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7-16 20:55:52

1. 重慶市實施《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辦法

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做好長江三峽工程重慶庫區的移民工作,維護移民合法權益,保障三峽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促進三峽庫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三峽工程建設移民,適用本辦法。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三峽工程建設移民工作。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三峽工程建設移民工作。
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移民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移民綜合管理工作。
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應按照職能分工,各負其責,認真做好移民管理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承擔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及其行政部門委託的移民管理工作。第四條 移民遷建單位和移民依法享有獲得補償的權利,承擔搬遷的義務。第五條 市和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按照庫區環境保護建設規劃和本市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庫區水土保持、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第六條 移民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
市人民政府與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簽訂階段和年度移民工作目標責任書,實行階段和年度考核、驗收、獎懲。第二章 移民安置第七條 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長江三峽工程水庫淹沒處理及移民安置規劃大綱》和全市移民安置規劃,編制本轄區的移民安置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並根據批准後的移民安置規劃,編制移民安置實施計劃和以戶為單位的移民安置方案。
市人民政府及其移民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移民安置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第八條 農村移民應首先在本區、縣(自治縣、市)內安置。本區、縣(自治縣、市)安置不了的,由市人民政府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其他區、縣(自治縣、市)安置,或根據國家規劃,在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安置。
農村移民外遷安置由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組織,按照移民規劃和年度計劃實施。第九條 農村移民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以農業生產形式安置的,安置地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採取調整、開發、改造等措施,給農村移民每人安排一份不低於安置地人均標準的耕地。
城郊安置移民,人均耕地不足零點零三三公頃(零點五畝)的,經移民本人書面申請,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批准,可實行兼業安置。第十條 農村移民在本區、縣(自治縣、市)內安置的,由安置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區、縣(自治縣、市)移民行政部門或其委託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安置協議,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鑒證。
農村移民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其他區、縣(自治縣、市)安置的,由遷出地和安置地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簽訂協議。
農村移民在本市行政區域外安置的,由市人民政府與安置地省級人民政府按國家有關規定簽訂協議。第十一條 二、三產業安置農村移民,應由移民本人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申請。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經審核並報區、縣(自治縣、市)移民行政部門同意後,應將生產安置費發給移民本人,由移民本人與接收單位簽訂安置就業合同。接收移民的單位應當辦理移民職工的失業保險和養老保險。第十二條 具備從事個體經營條件的農村移民,經本人申請,村、組同意,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審查,區、縣(自治縣、市)移民行政部門批准後,可以自謀職業,生產安置費發給移民本人。第十三條 因三峽工程建設移民遷建,土地被徵用並在二、三產業安置或自謀職業的農村移民,經本人書面申請,由有關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當地公安機關應依法辦理相關手續。第十四條 農村移民投親靠友自主外遷安置的,接收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應與移民本人簽訂安置協議,並出具接收證明;接收地的區、縣(自治縣、市)公安機關應出具戶口准遷證明;接收地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應當簽注意見。
農村移民投親靠友自主外遷安置,在遷出地應由移民本人申請,經遷出的村、組和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同意,區、縣(自治縣、市)移民行政部門審查批准,遷出地的區、縣(自治縣、市)人民政府出具證明。

2. 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做好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的移民安置工作,保證三峽工程的順利進行,促進三峽庫區的經濟發展,制定本條例。第二條三峽工程建設移民安置,適用本條例。第三條國家在三峽工程建設中實行開發性移民方針,由有關人民政府組織領導移民安置工作,統籌使用移民經費,合理開發資源,以農業為基礎、農工商相結合,通過多渠道、多產業、多形式、多方法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的生活水平達到或者超過原有水平,並為三峽庫區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條件。第四條三峽工程移民安置堅持國家扶持、政策優惠、各方支援、自力更生的原則,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之間的關系。三峽工程淹沒區和安置區應當顧全大局,服從國家統籌安排。
三峽工程移民安置應當與三峽庫區建設、沿江地區對外開放、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相結合,以促進三峽庫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並為三峽庫區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第五條實施開發性移民方針,發展三峽庫區經濟,應當依靠科學技術,重視教育和智力開發,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鼓勵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技術。第六條三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實行中央統一領導、分省負責、縣為基礎的管理體制。
國務院三峽工程移民開發管理機構主管三峽工程的移民安置工作。
湖北省、四川省人民政府負責本省的三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並根據需要設立三峽工程移民開發管理機構。
三峽工程淹沒區、安置區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負責本市、縣的三峽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並根據需要設立三峽工程移民開發管理機構。第二章移民安置第七條建設三峽工程,必須編制移民安置規劃。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會同湖北省、四川省人民政府,商三峽庫區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移民安置規劃大綱,並按照規劃大綱分別編制縣(市)移民安置規劃。移民安置規劃大綱,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審批。各縣(市)移民安置規劃,由國務院三峽工程移民開發管理機構審批。
經批準的移民安置規劃,由湖北省、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及三峽庫區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國務院三峽工程移民開發管理機構對該規劃的實施實行監督。第八條三峽工程建設用地應當分別情況,按照經批準的規劃一次審批,分期劃撥,並依法辦理土地權屬登記手續。
國務院批準的移民安置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三峽工程建設用地補償和移民安置的經費(以下簡稱移民經費),由湖北省、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及三峽庫區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按照規劃統一安排,用於土地開發和安排移民的生產和生活。第九條農村移民應當以發展大農業為基礎,通過開發可以利用的土地,改造中低產田地,建設穩產高產糧田和經濟園林,發展林業、牧業、漁業、副業等渠道,妥善安置。有條件的地方,應積極發展鄉鎮企業,發展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安置移民。第十條三峽工程移民,應當在本村、本鄉、本市、本縣內安置;本村、本鄉、本市、本縣安置不了的,應當在本省內安置;本省安置不了的,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外遷安置。第十一條安置農村移民到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有關市、縣人民政府移民開發管理機構應當事先與該集體經濟組織協商,簽訂協議,由該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協議安排移民的生產和生活。
依照前款規定,安置移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有關市、縣人民政府撥付的移民經費,改造、開發集體所有的低產田和荒地的,按照協議,可以吸收移民作為新的成員,與原有成員同等對待;有關市、縣人民政府也可以將改造、開發後的土地按照一定比例返還該集體經濟組織作為補償,其餘土地用來安置移民,建立新的集體經濟組織,並依法辦理變更土地所有權的手續。
安置移民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承包給個人的耕地和其他土地,可以有領導、有計劃地適當調整土地承包經營權,並合理調整發包方和承包方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第十二條本市、縣安置不了,需要外遷安置移民的,由遷出地和安置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與移民協商簽訂協議,辦理有關手續;遷出地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將相應的移民經費交付安置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統一安排移民的生產和生活。第十三條被征地單位的土地被全部徵用,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第十一條規定確實安置不了的移民,在國家下達的三峽工程專項農轉非控制指標內,經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審查,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其農業戶口可以轉為非農業戶口,相應的移民經費交安置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由其統一安排移民的生產和生活。

熱點內容
婚內保證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7 01:45:58 瀏覽:497
信託貸款利率法院 發布:2025-07-17 01:38:15 瀏覽:934
法院技術科科長 發布:2025-07-17 01:24:20 瀏覽:542
民法典2020 發布:2025-07-17 01:23:38 瀏覽:873
建築質量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7 01:21:14 瀏覽:302
散布虛假信息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01:14:49 瀏覽:550
區域辦事處負責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01:11:49 瀏覽:962
這是我的戰爭律師 發布:2025-07-17 01:09:10 瀏覽:357
古代刑法梟 發布:2025-07-17 01:04:54 瀏覽:441
民法社會價值 發布:2025-07-17 01:01:56 瀏覽: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