handle aliens' applications for entry, transit, residence and travel.
Article 26
The authorities handling aliens' applications for entry, transit,
residence and travel shall have the power to refuse to issue visas and
certificates or to cancel visas and certificates already issued or declare
them invalid.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ay,
when necessary, alter decisions made by their respectively authorized
agencies.
Article 27
An alien who enters or resides in China illegally may be detained for
examination or be subjected to residential surveillance or deportation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Article 28
While performing their ties, foreign affairs police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shall have the power to
examine the passports and other certificates of aliens. When concting
such examinations, the foreign affairs police shall proce their own
service certificates, and relevant organizations or indivials shall have
the ty to offer them assistance.
Chapter VII Penalties
Article 29
If a person, in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is Law, enters or leaves
Chinaillegally, establishes illegal residence or makes an illegal
stopover in China, travels to places closed to aliens without a valid
travel document, forges or alters an entry or exit certificate, uses
another person's certificate as his own or transfers his certificate, he
may be penalized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at or above the county level
with a warning, a fine or detention for not more than ten days. If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ase are serious enough to constitute a crim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shall be investiga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f an alien subject to a fine or detention by a public security organ
refuses to accept the penalty, he may, within 15 days of receiving
notification, appeal to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at the next higher
level, which shall make the final decision; he may also directly file suit
in the local people's court.
Article 30
In cases where a person commits any of the acts stated in Article 29 of
this Law, if the circumstances are serious,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may impose a penalty by ordering him to leave the country within
a certain time or may expel him from the country.
Chapter VIII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Article 31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Law the term "alien" means any person not holding
Chinese nationality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ity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ticle 32
Transistory entry into and exit from China by aliens who are nationals of
a country adjacent to China and who reside in areas bordering on China
shall be handled according to any relevant agreemen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r, in the absence of such agree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rticle 33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and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shall,
pursuant to this Law, formulate rul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which shall
go into effect after being submitted to and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rticle 34
Affairs concerning members of foreign diplomatic missions and consular
offic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other aliens who enjoy
diplomatic privileges and immunities, after their entry into China, shall
be administer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its competent departments.
Article 35
This Law shall go into effect on February 1, 1986.
6. 外國有沒有出台過類似於我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的法律法規如果有的話是哪國的哪部法規
外國人永久居留證
【釋義】是指外國人在中國居留期限不受限制的憑證,或者內說是獲得在中國永久容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的合法身份證件。
2004年8月公安部、外交部日發布的《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規定, 「《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是獲得在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的合法身份證件,可以單獨使用。」 「獲得在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憑有效護照和《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出入中國國境。」
加入中國國籍就意味著你是中國人了,但是你取得永久「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是指你還是外國人。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介紹
《中華人民抄共和國外國人襲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經國務院第15次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37號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分總則、簽證的類別和簽發、停留居留管理、調查和遣返、附則5章39條,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予以廢止。
8. 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的法規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入境
第三章 居留
第四章 旅行
第五章 出境
第六章 管理機關
第七章 處罰
第八章 附則 第一條 為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安全和社會秩序,有利於發展國際交往,特製定本法。外國人入、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和在中國居留、旅行,適用本法。
第二條 外國人入境、過境和在中國境內居留,必須經中國政府主管機關許可。
第三條 外國人入境、出境、邊境,必須從對外國人開放的或者指定的口岸通行,接受過防檢查機關的檢查。外國的交通工具入境、出境、邊境,必須從對外國人開放的或者指定的口岸通行,接受過防檢查機關的檢查和監護。
第四條 中國政府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外國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第五條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必須遵守中國法律,不得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社會公共秩序。 第六條 外國人入境,應當向中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申請辦理簽證。在特定情況下,依照國務院規定,外國人也可以向中國政府主管機關指定口岸的簽證機關申請辦理簽證。同中國政府訂有簽證協議的國家的人員入境,按照協議執行。外國對中國公民入境、過境有專門規定的,中國政府主管機關可以根據情況採取相應措施。持聯程客票搭乘國際航班直接過境,在中國停留不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出機場的外國人,免辦簽證。要求臨時離開機場的,需經防檢查機關批准。
第七條 外國人申請各項簽證,應當提供有效護照,必要時提供有關證明。
第八條 應聘或者受雇來中國工作的外國人,申請簽證時,應當持有應聘或者受雇證明。
第九條 來中國定居的外國人,申請簽證時,應當持有定居身份確認表。定居身份確認表,由申請人向申請定居地的公安機關申請領取。
第十條 中國政府主管機關根據外國人申請入境的事由,發給相應的簽證。
第十一條 從事國際航行的航空器或者船舶抵達中國口岸時,機長、船長或者代理人必須向過防檢查機關提交旅客名單;外國的飛機、船舶還必須提供機組、船員名單。
第十二條 被認為入境後可能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社會秩序的外國人,不準入境。 第十三條 外國人在中國居留,必須持有中國政府主管機關簽發的身份證件或者居留證件。身份證件或者居留證件的有效期限,根據入境的事由確定。在中國居留的外國人,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到當地公安機關繳驗證件。
第十四條 依照中國法律在中國投資或者同中國的企業、事業單位進行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合作以及其他需要在中國長期居留的外國人,經中國政府主管機關批准,可以獲得長期居留或者永久居留資格。
第十五條 對因為政治原因要求避難的外國人,經中國政府主管機關批准,准許在中國居留。
第十六條 對不遵守中國法律的外國人,中國政府主管機關可以縮短其在中國停留的期限或者取消其在中國居留的資格。
第十七條 外國人在中國境內臨時住宿,應當依照規定,辦理住宿登記。
第十八條 持居留證件的外國人在中國變更居留地點,必須依照規定辦理遷移手續。
第十九條 未取得居留證件的外國人和來中國留學的外國人,未經中國政府主管機關允許,不得在中國就業。 第二十條 外國人持有效的簽證或者居留證件,可以前往中國政府規定的對外國人開放的地區旅行。
第二十一條 外國人前往不對國外人開放的地區旅行,必須向當地公安機關申請旅行證件。 第二十二條 外國人出境,憑本人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證件。
第二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外國人,不準出境:
(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認定的犯罪嫌疑人;
(二)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結民事案件不能離境的;
(三)有其他違反中國法律的行為尚未處理,經有關主管機關認定需要追究的。
第二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外國人,邊防檢查機關有權阻止出境,並依法處理:
(一)持用無效出境證件的;
(二)持用他人出境證件的;
(三)持用偽造或者塗改的出境證件的。 第二十五條 中國政府在國外受理外國人入境、過境申請的機關,是中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和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中國政府在國內受理外國人入境、過境、居留、旅行申請的機關,是公安部、公安部授權的地方公安機關和外交部、外交部授權的地方外事部門。
第二十六條 受理外國人入境、過境、居留、旅行申請的機關有權拒發簽證、證件;對已經發出的簽證、證件,有權吊銷或者宣布作廢。公安部和外交部在必要時,可以改變各自授權的機關所作出的決定。
第二十七條 對非法入境、非法居留的外國人,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可以拘留審查、監視居住或者遣送出境。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外事民警在執行任務時,有權查驗外國人的護照和其他證件。外事民警查驗時,應當出示自己的工作證件,有關組織或者個人有協助的責任。 第二十九條 對違反本法規定,非法入境、出境的,在中國境內非法居留或者停留的,未持有效旅行證件前往不對外國人開放的地區旅行的,偽造、塗改、冒用、轉讓入境、出境
證件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可以處以警告、罰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受公安機關罰款或者拘留處罰的外國人,對處罰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出申訴,由上一級公安機關作出最後裁決,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條 有本法第二十九條所列行為情節嚴重的,公安部可以處以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處罰。 第三十一條 本法所稱的外國人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不具有中國國籍的人。
第三十二條 同中國毗鄰國家的外國人,居住在兩國邊境接壤地區的,臨時入中國國境、出中國國境,有兩國之間協議的按照協議執行,沒有協議的按照中國政府的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 公安部和外交部根據本法制定實施細則,報國務院批准施行。
第三十四條 外國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成員以及享有特權和豁免的其他外國人入境後的管理,按國務院及其主管機關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五條 本法自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的條例解答
1.條例草案審查的考慮。
一是處理好條例與出境入境管理法的關系。作為出境入境管理法的配套行政法規,條例對於出境入境管理法已經作了明確規定的內容,不再重復規定;對於出境入境管理法設立的相關制度措施需要進一步明確、細化的,作了具體規定。
二是處理好維護國家安全與便利外國人入境出境的關系。條例在規范普通簽證簽發管理和外國人停留居留管理時,既考慮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加強相關審核措施,使不該進的人進不來,需要管的人管得住,又要為正常人員往來提供必要的便利。
三是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出境入境管理法已經對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作了比較全面的規范,條例重點對普通簽證的類別和簽發作了規定,對外國人停留居留管理作了進一步細化。
2.普通簽證類別的調整。
實施細則根據外國人申請入境的事由,將普通簽證分為D字、Z字、X字、F字、L字、G字、C字、J字8類,分別對應定居、工作、學習、訪問、旅遊、過境、乘務、記者等事由。其中,F字簽證和L字簽證涵蓋多種入境事由,例如,同樣持L字簽證的人員,既可能是旅遊,也可能是探親,還可能是處理私人事務,簽證類別與入境事由的對應性不強,不利於外國人入境後的服務和管理。為了使簽證類別能夠准確反映外國人入境事由,實現外國人入境後的精細化管理,條例在保留現行簽證分類基本不變的基礎上,重點對現行F字簽證、L字簽證作了拆分,並新增加了R字簽證,普通簽證類別由目前的8類調整為12類。
3.關於設立R字簽證的考慮。
答:為了更好地吸引海外優秀人才來華,以適應我國引智引資的需要,出境入境管理法將「人才引進」規定為普通簽證的申請事由。條例根據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規定,在普通簽證類別中增加了R字(人才)簽證,發給國家需要的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今後,凡是符合中國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確定的外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的引進條件和要求的外國人,可以申請R字(人才)簽證,並按照規定享受相應的入境出境便利。
4.海外華人入境。
針對海外華人的特點,專門設立了Q字簽證,主要發給申請入境探親的海外華人,以便駐外使領館對申請Q字簽證的海外華人簽發有效期、停留期較長的簽證,為其回國探親提供便利。同時,條例還專門設立了團聚類居留證件,主要發給因家庭團聚需要在中國境內居留的海外華人。
5.金融、教育、醫療、電信等單位在辦理業務時需要核實外國人身份信息的考慮
為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有利於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發揮出入境管理的社會服務功能。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於社會單位的核實申請,應當出具國籍等身份情況是否屬實的核實意見,不提供具體的外國人個人信息,做到規范信息核實行為,保障外國人的合法權益。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實施細則的詳細內容
第一條
外國人入境,應當向中國的外交代表機關、領事機關或者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關申請辦理簽證。
外國人持有中國國內被授權單位的函電,並持有與中國有外交關系或者官方貿易往來國家的普通護照,因下列事由確需緊急來華而來不及在上述中國駐外機關申辦簽證的,也可以向公安部授權的口岸簽證機關申請辦理簽證:
(一)中方臨時決定邀請來華參加交易會的;
(二)應邀來華參加投標或者正式簽訂經貿合同的;
(三)按約來華監裝出口、進口商檢或者參加合同驗收的;
(四)應邀參加設備安裝或者工程搶修的;
(五)應中方要求來華解決索賠問題的;
(六)應邀來華提供科技咨詢的;
(七)應邀來華團組辦妥簽證後,經中方同意臨時增換的;
(八)看望危急病人或者處理喪事的;
(九)直接過境人員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在24小時內乘原機離境或者需改乘其他交通工具離境的;
(十)其他被邀請確實來不及在上述中國駐外機關申請簽證,並持有指定的主管部門同意在口岸申辦簽證的函電的。
不屬上述情況者,口岸簽證機關不得受理其簽證申請。
第二條
公安部授權的口岸簽證機關設立在下列口岸:
北京、上海、天津、大連、福州、廈門、西安、桂林、杭州、昆明、廣州(白雲機場)、深圳(羅湖、蛇口)、珠海(拱北)。
第三條
根據外國人來中國的身份和所持護照的種類,分別發給外交簽證、禮遇簽證、公務簽證、普通簽證。
第四條
簽發普通簽證時,根據外國人申請來中國的事由,在簽證上標明相應的漢語拼音字母:
(一)D字簽證發給來中國定居的人員;
(二)Z字簽證發給來中國任職或者就業的人員及其隨行家屬;
(三)X字簽證發給來中國留學、進修、實習6個月以上的人員;
(四)F字簽證發給應邀來中國訪問、考察、講學、經商、進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進修、實習等活動不超過6個月的人員;
(五)L字簽證發給來中國旅遊、探親或者因其他私人事務入境的人員,其中9人以上組團來中國旅遊的,可以發給團體簽證;
(六)G字簽證發給經中國過境人員;
(七)C字簽證發給執行乘務、航空、航運任務的國際列車乘務員、國際航空器機組人員及國際航行船舶的海員及其隨行家屬;
(八)J-1字簽證發給來中國常駐的外國記者,J-2字簽證發給臨時來中國采訪的外國記者。
第五條
外國人申請簽證須回答被詢問的有關情況並履行下列手續:
(一)提供有效護照或者能夠代替護照的證件;
(二)填寫簽證申請表,交近期2寸半身正面免冠照片;
(三)交驗與申請入境、過境事由有關的證明。
第六條
本實施細則第五條(三)項所說的有關證明是指:
(一)申請D字簽證,須持有定居身份確認表。定居身份確認表由申請人或者委託其在中國的親屬向申請定居地的市、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領取;
(二)申請Z字簽證,須有中國聘僱單位的聘請或者僱用證明,或者被授權單位的函電;
(三)申請X字簽證,須有接受單位或者主管部門的證明;
(四)申請F字簽證,須有被授權單位的函電;
(五)申請L字簽證,來華旅遊的,須有中國旅遊部門的接待證明,必要時須提供離開中國後前往國家(地區)地飛機票、車票或者船票;
(六)申請G字簽證,須持有前往國家(地區)的有效簽證,如果申請人免辦前往國家(地區)的簽證,須持有聯程定票;
(七)申請C字簽證,按協議提供有關的證明;
(八)申請J-1、J-2字簽證須有主管部門的證明。
外國人來中國定居或者居留1年以上的,在申請入境簽證時,還須交驗所在國政府指定的衛生醫療部門簽發的,或者衛生醫療部門簽發的並經過公證機關公證的健康證明書。健康證明書自簽發之日起6個月有效。
第七條
下列外國人不準入境:
(一)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未滿不準入境年限的;
(二)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入恐怖、暴力、顛覆活動的;
(三)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行走私、販毒、賣淫活動的;
(四)患有嚴重精神病、傳染性肺結核病或者有可能對公共衛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傳染病的;
(五)不能保障其在中國期間所需費用的;
(六)被認為入境後可能進行危害我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其他活動的。
第八條
外國人持有聯程客票並已定妥聯程座位搭乘國際航班從中國直接過境,在過境城市停留不超過24小時,不出機場的,免辦過境簽證;要求離開機場的,須向邊防檢查站申請辦理停留許可手續。
第九條
國際航行船舶在中國港口停泊期間,外國船員及其隨行家屬要求登陸,不出港口城市的,向邊防檢查站申請登陸證,要求在陸地住宿的,申請住宿證。有正當理由需要前往港口城市以外的地區,或者不能隨原船出境的,須向當地公安局申請辦理相應的簽證。 第十條
外國人抵達口岸,必須向邊防檢查站繳驗有效護照和中國的簽證、證件,填寫入出境卡,經邊防檢查站查驗核准加蓋驗訖章後入境。
第十一條
外國航空器或者船舶抵達中國口岸時,其負責人負有下列責任。
(一)機長、船長或者代理人必須向邊防檢查站提交機組人員、船員名單和旅客名單;
(二)如果載有企圖偷越國境的人員,發現後應立即向邊防檢查站報告,聽候處理;
(三)對於不準入境的人員,必須負責用原交通工具帶走,對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立即離境的人員,必須負責其在中國停留期間的費用和離開時的旅費。
第十二條
對下列外國人,邊防檢查站有權阻止入境或者出境:
(一)未持有效護照、證件或者簽證的;
(二)持偽造、塗改或者他人護照、證件的;
(三)拒絕接受查驗證件的;
(四)公安部或者國家安全部通知不準入境、出境的。
第十三條
外國人出境、須繳驗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證件,以及在中國停留的簽證或者居留證件。
第十四條 被簽證機關指定通行口岸的外國人和外國人的交通工具,必須從指定的口岸入、出境。
第十五條 對於本實施細則第十二條所列被阻止入境的外國人,如不能立即隨原交通工具返回,邊防檢查站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限制其活動范圍,並令其乘最近一班交通工具離境。 第十六條
持標有D、Z、X、J-1字簽證的外國人,必須自入境之日起30日內到居住地市、縣公安局辦理外國人居留證或者外國人臨時居留證。上述居留證件的有效期即為准許持證人在中國居留的期限。
外國人居留證,發給在中國居留1年以上的人員。
外國人臨時居留證,發給在中國居留不滿1年人員。
持標有F、L、G、C字簽證的外國人,可以在簽證註明的期限內在中國停留,不需辦理居留證件。
第十七條
外國人申請居留證件須回答被詢問的有關情況並履行下列手續:
(一)交驗護照、簽證和與居留事則有關的證明;
(二)填寫居留申請表;
(三)申請外國人居留證的,還要交驗健康證明書,交近期2寸半身正面免冠照片。
第十八條
外國人居留證有效期可簽發1年至5年,由市、縣公安局根據外國人居留的事由確定。
對符合《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外國人,公安機關可以發給1年至5年長期居留資格的證件;有顯著成效的可以發給永久居留資格的證件。
第十九條
根據中國政府同外國政府簽定的協議免辦簽證的外國人,需在中國停留30日以上的,應於入境後按本實施細則第十六條、十七條申請居留證件。
但是,《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三十四條規定的外國人不適用前款的規定。
第二十條
外國人在簽證或者居留證件有效期滿後需繼續在中國停留或者居留,須於期滿前申請延期。
外國人在中國居留期間,如果發現患有本實施細則第七條第四項規定的疾病,中國衛生主管機關可以提請公安機關令其提前出境。
第二十一條
在外國人居留證上填寫的項目內容(姓名、國籍、職業或者身份、工作單位、住址、護照號碼、偕行兒童等)如有變更,持證人須於10日內到居住地公安局辦理變更登記。
第二十二條
持外國人居留證的人遷出所在市、縣,須於遷移前向原居住地的公安局辦理遷移登記,到達遷入地後,須於10日內向遷入地公安局辦理遷入登記。
定居的外國人申請遷移,須事先向遷入地公安局申請准予遷入的證明,憑該證明按前款規定辦理遷移登記。
第二十三條
出於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或者其他公共利益的原因,市、縣公安局可以限制外國人或者外國機構在某些地區設立住所或者辦公處所;已在上述限制地區設立住所或者辦公處所的,必須在市、縣公安局遷移通知書指定的期限內遷至許可的地區。
第二十四條
在中國定居的外國人必須每年一次在指定的時間到居住地的公安局繳驗外國人居留證。
公安局認為必要時,可通知外國人到出入境管理部門繳驗外國人居留證,外國人應按通知指定的時間前往繳驗。
第二十五條
在中國居留或者停留的年滿16周歲以上的外國人必須隨身攜帶居留證件或者護照,以備外事民警查驗。
第二十六條
在中國出生的外國嬰兒,須於出生後1個月內,由其父母或者代理人持出生證明向當地公安局申報,辦理登記手續。
第二十七條
外國人在中國死亡,其家屬或者監護人或者代理人須於3日內持死亡證明向當地公安局申報並繳銷死者的居留證件或者簽證。
外國人非正常死亡,有關人員或者發現者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八條
《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十九條所稱的中國政府主管機關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 第二十九條
外國人在賓館、飯店、旅店、招待所、學校等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機關、團體及其他中國機構內住宿,應當出示有效護照或者居留證件,並填寫臨時住宿登記表。在非開放地區住宿還要出示旅行證。
第三十條
外國人在中國居民家中住宿,在城鎮的,須於抵達後24小時內,由留宿人或者本人持住宿人的護照、證件和留宿的人戶口簿到當地公安機關申報,填寫臨時住宿登記表;在農村的,地72小時內向當地派出所或者戶籍辦公室申報。
第三十一條
外國人在中國的外國機構內或者在中國的外國人家中住宿,須於住宿人抵達後24小時內,由留宿機構、留宿人或者本人持住宿人的護照或者居留證件,向當地公安機關申報,並填寫臨時住宿登記表。
第三十二條
長期在中國居留的外國人離開自己的住所臨時在其他地方住宿,應當按本實施細則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條規定申報住宿登記。
第三十三條
外國人在移動性住宿工具內臨時住宿,須於24小時內向當地公安機關申報。為外國人的移動性住宿工具提供場地的機構或者個人,應於24小時前向當地公安機關申報。 第三十四條
外國人前往不對外國人開放的市、縣旅行,須事先向所在市、縣公安局申請旅行證,獲准後方可前往。申請旅行證須履行下列手續:
(一)交驗護照或者居留證件;
(二)提供與旅行事由有關的證明;
(三)填寫旅行申請表。
第三十五條
外國人旅行證的有效期最長為1年,但不得超過外國人所持簽證或者居留證件有效期限。
第三十六條
外國人領取旅行證後,如要求延長旅行證有效期、增加不對外國人開放的旅行地點、增加偕行人數,必須向公安局申請延期或者變更。
第三十七條
外國人未經允許,不得進入不對外開放場所。 第三十八條
外國人應當在簽證准予停留的期限內或者居留證件的有效期內出境。
第三十九條
持有外國人居留證件的人,在其居留證件有效期內出境並需返回中國的,應當在出境前按本實施細則第五、六條有關規定向當地公安機關申請辦理返回中國的簽證。
持有居留證件的外國人出境後不再返回中國的,出境時應向邊防檢查站繳銷居留證件。 第四十條
對非法入出中國國境的外國人,可以處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或者處3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也可以並處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對違反本實施細則第十一條規定,拒絕承擔責任的交通工具負責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處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或者處3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
第四十二條
對違反本實施細則第十六、十九、二十條規定,非法居留的外國人,可以處警告或者每非法居留一日,處500元罰款,總額不超過5000元,或者處3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情節嚴重的,並處限期出境。
對違反本實施細則第二十一、二十二條規定的外國人,可以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限期出境。
對違反本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規定,不執行公安機關決定的外國人,在強制其執行決定的同時,可處警告或者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限期出境。
第四十三條
對違反本實施細則第二十四、二十五條規定,不按要求繳驗居留證,不隨身攜帶護照或者居留證件,或者拒絕民警查驗證件的外國人,可以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的,並處限期出境。
第四十四條
對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或者其授權的部門批准私自謀職的外國人,在終止其任職或者就業的同時,可以處1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限期出境。
對私自僱用外國人的單位和個人,在終止其僱用行為的同時應向,可以處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並責令其承擔遣送私自僱用的外國人的全部費用。
第四十五條
對違反本實施細則第四章規定,不辦理住宿登記或者不向公安機關申報登記或者留宿未持有效證件外國人的責任者,可以處警告或者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六條
對違反本實施細則第三十四、三十六、三十七條規定,未經批准前往不對外國人開放地區旅行的外國人,可以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限期出境。
第四十七條
對偽造、塗改、冒用、轉讓、買賣簽證證件的外國人,在吊銷或者收繳原簽證證件並沒收非法所得的同時,可以處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或者處3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也可以並處限期出境;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由於不可抗拒的原因而違反《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實施細則的,可免予處罰。
外國人無力繳納罰款的,可改處拘留。
第四十九條
本章規定的各項罰款、拘留處罰,也適用於協助外國人非法入境或者出境、造成外國人非法居留或者停留、聘僱私自謀職的外國人、為未持有效旅行證件的外國人前往不對外國人開放的地區旅行提供方便的有關責任者。
第五十條
被處罰人對公安機關的罰款、拘留處罰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可以通過原裁決機關或者直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申訴,上一級公安機關自接到申訴之日起15日作出最後裁決。被處罰人也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一條
本章規定的處罰,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五十二條
外國人申請各項簽證證件的延期或者變更,須履行下列手續:
(一)交驗護照和簽證、證件;
(二)填寫延期申請表或者變更申請表;
(三)提供與延期或者變更事由有關的證明。
第五十三條
外國人申請各項簽證證件或者申請簽證、證件延期、變更,必須按規定繳納簽證證件費。
各項簽證證件的收費標准,由公安部和外交部另行制定。
同中國政府訂有簽證費協議國家的人員,按有關協議執行。
第五十四條
不滿16周歲的外國少年兒童,與其父母或者監護人使用同一護照的,隨其父母或者監護人來中國時,可以不單獨辦理入境、過境、居留、旅行手續。
第五十五條
外國人所持中國的簽證、證件如有遺失或者損壞,應當立即向當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報告,申請補領或者換發。遺失外國人居留證的,須在當地政府報紙上聲明作廢。
第五十六條
本實施細則涉及的各種簽證、證件和申請表的式樣,由公安部和外交部另行制定。
第五十七條
本實施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