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買賣法規
A. 禁止土地買賣的法條
《土地法》來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自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以上的「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就是指農村的土地,宅基地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有責任田(承包地)、自留地等。宅基地是集體的土地,不能繼承,不能買賣,但其使用權可以轉讓。
B. 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轉讓的相關法律規定
從受讓的主體上,可以分為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版讓。如果受權讓方也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經過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則應當認定買賣行為有效。
《憲法》第十條
宅基地屬於集體所有,其所有權屬於集體,而農民作為經濟組織的成員,対於宅基地擁有的是用益物權,即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其處分宅基地使用權的行為屬於無權處分。
《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所以,如果事後經過農村集體組織同意,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反之,則應認定其合同無效。也就是說,對於此種情況,取得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同意,以及進行登記是轉讓有效的前提。
(2)土地買賣法規擴展閱讀
農村宅基地的使用權可以進行轉讓的條件
1、需經本村村民委員會同意和鄉級政府的批准。
2、轉讓人與受讓人同為本村村民。
3、受讓人無宅基地,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
4、宅基地使用權不能單獨轉讓,須與住房一並轉讓。另外,轉讓人戶口應該已遷出本村或屬於「一戶多宅或多房」。
5、如系一戶一宅,須明確表示不再申請宅基地,且有證據表明其已有住房保障,如與其他近親屬合戶居住。符合以上條件,房屋買賣才能萬無一失。
C. 集體土地是否可以合法買賣
農村集體土地可以不能買賣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條規定「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於集體所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第八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2、在集體土地的經營管理方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
3、集體土地所有權的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造冊,核發證書,確認所有權。」
4、集體土地的徵收和徵用。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3)土地買賣法規擴展閱讀:
《土地管理法》規定:
第四十三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但是,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建設住宅經依法批准使用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或者鄉(鎮)村公共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經依法批准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除外。
前款所稱依法申請使用的國有土地包括國家所有的土地和國家徵收的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第四十四條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的機關批准。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十五條徵收下列土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一)基本農田;
(二)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三十五公頃的;
(三)其他土地超過七十公頃的。
徵收前款規定以外的土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國務院備案。
徵收農用地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先行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其中,經國務院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
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征地批准許可權內批准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超過征地批准許可權的,
應當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另行辦理征地審批。
第四十六條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第四十七條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
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D. 宅基地買賣最新法律規定有哪些
農村房屋買賣新政策有:
一、農民進城購房補貼,現今國家為了加快城鎮化及農民的城鎮化,鼓勵農民進城購房落戶,出台一系列的農民購房優惠政策。另外,如果進城購房落戶的農民自願將自己宅基地和耕地歸還集體所有,國家或集體給予一定經濟補貼,一般在3—5萬元。
二、房屋買賣稅收新規定:
賣方涉及的稅費:
(一)普通住宅:
1、營業稅: 購買未滿2年(含2年)的房產對外出售營業稅為房價的5.5%,滿2年則免徵營業稅。
2、個人所得稅:購買未滿2年(含2年)的房產或非家庭唯一的生活用房對外出售個人所得稅為房價的1%或差價的20%,滿2年並且是家庭唯一的生活用房則免徵個人所得稅。
(二)非普通住宅
:1、營業稅:購買未滿5年(含5年)的房產對外出售營業稅為房價的5.5%, 滿5年則征差價差價的5.5%
2、個人所得稅:購買未滿2年(含2年)的房產或非家庭唯一的生活用房對外出售個人所得稅為房價的2%或差價的20%,滿2年並且是家庭唯一的生活用房則免徵個人所得稅。
買方涉及的稅費:
(一)普通住宅:0--90平方米(含90),契稅:1%90—140平方米(含140) 契稅:1.5%
(二)非普通住宅:契稅:3%注:普通住宅必須同時滿足以下3個條件:
1、五層以上(含五層)的多高層住房,以及不足五層的老式公寓、新式里弄、舊式里弄等;
2、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下;
3、坐落在內環線以內的總價低於245萬元/套,內環與外環之間的總價低於140萬元/套,外環線以外的總價低於98萬元/套。
E. 國有土地買賣需要遵循哪些法律規定
我們知道,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可以進行依法轉讓的,但是很多人對這個過程不甚了解,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得知道相關的法律依據。那麼目前有關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
第十九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與。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
第二十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應當簽訂轉讓合同。
第二十一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
第二十二條
土地使用者通過轉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其使用年限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使用年限減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後的剩餘年限。
第二十三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其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隨之轉讓。
第二十四條
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的所有人或者共有人,享有該建築物、附著物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土地使用者轉讓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時,其使用范圍內的土地使用權隨之轉讓,但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作為動產轉讓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轉讓,應當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
土地使用權和地上建築物、其他附著物所有權分割轉讓的,應當經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准,並依照規定辦理過戶登記。
第二十六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市、縣人民政府有優先購買權。
土地使用權轉讓的市場價格不合理上漲時,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
第二十七條
土地使用權轉讓後,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的,依照本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辦理。
F. 我國法律對農村土地能否買賣是如何規定的呢
農村土地不能買賣,可以依法進行土地流轉。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專三條規定,買賣或屬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對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擅自將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沒收在非法轉讓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築物和其他設施;可以並處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G. 為什麼法律規定農村土地不能買賣為什麼買賣又屢禁不止
土地復不是你的,當然不能制賣了,比如你不能拿別人讓你用的東西賣了吧,可是你又是十分的缺少錢,你就處理了別人的東西。
法律規定,農村的土地屬於集體,集體這個詞我們都不知道是誰?所以你是沒有資格賣的,但是不賣白不賣,誰也不知道集體在哪!
H. 中國土地法關於外國人買賣中國土地的相關政策法規
第一條 為加強涉外房地產管理,鼓勵外國公民、法人及其他團體(以下稱外國人)在本市購、建房屋或從事房地產經營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稱國家)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涉外房地產行政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規定所稱的涉外房地產是指外國人的私有房產、投資企業房產及其使用的土地
和投資經營的房地產。
第三條 外國人可以在本市購、建住宅;可以合資、合作、獨資經營房地產;可
以購、建廠房和商業樓宇、倉庫、停車場及其他房屋與構築物。
外國人具有所有權的住宅和非住宅房屋,可以買賣、出租、贈與、交換、繼承、
抵押、投資或進行其他商業活動。
第四條 外國人投資經營房地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規定
,應成立從事經營的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或者外資企業。
合資合作經營房地產的企業各方,應當根據平等互利和協商一致的原則,進行房
地產經營活動。
第五條 國家依法保護外國人取得的房屋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任何組織和個人
不得侵害。
外國人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不得利用房地產從事危害我國利
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活動。
第六條 國家對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提前收回。在特殊情況下,
根據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拆除房屋,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權
,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合理的補償。
第七條 外國人由於不在房屋所在地或其他原因不能管理房屋時,可以委託代理
人或委託房屋所在地的房地產經營管理部門代為管理。委託代管應由本人出具委託書
。
第八條 外國人獨資或合資、合作的房地產經營企業建造的房屋,可以委託當地
房地產交易部門代為出售。預售房屋須到房地產主管機關辦理預售房屋手續。
第九條 外國人可以租賃房屋,租賃雙方須簽訂租賃合同,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
,並按規定辦理租賃鑒證手續。
第十條 外國人使用的房屋,不得隨意改變使用性質,確需改變使用性質的,應
經市房管、土地規劃主管機關審查批准。
第十一條 外國人應負責維修其所有的房屋,保持房屋建築完好和裝修設備正常
使用。對有危險的房屋,應及時搶修,延誤不修而發生事故的應承擔法律責任。
第十二條 外國人在本市的房地產須分別向市房管、土地主管機關辦理房屋所有
權、土地使用權登記或變更登記,經審查核准後,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證。
第十三條 外國人辦理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登記,應交驗本人身份證明等有
關證件。如實填寫登記申請書,登記姓名須與本人身份證件姓名一致,不得以別名、
化名或他人名義申請登記。
法人及其他團體辦理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登記,應出示法人資格證明,交驗
有關證件,由法人如實申報,登記時須使用企業全稱。
第十四條 房屋所有權人在房屋滅失後,須持有關證明辦理注銷登記。
第十五條 房地產抵押時,抵押權人須持抵押合同、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證
及有關證件,辦理房地產抵押權的設定登記。
房屋抵押時,連同土地使用權一並抵押。
第十六條 房屋所有權人不能親自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或變更登記手續時,可委
托代理人代為辦理,委託代理應由本人出具委託書。
第十七條 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變更登記和委託手續的證件文書須經公證機關
公證。在國外辦理的公證文書,須經該國當地政府或其委託機構和中國駐該國使領館
的認證。
辦理登記和委託手續的證件文書,必須是正本。如證件、文書是用外國文字書寫
的,須同時附交經公證和認證的中文譯本。兩種文本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十八條 凡未按照本規定辦理房屋所有權、土地使用權登記的,其房屋所有權
和土地使用權的取得、變更和抵押權的設定,均為無效。
對不按期辦理房屋產權登記的,由房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補辦登記;對逾期不辦的
,按房值的1%處以罰款。對不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的,由土地部門按有關規定處理
。
第十九條 租賃房屋未經鑒證的,除責令補辦鑒證手續外,並對雙方各處以鑒證
費三倍以下罰款。
第二十條 對違反本規定非法經營房地產的,除責令停業、沒收非法所得外,並
處罰款。
第二十一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行為所進行的行政處罰,分別由市房管、土地規劃
主管機關作出。當事人對處罰不服的,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有關
規定,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申請復議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拒不
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二十二條 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公司、經濟組織、個人及其投資興辦的企
業,參照本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 本規定由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I. 土地法那一條不允許買賣土地
《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三款就規定了:土地不允許買賣。
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
第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