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刑法規定的罪行

刑法規定的罪行

發布時間: 2021-01-05 08:26:26

① 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種類有哪十類

刑法中來的犯罪種類源: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 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 妨害司法
第三節 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 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 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一般一共15種,90%以上:交通肇事、故意傷害、強奸、非法拘禁、搶劫、盜竊、詐騙、搶奪、職務侵佔、敲詐勒索、聚眾斗毆、尋釁滋事、妨害公務、販賣毒品、掩飾犯罪所得。。。

② 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有幾種類

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類型主要有:

1、危害國家安全罪

主要與國家安全和領土主權完整以及國家秘密等有關的犯罪,例如有背叛國家罪、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組織、策劃、實施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武裝叛亂、暴亂罪、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叛逃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間諜罪罪等罪名。

2、危害公共安全罪

明知道自己的行為能帶來公共安全隱患仍去實施的行為,危害大多數不特定人的利益,當然,也包括過失犯罪,有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

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資助恐怖活動罪、違規製造、銷售槍支罪以及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等犯罪。

3、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主要是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盜用冒用他人商標,合同詐騙罪等破環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包括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詐騙罪、危害稅收征管罪、侵犯知識產權罪和擾亂市場秩序罪等犯罪。

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對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造成威脅的犯罪,有綁架罪、勒索罪、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猥褻兒童罪、強奸罪、非法拘禁罪等侵犯他人的法益的犯罪。

5、侵犯財產罪

主要侵犯的是公民或者單位的個體的財產利益,包括搶劫罪、盜竊罪、侵佔罪、聚眾哄搶罪、故意毀壞財物罪、敲詐勒索罪、挪用資金罪、挪用公款罪等犯罪。

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違反相關的社會管理秩序,影響法律的監督及事實,例如擾亂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國(邊)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衛生罪、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等的犯罪。

7、其他犯罪

主要是針對有特殊身份的犯罪,例如有關於國家機關人員的貪污賄賂罪、瀆職罪和軍人違反職責罪等身份犯罪。

(2)刑法規定的罪行擴展閱讀:

一、刑事犯罪的追訴期限: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5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期限為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追訴時效的期限為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後,仍然可以追訴。

二、刑事犯罪年齡劃分標准

1、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不滿十四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因此,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法益侵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2、相對負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因此,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3、減輕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可見,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是減輕刑事責任能力年齡階段。這是未成年人犯罪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法定情節,表明我國刑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的刑事政策精神。

我國刑法第17條第4款規定:"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這里的收容教養是對不負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的一種保安處分措施。

4、完全負刑事責任

我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可見,年滿16周歲,是有完全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

③ 刑法中的罪行

1、想像競合犯,是指一個行為觸犯了兩個以上刑法規定的犯罪,例如某甲以殺人的故版意向某乙開槍射擊權,結果導致乙重傷,導致乙旁邊的丙死亡,則某甲只構成故意殺人罪一罪。(即「想像競合從一重」)
2、結果加重犯,是指某一個犯罪,刑法規定了加重情節,當犯罪嫌疑人的行為達到刑法所規定的加重情節時,量刑幅度依刑法規定而增加。結果加重犯又叫「法定刑升格」,即必須有刑法的明文規定。我過刑法中比較重要的有強勁罪等。
3、連續犯比較簡單,多指在一個犯罪故意下,連續實施多個相同的犯罪,例如一次搶劫多人。

④ 刑法規定的罪行有哪些的呢

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版十三條【主刑種權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⑤ 刑法規定的罪名有哪些

結合全國人大制定的刑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後出台的八個刑法修正案,我國刑法版罪名已達452個,在權此列舉不下!請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http://..com/question/501563779.html?fr=uc_push&push=ql&oldq=1

⑥ 刑法規定的罪名有哪些

修訂刑法施行後,1997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見》,共確定了414個罪名。2002年3月26日,「兩高」《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新增6個罪名,同時減少2個舊罪名。2003年8月21日「兩高」《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二)》新增4個罪名。2007年11月6日「兩高」《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新增14個罪名,致此,刑法罪名共436個。2009年「兩高」《罪名補充規定(四)》新增9個罪名。2011年5月1號,刑法修正案(八)新增10個罪名,截至目前,刑法分則共有罪名455個。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1到12條,12個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13條到59條。47個。
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60到168條,109個。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169到211條,43個。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212到224條13個。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225到350條。126個。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351條到372條,22個。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373條到385條,13個。
第九章瀆職罪386到424條,39個。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425條到455條,31個。
詳情請參閱鏈接 :https://www..com/link?url=-_&wd=&eqid=

⑦ 刑法規定的八種罪分別指哪八種

八類重大刑事犯罪是:

八個罪名,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人,也要負刑事責任。

具體包括:

1、故意殺人;

2、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3、強奸;

4、搶劫;

5、販賣毒品;

6、放火;

7、爆炸;

8、投毒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1、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7)刑法規定的罪行擴展閱讀:

刑法八種罪的法律效力

一、時間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時間,一般有兩種規定方式:

1、從公布之日起生效;

2、公布之後經過一段時間再施行法。我國刑法於1979年7月1日通過,7月6日頒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3月14日通過的新刑法的生效日期規定在刑法第452條,即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刑法的失效時間,有兩種方式:

1、國家立法機關明確宣布某些法律失效;

2、自然失效,即新的法律的頒布代替了同類舊法的內容,或者由於原來立法的特殊條件消失,舊法自行失效法。

(三)在溯及力問題上,我國實行從舊兼從輕原則,即:

1、對於在新刑法實施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使用當時的法律;

2、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新刑法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新刑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的,適用新刑法。

二、空間效力

刑法的空間效力,是指刑法對地域和人的效力。它明確國家刑事管轄權的范圍。關於國家空間刑事管轄權范圍的原則有:

1、屬地原則,就是單純以地域為標准,凡是發生在本國領域內的犯罪都適用本國刑法法。否則,均不適用本國刑法。

2、屬人原則,就是單純以人的國籍為標准,凡是本國人犯罪,無論是發生在本國領域內還是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凡外國人犯罪,即使發生在本國領域內,也不適用本國刑法。

3、保護原則,從保護本國利益出發,凡是侵害本國國家或者公民利益的犯罪,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4、普遍原則,從保護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出發,凡是侵害國際公約﹑條約保護的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犯罪,無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5、綜合原則,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的,不論本國人或外國人,都適用本國刑法;本國人或外國人在本國領域外犯罪的,在一定條件下,也適用本國刑法。

6、我國刑法第6條規定,凡在我國領域內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

熱點內容
第三法域的社會法 發布:2025-05-24 10:02:24 瀏覽:668
政策法規培訓方案 發布:2025-05-24 10:01:47 瀏覽:988
酒癮無法治癒 發布:2025-05-24 09:56:52 瀏覽:447
護士傷害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24 09:51:15 瀏覽:141
章程和章程修正案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4 09:37:13 瀏覽:686
手游法規 發布:2025-05-24 09:37:05 瀏覽:295
中國移動電信法規 發布:2025-05-24 09:37:03 瀏覽:275
哪一個享有行政法規制定權 發布:2025-05-24 09:33:57 瀏覽:558
行政訴訟法證據規定 發布:2025-05-24 09:25:13 瀏覽:562
古代三個刑法 發布:2025-05-24 09:18:45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