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東省職業介紹管理條例

廣東省職業介紹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1-01-05 06:24:19

① 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則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流動人口的居住管理、權益保障和公共服務。
本條例所稱流動人口,是指離開常住戶口所在地進入本省和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跨地級以上市居住的人員。 流動人口管理實行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制度。
廣東省居住證是流動人口在本省行政區域內通用的居住證明。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和權益保障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成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協調機構,組織、協調、指導、督促各有關部門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
公安、發展和改革、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商、人口和計劃生育、民政、衛生、建設、司法行政、財政、教育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協助開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 公安機關負責流動人口的居住登記、居住變更登記和居住證的發放、管理工作。
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受公安機關委託,開展居住登記、居住變更登記和居住證受理、發放等具體工作,並受其他行政主管部門委託,開展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日常工作。 流動人口應當自到達居住地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持本人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申報居住登記。
流動人口變更居住地址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持本人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申報居住變更登記。
流動人口在賓館、酒店、旅店、招待所等旅館業住宿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旅館業住宿登記,可以不再辦理居住登記。
逐步推行流動人口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及其他便捷的手段辦理居住登記和居住變更登記。 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對於已經申報居住登記的流動人口,應當發給居住證;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個人需要申領居住證外,可以不發給居住證:
(一)未滿十六周歲或者已滿六十周歲的;
(二)在居住地就醫、探親、旅遊、出差的;
(三)在本省全日制教育機構學習的;
(四)已辦理旅館業住宿登記的。 流動人口在居住地連續就業、經商六個月以上或者符合居住地人民政府規定條件的,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憑就業、經商等證明材料發給有效期最長為三年的居住證。
不符合前款條件的流動人口,發給有效期最長為六個月的居住證。 居住證有效期滿需要延期的,持證人應當在有效期滿前三十日內持有關證明材料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辦理延期手續。居住證有效期滿未辦理延期手續的,其使用功能中止。
使用功能中止的居住證,持證人自中止之日起三十日內辦理延期手續的,其居住證的使用功能恢復,在居住地的居住期限連續計算;持證人自中止之日起三十日內未辦理延期手續的,其在居住地的居住期限自居住證的使用功能恢復之日起重新計算。 居住證遺失、損壞的,持證人應當及時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申請補領、換領。
居住證持證人申報居住變更登記的,其居住證無需換領。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需要查驗居住證時,被查驗的流動人口應當予以配合。
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和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在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為流動人口提供服務時,可以要求居住證持證人出示居住證,持證人應當予以配合。
除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扣押居住證。 流動人口辦理居住登記、居住變更登記、首次領取居住證和辦理居住證延期手續的,辦理單位不得收取費用。
流動人口因遺失、損壞而補領、換領居住證的,應當繳納工本費。居住證工本費的收費標准由省物價部門會同省財政部門制定。 房屋出租人或其委託代理人應當在流動人口入住後二十四小時內登記其姓名、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等基本情況,並在三個工作日內向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報告流動人口的基本情況,並督促其按本條例第十條規定申報居住登記或者居住變更登記。流動人口終止居住的,房屋出租人或其委託代理人應當在流動人口離開後三個工作日內報告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
用人單位招用流動人口的,應當督促其申報居住登記或者居住變更登記,並於招用之日起三十日內報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備案;與流動人口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應當於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十五日內報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備案。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將流動人口公共服務、居住管理等納入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制度,完善和擴大居住證的使用功能。
有關公共服務機構和商業服務組織應當為居住證的使用提供便利。 流動人口享有下列權益和公共服務:
(一)按規定享受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
(二)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享受相關待遇;
(三)法律服務法律援助
(四)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五)傳染病防治和兒童計劃免疫保健服務;
(六)按規定參加居住地專業技術職務的任職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登記;
(七)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務。 居住證持證人除享有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權益和公共服務外,還享有下列權益和公共服務:
(一)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
(二)在居住地辦理出入港澳地區的商務簽注手續;
(三)依法參加居住地社區組織和有關社會事務管理;
(四)居住地人民政府提供的其他公共服務。
居住地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制定居住證持證人享受公共服務的具體辦法。 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五年、有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其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應當與常住戶口學生同等對待。具體辦法由居住地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制定。
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滿七年、有固定住所、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依法納稅並無犯罪記錄的,可以申請常住戶口。常住戶口的入戶實行年度總量控制、按照條件受理、人才優先、依次輪候辦理,具體辦法由居住地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制定。 房屋出租人未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報告流動人口基本情況或者流動人口終止居住情況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用人單位未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將招用流動人口和與流動人口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情況報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備案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並可處以一千元以下的罰款。 公安機關、鄉鎮、街道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視情節輕重,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所在單位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侵害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行為不依法及時處理的;
(二)對流動人口申報居住登記、居住變更登記或者申辦居住證不依法辦理的;
(三)違規向流動人口收取費用的;
(四)超越職權或者違反法定情形、處罰種類、數額對流動人口或者相關單位、個人實施處罰的;
(五)將居住登記、居住變更登記、居住證辦理及使用過程中所獲悉的有關流動人口信息用於法定職責以外的用途的。 人民網廣州1月1日電(記者鄧圩)廣東3000萬流動人口正式告別暫住證。從今天起,16-60歲的流動人員可免費申領居住證,享有在廣東申領駕照、辦理港澳商務簽注,以及居住5年子女享受居民入學、居住7年申請入戶等公共服務和待遇。
今天開始實施的《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被稱為廣東對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的重大改革,名稱比原條例多了「服務」二字,流動人口也的確享受更多的居住地公共服務。
據了解,新制度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流動人口在廣東按規定享有職業技能培訓、公共就業服務、傳染病防治和兒童計劃免疫保健服務等7大類公共服務,辦理了居住證的流動人口還可享有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等4大類公共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5年,有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其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應當與常住戶口學生同等對待。滿7年,居住證持有人有固定住所、依法納稅並無犯罪記錄的,可以申請常住戶口。
據了解,居住證辦理無需花錢。居住證和身份證大小相同,上面標有居住證持有人姓名、性別、戶籍等7種信息,居住地和有效期可反復擦寫,變更居住地址和延長有效期都不需要換證,只需要擦寫就能完成,有效期一直可以延續。 中廣網北京1月2日消息(記者劉天思)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17時16分報道,《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從昨天(1月1日)起正式施行,開始統一發放全省通用的居住證,使用了十年的暫住證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戶籍管理創新又邁出的重要一步。
原《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周瑞金觀點:戶籍制度的進一步改革將肯定無疑。
周瑞金:戶籍制度是有問題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這肯定無疑。戶籍制度來自於我們一解放以後就實行城鄉二元經濟,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當然加強城市人口的管理,實行戶籍制度有一定存在的道理,但是總體上來看的話,這個戶籍制度是不合理的,它是加大了城鄉二元經濟的負面的影響。
這兩年我們城鄉經濟的活躍來自農村的人口大量的流進城市,就是城市化的進程加快了,農村的閑散,多餘的剩餘的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這個發展的很快,雖然我們戶籍制度還有限制,但是總體上原來的界限都打破了,所以這一點也是戶籍管理的一個進步。
戶籍一直以來是人們很關注的問題,不光是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區別,還有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別。戶口牽扯的是入學、就業、擇偶,甚至是購買公園年票的這樣的事。
周瑞金觀點:現在的戶籍制度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有一定的合理性,戶籍制度要有步驟的改革,條件成熟以後,肯定要取消。
周瑞金:現在戶籍慢慢的寬松,我估計在中小城市做的快一點,容易做一點,特大型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這樣比較大的省會城市,一下子難以放開。
我覺得改革要有一個步驟,如果很快的打開,把城市經濟、城市的基本生活都打亂了。盡管現在,比如北京的戶口、上海的戶口,享受一些考大學也好考,得到城市的生活補助也多了,這些東西都是農民工享受不到的,這是不合理的。但是這種不合理在一定歷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打亂,帶來的是更亂的城市的管理,這樣子對經濟發展也好,都沒有好處。
所以我很可以理解,戶籍非改不可,但是改革要有步驟。所以現在也不要專門的責怪,我覺得條件成熟以後,戶籍肯定要取消。
在新的一年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廣東省的居住證制度改革,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在一些大城市,以往戶籍所帶來的便利正在向更多的城市居住者轉移。比如,從今年開始,住在北京的外地人也可以買到「旅遊一卡通」年卡了。在新的一年中,我們也希望,這樣給老百姓帶來更多實惠的的改革舉措更多一些。

② 廣東省職業介紹管理條例的第三章 職 責

第十二條職業介紹機構應當開展下列職業介紹服務:
(一)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進行求職和招聘登記;
(二)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求職、招聘信息;
(三)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政策咨詢和就業指導;
(四)安排求職者和用人單位見面洽談,促進雙方建立勞動關系。
第十三條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除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職業介紹服務外,還可以開展以下服務:
(一)為求職者提供職業能力、擇業方向的測試;
(二)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辦理檔案掛靠,代辦社會保險、用工手續、勞動合同鑒證等勞動保障事務代理業務;
(三)組織地區、省際勞動力交流活動。
第十四條職業介紹機構申請從事介紹國內人員到國外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以下簡稱港、澳、台)就業,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後報國家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
職業介紹機構申請從事介紹國外和港、澳、台人員入粵就業,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批。
未經批准,職業介紹機構不得從事本條第一款、第二款所列業務。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應當向職業介紹機構提交證明其身份和情況的合法證件和有關材料,未提交合法證件和有關材料的,職業介紹機構不得向其提供職業介紹服務。
用人單位招聘人員,不得向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
第十六條職業介紹機構、用人單位、求職者提供招聘、求職信息必須真實、有效。
委託招聘、委託求職應簽訂協議書,協議書的格式和內容由省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七條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從事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所列職業介紹服務,不得收取服務費。經營性職業介紹機構可按規定收取職業介紹服務費。
職業介紹機構的收費辦法和公益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經費核撥辦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八條職業介紹機構在委託招聘、委託求職協議生效後三十日內,未能為用人單位找到符合協議要求的求職者,或未能為求職者找到符合協議要求的就業崗位的,必須退還按規定應退的費用。
第十九條職業介紹機構應優先為殘疾人、退出現役的軍人和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求職人員介紹職業。

③ 用人單位招用員工有哪些規定

用人單位招用人員的規定
1.用人單位依法享有用人自主權,可以自主確定招用人員的數量、條件和方式。
2.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時,除國家規定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3.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對招用下崗職工、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有特別規定的,用人單位應當執行。

4.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時應當出示本單位介紹信、營業執照(副本)、招用人員簡章和經辦人居民身份證。

5.招用人員簡章應當明示用人單位基本情況、招用人數、工種、錄用條件、用工形式、工作期限、勞動保護、社會保險、工資和福利待遇。

6.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應當從經過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的人員中錄用,國家及省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規定實行就業准入的職業,應當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

7.用人單位招用人員禁止下列行為:

(1) 提供虛假用人信息;

(2) 招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3) 招用無合法身份證件人員;

(4) 收取報名費、登記費、培訓費、保證金、押金、集資款以及其他費用;

(5) 質押勞動者身份證件和物品;

(6) 以招用人員為名牟取不正當利益和進行其他違法活動。

8.用人單位招用人員的途徑:

(1) 職業介紹機構;

(2) 職業供需洽談會;

(3) 大眾傳播媒體刊、播招用信息;

(4) 勞動力市場信息網路;

(5) 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途徑。

④ 開辦職業中介機構 需申請材料 機構章程 業務范圍 規章制度

需要去你所在地市的,人力資源與勞動保障部,申請。
1個方面關於所需具備的條件及遞交的材料有:
設立職業中介機構應當具備以下條件:(1)有明確的業務范圍、組織章程和管理制度;(2)有與業務相適應的固定場所、辦公設施;(3)有三名以上具備相應職業資格的專職工作人員;(4)有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注冊資金;(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向當地縣級以上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申請設立職業中介機構,需要提供以下資料:(1)設立申請書;(2)職業中介機構章程和管理制度;(3)辦公場地證明;(4)開辦經費驗資證明;(5)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6)專職工作人員名單及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7)《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8)其他相關材料。

條款如下,
一、受理事項
職業中介機構資質審批。
二、受理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2、《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第28號令)
3、《市職業介紹管理暫行規定》(府發[94]23號)
4、《關於本市營利性職業介紹機構的管理意見》(勞保就發[2003]3號)
5、《關於加強本市職業介紹機構管理的暫行意見(試行)》(勞保就[2003]6號)
三、受理條件
1、應當是獨立機構,專門從事職業中介等職業介紹類業務。
2、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負責人應有3年以上勞動人事工作經歷,主要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經過專業培訓,並取得相應的專業資格。
3、開展職業介紹業務活動的場所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辦公及經營場所的房屋應是商業用房;
(2)辦公及經營場所的建築面積不低於50平方米;
(3)辦公及經營場所如是租賃的,租賃合同期在一年以上。
4、開展職業介紹業務的從業人員資格還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公司或者非公司法人應當有5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2)合夥企業應當有2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3)個人獨資企業應當有1名以上的職業介紹經紀人。
5、有健全可行的工作規范。
6、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四、受理程序
1、中央直屬、市屬單位申請設立職業中介機構的,應向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書面申請,並按要求提供齊全的、符合規定形式的材料,審批通過後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核發《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2、其他單位申請職業中介機構的,應向所在地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書面申請,並按要求提供齊全的、符合規定形式的材料,審批通過後由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核發《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
區(縣)設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的許可管理實行告知承諾制度。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向申請人提供《職業中介許可告知承諾書》(以下簡稱《告知承諾書》),申請人接受《告知承諾書》的,應當在《申請人的承諾》上簽章後提交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五、期限與管理
1、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受理申請後,審核工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20日內完成,符合規定條件的,核發《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
2、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收到申請人簽署的《告知承諾書》和齊全的、符合規定形式的申請材料後,當場核發《許可證》並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備案。
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在2個月內對已發給《許可證》的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就《告知承諾書》的各項內容進行核實檢查,如在檢查中發現有不符合承諾內容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將依法查處。
3、經批准取得《許可證》的職業中介機構,須按規定向工商、民政部門辦理登記手續。
4、職業中介機構獲得《許可證》後,應當接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日常管理和年度規范運行檢查。
5、職業中介機構不得將職業中介機構經營權轉讓,如需變更事項的,應及時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辦理有關變更手續。
6、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對職業中介機構實施日常管理和監督,發現有違法經營活動的,將依法查處。
六、申請材料
1、 申請書、《市設立營利性職業中介機構申請表》;
2、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企業名稱核准通知書》;
3、房產使用證明(提供50平方米以上商務用房房產證或租賃合同及房產證);
4、職業介紹經紀人資格證書復印件;
5、工作人員文化程度,學歷證明;
6、機構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負責人的學歷證明及3年以上勞動人事工作經歷證明;
7、機構管理章程和制度;
8、經紀人執業資格證書、勞動合同復印件以及單位繳納社會保險等相關證明。
9、其它規定提交的材料。

你可以找我,發給你其他的。

熱點內容
怎麼判斷是不是行政法律關系 發布:2025-05-24 14:17:01 瀏覽:18
安徽法院訴訟網 發布:2025-05-24 14:16:15 瀏覽:204
杭州行政律師 發布:2025-05-24 14:16:14 瀏覽:282
佛山南海法院雇員 發布:2025-05-24 14:12:30 瀏覽:930
酒類海關進口條例 發布:2025-05-24 13:47:13 瀏覽:522
社會保障法本位變遷 發布:2025-05-24 13:22:14 瀏覽:807
勞動法年假什麼時候清零 發布:2025-05-24 13:20:54 瀏覽:157
律師事務所合同 發布:2025-05-24 13:19:50 瀏覽:976
勞動法有規定必須哪天請婚假嗎 發布:2025-05-24 13:16:27 瀏覽:251
離婚法院調查工資 發布:2025-05-24 13:14:10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