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規章和自律性規則
A. 我國的金融法律體系包括幾個層次
我國證券市場的法律、法規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並頒布的法律;第二個層次是指由國務院制定並頒布的行政法規;第三個層次是指由證券監督管理部門和相關部門制定的部門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第四個層次是指由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制定的自律性規則。
B. 我國基金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包括( )。A.國家法律B.部門規章C.規范性文件
【答案】:ABCD
我國基金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可分為國家法律、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與自律性規則四個層次。
C. 怎樣區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自律性的規則(我想知道他們都有什麼標致,不要再發區別)
區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自律性的規則為:
1、按法律效力排名,行政法規效力最高,部門規章其次,規范性文件最後;
2、區別的標志,行政法規一般的名稱為條例、辦法、規定,規章一般的名稱為辦法、規定,而且文件序號中帶有「令」子的一定是規章,其他規范性文件就是平常所經常看到的紅頭文件。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數量較多,也是經濟法的淵源。部門規章的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
規范性文件,是各級機關、團體、組織制發的各類文件中最主要的一類,因其內容具有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性質,故名稱為規范性文件。
我國法律法規對於規范性文件的含義、制發主體、制發程序和許可權以及審查機制等,尚無全面、統一的規定。但部分地區探索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統一登記、統一編號、統一公布的「三統一」,初步實現了規范性文件的規范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D. 什麼是部門規章
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等行政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並發布的規范各類行為主體的規章制度和法律文件。此類規章涵蓋了不同行業和領域內的各個方面,對於該部門的管理和運作起著重要的規范作用。以下是關於部門規章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性質
部門規章是由國務院各部門根據本部門的業務職能和法律、法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這些規章的法律效力高於一般的規范性文件,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約束力。部門規章作為行政立法的一部分,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們主要針對本部門的特殊情況和實際需要,對相關的管理事項進行具體規定。
二、內容與結構
部門規章的內容涉及廣泛,包括但不限於行業管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措施等方面。這些規章明確了部門職責、權力與義務關系,以及行為主體應遵循的標准和程序。規章的結構一般包括總則、分則和附則等部分,明確規定了規章的適用范圍、基本原則、具體操作流程和生效時間等要素。
三、作用與意義
部門規章對於加強行業管理、規范行政行為具有重要意義。它們為政府部門提供了執行法律、法規的具體依據和指導,確保了行政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同時,部門規章對於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部門規章的制定和實施,可以有效地推動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總之,部門規章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規范行政行為、加強行業管理、保護公民權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E. 如何遵守機關制度,強化自律意識
一、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必須自上而下,在領導層上下功夫.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的《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要在作風建設中起表率作用」.要求下級做到的,上級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級做好的,上級必須做優秀.所謂上行下效,上樑正了下樑不歪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黨的九十年奮斗歷程表明,領導幹部做表率,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從來都具有決定性作用.當前,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尤其如此.
二、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必須以身作則、領導帶頭,從自身做起,從本單位抓起,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干好自己的事.在向我看齊上下功夫,要拿出「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和行動,把自身的作風建設搞好,機關作風就會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三、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要在「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上下功夫.「內強素質」一是抓幹部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幹部職工的政治理論素質;二是抓幹部職工的業務技術學習,提高業務素質,逐步形成「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學習型機關.「外樹形象」圍繞著貫徹「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機關幹部行為規范」,按照「群眾贊成不贊成、群眾高興不高興、群眾滿意不滿意」為標准,創造優美整潔的辦公環境.(文明禮貌的言行儀表,熱情公正的工作服務;制度健全、令行禁止的工作秩序;開拓創新、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廉潔勤政、助人為樂的道德風尚;比學趕幫、團結和諧的人際關系.)同時還要在幹部職工中樹立起「安於清貧,樂於此道;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的職業精神,倡導「只求耕耘,不問收獲」的道德境界.要有向我看齊的膽略和魄力,要敢為人先,能為人先,想在人先,做在人先,在社會上形成一種示範和帶頭作用;在機關內部形成人人爭先進,人人學先進的氛圍.只要各級機關轉變了作風,整個機關作風建設就會好轉,就能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新形象.
四、加強機關黨員幹部作風建設,是努力塑造服務型機關的迫切需要.在轉型跨越的「十二五」開局之年,廣大機關幹部的德才素質、工作效率和精神狀態,直接關繫到我局當前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關繫到黨政領導幹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五、加強機關黨員幹部作風建設,是增強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作風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於通過機關管理要素的有效整合,提高行政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以科學的決策和管理,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表現在當前就是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但是這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和一般要求上,必須不斷強化宗旨意識,以好的作風來實踐;必須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來推進;必須不斷提高思想和業務素質,靠過硬本領來保證.機關的工作作風好壞,體現了工作執行力的問題,直接影響到黨政執政意圖的貫徹執行和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實現和維護.
六、加強機關作風建設,有利於堅決掃除破壞幹部隊伍形象的不正之風.當前,常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一些機關幹部的作風問題,如個別幹部上班時間網上聊天、玩游戲亦或是網購;個別幹部對待群眾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態,還有的機關幹部上班想著下班,周一想著周五,遲到早退是家常便飯,日子過得渾渾噩噩,試問一個連自己都管不好的幹部,如何讓他在群眾面前樹立起威信,如何讓他去執行黨的決策,如何為老百姓服好務呢?只有通過機關作風紀律整頓活動開展,才能堅決治理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的頑症痼疾,堅決搬掉阻礙加快發展的絆腳石,才能進一步樹立起黨政班子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機關作風存在上述表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既有制度環境制約也有決策體制影響,還有觀念的束縛.經過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思想根源看,一是工作紀律不強,機關還存在「庸」的問題;二是一些幹部淡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價值取向發生扭曲,淡化了全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三是工作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低、辦事拖拉的現象較為突出,「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依然存在;四是大局意識不濃,「一盤棋」思想不夠牢,缺乏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建議:要實現創先爭優活動的成果最大化,就必須從源頭上下功夫,狠抓機關作風建設,提高幹部綜合素質,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向上,把廣大幹部的思想行動統一到創先爭優幹事創業中來,樹立起機關的良好形象.一是要解決好精神狀態的問題,樹立愛崗敬業的風氣;二是要解決好執行紀律的問題,樹立嚴守紀律的風氣,要把各項規章制度視為高壓線,嚴格執行,不得觸犯;三是要解決好工作作風的問題,樹立扎實工作的風氣,做到把精力集中在學習上,把功夫下在落實上,把本領用在工作上.
總之,作風紀律是一個部門在思想、政治、組織、生活等各方面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是代表一個部門整體形象的靈魂.作風和紀律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應自覺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統一,加強個人修養和接受教育監督相統一.加強機關黨員幹部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既不能一勞永逸、也不能一蹴而就,我們要持之以恆,不斷創新,加強對作風建設規律和特點的研究,以改革的精神創造性地開展作風建設,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以制度形式把它固定下來,推動黨員幹部作風建設走向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F. 廉潔自律各項規定
廉潔自律是廣大黨員幹部的基本行為准則,是黨員幹部的立身之本、處世之道和為政之要,也是黨和人民對黨員幹部的基本要求。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歡迎閱讀!
廉潔自律各項規定
1、禁止利用職權謀取不正當利益
黨員領導幹部要廉潔奉公,忠於職守。禁止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不準有下列行為:
(一)索取管理、服務對象的錢物;
(二)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物饋贈和宴請;
(三)在公務活動中接受禮金和各種有價證券;
(四)接受下屬單位和其他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個人贈送的信用卡及其他支付憑證;
(五)以虛報、謊報等手段獲取榮譽、職稱及其他利益;
(六)用公款公物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和借機斂財;
(七)接受下屬單位或地方、部門及企業事業單位用公款安排的私人旅遊活動;
(八)用公款為領導幹部住宅配備電腦和支付上網費用。
2、不得接受有關單位和個人的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
(一)各級領導幹部一律不得接受下列單位或者個人的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
1.管理和服務的對象;
2.主管范圍內的下屬單位和個人;
3.外商、私營企業主
4.其他與行使職權有關系的單位和個人。
(二)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後,領導幹部接受上述第(一)條所列單位或者個人贈送的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的,不論數額多少,一律給予警告以上的黨紀處分直至開除黨籍,或者責令辭職、免職、解聘、辭退等組織處理。
需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其他紀律處分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處分。
(三)領導幹部的父母、配偶、子女接受與該領導幹部行使職權有關系的單位和個人贈送的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應當追究該領導幹部的責任,根據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紀律處分。
查實本人知道的,依照上述第(二)條處理。
(四)向領導幹部贈送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的個人和單位,應當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責任人相應的紀律處分。
(五)中央紀委第五次全體會議前接受和贈送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主動如數上交、如實 報告 組織的,根據情節,可以不予處分、免予處分或者減輕處分;不上交、不主動報告組織的,依照上述規定處理。
3、不得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饋贈
(一)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國內交往中,不得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饋贈,因各種原因未能拒收的禮品,必須登記上交。在國內交往(不含親友之間的交往)中收受的其他禮品,除價值不大的以外,均須登記。
(二)按照規定須登記的禮品,自收受禮品之日起(在外地接受禮品的,自回本單位之日起)一個月內由本人如實填寫禮品登記表,並將登記表交所在機關指定的受理登記的部門。受理登記的部門可將禮品登記情況在本機關內公布。
登記的禮品按規定應上交的,與禮品登記表一並上交所在機關指定的受理登記的部門。
(三)對於收受後應登記、上交的禮品在規定期限內不登記或不如實登記、不上交的,由所在黨組織、行政部門或紀檢監察機關責令登記、上交,並給予批評 教育 或者黨紀政紀處分。
4、在對外公務活動中贈送和接受禮品的規定
(一)國家領導人、政府部門和地方政府負責
人 出國 訪問,根據國際慣例和國別情況,可以酌情贈送禮物。對首次訪問我國的外賓,如果對方贈禮,可以適當回贈。
對來華幫助建設、免費講學或者長期工作的外國專家、學者和技術人員離華回國時,可以贈送紀念晶。
對再次或者多次訪問我國的外賓,包括參加定期磋商、會晤、會議等活動的外賓,可以商對方互相免贈禮品。如果對方堅持贈禮,可以向代表團團長及其夫人、重要成員適當回禮。
對外贈送禮物必須貫徹節約、從簡原則,禮物應盡量選擇具有民族特色的紀念品、傳統手工藝品和實用物品,樸素大方,不求奢華。
(二)所受禮物,價值按照我國市價摺合人民幣不滿200元的,留歸受禮人使用;200元以上的,按照以下辦法處理:
1.貴重禮品,黃金、珠寶製品,高級工藝晶,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禮品,由受禮單位交禮品管理部門送有關機構或者博物館保存、陳列。
2.專業用品、設備器材和具有科研價值的禮品,可以留給受禮單位。
3.高級耐用品,汽車、摩托車,交禮品管理部門;電視機、攝像機、錄像機、組合音響、高檔照相機等,交禮品管理部門處理,經禮品管理部門同意後也可以留給受禮單位。
4.食品、煙酒、水果類禮品,可以歸受禮人本人或者其所在單位。
5.高中檔實用物品,如鍾表、收錄機、衣料、服裝等,按照國內市價折半價由受禮人所在單位處理,可以照顧受禮人,每人一年以兩件為限。
6.其他貴重物品和未經禮品管理部門批准歸受禮人或者其所在單位的物品,全部交由禮品管理部門處理。
禮物變賣收入一律上繳國庫。
(三)在對外公務活動中如果對方贈送禮金、有價證券,應當謝絕;確實難以謝絕的,所收禮金、有價證券一律上繳國庫。
(四)受禮人應當按照《國務院關於在對外公務活動中贈送和接受禮品的規定》的要求填寫禮品申報單。
(五)出訪、來訪以外的其他對外交往中贈送禮品的標准和接受禮品的處理,參照前列有關規定辦理。
(六)對外贈送禮物金額由財政部和外交部規定。兩部可以根據我國物價的變動,對金額作出調整並發文通知,其他任何部門均無權變更。
不準弄虛作假、虛報浮誇
不準搞脫離實際、沽名釣譽的各種“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格控制各種名目的節慶、達標評比活動。對以虛報等手段獲取榮譽及其他利益的,要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對搞形式主義、官
僚主義引發群體性事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不良政治影響的,必須認真查處,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幹部的責任。
不得在引進資金、項目中獲取獎金
黨政幹部在引進資金、項目後按一定比例或一定標准獲取獎金或其他物質性獎勵,實質上是從事經濟生活中的有償中介活動。而且這種活動容易誘發行賄受賄、貪污私分國有資產,以及其他以權謀私行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試行)》第二條第(--)項明確規定,黨員領導幹部不準從事有償中介活動;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第八十八條也明確規定,黨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中的黨員幹部,從事有償中介活動的,依照經商辦企業錯誤處理。因此以下人員不應適用地方政府對引進資金、項目的物質獎勵政策。
(一)黨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中的黨政幹部;
(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的黨政幹部,其他事業單位中相當於縣(處)級以上黨政領導幹部;
(三)領導班子由省部級以上黨委管理的企業的中層以上領導幹部,領導班子由地廳級黨委管理的企業的領導班子中的領導幹部。
上列人員為當地引進資金、項目做出重要貢獻的,可作為年終評優和評選各種先進的參考條件予以鼓勵。如以引進資金、項目獲取獎勵為名行賄受賄、貪污私分國有資產,以及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的,應當嚴肅查處。
禁止私自從事營利活動
黨員領導幹部要嚴防商品交換原則侵入黨的政治生活和國家機關的政務活動。禁止私自從事營利活動。不準有下列行為:
(一)個人經商、辦企業;
(二)違反規定在經濟實體中兼職或者兼職取酬,以及從事有償中介活動;
(三)違反規定買賣股票;
(四)個人在國(境)外 注冊公司 或者投資人入股
47.嚴禁黨政機關和黨政幹部經商辦企業
(一)縣及縣以上黨政機關(包括黨委機關、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堅決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歷來的規定,不準經商、辦企業。所興辦的各類經濟實體,必須與黨政機關在財務、名稱、人事等方面徹底脫鉤。嚴格劃
清黨政機關管理職權與經濟實體經營權的界限,凡是經濟實體,必須根據國家法律和政策的規定,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嚴禁用經濟實體經營所得增加機關幹部的工資、獎金、補貼等收入或用作其他福利開支。嚴禁黨政機關利用自己掌握的權力為經濟實體謀取非法利益。
在當前機構改革試點和下一步機構改革中,由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建制轉成為經濟實體的,要嚴格實行政企職責分開,不能“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不能再行使政府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
(二)縣及縣以上黨政機關在職幹部一律不得經商、辦企業,不得兼有黨政機關幹部和企業職工雙重身份。在機構改革試點中,應支持和鼓勵一部分幹部從黨政機關分離出來,從事包括第三產業在內的各種經濟活動,尤其應提倡其中的專業技術人員領辦、承包、租賃虧損、微利企業,創辦開發性、服務性的經濟實體。但這些人員不能保留原在黨政機關擔任的職務,不能再以黨政機關的名義或以黨政機關幹部的身份從事經營活動,要與黨政機關脫鉤。
嚴禁利用職權採取不正當手段在股票、證券交易中謀利.
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將其合法的財產以合法的方式投資於證券市場,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時,應當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禁下列行為:
(一)利用職權、職務上的影響或者採取其他不正當手段,索取或者強行買賣股票、索取或者倒賣認股權證;
(二)利用內幕信息直接或者間接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或者向他人提出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建議;
(三)買賣或者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其直接業務管轄范圍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四)借用本單位的公款,或者借用管理和服務對象的資金,或者借用主管范圍內的下屬單位和個人的資金,或者借用其他與其行使職權有關系的單位和個人的資金,購買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
(五)以單位名義集資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
(六)利用工作時間、辦公設施買賣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 ;
(七)其他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行為。
掌握內幕信息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及有關人員不準買賣股票
(一)上市公司的主管部門以及上市公司的國有控股單位的主管部門中掌握內幕信息的人員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準買賣上述主管部門所管理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及其派出機構、證券交易所和期貨交易所的工作人員及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不準買賣股票。
(三)本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任職的,或者在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授予證券期貨從業資格的會計(審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投資咨詢機構、資產評估機構、資信評估機構任職的,該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不得買賣與上述機構有業務關系的上市公司的股票。
(四)掌握內幕信息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離開崗位三個月內,繼續受《關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證券投資行為若干規定》的約束。
由於新任職務而掌握內幕信息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在任職前已持有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必須在任職後一個月內作出處理,不再繼續持有。
(五)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違反;《關於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個人證券投資行為若干規定》的,應當給予黨紀處分、行政處分或者其他紀律處分;有犯罪嫌疑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有違法所得的,應當予以沒收。
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在退(離)休後三年內,不準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經商辦企業活動 —
(一)黨和國家機關的退(離)休幹部,不得興辦商業性企業,不得到這類企業任職,不得在商
品買賣中居間取酬,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倒賣生產資料和緊俏商品,不得向有關單位索要國家的物資,不得進行金融活動。
(二)黨和國家機關的退(離)休幹部,不得到全民所有制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公司)擔任任何領導職務(含名譽職務)和其他管理職務,企業也不得聘請他們任職。已經任職的,必須辭去職務。
(三)黨和國家機關的退(離)休幹部,可以應聘到非全民所有制的非商業性企業任職,但到本人原所在機關主管的行業和企業任職,必須在辦理退(離)休手續滿兩年以後。到這些企業任職的,要經所在機關退(離)休幹部管理部門批准,並與聘用單位簽訂合同。
退(離)休幹部應聘到這些企業任職期間,原所在機關應即中止其享受的各項生活待遇,改由企業負責。本人在企業所得報酬數額,最高不得超過其原工資與原機關幹部平均獎金之和。退休幹部到企業任職,應向原機關如實呈報自己的收入。按此規定執行的,在退出企業後由原機關恢復其原生活待遇;不按此規定執行的,應取消其退休待遇,並不再恢復。
(四)黨和國家機關的退(離)休幹部從事養殖業、 種植 業生產,進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講學、寫作、翻譯,以及從事為改善機關後勤服務而開辦小賣部、洗衣房、理發室等經營服務活動,繼續按中發亡1984)27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執行,取得合理報酬,嚴格照章納稅,其原享受的退(離)休待遇不變。
(五)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在 離職 和退 (離)休後三年內,不準接受原任職務管轄的地區和業務范圍內的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中介機構聘任,不準個人從事或代理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從事與原任職務管轄業務相關的經商辦企業活動。
禁止假公濟私、化公為私
黨員領導幹部要遵守公共財物管理和使用的規定。禁止假公濟私、化公為私。不準有下列行為:
(一)用公款報銷或者用本單位的信用卡支付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
(二)借用公款逾期不還;
(三)公費出國(境)旅遊或者變相出國(境)旅遊;
(四)用公款參與高消費娛樂活動和獲取各種形式的俱樂部會員資格;
(五)以個人名義存儲公款。
嚴禁用公款出國(境)和變相出國(境)旅遊
嚴禁借考察、學習、培訓、研討、招商、參展等名義用公款變相出國(境)旅遊,不準違反規定跨地區、跨部門組織出國(境)活動,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增加訪問國家、繞道或延長在國(境)外停留時間。黨政機關要嚴格控制領導幹部出訪,一般性考察和沒有明確目的及實質內容的出國(境)活動要堅決制止。地方黨政機關的領導幹部一般不得單獨組團出國(境)進行立法、司法、 財稅 等領域的考察和交流。黨政機關的省(部)級領導幹部,未經黨中央或國務院批准,不得在國(境)外主持和參加經貿洽談會、展銷會、招商會等經貿活動,不得出國(境)進行股票發行的推介活動,不得參加企業事業單位團組出國(境)。
嚴禁用公款旅遊
(一)各級領導幹部,首先是高級幹部,必須做到不用公款旅遊,如果違反規定,領導機關和紀檢部門要責令他們認真檢查,嚴肅處理。對查處不力的部門和單位,上級要追究其領導責任。
(二)嚴禁借出差、開會等名義用公款旅遊。幹部出差應根據工作需要,經主管領導批准後按計劃執行。出差期間,要嚴格遵守工作紀律和 財經 紀律,不允許離開工作地區,用公款到旅遊區、名勝區游覽。對違反紀律的要提出批評,情節嚴重的要給予紀律處分,超支費用不予報銷。
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人民團體、學術組織,原則上不得到旅遊城市和風景名勝區召開會議。如確需到這些地方召開會議,應報上級主管機關審查批准,並徵得當地人民政府的同意,在時間安排上要避開旅遊旺季。
所有會議都不得用公款組織游覽。
(三)堅決制止以參觀學習為名用公款旅遊。各地各部門要嚴格控制外出參觀學習。如確有必要組織外出參觀,跨縣的,要報地(市)主管部門批准;跨地(市)的,要報省級主管部門批准;跨省的,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事先徵得參觀地區省人民政府和接待單位的同意。;否則,一律不予接待。所有的外出參觀學習,都應明確目的,控制人數,嚴格規定時間、往返路線和經費數額。不按規定辦事,繞道或中途滯留用公款旅遊的,按違紀處理,費用不予報銷。
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省長、主席、市長跨省活動,應分別報中央或國務院領導同志批准。中央、國家機關部長離京外出,應事先向中央辦公廳或國務院辦公廳報告。
(四)各級幹部療養、休養和探親,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正副省(部)長級幹部外出療養、休養時,因病或年老體弱確需家屬陪同的,經批准,只報銷一名家屬的同席車船機票費和住宿費。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不得用公款組織離退
休幹部旅遊或以其他名義變相旅遊,不得把離休幹部的公用經費發給個人。離休幹部參觀工農業建設項目活動,應按有關規定嚴格管理。
(五)財務部門和財會人員要嚴格按 規章制度 辦事,堵塞用公款旅遊的漏洞。對違反規定的費用,無論是誰花的、誰批的,;都不予報銷。各級領導幹部要支持財務部門和財會人員履行職責。如果領導幹部強令報銷用公款旅遊或變相旅遊的費用,財會人員有權拒絕辦理,並向上級主管部門、紀檢部門如實反映。上級主管部門和紀檢部門應查明情況,嚴肅處理。財會人員應模範遵守財經紀律,違章徇私、放棄職責的,要嚴肅批評,責令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