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A. 質量事故處理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事故處理結束抄後必須襲盡快向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提交完整的事故處理報告,其內容包括:
(1)事故調查的原始資料、測試的數據;
(2)事故原因分析、論證;
(3)事故處理的依據;
(4)事故處理的方案及技術措施;
(5)實施質量處理中有關的數據、記錄、資料;
(6)檢查驗收記錄;
(7)事故處理的結論等。
B. 質量事故報告內容和安全事故內容有什麼區別
工程質量(安全)事故的分類:
按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經濟損失的程度分為版4個等級:
(1)特別重大事權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傷,或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
(2)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3)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4)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傷,或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
C. 質量事故發生後,建設單位多少小時內上報
24小時內上報。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
建設工程發生質量事故,有關單位應當在小時內向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對重大質量事故,事故發生地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事故類別和等級向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
特別重大質量事故的調查程序按照國務院有關規定辦理。
(3)質量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擴展閱讀:
相關報道:
我國擬規定鐵路工程質量事故後須24小時內報告
2014年10月21日09:51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消息,為加強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職責,國家鐵路局組織對原鐵道部公布的《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規定》(鐵道部令第25號)進行了修訂,起草了《鐵路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
意見稿擬規定,發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事故,建設、施工、監理單位應在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向地區鐵路監督管理局或其委託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報告,並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逾期不報的,按隱瞞事故處理。
意見稿中提出,發生鐵路建設工程質量事故,應當依據國家相關規定調查處理。因工程質量造成人員傷亡的,執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因工程質量造成鐵路交通事故的,執行《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
其他導致鐵路工程產生結構安全、重要使用功能缺陷等嚴重不良後果及重大經濟損失的工程質量事故,鐵路監管部門應當按規定組織或參與事故調查處理。
此外,鐵路建設工程質量事故實行逐級報告制度。特別重大事故逐級上報國務院,重大事故、較大事故逐級上報國家鐵路局,一般事故上報地區鐵路監督管理局。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事故情況。
參考資料:人民網-我國擬規定鐵路工程質量事故後須24小時內報告
D. 質量事故處理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事故處理結束後必須盡快向主管部門和相關單位提交完整的事故處理報告,內其內容包括:
(1)事故調查容的原始資料、測試的數據;
(2)事故原因分析、論證;
(3)事故處理的依據;
(4)事故處理的方案及技術措施;
(5)實施質量處理中有關的數據、記錄、資料;
(6)檢查驗收記錄;
(7)事故處理的結論等。
E. 質量事故調查報告和質量事故處理報告有什麼區別
大方來向來說,事故調查報告是事故剛發源生時,"事故調查組"對事故進行的初步分析的一個報告;事故處理報告是"事故調查組"通過深入調查研究以後,所做出的最終處理報告:
事故調查報告包含以下內容:
1.工程項目和參建單位概況;
2.事故基本情況;
3.事故發生後所採取的應急防護措施;
4.事故調查中有關的數據,資料;
5.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質的初步判斷,對事故處理的建議。
事故處理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事故調查的原始資料,數據;
2.事故原因的分析論證;
3.事故處理的依據;
4.事故處理的方案及技術措施;
5.實施質量處理的數據,材料;
6.檢查驗收記錄;
7.事故處理的結論。
F. 建築施工質量事故發生後應在幾個小時內填報工程質量事故報告
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工程質量事回故答發生後,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報告;工程建設單位負責人接到報告後,應於1小時內向事故發生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逐級上報事故情況時,每級上報時間不得超過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