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法規定
『壹』 養殖國家三級保護動物需要什麼條件
第一條為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野生動物的保護、馴養繁殖、開發利用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規定保護的野生動物,是指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本法各條款所提野生動物,均系指前款規定的受保護的野生動物。
珍貴、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外的其他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適用漁業法的規定。
第三條野生動物資源屬於國家所有。
國家保護依法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鼓勵開展野生動物科學研究。
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科學研究和馴養繁殖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政府給予獎勵。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的義務,對侵佔或者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行為有權檢舉和控告。
第六條各級政府應當加強對野生動物資源的管理,制定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的規劃和措施。
第七條國務院林業、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自治州、縣和市政府陸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確定。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工作。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對養殖場(養豬)與住宅區最小距離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養殖場(養豬等)與住宅區的最小距離沒有明確的限制與規定。但應不污柒生活環境與居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為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農業等有關部門和機構應當指導農業生產經營者科學種植和養殖,科學合理施用農葯、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科學處置農用薄膜、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防止農業面源污染。
禁止將不符合農用標准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固體廢物、廢水施入農田。施用農葯、化肥等農業投入品及進行灌溉,應當採取措施,防止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污染環境。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定點屠宰企業等的選址、建設和管理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從事畜禽養殖和屠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採取措施。
對畜禽糞便、屍體和污水等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污染環境。 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農村生活廢棄物的處置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財政預算中安排資金,支持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其他廢棄物處理、畜禽養殖和屠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和農村工礦污染治理等環境保護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城鄉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環境衛生設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以及其他環境保護公共設施,並保障其正常運行。
(2)養殖法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九條:
國家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嚴格保護。 各級人民政府對具有代表性的各種類型的自然生態系統區域。
珍稀、瀕危的野生動植物自然分布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域,具有重大科學文化價值的地質構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區、冰川、火山、溫泉等自然遺跡,以及人文遺跡、古樹名木,應當採取措施予以保護,嚴禁破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應當合理開發,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生態安全,依法制定有關生態保護和恢復治理方案並予以實施。 引進外來物種以及研究、開發和利用生物技術,應當採取措施,防止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一條:
國家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國家加大對生態保護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落實生態保護補償資金。
確保其用於生態保護補償。 國家指導受益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人民政府通過協商或者按照市場規則進行生態保護補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二條:
國家加強對大氣、水、土壤等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調查、監測、評估和修復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促進農業環境保護新技術的使用,加強對農業污染源的監測預警,統籌有關部門採取措施。
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體富營養化、水源枯竭、種源滅絕等生態失調現象。
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縣級、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四條:
國務院和沿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向海洋排放污染物、傾倒廢棄物,進行海岸工程和海洋工程建設,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有關標准,防止和減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損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五條:
城鄉建設應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保護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觀,加強城市園林、綠地和風景名勝區的建設與管理。
『叄』 法律規定一年肉雞可以養殖幾批
一、發展養殖是養殖企業、養殖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行為,國家不會專干涉一年養多少只屬雞、多少批雞。也即在你場地、人力、資金等都允許的情況下,你想養多少就養多少。
二、國家對企業、養殖大戶的養殖環境、投入品安全衛生、防疫設施設備、衛生制度建設進行管理,目的是確保養殖的畜禽安全衛生,不污染環境。
三、建議:
(一)根據場地容納能力、投入能力發展養殖,量力而行。
(二)嚴禁使用國家禁止的生長激素、違禁葯品等投入品,這是犯罪行為。
(三)提前找好市場及銷售渠道,避免養出來賣不掉或者賣不到好的價錢。
『肆』 根據《畜牧法》規定,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哪些行為
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畜牧法》第四十三條規定的四種行為。
《畜牧法》
第四十內三條容 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使用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葯;
(二)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喂家畜;
(三)在垃圾場或者使用垃圾場中的物質飼養畜禽;
(四)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為。
『伍』 法律上對家禽養殖場地有什麼規定
居民區不允許圈養家禽!
1、《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第十一條規定:版禁止在下列權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
(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
(二)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
(三)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養殖區域。
2、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在禁止養殖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拒不停止違法行為的,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在實踐中,養殖場與居民區的距離並沒有嚴格的規定,如果影響他人的正常工作、休息、健康的,可以向環保局或當地政府投訴。
『陸』 豬的養殖面積有法律規定嗎
沒有面積的規定,不過豬場建造需要500米內遠離村莊,有水源的地方!
『柒』 畜牧法第六十七條違反本法第四十三條規定養殖畜禽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啥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四十三條
從事畜禽養殖,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使用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葯;
(二)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飼喂家畜;
(三)在垃圾場或者使用垃圾場中的物質飼養畜禽;
(四)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危害人和畜禽健康的其他行為。
(7)養殖法規定擴展閱讀
畜牧法其它法條
《畜牧法》第四十六條
其他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保證污染物達標排放,防止污染環境。
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違法排放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應當排除危害,依法賠償損失。
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及其他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設施。
第四十七條
國家鼓勵發展養蜂業,維護養蜂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宣傳和推廣蜜蜂授粉農藝措施。
第四十八條
養蜂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危害蜂產品質量安全的葯品和容器,確保蜂產品質量。養蜂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
『捌』 新土地管理法對養殖佔地有什麼規定
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第一條中的第三款:規模化畜禽養殖用地的規劃布局和選址,應堅持鼓勵利用廢棄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盡可能不佔或少佔耕地的原則,禁止佔用基本農田。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中,可以充分考慮規模化畜禽養殖的需要,預留用地空間,提供用地條件。任何地方不得以新農村建設或整治環境為由禁止或限制規模化畜禽養殖。積極推行標准化規模養殖,合理確定用地標准,節約集約用地。
第三條中的第二款: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申請規模化畜禽養殖的,經縣級畜牧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後,鄉(鎮)國土所要積極幫助協調用地選址,並到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辦理用地備案手續。涉及佔用耕地的,要簽訂復耕保證書,原則上不收取保證金或押金;原址不能復耕的,要依法另行補充耕地。
『玖』 新建養殖場必須先進行環評嗎有法律依據嗎
養殖場來項目是屬於易造成環境污自染和影響的項目,必須做環評。
新、改、擴建設項目按照其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分別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
根據所在的位置是否處於環境敏感期(例如居民區、學校、辦公區、科研單位、風景名勝區等)的上風向還是下風向,有沒有養殖場固廢的處理設施,惡臭的防護裝置,禽畜糞便尿液的處理裝置等各項環保措施,這些從選址到最終養殖場生產運行整個流程都是需要通過環評進行認定和分析預測的。
(9)養殖法規定擴展閱讀: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一)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二)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境影響評價法
『拾』 新環境保護法49條,對畜禽養殖場,是需要一定規模的養殖才算畜禽養殖場嗎
環境保復護法|規定的畜禽制養殖場是指成規模的養殖小區養殖廠。對於年出欄量是有一個硬性指標規定的。不在此規模的養殖場不在環保管理范圍。當然有污水外排的現象,環保部門是可以進行管理的,但環保局沒有關停的權利。對於一般養殖場的規模各省市都有專門的規定,按照國家規定基本上是,養豬年出欄量五百頭,養雞年出欄量5萬羽,奶牛年存欄量100,肉牛年出欄量100頭。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畜禽養殖另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