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規章
A. 佛教里講的"戒定慧"是什麼意思
代表了修行的三個層次的境界,「戒」就是持戒,戒律類似於「佛教的規章制度」,佛祖告訴我版們哪些事情權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條規章制度(佛教稱為「戒律」),女性僧人(我們常說的尼姑)則是348條,如果你不出家,在家裡學佛,則只須遵守五條,即「持五戒」(看起來簡單,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禪定」,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用高僧大德的開示來說,「禪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離不開禪定!」。「慧」即「般若智慧」,因為「般若」一詞,包含了六種不同的智慧,沒法翻譯,只能稱其為「大智慧」或「妙智慧」。
因持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智慧,這就是「戒定慧」。
B. 佛教在法律方面的規定
有權在家裡放佛像。但是不能影響到房屋的正常結構。
原則上來說,如果租房後要進行裝修,必須經得房東許可。
C. 信佛讓孩子也跟信國家法律法規有規定嗎
阿彌陀佛。雖然中國的法律禁止向未成年人宣傳宗教類知識,但是人情高於法律,信佛肯定是可以的。佛教不是邪教。信仰自由,實際上給未成年人講經說法,不僅沒有罪業,還有功德。法律法規不一定符合常理。
D. 請問懂行人網路宗教管理法規,在微信群發表宗教內容違法嗎可以去外地的寺院參與佛教活動嗎
正規寺院的活動照片可以發。家庭私下的聚會是不合規定的不違法但是不允許,可以抓你拘留你。其他宗教團體的活動比如凈空組織,這些你參加和在朋友圈發都是不合規定的能拘留你。
E. 佛教義工團行為規范
主要有如下幾點:
1.遵守寺院各種制度和規定『
2進入寺院,要遵守基本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3聽從寺院師父的指揮調度。
F. 我是佛教僧人想建個精舍、念佛堂,靜修,不是建寺院,需要和哪個部門聯系規章制度是什麼
既然是僧人,就可以先找當地的佛教協會,把想法告訴他們,爭專取他們的支持,畢屬竟團體出面才好要土地、批規劃、組織施工。
你要做的事主要有三項:一是做好方案,主要是資金怎麼籌集,工程怎麼建設,建好後怎麼管理;二是構思一個初步的設計方案,以便於具體規劃和找人做設計圖紙;三是構思一個修學方案,以爭得當地護法的支持,不然,即使你個人錢再多,也扛不住人多嘴雜和地頭蛇吵事啊。
以上事情做妥以後,可以先物色一個清凈的處所,請佛協幫忙協調好與當地居民的關系,如果是集體土地,還需要和居民簽署一個用地協議;然後請佛協出面找政府批土地,具體可先找國土局和分管國土工作的副縣長之類的行政長官;搞到了土地就什麼都好辦了,先設計,再找規劃部門審批用地,再找建設部門審圖批方案,如果可以的話,這時就可以和建設部門協調好,邊施工邊辦規劃許可證和施工許可證。
先講到這里。正式施工的時候再來問我後面的事吧。
G. 紀錄片審核有哪些法律法規,對於佛教題材會有什麼規定。
佛教題材的影片必會發交宗教局和佛教協會共同審閱。
官方管是否觸犯國家政策,宗回教局和佛協管是否對答佛教歷史及佛法內涵有不實之扭曲、誤傳。
其實任何紀錄片都不應違反國家政策。違反國家政策,就是損害整體全民利益。而但凡是信仰正信佛教的佛弟子,肯定都會在「慈悲」與「智慧」的修行下,懂得分辨何為損人又不利己的事;先就自己有一把尺,無須他人提示。---佛教的一部「菩薩戒」,其實比國家任何一部法律都要嚴謹不只數百倍哪!呵呵呵。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___^
H. 佛教小道場的公約制度怎麼寫
————————————————〖佛教公約〗————————————————
末學主持「我若為僧吧」工作的目的是給佛教蓮友提供一個和諧交流、互促共修的自由互動平台。為了盡可能的保證廣大佛教四眾及愛好者的自由、和諧交流,減少無謂地的辯論、諍訟及無量罪業,本吧特倡導如下公約,懇請眾佛友們共同遵守、攜手維護為盼!
一、基本原則
1、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宗教政策和相關規章制度以及網路貼吧的各種規定;
2、切實發揚佛弟子的風范,尊重社會大眾價值取向及各民族的文化傳統與習俗。
3、一切言論謹記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4、嚴禁一切誹謗三寶、議論出家人的言論及一切邪論歪說。
二、公約細則
1、堅決杜絕破壞國家形象、傷害國家尊嚴、有損國家利益、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及宣揚種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論和消息;
2、堅決杜絕在貼吧討論時事政治和其它敏感話題;
3、堅決杜絕傷害所有合法宗教信徒及不信仰宗教者感情的言論;
4、堅決杜絕暴力、色情、迷信等一切不良言論;
5、堅決杜絕對任何人進行人身攻擊、謾罵、詆毀等言論;
6、堅決杜絕造謠、廣告等內容;
7、遇到討論是非的帖子,盡量不參與,不跟帖,牢記清規:「是非以莫辯為解脫」。今後,如貼量大增,管理員未能及時發現違規的帖子,望眾佛友積極、及時告知吧務團隊。
三、刪帖規則
1、對違反以上《公約細則》的帖子將被刪除;
2、對待佛法有疑問的初學同修,不進行積極善導,反而嘲弄斥諷、壞人善根的帖子將被刪除。
3、對吧務團隊刪帖後,仍堅持貼發有關刪除內容的佛友,將給予在本吧封禁ID或IP的處理,封禁期限根據情節嚴重與否決定。
衷心祝願廣大佛友六時吉祥、法喜充滿,日日精進、早入聖流,回返娑婆、度諸有情!
I. 關於宗教的法律有哪些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宗教事務條例》
(9)佛教規章擴展閱讀
《中人民共和國憲法》總綱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五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 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各民族自 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都服從國務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組織和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 或者單行條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保障本地方內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團結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共同建設民族自治地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 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對本地方內各民族公民進行愛國主義、共產主義和民族政策的教育。
教育各民族的幹部和群眾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共同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各民族的團結。
《宗教事務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信教公民)或者不信仰宗教的公民(以下稱不信教公民)。
信教公民和不信教公民、信仰不同宗教的公民應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第三條 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
第四條 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維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活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在不同宗教之間、同一宗教內部以及信教公民與不信教公民之間製造矛盾與沖突,不得宣揚、支持、資助宗教極端主義,不得利用宗教破壞民族團結、分裂國家和進行恐怖活動。
第五條 各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在對外經濟、文化等合作、交流活動中不得接受附加的宗教條件。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宗教工作,建立健全宗教工作機制,保障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條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行政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負責有關的行政管理工作。
鄉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本行政區域的宗教事務管理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依法協助人民政府管理宗教事務。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聽取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的意見,協調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為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提供公共服務。
第二章 宗教團體
第七條 宗教團體的成立、變更和注銷,應當依照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辦理登記。
宗教團體章程應當符合國家社會團體管理的有關規定。
宗教團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受法律保護。
第八條 宗教團體具有下列職能:
(一)協助人民政府貫徹落實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維護信教公民的合法權益;
(二)指導宗教教務,制定規章制度並督促落實;
(三)從事宗教文化研究,闡釋宗教教義教規,開展宗教思想建設;
(四)開展宗教教育培訓,培養宗教教職人員,認定、管理宗教教職人員;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宗教團體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能。
第九條 全國性宗教團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可以根據本宗教的需要按照規定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選派和接收宗教留學人員。
第十條 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教職人員應當遵守宗教團體制定的規章制度。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參考資料:網路-宗教事務條例
J. 中國法律關於佛教民間道場的規定
《宗教事務條例》有關宗教活動場所的規定 第十二條 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經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以及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內舉行,由宗教活動場所或者宗教團體組織,由宗教教職人員或者符合本宗教規定的其他人員主持,按照教義教規進行。
第十三條 籌備設立宗教活動場所,由宗教團體向擬設立的宗教活動場所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擬同意的,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的報告之日起30日內,對擬同意設立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的,提出審核意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審批;對設立其他固定宗教活動處所的,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擬同意設立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的報告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宗教團體在宗教活動場所的設立申請獲批准後,方可辦理該宗教活動場所的籌建事項。
第十五條 宗教活動場所經批准籌備並建設完工後,應當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申請登記。縣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對該宗教活動場所的管理組織、規章制度建設等情況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的予以登記,發給《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
第十七條 宗教活動場所應當成立管理組織,實行民主管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的成員,經民主協商推選,並報該場所的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第二十條 宗教活動場所可以按照宗教習慣接受公民的捐獻,但不得強迫或者攤派。
非宗教團體、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獻。
第二十四條 宗教團體、寺觀教堂擬在宗教活動場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應當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宗教團體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提出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提出意見,擬同意的,報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審批。
國務院宗教事務部門應當自收到在宗教活動場所外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報告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準的決定。
宗教團體、寺觀教堂以外的組織以及個人不得修建大型露天宗教造像。
第二十六條 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游覽內容的風景名勝區,其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協調、處理宗教活動場所與園林、文物、旅遊等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
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游覽內容的風景名勝區的規劃建設,應當與宗教活動場所的風格、環境相協調。
第三十條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構築物、設施,以及其他合法財產、收益,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佔、哄搶、私分、損毀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處分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財產,不得損毀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佔有、使用的文物。
第三十二條 宗教活動場所用於宗教活動的房屋、構築物及其附屬的宗教教職人員生活用房不得轉讓、抵押或者作為實物投資。
第三十三條 因城市規劃或者重點工程建設需要拆遷宗教團體或者宗教活動場所的房屋、構築物的,拆遷人應當與該宗教團體或者宗教活動場所協商,並徵求有關宗教事務部門的意見。經各方協商同意拆遷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的房屋、構築物予以重建,或者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被拆遷房屋、構築物的市場評估價格予以補償。
第三十四條 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可以依法興辦社會公益事業,所獲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應當納入財務、會計管理,用於與該宗教團體或者宗教活動場所宗旨相符的活動以及社會公益事業。
第四十三條 擅自設立宗教活動場所的,宗教活動場所已被撤銷登記仍然進行宗教活動的,或者擅自設立宗教院校的,由宗教事務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有違法房屋、構築物的,由建設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非宗教團體、非宗教活動場所組織、舉行宗教活動,接受宗教性捐獻的,由宗教事務部門責令停止活動;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