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慢性病規章制度
1. 如何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准,遵守各項規章制度。
2、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殘疾人、低收入居民為重點,開展融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基層衛生服務。
3、全面了解和掌握社區人口基本信息、居民健康狀況和衛生需求,並根據管理要求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4、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工作,實行雙向轉診制度,嚴格執行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嚴防差錯事故。
5、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每月底將本月葯品使用消耗記錄和下月需求計劃上交社區衛生服務管理辦公室。
6、建立社區居民健康檔案,並做好檔案的歸檔和動態管理。
7、落實老年人保健工作,建立60歲以上老年人本底資料,實行動態管理,加強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識宣教。配合開展老年人健康體檢工作。
8、落實兒童保健管理工作,建立0—6歲兒童數(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動兒童)本底資料,開展新生兒訪視。
9、掌握轄區內婦女本底數和健康狀況。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社區常見疾病普查、普治。掌握社區育齡夫婦基本健康狀況,開展婚前及新婚期生理、心理咨詢,開展優生優育指導,對准備懷孕及孕3個月內的婦女發放葉酸並指導服用。負責對孕婦及孕婦家庭進行保健指導,開展產後訪視、產後避孕及產後恢復指導。
10、協助做好計劃免疫接種工作,負責轄區內適齡兒童的調查摸底和接種通知的發放。
11、掌握本轄區高血壓、糖尿病等各類慢性非傳染疾病的發病情況。按宜興市慢病監測管理要求,建立慢病管理檔案,實行分類管理。
12、做好社區殘疾人、精神病人的醫療康復服務,建立健康檔案,指導康復訓練。
13、開展健康教育宣傳、咨詢與指導,結合社區情況制訂健康教育計劃,每兩月開展一次健康教育講座,每季度入每戶發放資料一次,宣傳欄內容每月更新一次。
14、做好傳染病管理工作,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配合開展疫點消殺、傳染病病人居家隔離觀察、死因調查等工作。做好傳染病報告工作。
15、負責結核病人督導管理,定期上門隨訪,指導服葯。
16、做好各類信息數據的收集、統計和分析,建立台帳,並做好報告工作。
2.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制度與崗位職責
在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黨的方針政策,全面開展各項工作,致力於保護、促進人民健康,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認真執行各項衛生工作指標。
中心以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以健康為中心,關注人的生命全過程,尤其是老年、婦女、兒童和慢性病人,提供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
接受各專業防治、保健機構的業務指導,並負責領導制定中心工作計劃,按時布置、檢查、總結工作,並向上級領導機關匯報。
負責組織檢查醫療、護理、防保工作,定期深入門診、病房、社區站,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確保醫療質量不斷提高。
保證醫療安全,積極開展安全、有序的雙向轉診服務,教育職工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良好醫德,改進醫療作風和工作作風,改善服務態度。
督促檢查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的執行,嚴防醫療事故和差錯發生。根據國家人事制度,組織領導中心工作人員的聘任、晉職晉級、獎懲、調動及提升等工作。
加強職工技術培訓,努力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加強對後勤工作的領導,檢查督促財務收支情況,審查預、決算,審查物質供應計劃。
及時研究處理社區群眾對中心工作的意見,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3.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主要內容有哪些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主要內容:
預防服務:包括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防控。
1、傳染病的預防即社區一般病因預防、二級五早預防和三級預後康復預防。
2、非傳染病預防即一般危險因素預防、二級早期疾病干預、三級防殘預防。
3、突發事件的預防,是指隱藏在「健康人群」內的,且能突發嚴重衛生問題的監測預防。
醫療服務:除在醫院開展門診和住院服務外,重要的是根據社區居民的需要,開展家庭治療、
家庭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
保健服務:對社區居民進行保健合同制的管理,並定期進行健康保健管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實施預防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很多衛生問題。
(3)社區慢性病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制度:
1、在地方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領導下,根據黨的方針政策全面開展中心工作,積極開展以保護、促進人民健康、不斷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為目的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認真落實各項衛生工作指標。
2.開展以社區為范圍、家庭為單位、健康為中心、人的生命為全過程、以老年、婦女、兒童和慢性病人為重點的集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衛生服務。
3、接受各專業防治、保健機構的業務指導。
4、負責領導制訂中心工作計劃,按期布置、檢查、總結工作,並向上級領導機關匯報。
5、負責組織檢查醫療、護理、防保工作,定期深入門診、病房、社區站並採取積極有效措施,保證不斷地提高醫療質量。
6、保證醫療安全,積極開展安全、有序的雙向轉診服務。
7、教育職工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和良好醫德,改進醫療作風和工作作風,改善服務態度。督促檢查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的執行,嚴防醫療事故和差錯發生。
8、根據國家人事制度,組織領導中心工作人員的聘任、晉職晉級、獎懲、調動及提升等工作。
9、加強職工技術培訓,努力開展新技術、新項目,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
10、加強對後勤工作的領導,檢查督促財務收支情況,審查預、決算,審查物質供應計劃。
11、及時研究處理社區群眾對中心工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