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律法規與政策
① 政策,法律,法規的區別與聯系
首先,我們區分政策與法律.法規。 政策是大的原則性的,具有綱領性的特點,通常不具體,只是同宏觀上確定一個一定時期內的奮斗努力方向。有權威性,但是法律效力較低。
而法律,法規都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有很強的法律效力, 什麼叫法律效力呢?簡單點來說就是法律的約束力。法律明文規定你應該怎麼做,不能怎麼做,你就不能違背,否則就要受到懲罰。法規與法律的區別在哪裡呢,法律的立改廢只能通過全國人大來決定,而法規是由國家機關制定的,如我國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規。而法律則不同,如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是由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投票決定,國家主席頒布施行的。(以下摘自網路)「法律」和「法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立法許可權和法律效力各有不同,不可混淆。「法律」,在我國,是專門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由國家主席簽署公布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一般均以「法」字配稱,如《刑法》、《民法》、《婚姻法》、《公民出入境管理法》等。
「法規」是法律效力相對低於憲法和法律的規范性文件。「法規」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一是由國務院及其所屬政府部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而制定和頒布的行政法規,也稱行政規章;二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制定和頒布的地方性法規;三是較大的市(省會、首府)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法規」一般用「條例」、「規定」、「規則」、「辦法」稱謂,如《徵兵工作條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勞動管理規定》、《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等。
「法律」通常可以簡稱「法」。比如,稱全國人大制定某部法律為「立法」。但是,「法規」則以其不同的形式,分別稱為「行政規章」,或稱為「地方法規」,而一般不能簡稱為「法」,因而也不能將制定行政規章或地方性法規籠統地稱為「立法」。
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稱某市政府頒布的《關於加強環境保護的暫行規定》,是以「立法」的形式加強環境保護工作;有的媒體在報道中稱,某省人大通過了《預算審批監督辦法》,是用「立法」形式規范政府預算。這兩種說法都是不夠准確的。按照法律規范,政府部門頒布的法規應稱為「行政規章」,而某省人大通過的法規應稱「地方法規」。
②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怎麼會事
指什麼事。
就是指什麼事根據什麼事的相關法律法和政策。
如低保根據低保方面的,醫保根據醫保方面的,等等。
所以是指什麼事。
③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怎麼破解
「根據相關法律復法規和政策」制,總是與特定的事件或行為相聯系,沒有所謂籠統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比如網路搜索,有時會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這里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主要包括,《憲法》、《刑法》和互聯網管理規定。比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④ 百度那句「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中的相關法律是指什麼法律
相關的法規與法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和《中華人民共回和國治安管理答處罰法》。
當搜索了某些敏感的字或者人物,就會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因受當地(中國)法律的限制,不合法的將不會被顯示。
(4)根據法律法規與政策擴展閱讀: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國際聯網製作、復制、查閱和傳播下列信息:
(一)煽動抗拒、破壞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
(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
(三)煽動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六)宣揚封建迷信、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教唆犯罪的;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八)損害國家機關信譽的;
(九)其他違反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的。
⑤ 根據法律法規政策、、、、、、
先服法、再守規、還要依照政策。這是社會管理中的梯級管理。
⑥ 法律法規與政策
法律是全國 人 大頒 布或批準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法規是國 務 院頒布或批準的,具有回較答強的法律效力。
政策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只是具有一定的指向作用。
1.制定主體不同。法律法規是立 法機 關(人 大及 其 常 委 會)國 務 院等行政機關制定,政策是共 產 黨 黨 委 制定。
2.制定程序不同。
3.穩定性不同。法律法規一經制定,非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廢止,有較強的穩定性,而政策會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4.調整對象不同。
⑦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什麼法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總是與特定的事件或行為相聯系專,沒有所謂籠統的「相屬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比如網路搜索,有時會出現「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這里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主要包括,《憲法》、《刑法》和互聯網管理規定。比如《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第十五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⑧ 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有哪些
這種說法就像那句:「有關部門」規定一樣。
誰也不知道是哪些有關部門。
⑨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是根據什麼法律法規和政策
《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
http://ke..com/view/9491.htm
第十五條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內復制、發布、傳播含有下容列內容的信息:
(一)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三)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五)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還有,非常政治敏感的,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