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葯相關法規
① 漁葯是什麼意思
葯物按照其應用的范圍一般分為三大類,即人用葯物、獸葯及農葯。漁葯是「用以預防、控制和治療水產動植物的病蟲害,促進養殖品種健康生長, 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改善養殖水體質量,以及提高增養殖漁業產量所使用的物質。」 漁葯被包括在獸葯之內,但漁葯有其明顯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其應用對象的特殊性以及易受環境因素影響兩方面。其應用對象主要是水產養殖動物,其次是水生植物以及水環境。
漁葯定義
葯物是指用來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和協助機體恢復正常功能的物質。顧名思義,漁葯是指專門用於漁業方面為確保水產動植物機體健康成長的葯物。故其應用范圍限定於增養殖業,而在捕撈漁業和漁產品加工業方面所使用的物質,則不包括在漁葯范疇內。現代養殖漁業分為魚、蝦、貝、龜、鱉等各種水產動物增養殖和以紫菜、海帶等藻類為主的水產植物種養殖兩大部分。因此,漁葯同樣區分為水產植物葯和水產動物葯兩部分,也可稱為水產葯。水產動物和獸葯有比較密切的關系,而水產植物葯則與農葯關系比較密切。應當指出的是,當前國際上對漁葯的研究、開發和應用,主要集中於水產動物葯,故常常將漁葯狹義地局限為水產動物葯。
常用漁葯的品種和功能
按照 漁葯的功能分類,一般可將漁葯分為水體消毒劑、內服抗菌劑、寄生蟲驅殺劑、中草葯、生物製品、水質改良劑等。雖然國家法規沒有將水質改良劑歸類於漁葯,但由於魚蝦防病的特殊需要,我們還是將水質改良劑歸為漁葯的一類。
當前由於水產養殖需要,廣東省農業廳在實施獸葯GSP過程中,已經將水質改良劑列為獸葯店可以銷售的產品,足以證明,水質改良劑已經歸屬漁葯范疇。
1. 消毒劑
具有破壞生物活性的功能,用於殺滅養殖環境、動物體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傳播或發生。消毒劑種類很多,按作用機理分為氧化性消毒劑、表面活性劑、醛類等。常見的消毒劑有漂白粉、三氯異氰脲酸、二氧化氯、高錳酸鉀、聚維酮碘、苯扎溴銨等
② 漁葯目前為幾大類
按照 魚病
漁葯的功能分類,一般可將漁葯分為水體消毒劑、內服抗菌版劑、寄生蟲驅殺劑、中草權葯、生物製品、水質改良劑等。雖然國家法規沒有將水質改良劑歸類於漁葯,但由於魚蝦防病的特殊需要,我們還是將水質改良劑歸為漁葯的一類。
③ 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提高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漁業生態環境,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等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水產養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 農業部主管全國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條 國家鼓勵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發展健康養殖,減少水產養殖病害發生;控制養殖用葯,保證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推廣生態養殖,保護養殖環境。
國家鼓勵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依照有關規定申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第二章 養殖用水
第五條 水產養殖用水應當符合農業部《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2-2001)或《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NY5051-2001)等標准,禁止將不符合水質標準的水源用於水產養殖。
第六條 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定期監測養殖用水水質。
養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時,應當立即停止使用;確需使用的,應當經過凈化處理達到養殖用水水質標准。
養殖水體水質不符合養殖用水水質標准時,應當立即採取措施進行處理。經處理後仍達不到要求的,應當停止養殖活動,並向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其養殖水產品按本規定第十三條處理。
第七條 養殖場或池塘的進排水系統應當分開。水產養殖廢水排放應當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
第三章 養殖生產
第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水產養殖規劃要求,合理確定用於水產養殖的水域和灘塗,同時根據水域灘塗環境狀況劃分養殖功能區,合理安排養殖生產布局,科學確定養殖規模、養殖方式。
第九條 使用水域、灘塗從事水產養殖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有關規定申領養殖證,並按核準的區域、規模從事養殖生產。
第十條 水產養殖生產應當符合國家有關養殖技術規范操作要求。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配置與養殖水體和生產能力相適應的水處理設施和相應的水質、水生生物檢測等基礎性儀器設備。
水產養殖使用的苗種應當符合國家或地方質量標准。
第十一條 水產養殖專業技術人員應當逐步按國家有關就業准入要求,經過職業技能培訓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能上崗。
第十二條 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填寫《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格式見附件1),記載養殖種類、苗種來源及生長情況、飼料來源及投喂情況、水質變化等內容。《水產養殖生產記錄》應當保存至該批水產品全部銷售後2年以上。
第十三條 銷售的養殖水產品應當符合國家或地方的有關標准。不符合標準的產品應當進行凈化處理,凈化處理後仍不符合標準的產品禁止銷售。
第十四條 水產養殖單位銷售自養水產品應當附具《產品標簽》(格式見附件2),註明單位名稱、地址,產品種類、規格,出池日期等。
第四章 漁用飼料和水產養殖用葯
第十五條 使用漁用飼料應當符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農業部《無公害食品漁用飼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鼓勵使用配合飼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鮮(凍)餌料,防止殘餌污染水質。
禁止使用無產品質量標准、無質量檢驗合格證、無生產許可證和產品批准文號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禁止使用變質和過期飼料。
第十六條 使用水產養殖用葯應當符合《獸葯管理條例》和農業部《無公害食品漁葯使用准則》(NY5071-2002)。使用葯物的養殖水產品在休葯期內不得用於人類食品消費。
禁止使用假、劣獸葯及農業部規定禁止使用的葯品、其他化合物和生物制劑。原料葯不得直接用於水產養殖。
第十七條 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水產養殖用葯使用說明書的要求或在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員的指導下科學用葯。
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員應當按照有關就業准入的要求,經過職業技能培訓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後,方能上崗。
第十八條 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填寫《水產養殖用葯記錄》(格式見附件3),記載病害發生情況,主要症狀,用葯名稱、時間、用量等內容。《水產養殖用葯記錄》應當保存至該批水產品全部銷售後2年以上。
第十九條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技術推廣機構應當加強水產養殖用葯安全使用的宣傳、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
第二十條 農業部負責制定全國養殖水產品葯物殘留監控計劃,並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養殖水產品葯物殘留的監控工作。
第二十一條 水產養殖單位和個人應當接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養殖水產品葯物殘留抽樣檢測。
④ 綠色食品的國家標準是什麼,標准號是多少
綠色食品標准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標准
分別對綠色食品產地的空氣質量、農田灌溉水質量、畜禽養殖用水質量、漁業水質量和土壤環境的質量的各項指標、濃度限值做了明確規定。
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准
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對生產過程中的投入品如農葯、肥料、飲料和食品添加劑等生產資料使用方面的規定,另一部分是針對具體種養殖對象的生產技術規程。
三、綠色食品產品標准
對初級農產品和加工產品分別制定相應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學要求,例如前面談到的蔬菜標准。
四、綠色食品標志使用、包裝及貯運標准
為確保綠色食品產後在包裝運輸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應的標准。
所要申報的企業,其產地環境、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和包裝和運輸等條件必須符合相應的綠色食品標准要求,並經過相應的機構檢測,才能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
這種完整的標准體系和認證過程真正體現了「全程質量控制」的理念。目前農業部頒布的綠色食品標准共計90項,其中通則類標准有 10項,產品標准有80項。
標准號列舉以下幾個:
NY/T280-95 綠色食品 全脂加糖酸牛乳
NY/T268-95 綠色食品 蘋果 被NY/T844-2004替代
NY/T269-95 綠色食品 黃瓜 被NY/T747-2003替代
NY/T271-95 綠色食品 菜豆 被NY/T748-2003替代
NY/T273-95 綠色食品 啤酒 被NY/T273-2002替代
NY/T274-95 綠色食品干白葡萄酒被NY/T274-2004替代
(4)漁葯相關法規擴展閱讀:
綠色食品種植中可以使用的肥料:
1、農家肥料
就地取材,主要由植物和(或)動物殘體、排泄物等富含有機物的物料製作而成的肥料。包括秸稈肥、綠肥、廄肥、堆肥、漚肥、沼肥、餅肥等。
2、有機肥料
主要來源於植物和(或)動物,經過發酵腐熟的含碳有機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營養、提高作物品質。
3、微生物肥料
含有特定微生物活體的製品,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植物養分的供應量或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及農業生態環境的肥料。
4、有機-無機復混肥料
含有一定量有機肥料的復混肥料。
5、無機肥料
主要以無機鹽形式存在,能直接為植物提供礦質營養的肥料。
6、土壤調理劑
加入土壤中用於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和(或)生物性狀的物料,功能包括改良土壤結構、降低土壤鹽鹼危害、調節土壤酸鹼度、改善土壤水分狀況、修復土壤污染等。
⑤ 判定所用葯品是否屬於禁用漁葯,應依據哪些法規和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⑥ 漁葯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是什麼
(1)潑灑法
①對不易溶解的葯物應充分溶解後,均勻地全池潑灑。
②室外池塘潑灑葯物一般在晴天上午進行,因為用葯後便於觀察,高錳酸鉀等對光敏感葯物則在傍晚進行。
③潑葯時一般不投喂飼料,最好先投喂飼料後再用葯。
④潑灑葯物應在上風處逐漸向下風處潑灑,以保障操作人員安全。
⑤池塘缺氧、魚浮頭或浮頭剛結束時不應潑灑葯物,因為容易引起死亡事故。如池塘設有增氧機,潑灑漁葯後最好適時開動增氧機。
⑥池塘潑灑漁葯後一般不宜人為干擾,如拉網操作、增加投苗量等。若要進行此類操作,需待病情好轉並穩定後進行。(2)浸浴法
①捕撈患病水產養殖動物時應謹慎操作,盡可能避免患病動物受損傷。浸浴時間應視水溫、患病體耐受度及漁葯使用說明書等靈活掌握。
②由於浸浴時養殖動物的密度一般較大,浸浴的時間較長時要充氣。
③盡量減少因浸浴所產生的應激反應。(3)注射法
應先配製好注射葯物,注射用具也應預先消毒,注射葯物時要准確、快速,勿使患病水生生物受傷。(4)口服法
①用葯前應停食1~2天,使養殖對蝦處於飢餓狀態或半飢餓狀態,以便其最大限度地攝食葯餌。
②投喂葯物餌料時,每次的投喂量應考慮同水體中可能攝食餌料的混養品種,但投飼量要適中,避免剩餘。(5)懸掛法
懸掛所用的袋(簍),應置於養殖對象經常出沒的場所,如食台、塘邊上風處等。懸掛所用漁葯的總量,不應超過該漁葯全池潑灑的劑量,抗生素等葯物不得用袋(簍)懸掛用葯。(6)其他
①在使用毒性較大的漁葯時,要注意安全,避免人、畜、水生生物中毒。
②化學葯品配製,一般應選用木質、塑料或陶瓷容器。
③如發現用葯後有異常反應時,應及時報告有關技術員或採取相應的措施,如注意排水和添加新水、增加充氣量等。
④混養池塘中使用漁葯時,不僅要注意患病對象的安全性,同時,也要考慮選擇的葯物對未患病種類是否安全。
⑤為了避免病原菌產生耐葯性,還應根據葯物的種類和特性,決定葯物的輪換使用。
⑥注意不同生長階段的水生動物對漁葯敏感的差異性。
⑦不同的國際組織和國家,對漁葯的休葯期和殘留限量要求都有明確的法規或管理規定,而這些規定又經常不定期修改,所以,養殖者要經常關注這些變化。
⑧用葯時要注意溫度、鹽度的變化。通常葯物的用量,是指水溫20℃時的基礎用量。水溫達到25℃以上時,應酌情減少用量;低於18℃時,應適當增加葯量。
⑨要慎重用葯;池塘「轉水」時禁止用葯。
⑦ 淡水魚類的養殖怎樣規范用葯
禁用葯品
規范用葯原則為:①嚴格執行國家法規,如《動物防疫法》、《飼版料和飼料添加權劑管理條例》和《獸葯管理條例》等,禁止使用農業部193號公告、農業部560號公告和《無公害食品 漁用葯物使用准則》(NY 5071—2002)所列的禁用獸葯及化合物;②科學合理使用漁葯,是保證水產品安全的重要措施;③嚴格遵守休葯期制度,減少或避免供人食用的水產品中殘留葯物超量,保證食品安全;④合理利用中草葯,中草葯具有無葯物殘留、無激素、無耐葯性、葯源廣、就地取材、價格低廉、療效穩定和毒副作用小等優點,而且能抗菌、消炎、抗病毒和驅殺寄生蟲,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⑤正確使用漁用生物葯品,水產上應用最多的生物製品是疫苗。漁用疫苗是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魚類病原處理後製成的成品,用以接種水產動物能產生相應的特異性免疫力。
⑧ 水質改良劑是不是漁葯,有無國家明文規定,漁葯的權威定義(要有文)
脫粘,脫粘敗血症綜合征,敗血症綜合征鰻魚夏季繁殖的疾病中最嚴重的危害,近年來,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流行。本病的傳輸容量,傳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由於嚴重的經濟損失農民。本病的主要病原嗜水氣單胞菌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豚鼠細胞細菌),流行水溫24-32℃,流行水溫為24-32℃,流行高峰期在六月,七月和8月,流行高峰水溫28-34℃。主要養殖鰻魚的一年,尤其是當鰻魚規格50美元/公斤容易感染疾病。
預防:夏季繁殖過程中,保持水質穩定,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合適的進給量,勿使鱔過多的食物攝入量,定期使用水質改良劑改善水質的定期使用水控制病原體的消毒劑。
處理:(1)鹽2-4‰中國草葯的絡合劑消炎神2 6-125ppm維生素C的(高穩定度C)可達55 ppm,分別,每天換水1 / 2,加入鹽,以保持鹽度不變,其他葯物劑量的消炎神降幅連續2-3天重復第2(2)鹽的2-4‰葯物混合諾氟沙星6-125ppm高穩定性一個C3-55ppm的使用同上;上述處理後的,精神的聚維酮碘1.5-2.55ppm,每天一次,連續兩天後,與氯劑或二氧化氯全池潑灑2-3天。
口腔:肝胃分散的,有毒的菌凈,環丙沙星或維生素C,E,B等,連續投喂7-12天的消炎神,。中國中草葯復方的沉默,黃苓,大黃,穿心蓮,菌陳,爬行草板藍根,甘草。
消化不良引起的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1)食品質量差,食品,飼料配方的原料組成包括質量;(2)長期飼料中添加抗菌劑或抗菌葯物,導致消化的信道正常菌群(3)喂養不合理,沒有魚的狀態,環境條件正在發生變化。合理調整投餌量,添加魚油魚的消化能力之外(4),(5)肝,膽,鰓和其他器官受損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礙。
預防:保持合理的投餌量,投喂新鮮飼料的需求,而不是壞的,合理的配方,魚油應該是足夠的,而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渡,根據季節的變化調整抗菌葯物不被濫用,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破壞。
處理:一是口服抗菌葯物環丙沙星,大蒜素,大蒜生吃或氟哌酸,呋喃唑酮,磺胺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基三天後,殘疾人,口腔肝臟和膽囊功能改性劑艾尼肝胃散菌毒凈的中葯制劑,如魚的健康和益生菌,酶益生素,漁民,EM,停葯後10-15天。注意本病是不是一個長期口服抗菌葯物的治療方法。爛鰓病夏爛鰓
疾病頻頻發生,引起的爛鰓病的因素:前性細菌感染引起的,由於寄生蟲感染所造成的損害的繼發性細菌感染的鰓邪惡的臉頰,水條件繼發細菌感染後,水質惡化的環境災難,爛鰓的呼吸或循環系統堵塞的原因鰓粘液分泌增多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
引起的爛鰓細菌主要有:嗜水氣單胞菌,噬纖維菌,絲狀菌。本病主要發生在季節變化,氣候突變,暴雨季節,尤其是在水產養殖池塘水質較差,放養密度高,底池的的嚴重情節淤泥池容易,由於較高的死亡率。
預防:保持合理的放養密度的池設置棲息地休息,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選用較輕的葯物對魚的副作用和刺激性擺脫寄生蟲及時的。
治療:如果你有大量的寄生蟲,你首先應該擺脫寄生蟲前治療後。硫氰酸紅黴素15-205ppm浸泡24-48小時; 2。聚維酮碘精神1.5-2.55 ppm的呋喃唑酮3-55ppm,每天一次,在一排的2倍;季胺鹽痢疾特別的精神,一次,每天2次,連續4藍色天使2-3次,連續5 。中草葯沉默大的黃的黃陵五倍子呋喃唑酮,磺胺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基連續兩次。
⑨ 急求地方標准DB44/T394-2006,謝謝! 下面的標准正不正確
湛江市《凍熟蝦》標准項目榮獲首屆「廣東省標准創新貢獻二等獎」
近日,首屆「廣東省標准創新貢獻獎」頒獎大會在惠州市召開,我市主導制定的DB44/T-2006《凍熟蝦》標准項目榮獲「廣東省標准創新貢獻二等獎」,是我市首次獲該獎的第一個標准。
《凍熟蝦》標准對感官要求,理化指標和安全指標作出相關規定,與國家強制性標准要求協調,並與國際標准接軌。該標准發布後,湛江市質監局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對該標准宣貫實施,並監督檢查企業嚴格依據標准組織生產,保證產品質量,使產品出口內銷兩旺,對蝦產品銷售佔全省60%以上,使得對蝦加工上升為我市重要產業之一,2010年湛江市被評為「中國對蝦之都」。
只找到這個,可能沒有公開。
不知道凍熟對蝦標准對你有沒有參考作用
凍熟對蝦標准
前 言
本標准由中國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提出並歸口。
本標准起草單位:中國水產加工與流通協會、浙江躍騰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舟山市越洋食品有限公司、湛江恆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旭駿水產(湛江)有限公司。
本標准主要起草人:王聯珠、鄭斌、楊賢慶、崔和、李融、趙海燕、蘭斌、何迎春、陳永。
凍熟對蝦
1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凍熟對蝦產品的規格、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簽、標志、包裝、貯存、運輸。
本標准適用於以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ammi)、日本對蝦(Penaeus Japonicus)、斑節對蝦(Pinaeus monodon Fabricius)、中國對蝦(Penaeus Chinesis)、長毛對蝦(Penaeus penicillatus)、墨吉對蝦(Penaeus merguiensis)、羅氏沼蝦(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等為原料,經挑選、清洗、蒸煮、速凍、包裝製成的凍熟全蝦。以其他大型蝦加工的凍熟對蝦也可參照執行本標准。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准,然而,鼓勵根據本標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准。
GB 2733 鮮、凍動物性水產品衛生標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
GB 3097 海水水質標准
GB/T 4789.2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菌落總數測定
GB/T 4789.3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大腸菌群測定
GB/T 4789.4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沙門氏菌檢驗
GB/T 4789.6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
GB/T 4789.7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副溶血性弧菌檢驗
GB/T 4789.10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金黃色葡萄球菌檢驗
GB/T 4789.30 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檢驗
GB/T 5009.11 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鉛的測定
GB/T 5009.15 食品中鎘的測定
GB/T 5009.17 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
GB/T 5009.34 食品中亞硫酸鹽的測定
GB/T 5009.87 食品中磷的測定
GB/T 5009.190 海產食品中多氯聯苯的測定
GB 5749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GB 7718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SC/T 3015 水產品中土黴素、四環素、金黴素殘留量的測定
SC/T 3016-2004 水產品抽樣方法
SC/T 3017 冷凍水產品凈含量的測定
農業部783號公告-1-2006 水產品中硝基呋喃類代謝物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農業部783號公告-2-2006 水產品中諾氟沙星、鹽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殘留量的測定液相色譜法
農業部958號公告-12-2007 水產品中磺胺類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法
農業部958號公告-13-2007 水產品中氯黴素、甲碸黴素、氟甲碸黴素殘留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3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標准。
3.1
乾耗 Deep dehydration
樣品表面積10%以上過度損失水分,表現為蝦體表面呈現異常的白色、黃色,覆蓋了肌肉本身的顏色,並已滲透至表層以下,如用刀或其它利器颳去,將明顯影響產品外觀。
3.2
外來雜質 Foreign matter
除包裝材料外,樣品中存在的、非蝦體自身的、可輕易辨別的物質。外來雜質雖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但表明生產過程不符合良好操作規范和衛生要求。
3.3
異味 Off-odour
蝦體帶有的明顯的、持久的、表明腐敗的氣味及飼料引起的異味。
3.4
變色 Discolouration
樣品中25%以上的蝦體出現變色,表現為個體表面積10%以上的部分明顯變黃、變綠、變黑。
3.5
凈含量Net weight
樣品去除包裝、解凍後的重量。
4要求
4.1加工要求
4.1.1加工用水(蒸煮或冷卻用水)應為飲用水,飲用水應符合GB 5749的規定。
4.1.2產品經過清洗、蒸煮等預處理後,應在下述條件下凍結加工:
a) 凍結應在合適的設備中進行,並使產品迅速通過最大冰晶生成帶。
b) 凍結加工只有在產品的中心溫度達到並穩定在≤-18℃時才算完成。
c) 產品在運輸、貯存過程中應保持在深度凍結狀態,以保證產品質量。
4.1.3在產品的加工和包裝過程中應盡量採取措施,防止在貯存過程中脫水和氧化。
4.1.4不同種的蝦不應混合包裝。
4.1.5產品原料驗收及加工操作過程應符合良好操作技術規范。
4.2原輔材料要求
4.2.1蝦
原料蝦質量應符合GB 2733的規定,養殖蝦的漁葯使用應符合我國法規規定。
4.2.2冰衣
鍍冰衣用水應為飲用水,飲用水應符合GB 5749的規定。
4.2.3食品添加劑
生產中所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品種及用量應符合GB 2760的規定。
4.2.4其它成分
所使用的其它成分應具有食品級的質量,並符合相應法規及標準的規定。
4.3規格
按個體大小劃分規格,表示為每500g所含蝦的只數;同規格個體大小應基本均勻,單位重量所含蝦的只數應與標示規格一致(規格標示見表1);至少80%個體大小在標示規格的計數范圍內。
表1規格標示 只數/500g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50 51~70 71~90
4.4感官要求
4.4.1凍品感官要求
蝦體大小均勻,無乾耗、無軟化現象,個體間應易於分離,冰衣透明光亮。
4.4.2解凍後感官要求
解凍後感官要求見表2。
表2解凍後感官要求
項目 要 求
色澤 蝦體呈熟蝦自然色澤、蝦體不得有乾耗、變色現象
形態 蝦體完整,蝦頭不脫落
滋味、氣味 滋氣味鮮美,無異味
組織 肉質緊密有彈性
雜質 蝦體清潔、無外來雜質
4.4.3缺陷指標
缺陷指標規定見表3。
表3缺陷指標 %
缺陷名稱 指標
乾耗,% ≤6
變色% ≤8
掉頭% ≤3
4.5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的規定見表4。
表4理化指標
項 目 指 標
凍品中心溫度1, ℃ ≤-18
冰衣, % ≤20
多聚磷酸鹽 (以P2O5計) ,g/kg ≤10 (包括天然磷酸鹽)
亞硫酸鹽(以SO2計), mg/kg ≤30
凈含量偏差2, % ≤9 g (200 g~300 g)
≤3% (300 g~500 g)
≤15 g (500 g~1 000 g)
≤1.5%(1 kg~10 kg)
註:1. 在企業生產、貯藏及出廠時進行檢查。
2. 鍍冰衣產品,內容物凈含量不包括冰衣重。
4.6安全指標
安全指標的規定見表5。
表5安全指標
項 目 指 標
甲基汞(以Hg計), mg/kg ≤0.5
鉛(以Pb計), mg/kg ≤0.5
鎘(以Cd計),mg/kg ≤0.5
無機砷(以As計), mg/kg ≤0.5
土黴素 µg/kg ≤200
磺胺類(以總量計) µg/kg ≤100
氟甲碸黴素 µg/kg ≤1000
恩諾沙星及環丙沙星總量 µg/kg ≤100
氯黴素, µg/kg 不得檢出
硝基呋喃類代謝物, µg/kg 不得檢出
多氯聯苯a mg/kg
PCB138 mg/kg
PCB153 mg/kg ≤2.0
≤0.5
≤0.5
注a 以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PCB180總和計。
4.7微生物指標
微生物指標的規定見表6。
表6微生物指標
項 目 指 標
菌落總數, cfu/g ≤3000 (即食熟蝦產品)
≤10000 (非即食熟蝦產品)
大腸菌群, MPN/100g ≤30 (即食熟蝦產品)
≤450 (非即食熟蝦產品)
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 個/25g 不得檢出
金黃色葡萄球菌 cfu/g 不得檢出
沙門氏菌, 個/25g 不得檢出
副溶血性弧菌, 個/25g 不得檢出
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個/ 25g 不得檢出
5試驗方法
5.1感官檢驗
在光線充足、無異味的環境中,將試樣倒在白色搪瓷盤或不銹鋼工作台上,按本標准4.4條的規定逐項進行觀察和品嘗。
5.2凈含量測定
按SC/T 3017 中的規定執行。
5.3規格測定
稱取解凍後的樣品約1kg,數其中蝦的數量,以蝦的數量除以樣品重量,得到單位重量蝦的數目。
5.4凍品中心溫度
將溫度計插入樣品最小包裝的中心位置,至溫度計指示的溫度不再下降時,讀數。
5.5多聚磷酸鹽的測定
5.5.1解凍
解凍時將樣品裝入薄膜袋中,浸入室溫(溫度≤35℃)水中,不時用手輕捏袋子,至袋中無硬塊和冰晶時為止,應注意不要捏壞蝦的組織。
5.5.2試樣
至少取10尾蝦清洗後, 去蝦頭、蝦皮、腸腺,得到整條蝦肉絞碎混合均勻後備用。
5.5.3多聚磷酸鹽的測定:
取按上述方法處理後的試樣,按GB/T 5009.87的規定執行,檢驗結果以P2O5計。
5.6亞硫酸鹽的測定
取按本標准5.5條制備的試樣,按GB/T 5009.34的規定執行,檢驗結果以SO2計。
5.7無機砷的測定
取按本標准5.5條制備的試樣,按GB/T 5009.11的規定執行。
5.8甲基汞的測定
取按本標准5.5條制備的試樣,按GB/T 5009.17的規定執行。
5.9鉛的測定
取按本標准5.5條制備的試樣,按GB/T 5009.12的規定執行。
5.10鎘的測定
取按本標准5.5條制備的試樣,按GB/T 5009.15的規定執行。
5.11多氯聯苯的測定
取按本標准5.5條制備的試樣,按GB/T 5009.190的規定執行。
5.12土黴素的測定
取按本標准5.5條制備的試樣,按SC/T 3015的規定執行。
5.13磺胺類
取按本標准5.5制備的試樣,按農業部958號公告-12-2007的規定執行。
5.14氯黴素、氟甲碸黴素
取按本標准5.5制備的試樣,按農業部958號公告-13-2007的規定執行。
5.15恩諾沙星及環丙沙星總量
取按本標准5.5制備的試樣,按農業部783號公告-2-2006的規定執行。
5.16硝基呋喃類代謝物
取按本標准5.5制備的試樣,按農業部783號公告-1-2006的規定執行。
5.17菌落總數
按GB/T 4789.2的規定執行。
5.18大腸菌群
按GB/T 4789.3的規定執行。
5.19致瀉大腸埃希氏菌
按GB/T 4789.6的規定執行。
5.20金黃色葡萄球菌
按GB/T 4789.10的規定執行。
5.21沙門氏菌檢驗
按GB/T 4789.4的規定執行。
5.22副溶血性弧菌檢驗
按GB/T 4789.7的規定執行。
5.23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按GB/T 4789.30的規定執行。
6檢驗規則
6.1組批規則與抽樣方法
6.1.1組批規則
在原料及生產條件基本相同下同一天或同一班組生產的產品為一批。按批號抽樣。
6.1.2抽樣方法
a) 產品批次檢驗用樣品的抽樣方法應按SC/T 3016-2004的規定執行。樣品單位是初級包裝,單凍(IQF)產品1kg樣品為樣品單位。
b) 對需檢測凈重的樣品批次的抽樣,抽樣計劃應按SC/T 3016-2004中附錄A的的規定執行。
6.2檢驗分類
產品分為出廠檢驗和型式檢驗。
6.2.1出廠檢驗
每批產品應進行出廠檢驗。出廠檢驗由生產單位質量檢驗部門執行, 檢驗項目為感官、凈含量偏差、凍品中心溫度、微生物指標,檢驗合格簽發檢驗合格證, 產品憑檢驗合格證入庫或出廠。
6.2.2型式檢驗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檢驗項目為本標准中規定的全部項目。
a)長期停產, 恢復生產時;
b)原料變化或改變主要生產工藝, 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
d)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提出進行型式檢驗要求時;
e)出廠檢驗與上次型式檢驗有大差異時;
f)正常生產時,每年至少一次的周期性檢驗。
6.3判定規則
6.3.1凍熟對蝦感官檢驗所檢項目全部符合4.4條規定,合格樣本數符合SC/T 3016-2004表A1規定, 則判為批合格。
6.3.2所有樣品單位平均凈重不少於標示量,在任何一個包裝單位中沒有不合理的重量短缺
6.3.3微生物檢驗結果不得復驗。
6.3.4其他指標檢驗結果中有一項指標不合格,允許加倍抽樣將此項指標復驗一次,按復驗結果判定本批產品是否合格。
6.3.5檢驗結果中有二項及二項以上指標不合格,則判本批產品不合格。
7標簽、包裝、運輸、貯存
7.1標簽
7.1.1食品標簽應符合GB 7718的規定,應標明產品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凈含量、產品標准、衛生許可證號、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產品保存方式、食用方式等。
7.1.2其他
a) 標簽上的產品的名稱應註明「即食」或「非即食」。
b) 標簽上應註明原料蝦產地。
c) 標簽應註明產品在貯藏方式。
7.2包裝
7.2.1運輸包裝的標志
應在包裝上及附帶的產品說明中標明,食品名稱、批號、製造或分裝廠名、地址,以及貯藏條件。
7.2.2包裝材料
所用包裝材料應潔凈、堅固、無毒、無異味,符合我國相關衛生標准規定。
7.3運輸
7.3.1應用冷藏或保溫車船運輸,保持蝦體溫度低於-15℃;
7.3.2運輸工具應清潔衛生,無異味,運輸中防止日曬、蟲害、有害物質的污染,不得靠近或接觸有腐蝕性物質,不得與氣味濃郁物品混運。
7.4貯存
7.4.1貯藏庫溫度低於-20℃,庫溫波動應保持在±2℃內。不同品種,不同規格,不同等級、批次的凍蝦應分別堆垛,並用墊板墊起, 與地面距離不少於10cm,與牆壁距離不少於30cm,堆放高度以紙箱受壓不變形為宜。
7.4.2產品貯藏於清潔、衛生、無異味、有防鼠防蟲設備的庫內,防止蟲害和有害物質的污染及其他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