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釋放條例

釋放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03 16:24:13

❶ 看守所條例中下班期間是否能辦理釋放手續

《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規定,第八章出所第三十八條對於被判處死刑緩期回二年執行答、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罪犯,看守所根據人民法院的執行通知書、判決書出所手續。第三十九條對於被依法釋放的人,看守所根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的釋放通知文書,釋放手續。釋放被羈押人,發給釋放證明書。

❷ 今年有服刑人員提前釋放的條例嗎

你好: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24日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決定草案。草案規定,為紀念,對2015年1月1日前正在服刑、釋放後不具有現實社會危險性的四類罪犯實行特赦。草案擬予以特赦的四類罪犯:一是參加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服刑罪犯。對這類罪犯予以特赦,目的在於突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主題,體現本次特赦的歷史意義。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參加過保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對外作戰的服刑罪犯,但幾種嚴重犯罪的罪犯除外。符合上述條件的服刑罪犯曾經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作出過貢獻,符合本次特赦目的。草案規定對上述罪犯中犯貪污受賄犯罪,危害人民安全的嚴重暴力性犯罪,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及涉恐、涉黑等有組織犯罪的主犯,以及累犯不予特赦。三是年滿七十五周歲、身體嚴重殘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罪犯。對這類人員予以特赦,既符合中國的歷史傳統,也符合國際上通行的人道主義赦免原則。我國刑事立法司法實踐中已體現了對75周歲以上老年人犯罪予以從輕處罰的精神。四是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剩餘刑期在一年以下的服刑罪犯,但幾種嚴重犯罪的罪犯除外。對這類罪犯予以特赦,體現了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精神,能夠實現刑法的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目的。同時,考慮到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對他們中犯故意殺人、強奸等嚴重暴力性犯罪、恐怖活動犯罪、販賣毒品犯罪的罪犯,不予特赦。謝謝。

❸ 今年中央將出台的條例規定釋放了哪些政治信號

今年,中央將陸續出台黨內問責條例、黨務公開條例、黨內表彰條例、黨的工內作機關條例容、加強和改進黨內政治生活的規范性文件、防止幹部「帶病提拔」意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意見,修訂黨內監督條例、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
目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意見已經出台,在前面的「鄂溫克天使」公眾號中已做出了相關的學習,那麼接下來出台的條例和規定釋放出哪些政治信號?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部分,問責是關鍵,黨內政治生活是基礎,防止帶病提拔是具體要求,黨內監督是手段,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是具體任務。這些都是從嚴治黨的重要舉措,可見當前形勢的緊迫性,要做到守規矩、講規則的具體要求,充分展現出了制度的「約束性」、「政治性」、「系統性」和「規范性」。
黨內表彰是激勵黨組織和黨員積極性的必要舉措,也是「獎懲分明」的重要體現,有效防止「干好乾賴都一樣」,也更有利於從嚴治黨更好的開展。
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的必要手段,做到黨務公開才能更好的讓群眾知道我們黨做了什麼,我們黨工作還有哪些不足之處。
黨的工作機關條例也是將從嚴治黨貫穿於機關的重要「約束」和「規定」。

❹ 遼寧省監獄管理局有下發刑滿釋放人員不許去北京上海工作的條例嗎

應該是沒有這個條例。

❺ 刑滿釋放人員能否入黨。「答案要求有說服力或名文條例」!

對於刑滿釋放人員申請入黨,必須慎重對待,認真考察,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考回察、教育,並要按答照發展黨員程序履行組織手續。
組織部門答復: 對刑滿釋放人員提出入黨申請的問題,除要求他們具備入黨的必要條件以外,還要區別不同情況認真對待。對於政治犯、慣犯或因嚴重刑事犯罪,造成重大政治影響和社會影響的人,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一般不宜發展為黨員。對於那些因偶然因素和單純因素犯罪或者過失犯罪、犯罪時年紀較小等情況,只要本人切實痛改前非,悔過自新、經過黨組織較充分、較深入的考察和考驗,確實具備了黨員條件,作出了突出成績或貢獻,從本地、本單位工作實際出發確實需要發展的,可以經過規定的培養和發展程序,予以發展。但在確定發展對象之前,應當徵得上級黨委的同意。

❻ 刑滿釋放後違反治安管理條例該怎樣處罰

1、《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已作廢,被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治安管理處罰法》取代。版
2、《治安管理權處罰法》第十條 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分為:
(一)警告;
(二)罰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銷公安機關發放的許可證。
對違反治安管理的外國人,可以附加適用限期出境或者驅逐出境。

❼ 刑事拘留時間到了,被釋放的話會提前通知家屬么

拘留期滿拘留所核實身份予釋放並發放解除拘留證明書需要通知家屬 。

《拘留所條例實施辦》第六十四條

拘留拘留期滿拘留決定機關決定其停止執行拘留或者拘留決定機關決定其暫緩執行,行政拘留拘留所應核實其身份查驗關律文書,並且發給解除拘留證明書按解除拘留。

(7)釋放條例擴展閱讀:

第六十五條 被拘留人在解除拘留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拘留所應當向辦案單位移交被拘留人:

(依據:《拘留所條例實施辦》)

(一)依法被決定驅逐出境、遣送出境或者執行驅逐出境、遣送出境的;

(二)依法被決定執行刑事強制措施的;

(三)依法被決定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的;

(四)依法被決定採取強制性教育矯治措施的。

移交時,拘留所民警應當核實被拘留人身份,查驗辦案單位工作人員的證件以及有關法律文書或者公函。辦案單位工作人員應當在被拘留人基本情況登記表上註明被拘留人出所時間、原因、去向並簽名後,拘留所移交被拘留人。

移交被拘留人應當在拘留所進行。

第六十六條 異地收拘的被拘留人,拘留決定機關要求帶回原地執行的,拘留所憑拘留決定機關的法律文書或者公函,按照本辦法第六十五條的規定向拘留決定機關移交被拘留人。

第六十七條 被拘留人解除拘留出所時,拘留所民警應當對其人身和隨身攜帶的物品進行檢查,並返還代為保管的財物。

拘留所民警在被拘留人登記表上登記被拘留人出所原因、時間及去向並簽名,並錄入拘留所管理信息系統。

❽ 再次修改巡視工作條例釋放什麼信號

再次修改巡視工作條例釋放什麼信號?
1、首提政治巡視,這是著重於對被巡視單位的思想路線方針貫徹落實情況的巡視。其實,在過去幾年的巡視工作中,也對「政治內容」進行了必要的檢查,但是此次把「政治巡視」正式寫入工作條例,無疑是把它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了,與「業務巡視」相比較,政治巡視被單獨列出,顯示了對「思想觀念」巡視的重要性。
2、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應開展巡視,這就意味著要結束中央巡視組「單打獨斗」的局面,發展成各國家機關相互配合作戰的形勢。過去,巡視工作的全覆蓋,全靠中央巡視組抽調組成的各小組,但各級政府以及各個系統實現巡視目的,而此次條例修改明確中央有關部委、中央國家機關部門黨組(黨委)可以實行巡視制度,設立巡視機構,這就意味著把臨時的「巡視機構」發展成了常態化的「監督機制」了,巡視不再是階段性工作,而是與日常工作相伴相生的一項工作制度了。
3、根據六中全會精神明確巡視監督重點,這代表著巡視監督的視角在不斷變化,程度也在不斷深入。巡視工作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根據時代發展和具體工作的新變化、新要求,而審時度勢地進行改變,比如將原條例中的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等情況進行監督」修改為對「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等情況進行監督」,「兩個責任」的外延和內涵在隨著實踐要求的不斷變化而進行調整,這就意味著地方各級政府的工作不能一成不變,而必須隨著要求的變化而做出自我調整。

❾ 今年中央將出台的條例規定釋放了哪些政治信號

問責條例釋放強烈政治信號
瞭望東方周刊 │ 本刊評論員 │ 2016-07-28
中共中央日前印發《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級黨組織認真遵照執行。《條例》將黨內問責的實踐創新成果固化為制度,這是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之後,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又一重要制度創新,再次釋放出治黨「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的強烈信號。
當前,有一些地方、部門和單位全面從嚴治黨不力問題仍然突出,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幹部奉行好人主義,缺乏責任擔當,不敢較真碰硬。隨著治黨管黨力度的不斷加大,問責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要求也越發迫切,必須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堅持,將已經取得的經驗做法通過制度規矩固化下來。
在現有的黨內法規制度中,行政問責規定多,但相對缺少准確界定責任概念,體現權責對等的內容,因此迫切需要整合規范問責制度,形成一部基礎性黨內法規。新頒布的《條例》可謂應運而生,它的出台是立足黨的事業發展和全面從嚴治黨現實需要的又一次頂層設計,對促進解決管黨治黨突出問題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條例》盡管只有十三條,但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創新性和實用性,處處體現了「依規依紀、實事求是,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分級負責、層層落實」的問責原則。
概括起來,《條例》突出強調了「四個明確」,以規范和強化黨的問責工作為抓手,為進一步全面從嚴治黨管黨指明了方向。
明確問責工作的主體和對象。黨的問責工作主體是各級黨組織。問責由黨組織按照職責許可權展開。問責對象除黨員領導幹部個人,還包括失職失責的黨組織,各級黨委(黨組)、黨的工作部門及各級紀委(紀檢組),這些黨組織的領導成員也是問責的重點對象,各級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則是問責對象的重中之重。
明確問責工作的內容和情形。條例對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等6個方面失職失責行為進行問責。不僅在問責中追究直接責任、主體責任,也嚴肅追究監督責任、領導責任等。
明確黨進行問責的主要方式方法。現有的各類問責規定中,共有14種問責方式。《條例》將這些問責方式規范為對黨組織的檢查、通報、改組3種方式和對黨的領導幹部的通報、誡勉、組織調整或者組織處理、紀律處分4種方式。這些方式均在黨內法規中有明確規定、在實踐中經常使用,從而實現了紀法分開、依規治黨,進一步強化了問責和治黨工作的法理化、規范化水平。
明確建立終身問責制和問責通報制。終身問責,不論其責任人是否調離轉崗、提拔或者退休;問責通報,還包括建立健全問責典型問題通報曝光制度,對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幹部的問責處理一般向社會公開。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當前,全面從嚴治黨正處在從治標為主走向標本兼治的重要節點。《條例》的頒布實施,擦亮了「問責之劍」,把全面從嚴治黨管黨的制度藩籬扎得更緊。牢牢抓住落實主體責任這一「牛鼻子」,把問責作為管黨治黨利器,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才能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切實走向「嚴、緊、硬」。

熱點內容
法院書記員速記 發布:2025-07-17 21:29:36 瀏覽:343
晚輔導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7 21:25:10 瀏覽:710
民事訴訟法單位作證 發布:2025-07-17 21:14:21 瀏覽:953
沈陽市法律咨詢 發布:2025-07-17 21:14:14 瀏覽:45
法律知識我知道主題隊會 發布:2025-07-17 21:14:13 瀏覽:164
脊柱疾病手法治療學 發布:2025-07-17 21:13:07 瀏覽:307
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二十六條 發布:2025-07-17 21:05:57 瀏覽:7
辦案競賽法院 發布:2025-07-17 21:04:54 瀏覽:331
與投資人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7 20:56:14 瀏覽:587
法院拍賣賬戶 發布:2025-07-17 20:48:56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