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今年出台事業單位的什麼法規

今年出台事業單位的什麼法規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21:40

㈠ 事業單位補發工資遵照什麼法律法規文件

年初,國務院公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專,確定公務員屬和事業單位人員要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行。同時,官方明確,配合這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也將同步調整。

人社部發言人李忠曾通報,機關事業單位調整基本工資標准准備工作全部完成,從6月起,各地已陸續開始兌現增加的工資。

來源網址: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5/07/30/010772797.shtml
(標題:機關事業單位補發工資月底前到位)

㈡ 銀監會與證監會是事業單位,那位它們出台的規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我國事業單位的類抄型襲很多,有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一般是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有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等等。銀監會與證監會分別是銀行業和證券業的主管部門,它們出台的規章具有法律效力。

㈢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的法規簡介

《事業單位處分暫行規定》執行情況匯報
一、學習宣傳和貫徹執行《暫行規定》的基本情況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的適用范圍、處分種類、處分程序以及給予處分的許可權等多個方面做出了規定,為處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提供了新的依據,對嚴肅事業單位紀律,規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行為,保證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實施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處理的重要依據。《暫行規定》頒布實施以來,我單位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學習貫徹《暫行規定》的重要意義,把學習貫徹實施《暫行規定》作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肅組織人事工作紀律,保證全隊廣大幹部職工依法履行職責,遵守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從業紀律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廣大職工群眾中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和深入學習,完善部門工作規范,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強化責任追究,切實維護了《暫行規定》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截止目前,我單位依照《暫行規定》處分··名人員,其中····名管理人員降低崗位等級、··名管理人員開除、1名工勤人員開除·····
二、《暫行規定》執行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暫行規定》第二十二條規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被依法判處刑罰的,給予降低崗位等級或者撤職以上處分。其中,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給予開除處分」,但對於判處有期徒刑緩刑的情形沒有明確規定,致使受處分人員提出異議,在貫徹執行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㈣ 2014年7月以前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有什麼法律法規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事部(關於在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的意見)的通知(國辦專發(2002)屬35號);人事部關於印發(事業單位試行人員聘用制度有關問題的解釋)的通知(國人部發(2003)61號);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人事部令第6號);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 國家公務員局關於公務員考錄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中不正之風的實施意見(人社部發(2012)45號)。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你!

㈤ 事業單位人員辭退適用什麼法律規定

根據《復中華人民制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三十二條新錄用的公務員試用期為一年。試用期滿合格的,予以任職;不合格的,取消錄用。
第八十三條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辭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被確定為不稱職的;
(二)不勝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三)因所在機關調整、撤銷、合並或者縮減編制員額需要調整工作,本人拒絕合理安排的;
(四)不履行公務員義務,不遵守公務員紀律,經教育仍無轉變,不適合繼續在機關工作,又不宜給予開除處分的;
(五)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連續超過十五天,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三十天的。
第八十四條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務員,不得辭退:
(一)因公致殘,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工作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性公務員在孕期、產假、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辭退的情形。
第八十五條辭退公務員,按照管理許可權決定。辭退決定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被辭退的公務員。
被辭退的公務員,可以領取辭退費或者根據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失業保險。

㈥ 什麼是法律、法規規定不得招聘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

有違法犯罪抄記錄的,嚴重違反黨紀國法的,或者與聘用單位負責人員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近姻親關系的應聘人員不得招聘或應聘相應職位。

根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第二十七條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實行迴避制度。凡與聘用單位負責人員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近姻親關系的應聘人員,不得應聘該單位負責人員的秘書或者人事、財務、紀律檢查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崗位。聘用單位負責人員和招聘工作人員在辦理人員聘用事項時,涉及與本人有上述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可能影響招聘公正的,也應當迴避。

(6)今年出台事業單位的什麼法規擴展閱讀: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第八條 事業單位招聘人員應當面向社會,凡符合條件的各類人員均可報名應聘。

第九條 應聘人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遵守憲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崗位所需的專業或技能條件;

(五)適應崗位要求的身體條件;

(六)崗位所需要的其他條件。

第十條 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不得設置歧視性條件要求。

㈦ 事業單位辭職到底適用哪個法規

從事業單位辭職需要注意的問題是:
一、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回無需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因為答事業單位的員工與單位不是勞動關系,而是聘用關系,因為在編,離職的時候一定要提前30天向單位提出辭職申請,獲批以後才能辦理離職首先(通過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辦理)不能直接走人。
二、如果你真的是在編的,直接走人的後果是,今後接納你的單位不能給你辦理社保關系,甚至於不能與你簽訂勞動合同了,而且注意檔案的轉移去向,事業單位離職的人,往往在檔案轉移方面出遺留問題,給將來造成不利。

㈧ 買斷工齡是什麼意思.事業單位的職工能買斷嗎是否違反法規。

買斷工齡是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一些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安置富餘人員的一種辦法,即參照員工在企業的工作年限、工資水平、工作崗位等條件,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經企業與員工雙方協商,報有關部門批准,由企業一次性支付給員工一定數額的貨幣,從而解除企業和富餘員工之間的勞動關系,把員工推向社會的一種形式。
-------------------------
這個只是當初的一種臨時性方式,現在基本上沒有了
————————————————————————
"買斷工齡"是違法的。《勞動法》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16條);"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72條)。如果企業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員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業,也能依法享受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待遇,而不存在員工離開單位就沒人管的問題,因此也就無須"買斷工齡"。但現在仍有一些國有企業無視國家政策法規的明文禁止,在安置富餘人員時還採用"買斷工齡"的做法。針對這一現象,為了保障員工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時,嚴格禁止企業採取"買斷工齡"形式將員工推向社會。1999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關於貫徹兩個條例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加強基金征繳工作的通知》規定:"任何單位都不能以\『買斷工齡『等形式終止職工的社會保險關系。"1999年國家經貿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出售國有小型企業中若干問題意見的通知》也強調:"確保職工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出售方應在申請出售前徵求職工對出售方案和職工安置的意見,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在企業出售中終止職工社會保險關系,不得借出售之機,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對職工『買斷工齡『或為職工辦理提前退休把職工推向社會。"

㈨ 事業單位財務執行的是什麼法律法規

通俗地說:
1.凡是國家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執行,當然包括事業單位財務。
2.地方法規,只要是在本(地方)行政區劃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也必須遵守、執行。當然包括事業單位財務。

㈩ 事業單位清退職工有什麼法律法規政策

事業單位人員辭退適用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辭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暫行規定。
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辭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完善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單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單位用人自主權,優化人員結構,特製定本規定。
第二條 辭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是單位的一項權利,是指因法定事由,經法定程序單位主動解除與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之間的關系。
第三條 單位對有下列情況之一,經教育無效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辭退:
(一)連續兩年崗位考核不能完成工作任務,又不服從組織另行安排或重新安排後在一年之內仍不能完成工作任務的;
(二)單位進行撤並或縮減編制需要減員,本人拒絕組織安排的;
(三)單位轉移工作地點,本人無正當理由不願隨遷的;
(四)無正當理由連續曠工時間超過十五天,或一年內累計曠工時間超過三十天的;
(五)損害單位經濟權益,造成嚴重後果以及嚴重違背職業道德,給單位造成極壞影響的;
(六)無理取鬧、打架斗毆、恐嚇威脅單位領導,嚴重影響工作秩序和社會秩序的;
(七)貪污、盜竊、賭博、營私舞弊,情節嚴重但不夠刑事處分的;
(八)違犯工作規定或操作規程,發生責會事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
(九)犯有其他嚴重錯誤的。
符合開除條件的,按照《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暫行規定》執行。
第四條 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在下列情況下,單位不得辭退:
(一)因公負傷、致殘,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婦女在孕期、產假及哺乳期內的;
(三)享受休假待遇的人員的休假期間的;
(四)患絕症、精神病及本專業職業病的;
(五)符合國家規定其他條件的。
第五條 辭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由單位有關行政領導提出書面意見,說明辭退理由和事實依據,經單位領導集體討論決定後,按人事管理許可權辦理辭退手續、發給本人《辭退證明書》,並報同級政府人事部門備案。
第六條 當事人接到《辭退證明書》十五日之內,可向當地人才流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地尚未成立仲裁機構的,由被辭退人所在單位上級主管部門協調解決。辭退按《辭退證明書》確定的時間執行。
第七條 單位辭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發給被辭退人員辭退費。辭退費由單位在其辦完有關手續後一次性發給,並將《辭退費發放證明》存入本人檔案。辭退費發放標准如下:
(一)工作一年以上不滿五年(含見習期)的,發給本人當年基本工資(基礎工資、職務工資、工齡工資之和,護士加護齡津貼,中小學教師加教齡津貼,下同)總額的60%;
(二)工作五年至十年(含五年)的,發給本人當年基本工資總額的65%;
(三)工作十年(含十年)以上的,發給本人當年基本工資總額的75%。已實行待業保險的地方和部門,不發給辭退費,被辭退人員可按有關規定享受待業保險待遇。
第八條 辭退費從單位事業費中列支。
第九條 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被辭退後一年內,到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三資」企業工作,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幹部身分;被辭退人員從事個體經營、到私營企業工作或被辭退後一年之內找不到接收單位的,不再保留其全民所有制幹部身分。
管理被辭退人員人事檔案的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流動服務機構負責其幹部身分的審定工作。對保留幹部身分的,應將《被辭退人員幹部身分證明書》存入本人檔案。
第十條 被辭退人員由全民所有制單位重新接收的,除去待業時間,其工齡合並計算。對再次被辭退的,按照本規定第七條發放辭退費時,其工作時間從重新接收之日算起。
第十一條 被辭退人員的人事檔案,有關單位應按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部《關於加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人調發〖1988〗5 號)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的補充通知》(人調發〖1989〗11號)進行移交、接轉和管理。
第十二條 被辭退人員到全民所有制單位工作時,由接收單位向管理其人事檔案的人才流動服務機構出具《被辭退人員接收函》,人才流動服務機構憑《被辭退人員接收函》,向接收單位出具《被辭退人員工作介紹信》和《工資轉移證》,並將被辭退人員的人事檔案轉交接收單位。
第十三條 被辭退人員在沒有另外獲得住房前,在一定期限內允許繼續居住原單位住房,具體居住時間和收費標准,按當地政府有關規定辦理;當地政府沒有規定的,可按單位與個人簽定的協議辦理;未簽協議的,單位與個人協商解決。
第十四條 被辭退人員被辭退後不得泄露國家機密,不得損害原單位的經濟權益和技術權益,違者責令賠償經濟損失或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五條 辭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必須嚴格依據本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干擾辭退工作,嚴禁單位負責人濫用辭退權。對借辭退進行打擊報復的,應依法追究責任。
第十六條 被辭退人員不得無理取鬧,糾纏領導,擾亂工作秩序,伺機報復,違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七條 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辭退工人可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辭退證明書》、《辭退費發放證明》、《被辭退人員幹部身分證明書》、《被辭退人員接收函》、《被辭退人員工作介紹信》、《工資轉移證》的式樣附後,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印製。第十九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人事部門,可根據本規定製定實施細則,並報人事部備案。
第二十條 本規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廣西壯族自治區司法廳 發布:2025-05-29 04:22:33 瀏覽:192
會計語言規則中法律效力最高的是 發布:2025-05-29 04:22:33 瀏覽:47
公司內部法律知識培訓方案 發布:2025-05-29 04:16:55 瀏覽:177
河口區司法局 發布:2025-05-29 04:16:51 瀏覽:808
大潤發導購處罰條例 發布:2025-05-29 03:59:45 瀏覽:497
新設公司法律審核 發布:2025-05-29 03:55:24 瀏覽:654
惠東增光法院 發布:2025-05-29 03:51:42 瀏覽:161
最高人民法院的證據規則 發布:2025-05-29 03:51:35 瀏覽:819
議論政治要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9 03:44:32 瀏覽:810
賓縣律師 發布:2025-05-29 03:38:53 瀏覽:403